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路-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况,其他公司在这方面有着同样的诉求,天然就会支持派拉蒙影业。
墨菲不知道萨默雷石东还记不记得自己,这种事他也伸不上手,基本都在随大流的静观其变。
不可否认,巨星还是而且一直都是好莱坞最顶层的一份子,但还想像之前那样轻松拿到2+2的片酬合约,将会变得非常困难,除非固定形象的续集以及接连在几部超级大卖作品中证明自己的市场号召力。
在代表制作公司利益的制作人联盟公开打压明星片酬的过程中,与曾经的他在太平洋对岸疯狂报道的演员高片酬事件不同,墨菲始终没有看到过政府的身影,甚至连协会、行会和工会的声音都未曾听到,完全是一种行业实力博弈的商业行为。
而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市场和观众,因为在一个成熟而健全的产业结构中,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完全是其自身的市场号召力力使然。
但观众都是善忘的,尤其是喜欢暑期档商业片的观众,更加注重的是视觉效果和投他们所好的一些元素,明星要往后面排。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除去那些铁粉外,大部分观众都是一个可以用脚投票的聪明而无情的群体。
派拉蒙影业和萨默雷石东敢率先选择汤姆克鲁斯这样的超级巨星动刀,而不是其他的明星,观众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碟中谍3》上映之时,汤姆克鲁斯的失范行为导致流失了不少女性观众,变换成好莱坞的语言,这便是钱,而钱就是好莱坞的原则立场:无论你是谁,耽误我挣钱,你就得走人。
无论明星实力,还是导演实力,还是其他实力,电影产业终究是建立在商业丛林之中,博弈各方的身价只能取决于其在商业层面上的博弈实力,当一个明星高估自身实力或者无视自身实力的改变再不能让雇主“看到钱”的时候,当自己这台本为赚钱而合理存在的明星机器不再合理运转的时候,如果不但不思修正反而还漫天要价且不容对方就地还钱的话,其结果必定是被弃置。
另一方面的原因,汤姆克鲁斯确实为派拉蒙影业留下了足够的并且广为人接受的理由。
《碟中谍3》上映之前,为了迎合科学教而向凯蒂赫尔姆斯示爱,汤姆克鲁斯不惜在奥普拉温弗雷的访谈节目现场上串下跳;为了维护他的科学教教义,汤姆克鲁斯不惜攻击波姬小丝用药物来治疗产后抑郁症,并与马特劳尔言语冲突,导致其人气陡降;也正是因为这些,为派拉蒙母公司维亚康姆的老大萨姆纳雷石东留下了口实。
从表面看来,汤姆克鲁斯被抛弃的原因如萨默雷石东所言,是因为“他最近的行为已经不能为派拉蒙影业所接受”,但症结原因像墨菲这样的圈内人都心知肚明,终归还是利益之争。
此前的十多年,根据派拉蒙影业与汤姆克鲁斯的达成的合作协议,派拉蒙影业每年要向汤姆克鲁斯名下的克鲁斯瓦格拉公司支付1000万美元年费,以获得其所开发的所有影片项目的首选权。
这一千万美元与片酬和投资什么的全部无关,而是派拉蒙影业每年都需要支付的一笔固定费用。
除此之外,汤姆克鲁斯主演影片不仅要传统片酬,还坚持参与影院票房和DVD销售收入分红。
尽管汤姆克鲁斯此前出演的《碟中谍3》票房并不算失败,但比起上一集的5亿4500万美元的票房而言,却是大幅下降。
这部影片3亿9300万美元的票房听起来不是小数,但影片的制作和宣发成本高达2亿5000万美元,票房还有影院要分成,单就影院票房而论,派拉蒙影业绝对是血本无归了。
要不是还有周边和下游产值,派拉蒙影业可以说是纯粹为汤姆克鲁斯打工了。
况且,就连DVD的销售收入,汤姆克鲁斯还要拿走百分之二十五。
根据墨菲从卡拉费斯那里得到的确切消息,派拉蒙影业在这个项目上一通忙活,《碟中谍3》为他们带来的利润仅为八十万美元,而阿汤哥却坐收将近一亿美元。
如果让墨菲来说的话,这简直是“叔可忍而婶都不可忍”。、
于是乎,为了节省成本,派拉蒙影业坚持要将克鲁斯瓦格拉公司的年费从1000万美元降至100万美元,汤姆克鲁斯当然不干,最后双方谈崩。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十年之前,任何制片厂都免不了要吃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因为萨默雷石东不仅砸了阿汤哥在的饭碗,还顺便公开侮辱了他的人格。
萨默雷石东是一个商人,一个聪明绝顶的商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偶然的,而必定是一个审慎的决定。
一般而言,像这种事关明星解雇的新闻都会首选美国的行业刊物《综艺》周刊,而且措辞会非常婉转甚至惋惜,只需由制片厂的CEO出面披露即可。
双方各表诚意:我们无法与汤姆克鲁斯达成满意的协定,但我们祝愿汤姆一切都好,云云;而汤姆克鲁斯也会回应说,我们向来合作很好,云云。
但此番却是萨默雷石东亲自出马,而且还是在美国顶级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的头版头条直指汤姆克鲁斯的精神状态和行为不端,而此时正是在企图单飞的汤姆克鲁斯号称要从华尔街凑钱的节骨眼上。
其中的方法论尽管煞费猜疑,但的确令深受明星超高片酬困扰的其他制片厂欢欣鼓舞。
汤姆克鲁斯的怪诞行为无疑是一场公关灾难,派拉蒙影业一直相信,如果不是汤姆克鲁斯的胡作非为,《碟中谍3》的票房收入至少还要多出一亿美元到一点五亿美元。
对‘尴尬的已经不是亿万富翁的’萨默雷石东而言,这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所以,他必出此重拳,向被汤姆克鲁斯伤害的影迷们高调表明划清界线的立场,以免进一步伤及自身利益。
随后,墨菲没有参加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面,萨默雷石东又公开抛出了针对汤姆克鲁斯的言论。
“他在片场什么也不干,就拿一千万美元,所以我解雇了他,所有制片厂都理解我,并且支持我。”
确实就像他说的那样,好莱坞的制作方几乎整齐划一的支持派拉蒙影业。
墨菲是在家中看完的这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无耻混蛋》获得了八项提名,却只有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拿回来最佳男配角一座小金人。
不过,这位男演员接受采访时重点提到了墨菲。
“有一天,我在洛杉矶的经纪人通知我前去参加一场再普通不过的试镜,不普通的是,在试镜之前,我就收到了整部戏的剧本,我读完了剧本,感觉汉斯兰达这个角色栩栩如生。之后去见了那个叫做墨菲斯坦顿的导演,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如此说道,“我迷恋墨菲的电影,真的。他是个天才,我愿全身心、无条件的投入到他的电影中去。”
最好,他又说道,“墨菲是个纯粹的导演,他的每一根神经纤维都在为他的导演身份服务,他从不乱指挥演员怎么做,而是尽量任由演员自己理解和发挥。也许正是这种放任,让我积蓄半生的表演能量喷薄而出……”
当然,在盛赞墨菲的同时,聪明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也不会忘记借一下东风,顺便再吹捧一下自己。
其实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在颁奖典礼上举起小金人的时候,也重点感谢了墨菲——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开拓者,用独树一帜的方法带着这艘巨轮航行,最终带领我们来到这里取得了胜利。这是你给我的见面礼,我无法尽述我的感激!
不止是吹捧,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已经接受了墨菲的邀请,会出演他接下来的电影。(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无赖变高手
求月票和推荐票!
想要新项目成行,墨菲首先要搞定剧本的计划书,尤其是剧本,即便是好莱坞流水线化的剧本,也是一部电影拍摄的基础之一。
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后,墨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剧本编写上。
大纲故事线基本确定,由于其中涉及到乔丹贝尔福特的法律权益问题,墨菲不可能在主角上面做太多的文章,大部分内容必然要依照有据可查的内容走,可以说主角已经被限定在了一个框架范围之内,供剧本自由发挥的余地并不大。
这样肯定会对剧本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但墨菲很快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乔丹贝尔福特的反戈一击,确实给他带来了主要角色方面的限制,突出主角的话,却未必全都要体现在主角身上,还可以通过他身边的配角进行烘托。
一个人身边的人,往往会反应出他的为人,就像斯坦顿党徒一样,如果墨菲是个道德模范,肯定不会与乔纳希尔、詹姆斯弗兰科和小罗伯特唐尼这些人成为死党。
换作好莱坞的编剧理念,这可以说是要为主角塑造出彩的搭档。
在成功的电影中,角色都承担着或者说凸显着某种特定的人物原型,每一种原型都有着特定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
这种人物原型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深层次的多样化的人物性格,众多不同的因素编织在一起组成了人们的性格,当然在这些众多的人物性格中,有一个主导的特征。
所以,当墨菲为主角塑造一个搭档配角时,就需要搭档展示出某些人物原型,从而为主角创建一个可信赖的盟友。
瑞典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总结了十二种人物原型——赤子、英雄、法外之徒、魔法师、浪荡子、普通人、恋人、守护者、统治者、探索家、发明家、求真务实者。
包括墨菲在内的所有电影工作者,在创作剧本时或多或少的会为主角加上这些性格特征,但墨菲并不会仅限于这些原型,因为这样就很难延展人物角色的深度和立体感。
比如,在传统的好莱坞电影主角上,大多是一个好人,或者最后变成好人,但乔丹贝尔福特不在这一行列,墨菲的计划是进一步突显这个角色热爱金钱和阴暗疯狂的一面,所以搭配在他身边的配角绝对不能是个好人。
确切点来说,大部分都是些名副其实的混蛋。
由于受到一定的法律方面的限制,在乔丹贝尔福特身上不能肆意发挥,当主角不能独自完成自己的故事时,墨菲就需要一些支持和反对他们的配角,借以让故事得以继续并且更为丰满。
当然,配角还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比如非常讨喜、自带喜剧效果或者帮助观众揭示电影中的谜题等等。
首先,墨菲设定的是乔丹贝尔福特最为重要的助手,也可以说是影片当中的男二号多尼阿佐夫。
在墨菲的剧本中,这会是一个典型的小丑型的配角。
如果这样的角色相信人生只活一次,并且及时行乐,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那么他最好设定成小丑型角色。
这类角色的人生目标是开心并及时行乐,享受快乐,害怕无聊,时刻喜欢开玩笑并制造欢乐和恶作剧,生活中追求一些看起来不怎样的刺激,最重要的一点是比较粗心和笨拙。
多尼阿佐夫无疑非常适合这样的角色,而且设定这个角色的同时,墨菲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谁最适合出演这样的角色,即便角色有所变化,但就像曾经马丁斯科塞斯的选择一样,乔纳希尔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墨菲设定这个角色时,在乔纳希尔为原型的基础上加入搞笑和幽默的成分,用幽默的对话来化解冲突或危机,也以此增添小丑型角色的趣味性。
另一个配角则是20世纪鞋业大鳄史蒂夫麦登公司的创始人,多尼阿佐夫的发小,剧本中史蒂夫麦登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外表也很单纯,从表面上看,这会是一个天真型的配角。
天真型配角的外貌需要非常孩子气,同时也是配角中最纯正的一种类型,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比如墨菲曾经观看过的《冰雪奇缘》中的雪宝,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天真型配角,他不知道自己在太阳下会融化,而且还非常想来一次“太阳浴”……不仅如此,雪宝还属于讨喜的角色,给观众带来各种欢乐。
这类配角不管内心如何与外貌不符,都会尽力去按照“正确的方式”做事情,而且信念坚定。
还有一个重要的配角是乔丹贝尔福特的死对头,也就是不受他收买,将他送进监狱里面的联邦探员。
这个叫做帕特里克德纳姆的联邦调查局探员,负责调查斯特拉顿奥克芒公司的非法欺诈内幕,面对乔丹贝尔福特的金钱贿赂攻势不为所动,而是坚持查清真相。
帕特里克德纳姆无疑是个探索型的配角,这类角色总是试图击倒或打破阻拦他的所有障碍,能够成为一个绝佳的突显主角的人物。
在人物的设定上面,除了现实中调查乔丹贝尔福特的几位真实探员可以拿来借鉴,墨菲还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对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的某些刻画。
《权力的游戏》中的“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可谓是一个典型的探索型角色,尽管他个头很矮,但他极具野心。
在第一季中,他去北境长城拜访守夜人,他这般长途跋涉,在他周围的人眼中,觉得这非常不符合像他这样一个高贵的王公贵族身份。而且,他在《权力的游戏》中还是一个英雄角色,而且成为了“龙妈”丹妮莉丝的左膀右臂。
绝大部分的影视作品中,这种类型的配角都喜欢体验真实且充实的生活,渴望探索世界的自由并寻找真正的自己,害怕舒适和被俗世困扰,避免被俗世和外界所扰,试图保持自我,渴望学习并期待长途旅行,可能是个极不合群或漫无目的的人。
搞定乔丹贝尔福特的配角,墨菲特地去见了自己的会计师大卫一面,委托他专门从华尔街请来了几位专业的股票经纪人,来协助自己的编剧团队,完成剧本中关于金融和证券等方面比较专业化的那些内容。
这方面不用多惊艳,但最起码不能犯基础性的错误。
从剧本里看不到具体的操作和手法,虽然主角蛊惑人心的能力很强,但不会有具体化的细微操作,这也能减少犯这种错误的几率。
“如果是按影片中所描述,真的就是一群卖大麻的地痞无赖成了运作资金的高手?”
作为影片未来的执行制片人之一,盖尔加朵最先看到了已经完成的前半部分剧本的初稿,对于很多东西,她都比较疑惑,问墨菲,“那岂不是狠狠打了金融从业人士的脸?”
“他们用的方法叫Pump。and。dump。”
实际上,墨菲对这方面的了解也不是特别多,所知道的内容少部分是以前看各种与华尔街相关的电影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这几天大卫那几位华尔街的朋友所了解到的,他基本也是现买现卖,“这主要是针对小微股票,就是市值相当小的,剧本中你也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美国未来通讯业领导企业,其实就是在偏僻乡村道路旁的一个类似厕所的东西。”
这部影片看似比较接近喜剧,墨菲设定的内核却是黑的,他并不打算给乔丹贝尔福特洗白,更不会展示华尔街光鲜亮丽的一面,反而会盯着背后的那一面。
不说乔丹贝尔福特的资料,从奥斯卡之后,墨菲让人收集到了大量的关于斯特拉顿奥克芒公司当年有据可查的资料,相比于这些家伙,斯坦顿党徒真的是一群好人。
当年的那些家伙忽悠陌生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华尔街精英,之后把这破公司吹的天花乱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谎称掌握传说中的内部消息,比如说两天后股票必大涨,“请给我两天的时间,就两天,你那些钱两天内也不会有急用”,一般都是这么说的……
然后客户就买了,之后因为市值很小,价格确实很快就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