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田园-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索隆高娃彻底无语,索性也不再问了,生怕再受打击:你说跟谁说理去吧,喜鹊都能赚工资,不会是小胖子利用村支书的身份,以权谋私吧?
  不行,等一下必须跟小胖子私下说说这事,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一旦查出来,那是要受到处罚的!
  比如说,上面来查账的了,一问:“小白和喳喳都是谁呀,每个月领三千块钱的工资?”
  然后你把小猴子和小喜鹊推出去:“就是他们。”
  估计,你直接就给有关部门给带走了。
  到了饭点儿,几位老爷子也都溜达回来,洗手吃饭。田小胖也忙活完了,就给大伙介绍。
  虽然索隆高娃早就听说了,不过,看到这几位老头,还是感觉怪怪的:什么杨老爷子,张老爷子,关老爷子,梁老爷子,姓氏都不一样,愣是凑到一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敬老院呢。
  听说是其其格的母亲来了,几位老爷子都挺客气的。索隆高娃算起来还晚了一辈儿,挨个上去问候。
  她现在算是彻底相信了田小胖的人品,尤其是在了解小胖子的家庭收入之后,心里最后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
  因为来的匆忙,索隆高娃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还好,其其格知道小胖子家里的情况,所以呢,给阿妈带来不少奶制品,尤其是以奶粉居多,算是孝敬几位老人了。
  要不然,空着两手见这么多长辈,肯定挺尴尬的。
  其实她不知道,黑瞎子屯这边,无论男女老少,天天都是喝鲜奶的。
  既然不是外人,是田小胖的准丈母娘,几位老人家也都为了给小胖子闯脸,也都给索隆高娃点见面礼。
  没法子啊,平时就算给小胖子交伙食费,人家都不收,小胖子家里又是不缺钱的,只能逮住这种机会,稍稍补偿一下了。
  杨老爷子赠送的是自己的一幅字,看到落款之后,索隆高娃也不由得吃了一惊:“您是大书法家杨老,这礼物实在太贵重了!”
  她的丈夫,平时也喜欢舞文弄墨的,所以知晓杨老的名头,人家那字,平平常常的,每平尺都十好几万呢。
  “以后都是一家人啦,不用太客气。”杨老爷子儒雅的笑笑,在这一刻,索隆高娃才感觉到,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眼前这位老人,不是一个上了年岁的农民老爷爷,而是古代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
  噢噢噢,小猴子不服气了,比比划划的凑上来:偶的画,还上百万美金呢。
  田小胖把它扒拉到一边:你那个是炒作出来的,不是真本事,跟这个能一样吗?
  杨老爷子出手这么大方,别人自然也不能小气。张大路的老爹也是不差钱的,这几个月,经历过由死而生的过程,更是把钱财看开了。
  随手从手腕上撸下来一串珠子,给索隆高娃当见面礼。
  “这是老天珠,老爷子,礼物太贵重,晚辈万万不能收的。”索隆高娃是牧民出身,当然晓得这种宝贝,于是连连摆手。
  张老爷子现在已经胖了不少,估计再有个一年半载,就赶上张大路了。他乐呵呵地把珠串戴到索隆高娃的手腕上:“长者赐,不可辞,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有价值的。”
  小猴子一瞧,又不服气了:这玩意啊,大晃那有都是,还没偶的玉猪龙好呢。
  于是,从脖子上掏出挂坠,在索隆高娃眼前显摆。索隆高娃这才注意到,小娃子们,也都带着相似的玉器。
  起初也没在意,以为是玻璃的呢,给小孩子戴着玩的。直到看到这个玉猪龙,这才又震惊了。
  红山文化,就在当地,她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了解的。这几十万上百万的玉器,就给小孩子们随随便便戴在身上,简直太奢侈啦!
  到了梁老爷子这,当然也不能吝啬,老爷子朝梁小虎招招手,后者就去找小丫要钥匙,然后,从柜子里取出一对镯子。
  看着种水俱佳的翡翠玉镯,索隆高娃又麻木了:亲家母说得对呀,这些老爷子,就没一个是差钱的——
  梁老爷子嘴里还勉励几句:“其其格是个好孩子,谢谢你们,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一定要相互扶持。听说你丈夫也是仕途中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起商量。”
  索隆高娃听得一愣,又仔细打量一下眼前这位老人,渐渐的,与她印象中的一个身影重合在一起。
  她甚至激动的双手有些颤抖:“您,您是梁老——”
  哈哈哈,梁老爷子发出爽朗的笑声,他轻轻用手抚摸着怀里的大狸猫:“我不是梁老,我现在是老梁!”


第四百一十一章 抓蝈蝈

  几年前,在丈夫迈出关键性一步之后,索隆高娃曾经随着一起进京,拜访了有着提携之恩的梁老,算是有过一面之缘。
  起初没有认出梁老爷子来,是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和梁老相遇。
  尤其是眼前的梁老爷子,风轻云淡的,身上哪里还有一点当年叱咤风云的气势,所以一时间竟然没认出来。
  激动过后,索隆高娃这才不满地瞪了一眼田小胖:家里有这么一尊大神,怎么不早点告诉老娘一声。
  “乖孙子,我送点啥呀?”关老爷子瞧着别人都送礼物,不免有点慌神,他来黑瞎子屯的时候,就一身衣服啊。
  田小胖抓抓后脑勺:“爷啊,您就不用送了。”
  谁知道,关老爷子到了这时候,反倒来了明白劲儿:“那怎么成,将来,你要跟其其格成家的。而这个女人,是其其格的母亲,也就是你未来的丈母娘,也就是相当于我的儿媳一样,怎么能没有见面礼呢——儿媳,恶儿媳追到咱们家啦,乖孙子,咱们爷俩快跑吧?”
  得,说着说着,就又开始犯糊涂了。田小胖连忙把关老爷子给拉到地下那张桌:“吃饭吃饭,娃子们都饿坏啦!”
  午餐过程中,索隆高娃也赞不绝口:“这个豆角好吃,这个鱼肉好吃,这个小虾好吃——”
  老娘黄秀英当然高兴:“好吃就多吃点,俺们黑瞎子屯种出来的蔬菜,价格最少比外面的贵五倍,关键是,外面还买不到呢。”
  一顿饭下来,索隆高娃恨不得现在就把其其格给抓过来,然后把婚事办了算了。要是其其格知道,自己已经被老娘给卖了,不知道是高兴呢,还是高兴呢?
  吃完午饭,收拾利索之后,老爷子们都开始午休,两铺大炕也睡不下,剩下田小胖他们,就挪到当院,席子往遮阴棚下面一铺,小风嗖嗖一吹,睡得更舒服。
  就是在进入伏天之后,还是有点热,田小胖就觉得跟搂着个火炉似的,睡醒之后,一身大汗。
  再瞧瞧在他怀里睡得呼哧呼哧的倒霉熊,田小胖就狠狠踹了这货两脚:大热天的,你往俺身上凑乎啥呀——
  光着膀子在当院洗洗,这才感觉凉快不少,等他洗完之后,倒霉熊也乐呵呵地将脑袋扎进大木盆:俺也借光凉快凉快吧。
  结果就听咔嚓一声,大木盆直接裂成两半。倒霉熊又挨了好几脚,还有一句“上月亮湖洗去!”
  从家里出来,看到不少村民都戴着大草帽子,扛着锄头,往西瓜地那边溜达。
  农谚有云:头伏萝卜二伏菜,现在西瓜地腾出来一部分了,正好先把萝卜种上。
  田小胖上去拉呱几句,才知道这几天没在家,西瓜地已经开园,这几天,天天都用大车往外拉呢。
  于是也就跟过去瞧瞧,毕竟,西瓜是夏季收入的大头儿,今年开春没卖上野菜啥的,就指望这些大西瓜出钱呢。
  索隆高娃也在田小胖老娘的陪伴下,一起在村子里转悠,看到田小胖,也就一起跟了过来。
  虽然午休的时候,索隆高娃没有睡意,没谁上午觉。不过呢,整个人感觉十分清爽。尤其是黑瞎子屯这地方,即便是三伏天,也不感觉那么闷热,还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她这是还没到林子那边呢,要是林子里,更凉爽,一早一晚还得加件衣服呢。
  好大的西瓜!看到瓜地里那一颗颗巍然耸立的大西瓜,索隆高娃感觉有点不大真实:不会是进入到巨人国了吧?
  不少村民正在瓜地里忙活,合力把大西瓜抬到地头儿,然后,再套上专用的网罩,可以避免磕碰。
  至于商标嘛,就不用贴了,还是去年的老办法,直接印在瓜皮上。
  西瓜太大,装车的时候有点费劲。田小胖就上去帮忙,人家俩人抬一个大西瓜,还咧咧钩钩的呢,他直接抱起来一个,一溜小跑,从搭着的跳板上车,轻松加愉快。
  “小田的力气还真不小。”丈母娘瞧女婿,当然是咋瞧咋顺眼。估计,猪八戒在高老庄还没有显露原形的时候,干活的时候,高太公和老伴儿,就用用这种眼神瞧着二师兄的。
  不过甭担心,田小胖肯定不会像二师兄那么露馅的。
  说话间,包大吵吵他们就领着游客溜达过来,来西瓜园子里当一回吃瓜群众,也是最近开展的新项目。还有小娃子们,包括田小胖的弟子们在内,都混迹其中。
  弄了几个大西瓜,在地头宰了,一时间清新的瓜香立刻弥散在空气当中,叫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吃,敞开了肚皮吃,谁要是能自个包圆一个大西瓜,那俺们就额外送他一个!”包大吵吵嘴里使劲吵吵着。
  游客们瞧着五六十斤的大西瓜,再拍拍自己的肚皮,然后一起摇头:这个挑战难度太大,虽然奖品很诱人,但是肚子是自个的啊,撑爆了找谁说理去?
  “亲家母,尝尝这西瓜,贼拉好吃。”黄秀英跟索隆高娃也越来越亲近,连称呼都变了。
  田小胖的那些弟子也挺有眼力见的,纷纷过来送瓜,嘴里还乐呵呵地说着:“矮矮吃瓜,这瓜可咸啦——”
  是咸啊还是甜啊,咱们可不能砸自己的牌子啊!田小胖摸摸小家伙们的脑瓜,嘴里帮他们纠正。
  “当然是咸啦!”娃子们舌头不大好使,一时半会,估计是改不过来了。
  田小胖也只剩下苦笑:“真别说,要是种出来咸西瓜,没准还真能好卖呢,估计大多数人,都想买个尝尝。”
  三伏天,吃块大西瓜,简直不要太爽。索隆高娃忍不住询问:“这么好的西瓜,怎么也得卖两块钱一斤吧?”
  “亲家母啊,两块钱是去年滴价儿。咱们黑瞎子牌儿大西瓜涅,批发价是十块钱一斤,听说,这些都是出口滴——”包大明白回来之后,又操起了村会计的本职工作。看着就跟滚雪球似的,飞涨的西瓜款,美得小眼睛都眯成两道缝了。
  索隆高娃望望一望无边的西瓜地,最少是几百万斤的产量,那产值就太吓人了。难怪黑瞎子屯这么富呢,光是西瓜这一项收入,就赚个沟满壕平啊。
  最后呢,吃瓜群众也都吃了个沟满壕平。在地头的树荫下坐着,不想动弹。
  因为正值暑假,所以游客之中有不少小朋友,小娃子闲不住啊,听到地头的草丛里传来蝈蝈的叫声,就呜嗷喊叫地去抓蝈蝈。
  “嘘,不能出声的,你们可以这样学蝈蝈叫。”小巴拉撅起嘴唇,突突突的飞速颤动,还别说,跟蝈蝈摩擦翅膀发出的声音还真有点类似。
  黑瞎子屯的旅游项目一贯比较随性,既然娃子们喜欢抓蝈蝈,那就抓呗。不少大人也都跟着凑热闹,指导着自家娃子,该怎么抓蝈蝈。仿佛,他们也回到了那曾经无比美好、却又永远再也回不去的小时候……
  因为滥用农药的缘故,这些年,蝈蝈都少了,在炎热的夏季,草丛里听不到蝈蝈叫,总觉得有点太过死寂的感觉。
  不过在黑瞎子屯,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两年,农药化肥都不用了,所以也成了昆虫的乐园。
  蝈蝈的数量多,也降低了抓蝈蝈的难度。不时就会响起孩子们的欢呼声“抓到了!”
  “哇,我这只是火蝈蝈!”火蝈蝈,就是颜色比较发红褐色的。
  “哎,我又抓了一只草蝈蝈。”草蝈蝈,就是颜色发绿的,没有火蝈蝈那么打眼。
  “哈哈,我这抓了一只豆蝈蝈,好漂亮!”豆蝈蝈个头比较小,浑身翠绿,两条后腿特别长,跟螽斯差不多。因为喜欢生活在黄豆地里,所以叫豆蝈蝈。
  当然,也有的是一声惨叫:“哎呀,咬手啦——”
  被蝈蝈的口器给夹一下的话,还是真挺疼的。可即便这样,娃子们也舍不得撒手。
  抓蝈蝈,当然少不了蝈蝈笼子,把蝈蝈放在笼子里,能一直养到秋呢,带回城里去,也算是旅游的纪念品了。
  编蝈蝈笼子,当然也难不倒这些农村娃子。往年都用秫秸编,今年种了小麦,当然用麦秸编了,编出来的蝈蝈笼子色泽金黄,麦秸一根根整整齐齐的,看着格外漂亮。
  不远处就是麦地,这月份,小麦已经灌浆了,再过半个月也就可以收割了。当地农谚说“小麦不受三伏气”,说的就是没到三伏,就该割麦子了。
  这时节的麦秸,软硬适度,编蝈蝈笼子最合适不过。很快,小巴拉就领着一群娃子,割了几捆小麦回来。麦穗还有些泛青,但是麦秸,已经金黄金黄的。
  削掉上边的麦穗,然后就开始拧蝈蝈笼子,麦秸不够长,只要在空管里再插一根,就可以继续编。
  最后拧出来的蝈蝈笼子,呈螺旋形,越往上越细,层层叠叠,跟宝塔似的,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那些城里娃子,都爱不释手。
  编蝈蝈笼子的时候,还专门留有小门,把抓到的蝈蝈塞进去,然后,还可以从小门往里投喂食物。
  最后,人手一个宝塔蝈蝈笼子,娃子们的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
  就这种蝈蝈笼子,还只是初级品。要是讲究的,编出来的蝈蝈笼子就跟精巧的灯笼似的,那才叫好看呢。
  “这谁呀,祸祸麦子!”包村长背着手来这边溜达一圈,很快就发现了地上的麦穗子,立刻虎起脸。
  娃子们都傻眼了,村长谁不怕啊?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不敢吭声。
  “蝈蝈——”田小胖的一名小弟子,嘴里嘟囔了一声。
  “知道你们是编蝈蝈笼子呢,俺是问谁割的麦子。”
  “蝈蝈!”还是那个小娃子,又说了一句,然后还朝小巴拉指了指。
  你说的是哥哥吧,包村长也气乐了,看到这些小娃子委屈巴巴的小模样,包村长忽然咧嘴笑了:“逗你们玩呢,这麦子割的好啊,正好咱们一起烧小麦吃!”
  嗷——娃子们的欢呼声,立刻响成一片。


第四百一十二章 保密

  在包村长他们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烧小麦吃了。那时候能吃的食物少,还经常挨饿,娃子们偷偷摸摸割点小麦,找没人的地方烧着吃,就算是解馋了。
  烧小麦就得笼火,烧火就冒烟。烧小麦多数用打的蒿子之类,没太干透呢,冒得烟儿又浓又高,都快赶上烽火台上的狼烟了。
  所以娃子们自认为很秘密的事儿,其实,大人们早就瞧得一清二楚,只不过,睁一眼闭一眼罢了,谁还不是从孩子的时候过来的呢。
  近些年,黑瞎子屯这边已经很少种小麦了。主要原因呢,是这边种不了冬小麦,所以产量低。从外地运来的面粉,价格又便宜,所以种小麦的收益不高。
  不过呢,外面的粮食,吃着不放心,所以从今年开始,黑瞎子屯才增加了水稻和小麦的种植。
  这一地的麦穗子不能浪费,所以,包村长才提出了烧小麦的主意。在那些娃娃感觉是新鲜,在包村长心里,则满满都是回忆啊。
  “烧小麦啊,这个俺在行。”田小胖也乐呵呵地凑上来,然后就开始调兵遣将:小巴拉带一群娃子再去割两捆小麦,游客们也都要参与,少了不够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