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标管理思想,后来成了美国的主流,也因此导致了世界范围的产业大转移。哪个环节的利润低了,就把哪个环节切掉。
这个思路,我国也在采用,例如,某些地区采用的腾笼换鸟政策。
第666章 人
“管理模式啊,好吧。不过这种调整可不是短期能够看到结果的。”
“我们等得起。日本一个国家用了五年,你们一间企业,五年够了吗?”
“既然这么看得起我们,那我们就试试。”
听了一堆讲古,大家总不能不给老部长面子吧。
不过精益生产方式,确实是最适合《精密机床》的。
精益求精的精髓,就在于对质量目标的不断循环迭代,它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稳定的职工队伍。
在终身制雇佣体系下,产能是无法快速转移的,大家或者抱团向前,或者一起沉沦。
精益生产方式在机械行业,尤其是接近永久雇佣的国营企业中,就是不二选择。
————————
散会后,田旭等人陪着刘部长一起往回走。精密机床,冰城量具的办公楼,离工大南区很近,走路就可以了。
“为什么精益生产这么好,全彩他们没有采用呢?”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精益生产方式,适合机械行业,但未必适合其他行业。”
LCD技术,能够被日本死中求活,走出一条活路,就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威力。而一旦出现了革命性的新技术,新设备,几十年,无数人积累的经验,价值就归零了。
“不明白。不过您这么一来,我们总算可以交代了。”
田旭和王凤俪两人的心情十分放松,会议虽有冲突,但结果不错,皆大欢喜。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以后有人问,把事情往我身上推就行了。”
刘兴安大包大揽。他如今的地位十分超然,日子过得比在学校还要滋润。
“不过,这个精益生产方式,真是好东西啊!”
“能不好吗?日本一个国家,因为它都发达了。不过我们又不是搞管理的,暂时还用不上。”
“就是搞技术,搞科研,精益生产方式也是有用的。”
老部长再次语出惊人。
“咦?这怎么说?”
“精益生产方式,实际是精益求精,它代表的是永不放弃的精神。”
“不明白。”
田旭和王凤俪都站了下来,等待答案。
“你们都知道,光电是靠什么起家的吧。”
刘兴安最近看了不少文献,也算有了一点愚见。
“LED大屏,这谁不知道?”
“现在呢?这个产品你们还能看到了吗?”
随着LED的日益大众化,LED大屏,就是一些山寨小厂也能够生产了。曾经几百万一块的屏幕,现在已经掉价掉到几万元,卖得比LCD显示器都要便宜。。
“那是因为产品利润下降了,利润低的产品,不转移出去,高利润产品如何上马呢?”
两个人差不多异口同声的驳斥。光电的起家史,一直是全校师生津津乐道的话题。
“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光电没有新产品,现在的下场如何?”
“这怎么可能?刘部长,你也太钻牛角尖了吧。”
人行道上留下了众人远去的身影,话题没能继续下去。但这个话题,才是真正需要反思的事情。
————————
精益生产与目标管理,核心的区别,实际是对人的看法。
精益生产方式里,把人看成资产(Asset),先有人,后有公司。这点在日本,德国以及北欧国家比较常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企业传承数百年,员工和企业是一体的关系。
而目标管理方式,核心目标为利润。把人看成资源(Resource),是成本。人,作为资源,是可以,而且应当被节省掉的。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员工有什么动力,对工艺,工序进行不断优化组合?
提出个好的优化方案,弄不好反而把自己给节省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一些低端产能向其他国家转移。但随着低端产能的转移,中高端产能,也有了松动迹象,例如三星的手机生产,就全转移去了越南。
按照精益生产的思路思考,这些低端产能,真的就在国内活不下去了吗?
人工成本高了,就不能开发些AI机器人来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吗?
纺织专用机器人就那么难搞吗?
只有报着必胜的决心,才能找出一条活路。
腾笼换鸟,总有一天,会没有鸟可换的。
今天我们嘲笑世界依靠中国的口罩,但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要进口这些口罩呢?
有些头部企业所采用的,三十五岁就强迫淘汰员工的做法,带给世界的,是真正的成功吗?
————————
有个小国的做法很值得推荐。
新加坡1965年才立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上不断进行转型,从旅游,到纺织业,到电子工业,到半导体,到生物制药,到金融,其转型跨度之大,难度之大,远比东三省要大得多。
为了帮助国人适应变化,他们推出一系列政策。
成人参加各种学历学习,或者长期学习,均可以享受9成甚至是100%的补贴。除了大型补贴,每人每年还可得到500新币(等同2500人民币)的教育代币券,用于支付小型,短期培训项目,例如糕点制作。
这些看起来无关的培训,点点滴滴汇聚起来,支撑了不同时期对不同技能的需求。
靠持续教育来适应时代变化,哪怕就是人退休了,也不断进行培训,比45岁就把劳动力推向养老体系的做法,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老龄化社会》,这个名词本身,就代表着放弃。
后世不少地方开始转型,从抢项目,抢资金,过渡到到抢人大战,抢年轻人。但在他们身边的中老年人,确被放弃了。
人类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已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失去了以后,又追悔莫及。
东三省在80年代不珍惜工业基础,90年代不珍惜教育体系,00年不珍惜人力资源。
人口红利有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劳动力红利,也就是年轻人的数量。第二个是女性红利。第三层是技术工人,工程师红利。
这之后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成熟人口红利。新加坡就在此阶段。
在这个阶段,年轻人虽然不足,但人口总数还在。中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也许并不符合当前社会需要,但他们的底子都在。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转型。
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
对于新加坡,对于东三省,这些高素质的人本身,才是最后的希望。
————————
事情回到了原点,人是 Asset 还是Resource?
不同的思路,带来不同的结果。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学到老,活到老是我们的祖训。
年轻人有创业的热情,中老年人就没有了吗?
中老年人有阅历,有人脉,有资本,在这个比钱的年代,反而更具有优势。东三省的民间财富还是有的。海南的房价是谁推起来的?
东三省是率先走入老龄化的地区,它的未来,其实就是中国的未来。
改变,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晚。
第667章 培训
“乖,你自己好好学啊!”
李琴一边说,一边随手把孩子房间的门带上。
从铜把手上传来的冰凉感,让她觉得很舒服。
房子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新房,新家具。
李琴的资格老,工龄长,在分房的时候,优势明显。但当时分的是图纸,全家整翘首以盼了两年,才搬了进来。
事实证明,等待是值得的。
这套单元里房间多,不仅仅是孩子能有个独立房间,还能有个客房。这是头一次,公公和婆婆可以到他们家做客。
“老张,跟你商量个事情。”
李琴向跟着父母一起看电视的老公,打个眼色,就带头走向了主卧。
————————
“啥事,搞得这么神秘?”
张栋进屋之后,随手把房门带上了。
“我看你总这么闲着也不是个办法啊?”
“闲着不是挺好吗?”
张栋一头雾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啊。
“好啥啊?”
随着后勤系统的改革尘埃落定,求仁得仁,李琴的工作强度终于降了下来。她终于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钱多,事少。
人忙的时候盼着闲,真正闲下来以后,又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干。尤其亲眼看着以前的同事,在新单位里,大权在握,意气风发的时候,心理的失落感要说没有,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她把孩子的管教工作接手之后,看着老公闲着,坐享其成,慢慢有了点怨气。
“这是怎么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张栋的口气很是小心。随着妻子对家庭的贡献越来越大,双方在家里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我在想,要不要你也辞职出来。”
“是去你们公司吗?有什么新消息了吗?”
张栋一听就来了兴趣。
他早就想去光电了,毕竟工资,待遇,与他所在的学校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但光电不是那么容易进的。随着全彩去美国建分厂,并轮流派人出国的消息传开,就是安排普通工人,也要5万元一位了,价格跟年初比起来,直接就翻了一番。就是这样,不是熟人根本就找不到门路,有价无市。
再说,张栋自持身份,让他去生产线做普通工人,肯定是不可以的。但让他去搞科研,他的专业又不对口。
“不是来我们公司,而是有个机会。我觉得你出来单干,也许可以。”
“单干?我?我会干什么?除了教学生,我啥也不会啊!”
“对,这个机会,就是教学生。所以你干正合适。”
李琴决定给老公找点事情干。
张栋当年看起来也人模狗样,学历本科,工作是老师,人长得还算高大,但今天再看,一切都敌不过金钱的魔力。
“是开补习学校吗?这有啥意思?”
张栋直接就把脑袋一摇。
他的很多同事私下开补习学校。虽然也能挣到些小钱,但挣的是辛苦钱。而且,开补习学校,不是谁都能开的。一般来说,只有老牌教师,或者大牌教师才有人认。
当然了,有些老师直接就拉着班里的学生补课,但张栋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他所在的学校,是个职业中专,学生们没有补习的动力。
“不是补习学校,是培训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我看你正合适。”
“你开什么玩笑?建个培训中心容易,但资质怎么办?没有资质,学生为什么要来学习?你脑袋没有发烧吧?”
张栋干脆伸手去摸老婆的脑袋,结果被一把打开了。
“资质我来搞定。这下可以了吧!”
“呵?你能耐了啊!
就是有资质也不行啊。生源怎么办?你要通过什么渠道招生?如何让学生和家长肯花钱到你这里读书,这又是一门学问。我可没有这方面的本事。”
张栋最擅长的,就是在课堂上讲课,吹牛。
其他的,免谈!
“如果学生上课,不仅仅不花钱,还能拿到钱呢?”
“咦?是张燕找你了吧!这是有什么国家补贴了吗?”
老婆的这个闺蜜,交得实在是太值。
“来讲讲,是怎么回事。”
“好。不过这次不是国家补贴,是张燕管理的基金补贴。她就想到我了。。。”
互联网产业的曙光初现,制约IT 产业发展的只有人。通过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正规军,是一种做法,通过社会力量培养,也是种短平快的方式。
一些简单的培训,短训,完全可以交给社会力量来完成。人才基金这轮补贴的思路,就是堆人头。先把人数堆出来。
美国IT泡沫高峰时,只要是个人,十个手指头都在,能敲键盘,就可以申请程序员工作。
后世在youtube上有个很有意思的视频,Homeless Coder,培养流浪汉当程序员。
这次的培训,也是类似思路。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都会按照人头,培训内容拿到相应经费。按照此时的物价,这笔钱足够支付相关费用,以及被培训人员的生活费还有多。
但想拿到补贴,培训人员,必须通过计算机学院统一组织的验收考试。
“行,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我明天回学校再拉两个人出来。那个破班确实上得没啥意思。”
张栋的雄心终于被激活了。一个大男人,在家里的地位日渐下降,情何以堪。另外,张燕的身影若隐若现,所有沾上她的都发达了啊。
————————
《安运科技》技术科
“曲艺,想好了没有?要不要一起出来单干?”
王天俊把手里的香烟,在烟灰缸上点了点,一副领导的派头。
“老王,这事有准吗?”
“怎么没准?我都准备出来了,又投人,又投钱,你怕什么?”
王天俊说起话来,财大气粗。他握有安运科技的原始股,随着平衡车的大卖,资产已经向百万大关挺近了。
“我跟你不同啊。你这么有钱,班上不上的无所谓,但我不行啊。”
“我给你保底还不行?”
王天俊对跟同寝的老八,一直在拼命拉拢。
“一定要我啊?别人不行吗?”
曲艺对出去创业,还是心存疑虑。他在公司也很受重视,而且出国的机会就在眼前。
“我认识的人里面,只有你修了软件专业的双学士。只要你出来,这个培训学校,直接给你10%的干股,工资另算!”
————————
《永兴科技》办公室
“招生的事情,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李总经理与几个手下,商量开计算机培训学校的项目。付钱让人学习的事情,一出现就轰动全市。想挣这笔块钱的人太多了。
“最好的生源,是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但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优势。我们没有牌子,也没有经验。”
张秘书看了一眼老板,看他没有反对,就接着说下去。
“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走职工培训。”
“说说,怎么个另辟蹊径法?”
几名股东来了兴趣。
“李总在市里的关系好,我们要利用这点。通过政府关系,找到停薪留职的员工名单,组织参加培训。如果操作得好,还可以从市里再要一笔钱出来。”
下岗这个词还没有流行开,现在管下岗叫做停薪留职,或者叫放长假。
“可是这些人年纪都大了,他们的通过率不高啊!”
有人持反对意见。补贴是要通过才有的。
“我们可以用数量弥补质量。上课的时候,采用大班授课,教十个人是教,一百个也是教。至于上机操作,可以先搞内部笔试。笔试合格的才允许上机。层层控制,也花不了多少钱。”
张秘书有备而来。计算机相关培训,最贵的就是计算机本身,这块控制住了,成本也就控制住了。
“可冰城经济这么好,停薪留职的人也不多了吧。”
“这种人,冰城不多,但是绥化,牡江,佳斯等周边城市多得很。我们把培训学校办到那里去。”
“外地人也算?”
“也算。他们没有进行限制。”
“小张,还是你的脑袋活。培训学校的业务,你来牵头吧。”
李总一锤定音。
第668章 脑残
春城
对于新工作,卢玲很喜欢。
工作上没什么压力,她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与一号指挥部之间来回的联系,协调,容易做得很。李校长她也认识,两边都是熟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