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路-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差不多!”黛西满意的笑了笑,抓起一个彩**术球抛起接住,“好像还是差了点什么。”
她毕竟是个女人,单是长相就不可能如同詹姆斯弗兰科那么癫狂。
长相和气质不够,那就装备来凑,黛西走出化妆间,来到储藏室,打开地下储物室的入口,缓缓进入了地下室。
这间地下室并不大,平时黛西就经常下来,无论是楼梯还是墙壁,都被她打扫的干干净净,几乎一尘不染。
地下室很空,只是在正对入口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金属柜子,黛西走过去直接打开,柜子里面的存货露出了真容,那是一支老式的AR15步枪,此外还有两把格洛克手枪,以及几枚像是手榴弹的东西。
黛西取下步枪,有些生硬的拆下弹夹,又看了看枪膛,确认现在还不用保养。
因为喜欢看的电影都是墨菲斯坦顿的黑色暴力影片,并且影片中总是存在大量枪战等暴力镜头的关系,黛西很早就加入了一个枪械俱乐部,学习射击和枪械的一些技巧,不过她对电影的兴趣远远大过枪械,俱乐部也仅仅是去过几次而已,对枪械也谈不上特别的熟悉。
地下室里面的这些枪支,都是她通过网络的黑色渠道订购的,在美利坚,无证持枪是很麻烦的事情,但想买到枪支,并不是多困难。
取过两支枪挨着看了看,见不需要保养之后,黛西关上储藏柜,转身离开了地下室,去化妆间脱下了魔术师戏服,不过看到镜子里面自己的发型,全部的心思再一次被魔术师占据,干脆出了家门,开车去了加入的那家枪械俱乐部。
枪械俱乐部不算远,黛西在大概半个小时之后,走进了俱乐部的大门。
“欢迎光临!”门口的安保人员看了看她递上的会员证,恭恭敬敬的说道,“柯尔特俱乐部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
黛西点了点头,顶着这个超酷的发型,走进了俱乐部,找到之前教自己的教练,再次开始了射击练习。
一直到天黑下来,她才离开了这里,又一次坐上汽车的时候,却连连摇头,显然对于自己的射击水准非常不满意。
“早知道平时就多练练了。”黛西懊恼的拍了下方向盘,“开枪也没想的那么容易!”
她发动汽车,做出了决定,最近这两天,除了去影院多看几遍《黑暗之城》和魔术师外,一定要多来俱乐部练练枪,尤其是AR15步枪!
漫长的周六在茫茫黑夜当中渡过,周日的太阳刚刚爬起,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阁下就来到了位于圣莫妮卡的办公室。
他坐到办公桌后面,发现桌子上没有文件,问道,“今天有什么紧急的事务吗?”
随着一起进来的助理赶紧回答道,“没有。”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对他摆了摆手,助理刚要出去,却又被喊住了,“你知道什么报纸上有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统计吗?”
“呃……”助理不明白他要做什么,还是说道,“《洛杉矶时报》的娱乐版上应该有。”
“给我拿一份过来。”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吩咐道。
昨晚,他参加了一个高端的派对,像是洛杉矶地区的这种派对,免不了出现好莱坞的人物,那些人和一些对于电影业感兴趣的家伙,整晚都在讨论一部影片——墨菲斯坦顿的《黑暗之城》!
“墨菲斯坦顿要封神了!”
“这部影片之后,他完全可以与詹姆斯卡梅隆并肩了!”
这些都是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听来的,詹姆斯卡梅隆是什么人,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听到这个污蔑和坑了天主教的混蛋,竟然还在往更高的地方爬,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尽管从梵蒂冈到北美再到加州中南教区,都将墨菲斯坦顿列为了对天主教极度不友好人士,却找不到合适的反击点。
如今只能暂时忍耐,不过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也知道,想要找到反击的机会,必须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他的电影作品当然也不会是例外。
助理很快拿来一份《洛杉矶时报》,放在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面前的办公桌上时,报纸已经翻到了娱乐版面,版面的头版头条就是《黑暗之城》的相关消息!
很明显,这位助理也是有心人。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暂时放下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快速浏览了头版头条的报道,很有种想开口大骂的冲动,这个叫做墨菲斯坦顿的混蛋,运气简直好到爆,竟然又创造了北美电影历史的一项新纪录。
那个混蛋应该能赚不少钱吧?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在气愤之余,多少还是有点羡慕。
一切都是因为那个数字太惊人了。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黑暗之城》在周六,也就是昨天一天,从北美狂收7550万美元,将过往北美所有的周六票房产出数字都踩在了脚下面,创造了崭新的北美周六单日票房纪录!
即便对电影行业只是有简单的了解,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却也很清楚,这样的单日票房数据用‘恐怖’都无法来形容。
看完报道,安静的坐着思考了一会,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叫来了助理。
“让人盯着墨菲斯坦顿。”他很直接的说道,“关于他的消息,每三天整理一次,送到我这里来。”
助理点了点头,“是!”
随着周日的到来,《黑暗之城》热度继续下降,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可能维持在单日产出一亿美元以上太久,平缓下降本身就是市场的正常反应。
《黑暗之城》成为了整个北美被人提及最多的娱乐话题,这部影片所吸引的不光是墨菲的影迷以及之前《混乱之城》的那批影迷,更多的路人观众因为爆棚的口碑和持续不断的话题,也纷纷购票走进影院。
影片上映后两天,不甘寂寞的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和关注度,甚至开始炒作以詹姆斯弗兰科的这次表演,完全有资格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且拿走一座奥斯卡表演奖小金人。
当然,这些炒作的背后也少不了斯坦顿工作室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影子。
不过,一系列的好消息之外,也不是没有坏消息,比如太平洋对岸那片广阔的市场,因为影片主题以及部分情节涉及到香港的关系,到现在还没有通过审批,二十世纪福克斯还在努力做着公关工作,《黑暗之城》能否在那边市场的影院里面上映,现在依然是未知数。
还有,影片的主题过于沉重,魔术师在影片中也太过疯狂,导致《黑暗之城》尽管是PG13的分级,却引发了部分媒体认为更应该划分为R级的讨论,甚至全美教师与家长联合会,也公开提议十六岁以下的青少年要在家长直到下观看这部影片。
这些麻烦不算大,却也要及时处理,好在二十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商,有着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毕竟好莱坞每一部大卖电影产生的同时,伴随出现的总有相当多的麻烦事。
现在影片上映时间还短,墨菲和卡拉费斯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两个非常确定,以后肯定会有某某编剧或者不知名作家跳出来,叫嚣《黑暗之城》盗用了他们的创意,侵犯了版权等等……
这些甚至已经成为每一部好莱坞大卖电影必须面对的状况了。
周日当天,墨菲把剧组一分为二,由盖尔加朵带领以玛格特罗比和亨利卡维尔为首的演员奔赴海外地区,他则联合詹姆斯弗兰科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在北美各地跑通告。
第六百九十三章感觉特别爽
同样是在北美上映的这个周末,《黑暗之城》还同时在欧洲、拉美和远东的六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影院当中公映,这也是墨菲影片少有的全球同步上映,尽管因为影片类型的关系,北美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市场区,不过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墨菲也不会忽视海外市场,北美首周末还没有结束,就让盖尔加朵带领一部分人,专门跑到了海外市场上面。
北美方面的映后宣传,主要是以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为主。
由于《黑暗之城》口碑大爆,无数影迷在不知不觉间充当了自来水的角色,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并没有在映后宣传方面搞什么出奇的动作,用的基本都是些常规手段。
唯一不同的是,宣传更加照顾青少年这个群体。
其实墨菲很清楚,时代在不停的变换,电影市场的主流群体却不会改变,青少年永远是构成市场的支柱,也乐意为心仪的影片以及周边产品掏腰包。
电影终究是受社会环境影响极大的文化产品。
周日下午,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刚刚飞到芝加哥,当晚就参与了一个影迷见面会,并且在见面会后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
过来采访墨菲和詹姆斯弗兰科的人来自芝加哥当地著名的《芝加哥论坛报》,可以说这是整个大芝加哥地区,乃至伊利诺伊州最有影响力的纸质媒体。
采访放在了酒店的大堂里面,希尔顿酒店为此专门清理出了一块区域,以供他们使用。
“《黑暗之城》接连创造了北美最高的周五和周六票房纪录……”
一个留着比较少见的红色长发的女记者,将录音机放在了与墨菲之间的玻璃圆桌上面,“恭喜你,斯坦顿导演。”
“谢谢!”墨菲笑着说道。
随后,采访进入了正题,女记者问道,“上映之前,你想到过《黑暗之城》会取得这么好的票房成绩吗?”
虽然这个周末还没有过去,但现在已经是周日晚上了,只要稍加注意,其实不难发现这部影片可能会创造一个非常恐怖的周末票房数字。
“想到过一些吧。”墨菲一点都不谦虚,“斯坦顿工作室与二十世纪福克斯对影片北美首周末票房的预期是1亿7000万美元左右。”
女记者故意做出一副略微吃惊的表情,“你们这么有信心。”
墨菲点了点头,“当然,否则我们也不会投入如此的巨额资金。”
“现在来看,你们是成功了。”女记者笑了笑,说道,“你知道《黑暗之城》的观众口碑非常好,甚至很多人称影片是神作吗?”
“嗯……”墨菲当然知道,“听说过一些。”
听到墨菲如此说,女记者马上问道,“你平时看你拍的电影的一些评论吗?看的话,有什么想法?”
“我不怎么看影片的相关评论。”
有些时候,睁着眼睛说假话完全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墨菲连想都没有想,就说道,“我很早以前就学到,不要读夸奖你的评论文章,也不要读批评你的文章。基本上,我不太读我的影片的评论文章,因为人总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导演来说,一些评论其实是很可怕的,一旦你受到了影响,拍摄下一部影片时可能就会做出改变,但这种改变的后果往往是很可怕的。”
女记者追问道,“包括职业影评人的文章吗?”
“是的。”墨菲依然点头,“你不得不承认,评论和电影有时候是完全脱离的。”
这些当然不是真话,他有时候也会陪盖尔加朵看好评,还有一些例如罗杰艾伯特或者肯尼斯图兰这类著名影评人的文章,不过这些文章都是看看而已,根本不会往心里去,这一点可以说非常重要。
影评人们欣赏他的风格是一回事,把他们的所谓的指点和分析当成电影圣经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有一件事,即便是罗杰艾伯特都无法否认,哪怕是好莱坞第四流乃至是第五流的导演,在电影制作方面,也要比任何影评人更加专业。
某一些事情,墨菲从来不会明说,心中却非常清楚,仅仅北美一个地区,好莱坞电影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观众和六百个电影评论员,对于他这样一个商业片导演来说,其中那一部分人会真正为影片买单,可谓一目了然。
坦白地讲,受到影评人的欢迎和吹捧,一方面有公关因素在内,墨菲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斯坦顿工作室每年在这方面的开支有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就是墨菲选择的这种风格,正好对了相当多影评人的胃口。
当然,这种事情他自己清楚就足够了,肯定不会对媒体记者讲。
“那你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女记者又问道。
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傻,但墨菲还是很认真的回答道,“是的,我很喜欢,拍电影让我感觉兴奋,就像是跟好朋友久别重逢一样。我之前跟小罗伯特唐尼说过,‘我在纽约街头拍电影感觉特别爽’,这就是我的看法,很爽。我一直想在一部有趣的大片里,去尝试很多别的电影里无法尝试的东西,所以就有了《黑暗之城》,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部用IMAX画面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影片,这一点非常难得,也特别让人兴奋!”
女记者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记事本,问道,“詹姆斯弗兰科在这部影片中奉献了一次伟大的演出,你们不仅仅是工作伙伴,还是至交好友,你怎么看他的工作?”
“非常棒!”墨菲肯定不会吝啬自己的赞誉之词,“詹姆斯进入状态飞快,我很喜欢。他工作的时候精神充沛,我喜欢这种工作态度。出演角色要做足准备,熟悉人物每个细节,我喜欢这样拍电影。詹姆斯很了不起,他能在拍摄时即兴发挥,总是带给人惊喜!”
相比于墨菲遇到过的很多娱乐名记,这位女记者的能力明显要差一些,不过这样也好,他应付起来相对也要容易很多。
“据说你每部影片的剧本背后……”女主角终于问出了一个比较专业化的问题,“都有一个分工明确的编剧小组?”
“没错。”
这点在好莱坞也不是秘密,墨菲大大方方的说道,“一般情况下,我只会写出剧本的大纲、人设和故事走向,具体的内容则交给编剧组去完成。”
女记者紧接着这个话题问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当有一群聪明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构思剧本,这非常棒。”
墨菲稍稍想了一下,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些编剧在一起思考克里斯丹恩与魔术师的对决如何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非常烧脑。对于一个编剧来说太困难了,他们要考虑前一部已经拍摄的电影,然后把这一部的剧情与前一部紧密连接在一起,确保我们没有破坏故事的连贯性,这很复杂。”
相比于之前的假话,墨菲现在说的基本都是事实,“他们有一整个房间的图表和各种东西,多得难以置信,我把它们和电影里的艺术作品放到一个房间里。那就像一个智囊团一样,这个房间里做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作品,每部电影我们都设想可能存在的困难,然后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黑暗之城》现在热映,也证明我们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又回答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墨菲这边的采访也就宣告结束。
墨菲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去了相对的不算太远的另一张休息桌附近,詹姆斯弗兰科也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另一位记者的采访。
由于詹姆斯弗兰科的采访还没有结束,墨菲也就站在了旁边不碍事的地方听了一会。
“詹姆斯,你之前说过在未来你自己也想做导演。”
采访詹姆斯弗兰科的记者同样是个年轻的女性,“你从墨菲身上学到了什么?”
“墨菲对于电影拍摄整个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比与我共事过的任何人更熟悉,每天有机会看着他工作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同样的,詹姆斯弗兰科也会为自己的好友大唱赞歌,“我们很久之前就熟悉了彼此,我在了解他的想法、问他问题的时候,可以问的更细致。比如我问过他,为什么要用特定镜头拍特定场景,这个过程很有趣。
那个记者随即问道,“你会拍像《黑暗之城》这种大制作的电影吗?”
“我不知道。”詹姆斯弗兰科先是摇了摇头,紧接着又说道,“可能会拍一部小制作的更加个人化的电影,也可能是一部大片,我可能出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