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弘在这个时候想出面,李初一把将李弘拉住,嘴里轻声地唤着痛,李弘的动作一顿,还是顾着李初先吧,“怎么了?”
  理由完全的够,都知道她前几天跪了一记,这一跪可是伤得不轻,太医都来看了,才得松口可以出门,李初就心急的赶到东宫要把李弘从忧郁中拉出来了。
  “你赶紧的到一边歇着,父亲和诸位大人议事,你不可惊动。”李弘扶着李初,跟在他们后面的人想上前扶着李初的,没想到李初一个眼神扫过去,乖觉的人都退下去,完全没有要上前的意思。
  李弘只好扶着李初靠到一旁的柱子去,至于李治听到动静,不吝啬地给李初一个赞赏的眼神,干得漂亮,他想让李弘来听,不是想让李弘来掺和的。
  要是李弘出声,这些求情的人如同有了支撑,君臣之间有时候都是彼此看着彼此的笑话,莫要以为李治都不懂。
  臣子们斟酌半天啊,最后还是相互交换了眼色,其中一个显得瘦小的臣子道:“请陛下准三司再查。”
  不能说不相信三司的长官,还是希望李治让他们再查一次,再查或许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臣子们垂拱而请求,就是希望这件事有回旋的余地,只要争得时间,上官仪或许还有得救。
  李治冷笑着,这殿中有跪下的人,总还有没跪着的人,看了半天最是明白李治心思的人此时出列,“诸位大人,三司长官定下的案子才过了几天就要重审,这是认为三司的官员都是无能之辈,他们连案子都查不明白即急于定案?”
  “臣请皇上亲自监查此案。”跪着的臣子被反驳,目光扫过对方,眼中流露出的不屑不瞒于人。
  可是他们不能退,若是退了,上官仪死事小,更关系着大唐的权利是否会落在女人的手里,他们要争,定要争一争。
  “陛下早已经亲自监查此案的,若不然此案如何能这般快速的定论。诸位大人,朝中政事诸多,难道你们自己乐意为了上官仪的案子不顾其他的案子,还想让皇上和朝中的所有官吏都和你们一样,为证明上官仪的清白,其他事无须处理?”
  出口的人正是大唐的宰相之一李义府,一通上纲上线可不简单,看着跪着的人脸上尽是不认可,迎向李治的时候又是一派恭敬,不得不说此人有才。
  李初叫李弘扶在柱子上靠着,尽将殿中各人的神情尽都收入眼中,大唐王朝确实人才辈出,只是这争斗同样激烈。
  “皇上,臣无此意,臣只是不忍,臣愿意以死向皇上证明,上官大人绝不是谋反之人,请皇上明察。”眼看说是说不通,跪着求李治没有用了,还有什么办法?
  死谏!李初的目光一敛,李治的神情更是随着此言落下而变得冷峻……
  说要死谏的人站了起来,大喊地道:“皇上,请皇上明察。”
  作者有话要说:李治:血溅三尺扣昏君!
  李初:父亲莫急,且看我的!


第041章 教子
  喊着话就要找柱子撞过去,离他最近的柱子就是李初眼前倚着的这根。
  若是此人果真撞死在殿前,御史不得用唾沫把李治淹死?
  可是要怎么样才能让人改主意又不会让李治难做?
  电光火石间人已经朝李初他们的柱子冲过来,李弘想要拉开李初,李初灵活的躲开了,在那人冲过来的时候李初做出假象,好似被人撞倒,为了乱真,李初在卸掉那人冲过来的力道时,让人往她的肩上撞来,李初狠心地让自己扛住!
  “啊!”李初一声惨叫,人直接的倒在柱子前面,撞人的那位急红眼一心求死的,撞上来的时候想着看到他撞的人都会躲着点吧,哪有不躲的。
  结果两下相撞,他人倒坐在地,屁股痛啊,可是在看到李初时候人都吓傻了。
  “公主,公主!”唤的一声公主,惊得不轻,李弘离得李初最近,吓得更是一个激灵地冲上来,想扶李初起来的,李初赶紧的喊道:“别动别动,痛,我胳膊痛得厉害。”
  这个时候群里又炸了,宣太后:“群主你至于这样吗?”
  吕太后:“狠人!比我还狠!”
  萧太后:“你那是对别人狠,她是对自己狠,不一样。”
  吕太后那个气啊,怼了萧太后:“对别人狠吃亏的是别人,对自己狠吃亏的自己,你说说哪样更好?”
  萧太后本也是个对别人狠,对自己狠不下多少的人,面对这样的质问没吱声,一向安静的孝庄太后适时的出声:“对别人狠会令人心生畏惧,更会令人怨恨;待自己狠,伤的虽是自己,得的却是人心。当权者该对别人狠的时候要对别人狠,要对自己狠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狠,群主这一着干得漂亮!”
  不用说,孝庄太后委实很是赞成李初用的这一招,宣太后:“我们这群主许多年学下来,弯弯道道都快出师了!”
  萧太后:“差一点还是差一点,至少说起狠来,群主没想让这个人撞死。”
  必须不有让他死的好吧,完全是为了李治才受这份罪的李初要是还想让这位死,她是疯了还是傻了才会冒头?
  “太医,传太医。”李治第一时间赶过来,心急如焚的想把人抱起来,李初装着可怜地劝道:“别,父亲你别动我,我自己站起来,胳膊痛,真痛的啊!”
  装着可怜巴巴的,眼中带着泪珠,好像就要哭了啊!
  “公主,公主,老臣,老臣不是有意要伤公主的。”撞着李初的人这个时候站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同李初赔罪。
  “大人只是想伤自己罢了,岂有伤他人之意。大人想要死谏,就没想过你若是这样一死了,你所忠于的陛下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我从来知道文臣死谏,武将战死是最高的荣耀,可是为臣为君为国,思君思国,何思于己?你今日死谏在此,会令你的陛下为千夫所指,这就是大人想要的?”
  此时的李初作为受害人,撞伤的手都在轻轻地颤着,她痛得额头上都冒着冷汗,假不了,就这样,李初还能好言相劝,指出死谏的这位存的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心,他的心有多少人愿意认可,李治更会因此落得一个什么样的名声?
  三思而行,为臣者进谏,为臣者希望可以改变帝王做下的决定,那并不能够成为他们的借口,成全自己的一世名声。
  “要说谏臣,太宗时的魏征如何?难道魏征进谏之言不比你们?他曾以死而谏?不曾吧,每回魏征只会据理而争,纵惹怒太宗,可却从来没有以死要挟。诸位大人之中都有见过魏征风采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比起你们如何,你们不该学?”
  想讲道理,更得从前朝的事情中出发,李世民一朝魏征何等名声,世人皆知他是诤臣,也敬其一生敢言敢做,更以此为榜样。
  可是魏征只有一个人,不是他们想学就能学得到的。死谏,是在他们明知说服不了李治,改变不了李治的想法做下的决定,下下之策!
  “说句老实话,即以谏,当以理,无理而死,岂不如同妇人一般,一哭二闹三上吊,大人不怕传扬出去,失尽颜面?”
  本来向李初赔罪的人,此时叫李初说得面红耳赤,有想要反驳的话,比之妇人所言,已经让人颜面尽失了。
  李治观其他人的面色不好,他心里正为李初叫着好啊,太好了。
  动不动就死谏,可不跟妇人一般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太让人闹心了。
  偏偏李治没办法说出口,否则真是把人逼死了。李初说得好,说得妙,把他想说不能说,受下的委屈尽都说出来,好,好!
  赞赏的扫过李初一眼,李治面上还得喝斥地道:“初儿不得胡言,皆为大唐的股肱之臣,一心为大唐,岂是寻常的妇人可比。”
  给台阶了啊!李初福身道:“是初失言,万望诸位不要见怪。”
  李弘只心急地道:“父亲,还是赶紧让初儿看看太医去吧,儿臣实在担心。”
  看李初那额头直冒冷汗的样子,哪一个能不担心,因此还是先看太医吧。
  “快扶初儿进殿内,诸卿无事便退下吧,朕亦是忧心初儿。”吵啊吵的,到此该结束了,这个时候要是还想死谏的人,真像李初说的那样,完全就是学寻常的妇人,哪里还有股肱之臣的样子?
  众人面面相觑,撞倒李初的人,眼下李初不想追究,只把这件事就这么掀过了,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眼下的他们早就已经没有了和李治强争下去的气势。
  李初想要达到的正是这个目的,只要他们不再有机会开口,那么就是李治赢了。
  “臣等告退。”就算有人还在想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应该就此放弃,总有偏着李治的人配合的表明退下。
  纵是李弘这个时候也只能扶着李初往内殿去,满心满眼都是担心的李初啊,此时此刻只挂心地问着李初如何?
  李治倒是还好,知道李初眼下的情况有几分真也有几分假,只不过他得寻个理由把跪着为上官仪求情的人打发走了。
  进了内殿,李弘扶着李初坐下,李治先问道:“如何?”
  李初不答反问,“父亲以为如何?”
  问得李治笑了,“甚佳。”
  李弘要说一开始不怎么明白父亲和妹妹之间的话,好在他并不算笨到家,就算先前不太明白,察觉不对,再细细一想他分明拉着李初躲开的,李初是突然挣开他的手挡在人前……
  “初儿你是有意的?”李弘虽然有想法,总还是不太愿意相信,李初竟然不惜伤害自己也要拦着死谏的大人?
  李初没来得及说话,李治先问了道:“怎么,弘儿不认为初儿此事办得极好?”
  作为皇帝岂会不明儿女的性情,他是眼力不好不假,离得近还是能看清一二的,再者他为什么把李弘和李初唤来,就是想给李弘上上课,让他学学。
  李弘想明白一些事,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到底犯了一个怎么样的错误,怔怔地看了看李初,又看了看李治。
  李初的面容平静,并没有因为自己做的事被李弘发现而觉得不好意思。
  至于李治,第一次看着李弘的眼神透着审视,让李弘一个激灵,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让李弘不禁地开口道:“救下死谏的大人,更化解父亲的危机,甚好。”
  总算能明白这一点,就冲李弘脑子算清醒的想明白这一点,李治满意了,因此再一次问起道:“故,看到今天的局面,上官仪你说该杀还是不该杀?”
  没头没尾,不说上官仪到底是不是真的谋反,李治只问今天发生的事,有人竟然想为救上官仪而不惜死谏,上官仪该杀还是不该杀?
  李弘的唇动了动,想把一些话说出来,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生生咽回去。李治盯着李弘道:“弘儿,想清楚了,想清楚再回答。”
  是的,提醒着李弘一定要想清楚再回答,李治一直很用心的教导李弘,就是希望可以把李弘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在李治的手里,李治自己到底做成什么,有什么样的成就,李治坐在皇帝的位子上很清楚。
  那么同理,他更需要他的太子,将来的皇帝也能明白他会做那一切的意义何在。
  将来的天下是要传承下去的,原该更上一层楼,李治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子弄不明白他这个皇上和臣子的关系,若是弄不明白的话,将来这个天下必会大乱。
  李弘的脑子在飞转,都是关于李治登基之后做下的事,一件一件串连起来,只为让他弄清楚一件事。
  李初为李弘捏了一把冷汗,她也没想到李治会在这个时候寻上李弘来不仅仅是给李弘上课,更想给李弘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还是对李弘的考核。
  一个太子,你可以心存仁慈,可以爱护你的臣子,前提是你更要明白作为一个帝王最应该要做的是什么事?
  若是李弘答不出来,那么李治会怎么样?
  这一点李初都不敢说,像李治这样的帝王,他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把一切玩弄于股掌之间,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是李治不会做的。
  李弘就算是太子,从前他对李弘再满意的,可是在上官仪的事情上,李弘让李治看到李弘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李弘能够看得清事情的本质,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反之……
  气氛凝结,没有人说话,可是四下伺候的人都能感受到李治身上发出来的气息,透着威严,不可抗拒的气息。四下伺候的人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自己吸气得重一些,接下来他们所要接受的将是灭顶之灾。
  李治凝望着李弘,看着李弘那渐渐变得紧张的面容,汗自李弘的额头滴落,可见李治给他的压力有多大。
  李初想是着是不是出声提醒一下李弘的好,李治已经一个眼神扫过来,那是前所未有的严厉,李初一时都惊住了。
  可李治这个眼神却让太后们都喊了起来,宣太后:“就这个眼神,我终于明白李治怎么能稳稳的坐在这个皇位上,按你们说的,更是把世家全都打老实了,他够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反择手段,上官仪这事没准就是他故意为之,一箭双雕啊,既可以试出武媚娘和上官仪到底谁更聪明,更能帮到他,还有达到进一步削弱世家的目的。”
  吕太后:“就是就是,瞧瞧为了救上官仪都有人可以死谏,要说这里没有事,谁能相信。这么一个皇帝,666!”
  看看连666都出来了,太后们学到的东西确实不少。
  萧太后:“所以说啊,到底那些人是有多蠢,为了把武后写得凶残,竟然生生把一个帝王,不逊于唐太宗的帝王生生写成一个为情所困,任人摆布到一切成就都是武后做的人?”
  孝庄太后:“高宗是位被人低估的帝王,大唐的版图在他的手里发展到极致,世家,科举制度更是得到完善,为往后的王朝奠定多少基础,其功不亚于太宗。”
  没错,太后们对李治的评价非是一般的高,都认为李治这样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帝王。
  李初第一次感受到李治的帝王之仪,还是直冲着她来的,聪明如李初立刻把嘴闭上,心里默默为李弘哀悼,亲哥,不是我不想帮你,着实是亲爹太厉害,她也怕,你还是靠自己吧。
  李初闭上嘴乖乖的不说话了,李治满意了,现在就等着李弘思量清楚回答。
  李弘道:“自古以来世族坐大,掣肘皇权,士大夫共治天下,实则更是由世家统治天下,多少皇帝轮为傀儡,父亲是为了大唐,为将来的帝王无须受制于世族,为世族所困,这才会想杀上官大人。今日父亲既已经定下上官大人谋反的罪名,他们还执意死谏,他们在乎的不是上官大人的死活,而是希望通过上官大人的事,达到世族还可以和皇权抗衡的目的。”
  说到最后,李弘的眼中闪过悲痛,这是他并不想要去接受的事实,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只有权利的,他只想知道所谓的忠义,忠之所忠,仅仅是因为那样的忠值得,并不该是诸多的算计。
  “好!”李弘能够明白这一点,能够想清楚,就算李弘悲痛伤心,难过,那也没什么。
  只要人是清醒的,明白人与人之间并不像他想的那样和善,早晚有一天李弘会接受这些事实,也会硬起心肠对付他们。
  李治不在乎让李弘多吃些亏,在他还在的时候,李弘不管做什么都有他在身后,一次两次的错,不算什么事,总能让李弘长成一个真正合格的继承人。
  李初亦是暗松一口气,李弘心里明白这些事,那就好了!
  “皇上,太医来了!”就算这样的时候没有人想进来,太医来了,李初受着伤总是事实,太医到来就得赶紧的进来,不好拖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