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有了先例,在李初不相信武媚娘会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时候的李初提醒武媚娘一句就是让武媚娘清醒过来,千万不要挑战李初的底线,否则后果武媚娘自己承担不起。
确实,武媚娘是想将这件事遗忘的,所以她才会在这个时候对李初提出要求。
可是有了李初这一提醒,再看看李初那张冷酷的面容,想到李初言出必行的性格,武媚娘不敢赌。
终是松一口气,武媚娘张口道:“那么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当做听不见,看不见,老老实实待着。”
不能让李初出面,那就只能盼着李初不要掺和,更不要插手,坏武媚娘的好事。
“这一点我可以答应太后,毕竟我不是个多管闲事的人。而且我既然支持太后,也想着将来的有一天能够把这份奏折上的事情全部做成,当然不会拖太后的后腿。”李初有自己的底线,但也有自己的目标,很显然现在她和武媚娘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她们就能一同向前。
总体来说,武媚娘信的过李初一言九鼎的性子,所以这个时候武媚娘挥手打发李初离开。
李初并不想在武媚娘的宫殿内久留,武媚娘让她走她便站起来准备离开,想了想,有些时间没有见到李旦,李初转头就往李旦的宫殿去。
可是这个时候,李旦的宫殿竟然被人层层包围,李初来到的时候已经被守卫在外的侍卫拦下,“长公主,请长公主恕罪,没有太后的旨意,任何人不得见陛下。”
听听这话,听听这话像样吗?李初的脸一下子沉下来。
“我要见陛下,只有陛下想不想见我,还没有太后拦着不让我见陛下的理由。你是自己给我让开还是我打的你给我让开?”李初神情带着愤怒,语气也是不善的询问眼前的侍卫。
侍卫这下真是骑虎难下,不知道应该怎么应付李初才好。
“放心,你们只管去禀告太后就说是我硬闯进去的,太后若要责罚,让她只管找我。反正就凭你们也绝对拦不住我,倒不如少受皮肉之苦,乖乖的站一边去,要去告状就赶紧去,不用迟疑。”李初无所畏惧的把话说开。
一旁有人拉住那位耿直的侍卫,可是那位侍卫却一动都不动,“没有太后的旨意,不能让长公主进去,长公主若想进去,只管将我打倒。”
这样耿直的侍卫李初看得颇是惊奇,本来是想不管不顾冲进去见李旦的,就因为这个侍卫,李初算是后退一步的道:“好,那我就在这里等着你,你去询问太后,让不让我进去见陛下。”
谁也没有想到,李初既然愿意后退一步。就算是拉住侍卫的同伴,也惊奇的看向李初,满目皆是不可置信。
只有那位拦着李初的侍卫连忙朝李初作揖,“请长公主稍候。”
话说完人赶紧往武媚娘的宫殿跑去,显然是去征询武媚娘的意见,究竟让不让李初进去见李旦?
在这期间,李初竟然真的没有进去,而是站在侍卫之外等着那位侍卫回来。
好些人以为李初会勃然大怒,不管不顾冲进去的人都傻了眼,怎么感觉摸不清李初的路数?
“公主为什么不直接进去?”卫因把所有人的疑问问出来。
“这样恪尽职守的人,何必为难。”李初一语道破她之所以愿意等,那是因为面对李初摆明要生气,侍卫却丝毫不畏,一直坚守自己的职责所在,这样的人要是李初都不敬重,那李初该敬重什么人?
其实卫因似懂非懂,但是其他人如同慈心还有曲和、青芜,都很明白李初的意思。
恪尽职守视为忠,不管身份如何。能够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所在,那么这样的人就值得李初敬重。
很快那位侍卫就回来了,眉开眼笑的朝李初再次见礼,“长公主,太后说了,往后只要是长公主,想见陛下,可以随时进去。”
“看来太后是有重赏啊。”只看一眼眼前的侍卫,李初便猜到了武媚娘做了什么。
侍卫不可置信的眨眨眼睛,“长公主是怎么知道的?”
有机会能够收拢人心,武媚娘怎么可能不做?要是换了李初,也绝对会肯定这样的人。
“自然是猜到的。往后一定要坚持。你这一份忠心坚持能为你得来赏赐,将来也会为你争来更多的光荣。既然太后已经说了,我可以进去见陛下,那么我就进去了。”李初记下眼前的侍卫是何模样,倒是想看看将来,这个人究竟能走到什么地步。
“长公主请。”侍卫们连忙让开,李初大步流星的走向前面不远的宫殿,背后隐隐听到不断的询问声,“太后赏了你什么?”
“是啊,赏你什么,快拿出来让我们看看。我们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你这样拦住长公主,长公主不生气,太后还有赏。”七嘴八舌的说着话,都是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充满不解。
李初听的低头一笑,所谓忠义最难得,不管是武媚娘和李初,打从心底里就敬重那样的人。
可是这个世上像这样心存忠义的人又有多少?
李初敛去脸上的笑意,走向李旦的宫殿,就算到宫殿前,依然有人守卫,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守得够紧的。
但是看到李初走进来,纷纷和李初见礼,也将原本紧闭的门打开,李旦就站在门口,瞧到李初走来时,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姐姐。”
可是不知为什么,看到李旦这个笑容,李初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她终究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现在李旦还坐在皇位上,她却已经开始打起皇位的主意。
李初走进去,跪在李旦的面前,李旦万万没有想到李初会行此大礼,赶紧的上前扶着李初,李初却摇头,“这一拜,是因为姐姐对不起你。”
“姐姐,别这么说,我知道很多事,姐姐已经尽力,不是姐姐不想帮我,而是母亲过于强势。”微微一僵,但是李旦很快恢复正常,连忙要扶起李初。
李初摇头道:“不是这一点,而是因为我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虽然在武媚娘的面前,李初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武媚娘,她就是对皇位动了心,就是想要争得皇位,还可以指责武媚娘没有资格评价她忽然有的野心。
可在李旦的面前,李初没有这份理直气壮。李旦全心全意的相信李初,但是李初却有了争夺皇位的心思。
虽然没有明言动了所谓不该动的心思,究竟指的是什么,李旦却一下子明白,自然有些吃惊,随后却肯定的道:“这样很好。母亲可以做到的事,我相信姐姐一定能做得比我们更好。姐姐是知道的,我是赶鸭子上架,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今天。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最有能力,最庇护我们的就是姐姐。如果可以,我希望姐姐当仁不让。”
第150章 左相
李旦紧紧地握住李初的手,全然的信任,都是对李初的希望。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你们……”李初考虑到的是李旦他们的心态,李旦道:“这个皇位本来就不是我的,从前不是,以后也不是,现在成为一个傀儡,不过是因为母亲所需要。可是姐姐有此心,母亲是否知道?”
李旦也是个难得的聪明人,第一时间担心的就是武媚娘是否知道李初的心思,如果知道了事情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明明李初在和李旦请罪,李旦不但不怪罪李初动了不该动的心思,斥责李初痴心妄想,反而担心李初会因为这份心思引起武媚娘的不满。
“母亲已经知道,我今天已经告诉母亲。”正是因为连武媚娘都说了,李初认为自己更应该告诉李旦。
李旦有些心急的追问,“母亲是何反应?”
问完又想起来自己被武媚娘禁锢在宫殿之中,任何人不得来见,可是李初能够进来,这就证明是武媚娘允许的。
武媚娘在知道李初的心思之后,还允许李初来见李旦,也就是说武媚娘并没有为李初动的心思生气。
“母亲对姐姐总是不同的,是我多想。”李旦想清楚一切,神情恢复平静,但却目光灼灼的盯着李初,“既然母亲已经默许,那么姐姐就不要迟疑,你要努力。将来我们这些兄弟希望能够得到姐姐庇护。”
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就让有本事的人来做,眼前的李旦想的比任何人都清楚。
况且朝中的局面过于复杂,根本不是李旦这样的人能够应付的。再加上还有武媚娘在其中,武媚娘太过可怕。反正李旦到现在根本起不来半点反抗武媚娘的心思。
“好!”既然李旦都支持李初做这些事,李初绝对不会再退让。
“接下来,只怕母亲就要开始最后的行动,只要母亲能够成功,我也算是解脱了吧。将来就由姐姐为我们遮风挡雨。”李旦想到即将可能发生的事,却只有松一口气的想法,原本他就不是皇帝的继承人,被武媚娘推上这个位置也仅仅是傀儡而已,如果不是李初处处护着他,从一开始,李旦可能都没有资格出现在朝臣的面前。
这样完全没有自由,也没有自己想法的日子,李旦一点都不想过。时时刻刻都盼望这样的折磨能够早些结束,这样他就能够解脱。
先前他还在想,如果自己被从这个皇位上拉下去,他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将来的日子会不会比现在更难?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担心,不知道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如今知道李初的心思,李旦却觉得心中的大石完全放下。
有李初在前面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不需要再担心。
李初没能控制的伸手抚过李旦的头,不管是李哲还是李旦,他们都不是李治培养成为皇帝人选的人,但是最终却是他们上位,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而就算他们坐在这个位子上,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做好一个皇帝。
偏偏没有人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有武媚娘在他们面前压制着他们,连皇帝的大权都摸不着,他们就已经被废。
先是李哲,接下来会是李旦,李旦早就已经料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也是无所畏惧。
“有姐姐在,真好!”李初的动作让李旦的心很暖。
本来以为随着父亲的去世,大唐的天下,他们离家的天下都将面临大变。李旦自问没有能力扭转乾坤,甚至他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但却被推上了这至高无上的位置,不管李旦心里怎么不愿,没有人会相信他的不愿。
他就这样成为了大唐的皇帝,一个傀儡皇帝。
就算他想和人吐诉心中的委屈难过,又有谁愿意听?谁又会觉得他真的委屈难过。
只有李初,还是如同当年一样,还是那个护着他的姐姐,知道他的委屈难过,还愿意安慰他。
李旦忍着不让眼中的泪水落下。李初的局面其实不比他好到哪里去,他就算帮不上李初什么也不能拖李初的后腿。
“很快就会成埃落定。你再忍一忍。你身边的人都是你可以信得过的。放心。”李初其实知道李旦心底最大的恐惧是什么?李贤已经死了。就算武媚娘是口否认,那不是她的意思,但是李贤就是死了。
谁又敢保证会不会有人在像对付李贤一样的对付李旦,至少李旦心里很是畏惧害怕。
“让他们寸步不离的跟着你,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都要经过他们的手。”李初低声叮嘱李旦,这也是李初来看李旦的原因。
有太多的人自以为聪明,而且也懂得武媚娘的心思,所以他们会自作主张地做出一些哪怕连武媚娘都不认可的事情来。
李旦有这样的担心,李初也有,所以早在很久之前,李初就已经安排了人守在李旦的身边。
这样的惊喜让李旦睁大眼睛,嘴唇哆嗦,“姐姐,姐姐。”
激动的想要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欢喜,李初却握紧他的双手,让李旦一下子镇定下来,“以前怎么样,以后还是怎么样,不要让任何人发觉。包括太后。”
要说李旦最担心的人就是武媚娘,所以她又怎么可能会把这些事情告诉武媚娘?
压抑内心的欢喜,连连点头。
“我不能在这里陪你太久,往后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凡事小心。”虽然李初已经派了人在李旦的身边庇护李旦,可是凡是李旦还得自己小心。
“姐姐放心,我会万事小心,你也一样。”李旦收拢脸上的笑意,目光担忧又充满期盼的看向李初,希望李初可以尽她所能的做好。
得到李旦的保证,李初算是暂时放下心中的大石。
和李旦一再提及一些小事,李旦都答应的爽快,直到天快黑,宫门就要下锁,李初才不得不离开。
不过今天进宫算是收获颇丰,萧太后:“李旦绝对是最让我诧异的皇帝。我怎么感觉他巴不得赶紧把皇位丢出去。”
吕太后:“像他这样子当皇帝有什么意思,换了是我,我也不乐意,不如不当。”
宣太后:“我更想说的是,当皇帝接受能力那么强,既认可自己的母亲即将成为皇帝,也觉得自己的姐姐将来要去争皇位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皇帝太难得。”
一时之间分辨不出来,宣太后说的是反话还是称赞,所以萧太后决定问个明白,“宣姐姐究竟是夸人还是骂人?”
宣太后:“大概还是称赞的多一点。”
虽然当不好一个皇帝,但是能够识时务,而且更能明白所谓大势所趋,最后不如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人支持。
孝庄太后:“难道不应该称赞群主一句,如果不是群主一心一意庇护李旦,我相信李旦不会这么快接受。”
这样的一番话,其他太后连连点头认可。
接下来很是热闹,以一个名为傅游艺的人为首的七品官员,领关中百姓九百人诣阙上表,请武媚娘登基称帝,武媚娘拒之。
不过数日,四夷酋长,和尚、道士,共计一万两千人,再次于神都宫门前请武媚娘登基,武媚娘再拒之。
又过数日,百官及帝室宗威、百姓,共计六万人等再次上表请武媚娘登基,这一次,连李旦都前来请愿,希望武媚娘可以当仁不让。
也在这个时候,神都洛阳现百鸟朝凤之盛况,对此,百姓齐呼,这是天降祥瑞,证明武太后乃是天赐之,天命所归,以此当称帝号令天下。
这一次,武媚娘没有再拒绝,顺应天命民心,改国号为周,李旦也改名为武轮,称皇嗣。于九月九日正式登基,李初和李末,再次变为公主。
而在武媚娘登基的当天,武媚娘再下诏书,求才求贤,不外乎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可以为她所用。
但是,最让人注意的是,武媚娘在其中加了不同寻常的一句,天下有能者,不论男|女,若有心报效国家者,何不参加科举,一月之后,大唐再开科考,这一次的主考官竟然是安定公主。
科举的事情,大唐自建朝以来已经不断地形成了规定。主考官每次也是有朝中的宰相担任,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唯一的差别是有了李初这位公主参与。
联合武媚娘下达的诏令中,不论男女这句,再加上让李初主考,有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然后李初的百姓日报很快刊登了一份名为科举之制,当分男|女否?的文章,
百姓日报可谓是大唐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报刊,那么多年在李初地打理之下蒸蒸日上,几乎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百姓日报,像那些关乎天下的大事,都能从李初刊登的百姓日报上看到。
所以现在的百姓几乎都已经习惯从百姓日报里得知天下事,包括现在武媚娘登基改唐为周的信息,以及求贤若渴,召令天下有才有能之人前赴神都洛阳参加科举,着重要说明的一点是,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去参加科举,但凡有能的人都将录取成为朝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