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完结+番外-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在玩的时候,就是一个社会化适应的过程。
  而正好,苏采青家这边就是孩子多,家里的孩子多,周围来玩的孩子也多。
  “小孩就是那样,不能不管,但是也不能管太多。松了紧了都不好。”
  “你说得对,你比我会教孩子。”
  苏采青家有七个孩子,个个都懂事又听话,但是又不呆板,走出去了大家都喜欢。
  “这个可没什么好比的,你还年年给孩子们织毛衣做鞋子啥的,我也比不了啊!咱们就别比这个了。我想问问你,你和那个人的事儿,想好要怎么解决了吗?”
  四姐夫实在是恶臭至极,苏采青已经不愿意称之为姐夫了,结婚都干脆没请他。
  四姐摇摇头:“没别的法子,只能先耗着呗,孩子们还小,真离了婚,他们怎么办?”
  作者有话要说:稍后再来一章~


第91章 拿下公交站
  苏采青知道; 自家四姐; 和苏幺妹苏根妹都不一样; 她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农家妇女,能做到带着孩子们来投奔苏采青; 已然是一种突破自我的行径了。想让她直接离婚,还真是为难她。
  “这种事儿; 我也不多劝你; 你自个儿多想想自己。反正你离了婚也没啥好怕的; 有我在; 就不会让你们母子几个过不下去。”
  四姐点头:“你说的话我都信的。”
  离婚阻力并不大; 就算是乡下那个男人敢闹; 家里也有三个兄弟给她撑腰的。只是还是跨不过心里那道坎而已。
  一直等到上车了; 姐妹两才停下了话头。
  上海交管部那边,大概是因为苏采青提到的政绩太诱人; 他们做决定的时间,比苏采青预想的要短一些。
  一到上海; 苏采青就带着资料直接去了交管局; 等着她的人还不少; 甚至上面一个副局长都来了。
  苏采青将准备好的材料发下去,然后给他们讲解了一下新型公交站的设计,比如说座椅,比如说挡雨棚,比如说新的公交站牌如何防风,如何抵挡住日晒雨淋之类的。
  她这个新的设计方案; 其实也不是苏采青见过的最高端最好的公交站设计,如今的技术,还支撑不起电子屏显示的公交站广告牌,支撑不起全新的灯光设计之类的。
  可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已经是十分超前的想法了。
  花了近一个小时,把自己的公交站改造方案介绍完毕后,苏采青说:“公交站虽然不是很起眼,但是在市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它的改变,也能够引起许多人的注意的。这是一项踏踏实实的惠民工程。”
  坐在最前面的副局长难得点头:“好一个惠民工程。不过,你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公交站牌能用来做什么呢?这点我们得了解一下。”
  这个算是有拍板权力的领导了,苏采青知道,在他面前故弄玄虚没啥好处,便说:“其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就是做广告。广告这行业,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也需要真正有眼光有能力的人去做。要想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大众,是一门学问。”
  “这个我知道,大学里还开设了广告学,可见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儿。”
  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的东西,水怎么可能会浅?
  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钱财来源,而且操作得当的话,会赢得不小的利润,动心之后权衡一番,就知道还是比不过前程的重要性了。
  苏采青笑着点了点头。
  “这么看来,这是一个合作双赢的事儿?”
  “完全是这样的。咱们是各取所需。”
  “如果咱们现在签了授权协议的话,大概多久能完成旧的广告牌的改造?”
  “两个月,这个时间是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我们也想尽快完成这个改造工程,开始利用广告赚钱。可是能力范围内,两个月是保质保量的最快速度了。”
  副局长沉吟了一会儿,终于点头首肯:“时间来得及,那咱们签了协议,你们就尽快动工吧!”
  “完全没问题!”
  这协议一签下,苏采青走出交管局,立马就去路边的公话打了几个电话,第一个打给于志新,让他通知厂里开工,生产公交站牌的各种部件;第二个电话打回家,给苏大壮,让他和刘力强带着选好的人直接来上海。
  打完电话,苏采青还有些兴奋,直接转道去了之前看好的出租房,谈下了出租时间和价格,把房子租下来,给要来干活的苏大壮等人住。
  可以说,之前一切都是具备好了,只等着这授权协议签了,她就立马启动了所有的事情。
  这种雷厉风行的速度,令于志新也是叹为观止的。
  拿下上海市的公交站牌使用权,做广告,还只是她的第一步。
  公交站牌还只是一个传播媒介,做平面广告合适,做其他的就局限性很大了,苏采青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高兴之下,苏采青回到家里,按照习惯做了一桌菜,邀请了于志新和朱颖来吃饭。
  其他人知道她又拿下了一个目标,为她欢庆了一番。
  于志新也不得不佩服说:“你的这个速度,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快,我还以为,你至少得要磨到明年去。”
  苏采青摇头说:“明年的话,太慢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没什么,无利不起早,我给的东西有足够的诱惑,他们才会尽快做决定,人性而已。”
  于志新摇头:“所以关键还是要知道人家要的是什么,这点一般人哪里做得到。”
  苏采青笑了笑,这就是很大的话题了,她心情好,但是也没有展开去讲的冲动。
  “哎呀,这只是一个小事,你们也不要看的太重了。于经理,后面还有一揽子计划等着实施呢!我问你,现在广州那边市场情况怎么样了?”
  于志新说:“小壮在那边维持的挺不错的。广州的情况你也知道,是邻着香港,香港吹什么风,那边学得很快。而且那边工厂也多,竞争压力蛮大的。”
  广州也算是个历史悠久的贸易圣地了,那边商业繁荣,来捞金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我听说,那边不少人靠着倒卖电视机,发了不少财。”王朝英说。
  电视机算是紧俏商品了,价格不便宜,但是架不住它实在是诱惑力强,能把老老少少全都吸引到跟前来,所以许多家庭,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买一台。
  国内的生产量有些跟不上,那些有门路有渠道的人,就从外面倒腾进来了,一年赚个几十万,没压力的。
  苏采青点头:“确实是赚钱快,可以当做挖第一桶金的办法,却不是长久之计。以后国内生产量和技术都跟上来了,这门生意就没做头了。”
  苏采青始终是要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这种赚快钱的生意,如果她不缺钱,也不想去做。
  聊了一会儿广州的商业情况,苏采青和于志新又说起了接下来的采英市场扩张计划,他们是要把采英的门店,开到全国各省的。
  这个计划,于志新佩服苏采青的野心,可是一项一项完善下来以后,却更是被苏采青的缜密心思给惊到了。
  “姐,你们少聊点工作上的事儿,我们都插*不进话了。”梁启恒说。
  苏采青觉得也是,这本来是一次聚餐,搞得跟工作餐一样,确实不太好,便转移话题说:“阿颖现在感觉怎么样?行动还方便吗?”
  朱颖忙说:“感觉还行,还能遭得住。不过我妈说,过两个月,肚子更大的时候,才是遭罪的时候。”
  七八个月的时候,确实是行动最不方便的时候。
  “你们两是第一次有孩子,都没什么经验,得亏了有娘家的关照了。”王朝英也说,聊起生孩子,她可是有经验的。
  朱颖温柔地笑着,说:“是啊,娘家和婆家都知道他是个忙着没影的人,都帮了我不少,不然我也一个人扛不住。”
  王朝英立马说:“以后有什么事,找我也行,我也是生过薇薇的,对现在那些产检什么的,都经历过,你要是想知道什么,或者是需要什么帮忙的,随时都找我。”
  朱颖没答应也没拒绝,只说:“那我就先谢谢你了。”
  “嗨,客气什么。”
  说起生孩子,采英旗下的母婴部分,也是打算要独立出来做了。
  现在因为计划生育,孩子是生的少了,因此大家对唯一的宝贝蛋也越来越重视了,母婴市场是越来越广阔,品牌的拆分也就越来越急切。
  而这一切,都需要苏采青花心力去处理。
  苏大壮和刘力强带着人来的也很快,一波有二十多个人,直接住进了苏采青给他们租的房子。
  相对于盖房子,这弄公交站牌的事儿反而简单许多,只是全市公交站不少,要花一些时间去做。
  再见到苏采青,苏大壮也很高兴:“五妹你放心,这次哥肯定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苏采青说:“那是当然,我相信哥。”
  苏大壮现在是有了自己的工程队了,他负责主事,刘力强负责技术上的问题,两个人合作的还挺不错。
  因为苏采青那个房子,苏大壮这个工程队在吉阳还挺有名气,也不愁接不到活儿。
  在苏采青那房子盖好了以后,他们又接了三个盖房子的事儿,还赚了不少。
  苏大壮也知道,自己能做成这样,都是托了自己妹妹的福,这次苏采青说需要他过来帮忙,他立马就带着人来了。
  “没有影响你其他的活计吧?”
  苏大壮说:“我和他们说了,能等的,就等等我明年,不能等的,就去找别人,勉强不来。”
  估计也是为了这事儿,推了别人的活儿了。
  “这次就辛苦你们了。”苏采青觉得说谢谢好像有些外道了。
  “没事没事,都是应该的,他们也想来上海长长见识的。”
  工程队稍事休整了一番后,工厂那边出来了第一批站牌部件,虽然不多,也够干两天的了。
  这公交站牌的事儿,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起来。
  工人们大约是因为,这里是全然陌生的上海,是全国人都想来买东西的地方,也不想丢了自己的脸,于是干起活来卖力又认真。
  把这个事情交给自家大哥,苏采青也放心了。
  刚在办公室坐定,蒋青来说:“老板,美院的校长来了。”
  “快请进来,泡茶记得用那个君山银针。”


第92章 定向培养班
  美院的胡校长进了门; 苏采青站起身来迎接:“应该是我去拜访您才是; 怎么好意思劳烦您上门来?”
  胡院长说:“你是大忙人; 让你特地去我们那边,就有些拿乔了。”
  “那您快请坐!”
  两个人在沙发上坐下; 胡院长身后的秘书也坐了,苏采青主动问:“是筹备工作准备得差不多了吗?”
  胡校长笑呵呵地点头:“是啊; 可以说是差不多了; 所以才赶着来和你商谈接下来的事情。”
  “你们的工作效率很不错呀; 我以为还需要过段时间呢!”
  胡校长摆手说:“不敢拖延啊; 如今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 是各大学校的心病; 现在你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我们当然不敢轻易错过,要重视起来了。”
  在胡校长的示意下; 对方递给了苏采青一份文件,苏采青从上面看到; 他们美院在大三升大四的年级里; 组建了两个定向培训班; 一个是服装设计,一个是书籍的美术设计。其中服装设计招的学生已经有30名了,书籍美术设计也有十七八名了。
  “这是我们的第一批学生,是筛选过的,专业功底过硬,又有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的人。”
  苏采青点头:“回头我还会去你们美院看看; 主要是看看这些学生。”
  “可以可以,非常欢迎。”
  秘书插嘴说:“您经常在《服饰画报》之类的杂志上发的文,都是我们学校学生必读的文章,您在服装上的审美和眼光,令许多师生都佩服呢!”
  苏采青确实是经常受到这种和潮流时尚有关的报纸和杂志,邀请写一些潮流趋势预测或者介绍的文章,苏采青也趁机夹带一些私货,双方也算是合作愉快。
  胡校长说:“是啊,你的名字,在我们学校里还是挺响亮的,所以学校放出消息说要开办你需要的定向培养班,许多人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秘书也狠狠点头,努力佐证胡院长的说法。
  苏采青知道,这些话里,有几分真,也有几分假,不过这是拉关系常用的话而已,不用在意真实性。
  “这倒是令我有些意外。”苏采青应承着说。
  胡校长说:“我们也有些意外,不过有才华的人,是会受到懂行的人的欣赏的。所以我这也厚着脸皮说,想请你有时间的时候,去给学校的同学上上课。在对当今时代的审美流行趋势上,你比我们学校的老师是要敏感得多的。”
  竟然提出这样的邀请,苏采青对他们的话,倒是更信了两分,却也没有头脑一热就答应,而是说:“若是让我去一两次,讲讲当下的情况,我当然十分乐意,因为我也希望他们毕业以后,不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这个社会脱节。次数再多的话,怕是就不方便了。”
  去一两次,能起多大的作用?又不是那些贩卖鸡汤的人,讲一些心潮澎湃的话语,把大家鼓动得热血沸腾一番,也就过去了。
  胡校长立马说:“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在考虑聘请你为客座教授,按照你的时间方便的话,一个月去学校讲一次课就行。”
  客座教授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学历、身份、政治面貌等等都没有要求,主要是需要学校方面认可就行。一般是在专业技能上比较突出的人。
  苏采青是很符合客座教授的要求的,她站在服装市场的潮流前端,专业能力没话说,而且她和美院合作了定向培养项目,和美院也就有了相同的利益需求,那就是培养出能够发挥专业才能的学生来。
  “这么看来,这个事儿还挺适合我去做的。”
  胡校长见她松口,就知道这事情有着落了,立马说:“是啊,非常合适!”
  做客座教授的事儿,对苏采青来说确实是没什么难度的,时间上的话,也安排的过来。
  飞快地考虑了一会儿后,苏采青就答应了这件事儿。
  秘书吧客座教授的文件和合同也带来了,苏采青留下了文件,说过两天会给美院送过去。
  “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去学校参观一下,看看同学们的学习状况,你心里也好有个数。”胡校长发出邀请说。
  苏采青点头:“没问题!”
  胡校长这人还挺好说话,双方在这个事情上,完全是各取所需,所以达成合作的速度也非常快。
  梁启恒听说了她这个事儿,问:“每年接收三四十个毕业生的话,你的公司装得下那么多人吗?”
  苏采青摇头:“当然很难全部装下,可是上海这么大,中国那么大,有让他们发挥才能的地方的。”
  “那为何还要办这样的定向培养班?”
  “因为需要啊!我们优中取优,剩下的可以留给同行。”
  梁启恒觉得苏采青的想法有些吓人:“留给同行?那岂不是给了比人反超的机会?”
  同行之间的竞争,是恨不得把对方摁死的吧?
  苏采青放下手中的报纸,说:“你这样想的话,就有些狭隘了。公司发展好不好,除了自身实力,还有外部的条件。不否认人才流向别的公司,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威胁,但是同时也是一种鞭策,这是来自对手给予的压力。同时,对手发展的好,对行业环境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一家独大看似对第一非常好,可有时候,出头鸟不是那么好当的。除非……这个行业你有着别人无法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