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后,我在八零给七个大佬当妈 完结+番外-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告倒金沪这个国有厂?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是嘴上这样说着,可是许多人还是乐于看戏,想看看苏采青这个蚂蚁,如何挑战金沪文具厂这个国营厂大象。
随着媒体的报道,苏采青和金沪文具厂的过往,也慢慢被挖掘出来了。
原来,苏采青和这个文具厂,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当初苏采青为了和人家合作,特地用自己的信誉担保,帮着从吉阳的一个机械厂买了新的生产设备,而且她的订单,还帮助这个厂子起死回生,金沪文具厂才没有步许多国有厂的后尘,直接倒闭的。可以说,苏采青就是这个厂的救命恩人!
到这时,虽然许多人还觉得苏采青不自量力,却也开始骂金沪文具厂了,这是东郭先生的狼!农夫捡到的蛇啊!苏采青一个私营业主,自己的资金链也十分重要,却为了他们厂,舍下面子和钱,去买了设备,说明她义气!
再加上苏采青对英雄服装厂做的事情,也被报到了出来,大家更加觉得,这个女人,虽然是个商人,但是重情重义,是个好人!
因为媒体放这些消息,是一天放一点,一天放一点,跟个连续剧似得,所以大家也追得十分用心和卖力。
刚开始,许多人还只是看热闹的心态,更多的是笑话苏采青的不自量力,可是关于苏采青的创业故事了解多了,感情就逐渐偏向于苏采青这边了,她竟然是为了几个孩子读书,才千辛万苦地去找了文具厂合作,生产文具的。当时她跑生意的时候,手里还抱着个奶娃娃呢!
随着苏采青那坚强独立,又充满着母性温情的形象逐渐树立起来,并且深入人心,大家的天平,更是倾向于苏采青这边了。
社会上的舆论和纷纷扰扰,打扰不到苏采青,她还在为秋冬款的衣服设计,和自己的团队做最后的商议。
而远在北京的尾巴,几乎是每天都要打个电话来,给苏采青报到,每天的销售量。
“我的天啊,姐!现在都九月中旬了,天气也热不了多久了吧,可是每天的销售量都没怎么降!依旧都能卖出去好多啊!”尾巴没想到,苏采青弄得几条广告,就直接让采英在北京市场上,起死回生,成了如今服装市场上最响亮的牌子了。
苏采青早已经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倒也不意外,说:“正是因为夏天快到尾巴了,秋天要来了,所以大家才抓紧这最后的机会,穿一穿采英的夏装啊!你盯紧了市场,按照咱们之前指定的销售计划去做就行。资金要尽快回笼回来,我们的秋冬装很快就要下单服装厂了。”
“好的好的!我最近也是天天在算账,就想着尽快把钱算清楚,给你那边汇过去呢!你那边还好吗?小壮最近好像忙得很,打电话也说几句就急急忙忙挂掉了。”
苏采青简略地说:“他是很忙,在帮着市场部经理打一个官司,连追女朋友的事情,都顾不上了。回头等他没那么忙了,我会和他说的。”
“官司?什么官司?”尾巴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苏采青避重就轻地说了几句,也没多说什么。
北京市场那边资金回笼很快,苏采青这边设计定稿以后,很快就跟服装厂下了单。
小白杨官司的事儿,完全影响不到她全心忙服装生意的事儿。
到了晚上,梁启恒还想安慰她几句,倒是让她三两句就打消了:“白天就许多人要跟我聊这个事儿,我实在不想应付,回到家里啊,你就别和我说啦!”
梁启恒忙说:“好好,不说这个,我只是有点担心官司的结果。”
苏采青笑了笑,问他:“你是要搞电影的,我问你,故事的核心是什么?”
“一波三折的剧情?”
“对呀,要是这打官司的事儿,不多点磕磕绊绊的,不一会儿对文具厂不利,一会儿对我不利,那些看客怎么能一直关注着呢?”
“可是你这不是故事,也不是电影啊!”
苏采青rua了他的头顶两把,说:“现实中的瓜,才让大家更感兴趣嘛!至于结局的事儿,谁也说不好。”
虽然这官司是以苏采青的名义在打,但是苏采青除了每天问问于志新进展,和律师沟通一下方针方式之类的,她也没怎么操心这个事儿。
梁启恒将她确实是不担心这事儿,也就不说什么扫兴的话了,说起了别的事儿。
“如今的电影产业,还真是百废待兴。我上着课,听到的不少都是西方的理论和想法,拍摄的手法也不少是西方的,还有那些学表演的,也是看许多西方的影片,学西方人的表演方式,我看着怪别扭的。”
梁启恒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开始跟着导演班上课,有时间的时候,还去电影厂做免费的帮工,虽然累,却觉得挺满足的。
苏采青点头:“你说得对,咱们现在很多东西都是零基础,总要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学懂了一些门道以后,才能摸索属于自己的东西。”
梁启恒认同苏采青的说法,但也显得忧心忡忡的:“这怕是要不少时间吧?而且我感觉,社会对这个产业并不重视的样子。如今西方已经领先那么多了,咱们再不拔足狂奔,就越被甩的远了!我觉得不仅是电影产业,连服装产业和其他产业,也是如此。”
苏采青伸出手臂,勾住他的脖子,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你想的,我都懂,可是我们不能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梁启恒叹了口气,说:“我今天有些触动,所以想得比较多,牢骚也多,你别见怪。”
苏采青笑着说:“哪里见怪?我倒是很高兴,你身上还有这股少年锐气和英气。多少人不会去思考现状,少有会思考的,在认识到这样的情况以后,又会选择放弃?我倒是觉得你这股劲儿,挺好的。”
苏采青算是个老妖精了,她知道的事情太多,明白的东西太多,所以她很多时候都很理智,极少冲动。梁启恒身上这股锐气,就让她有些珍视,有些喜欢。
梁启恒发过牢骚以后,依旧回去老老实实苦读,跟着老师学习西方传来的理念和技术,而苏采青呢,却把他的话听到了心里。是啊,如果现在不努力,不拔足狂奔,以后要追赶起来,怕是更难了。
这九月底,天气突然凉了,下了一场秋雨,一夜之间街上的行人都穿上了秋装,而苏采青站在阳台上,端着一杯红酒,看着那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些出神。
桌上的报纸,头版标题正是,小白杨的首告,被法院判了失败。
苏采青却显得很平静,这样的结果,也是她意料之中的。
这一天,许多人看到这条消息,都显得愤愤不平,在这件事里,于情于法,都是金沪文具厂做得不对,可是为什么被欺负的人,反而失败了?难道就因为她是私营的,所以就天生不占理吗?难道私营个体户,就是必须受欺负的吗!
这一天,许多人打电话到了报社或者电视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愤怒,既然国家提倡搞活市场,鼓励个人下海经商,就要保护个体户的权益!
还有人跑到采英的店里,和店员们说,要他们老板不要放弃,一定要继续打官司!
在这第一场秋雨泼洒下来的时候,采英的销售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些提升。
于志新看到新的销售数据,就明白,苏采青的一部分目的,已经达到了。
广大普通百姓,会因为支持苏采青,而购买她旗下的产品,这是实实在在转化成销售的行为。
跟苏采青汇报完在官司输了后这几天的销售额以后,于志新问:“老板,咱们现在要怎么办?还是继续上诉吗?”
苏采青点头:“那是当然。咱们的节奏和计划都不能改。”
于志新点头:“我知道了,我这就去联系律师。”
现在于志新觉得,只有跟在苏采青的身后,了解她一举一动的深意以后,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聪明睿智。
于志新领了新工作出去了,秘书蒋青进来,把北京那边寄来的汇款单和账目都交给苏采青:“老板,北京那边的消息说,因为天气的变化,销售量有不少的下降。”
苏采青接过汇款单和销售资料,看了一遍以后,就签了字。
作者有话要说:得失利弊,采青姐给你算得明明白白
第69章 二审胜利了
夜里; 苏采青接到了吉阳家里打来的电话:“妈!国庆节你回来吗!”
苏采青翻了翻自己的日程; 说:“这段时间有一些工作在忙; 回不去呢,过些天; 应该是可以回去的。”
“我们打算去秋游呢,妈妈你不来; 我们都会不开心的。”
这些孩子; 自己都能组织起活动来了; 想来又是张云冰牵头了。
苏采青说:“这次去不了; 还有下次的机会。这个月咱们家就要有大喜事; 妈一定要赶回去的。”
孩子到底是聪明; 一下子就猜到了:“妈!是咱们就要搬家了吗!”
“真聪明; 怎么一下子就猜到了?”
“我听到大舅和姨妈她们说了,水电都安装了; 只等着把家具搬进去就可以了!”语气中,有着难以掩饰的骄傲和得意。
苏采青笑着说:“是的; 所以十月就可以搬新家了!”
“太好了; 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个房间?不用和其他人早上起来抢厕所了?”
苏采青家现在挤挤挨挨勉强住得下; 可是家里人多了,就打转身都困难,而且最激烈的事情是,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都有抢厕所大战,大家为了上厕所; 不得不争夺一番,毕竟家里只有三个厕所,其中一个还是后来加盖的。
不仅是苏采青,孩子们也非常盼着搬进新家的日子。
苏采青在上海打官司的事儿,并没有和家里人多说,大人们是知道一些的,小孩子们是完全不清楚的。所以他们现在只知道即将搬家的喜事儿,不知道上海这边风起云涌的状况。
小白杨提出上诉的事情,果然获得了社会上许多的声援,其中不少就是个体经营户。
个体经营户被国营的欺压,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许多人心里堆积着愤怒、无奈、不甘和不满,他们要寻求公平公正,正好有小白杨这样一个出头的,大家汹涌的情绪,就被吸引去了。
大约是媒体上报到的太多,这个新闻,不仅仅是在上海本地传播,甚至还传到了别的城市,特别是北京。连尾巴都从新闻上知道了这个事儿。
电话里,他还很有些埋怨:“姐,这事儿虽然和咱们的生意关系不大,可是,咱们也算是朋友了吧?这种事儿不说一声,合适吗?”
苏采青笑说:“你又不在上海,告诉你有什么用?还不是让你跟着瞎担心而已?”
“怎么能说是瞎担心呢?说不定我还能出个主意啥的。再不行,声援声援你和小壮,也是可以的。”
苏采青说:“你的心意,我领啦,不过这次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你放心好了。”
尾巴见他们和国营厂杠上,就觉得他们惹上了不小的事情,觉得这事儿怕是不好善了。可是见苏采青那么有信心,那么镇定的样子,他又觉得,以采青姐的手段,没什么事情是难题。
挂了尾巴的电话,苏采青心里也确实是安稳了不少。
梁启恒见苏采青露出了轻松的神色,问:“尾巴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吗?”
苏采青笑了笑,说:“才没有。现在北京那边夏装的销量已经降得很厉害了,他哪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
梁启恒仔细看着她,说:“可是我看你好像得到了什么好消息似得,这眼角眉梢,都带着喜意的。”
苏采青在他身边坐下,确实是喜滋滋地唉了一声,说:“尾巴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说明这个事情,在北京是传得挺开了。”
梁启恒点头:“这事儿,确实是个大新闻,私营业主,哪有像你这么头铁,直接跟国营厂干上的,大家肯定要看热闹的。”
苏采青笑得眉眼弯弯的,对他说:“这件事,能够传得越广越好,那样就对我们越有利。”
梁启恒问:“你想要的是,这件事的社会影响力?”
苏采青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你也越来越聪明了,正是如此。”
“还是想促进销售?”
“可不仅仅是促进销售哦!对官司也有积极作用的。”苏采青说。
但是这里面的关系,梁启恒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正等着苏采青再解释解释,苏采青却站起了身,直接去了浴室,显然是要卖个关子了。
十一假期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迫于社会的舆论压力,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这个案子特事特办,提前审理。
得到开庭的日期后,苏采青更加高兴了,直接打电话告诉于志新:“这次开庭,我要出庭。”
于志新之前问过苏采青的意思,苏采青当时没做决定,但是他也做过这方面的预案,这时苏采青的要求也不算突兀。
到了开庭这一天,苏采青穿上了一套月白色的套装,头发挽起,身上的首饰只用了珍珠耳钉点缀,显得简单却又高雅。
于志新一大早来接她,两个人坐着车,直奔法院。
车上,于志新给她打预防针说:“等会儿,法院门口应该会有不少记者,社会对这个官司的关注度很高,他们都想拿到第一手消息。到时候可能还会有人问你的想法和意思。”
苏采青回说:“放心吧,我有准备的。”
这时候,她才找回一些做老板的那种感觉。
到了法院门口,果然乌央乌央不少人,除了一些记者,还有一些拉着横幅或者大字报的人,意思是声援苏采青打官司。
苏采青有些意外,这个年代的人,还有些纯粹的热情和正义感。
苏采青下了车来,就有许多记者拿着相机对她拍,苏采青干脆站在原地,微微笑着让他们拍了几张照。
于志新也知道,现在有无数双眼睛正看着苏采青,此时要配合着苏采青的一举一动,而不是赶着她快走。因此,他也就默默地跟在她身后,完全不抢风头的样子。
见苏采青配合,有大胆的记者抓紧机会提问:“苏老板,请问你对这次的结果有信心吗?”
苏采青笑眯眯地说:“当然有了,不然我也不会来到这儿了。”
大家一想,觉得还真是,第一次审理,苏采青就没出庭,完全是律师和手下人代替出席的。
“那请问,为什么这次您又有了信心呢?”
“这里我的心路历程,确实有些复杂,简单地说,我是相信国家,也是大家的支持,给了我信心。这次二审,我确实是比一审的时候多了很多勇气,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坦然去面对。”
“如果二审再次被判输了,您会怎么办?”
苏采青想了想,说:“当然是回去继续做生意咯。只是小白杨肯定得换个生产商了。”
还有记者要提问,于志新提醒苏采青,时间已经有些紧张了,苏采青只好先跟记者们表示歉意,重新拾阶而上,朝着法院的大门走去。
而苏采青给大家留下的美丽倩影,已经让许多人都心生好感了,这个女商人,不仅是有内在的手腕和才华,外表也毫不逊色啊!简直是比一些影视明星还要有风采!
在看脸的人类社会,长得好看就是要占便宜许多。
到了法院里,于志新熟门熟路地去办手续之类的,苏采青在一旁等自己开庭。
时间差不多后,原告和被告双方才被允许进入到房间内。
苏采青虽然端坐在原告的位置上,但是她并不需要做什么,只用偶尔在法官提问问到她的时候,说是或者否就行了。
这次,作为原告方,虽然提起了上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