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太后:“所谓政治,只讲需不需要。”
现在武媚娘是认为李初的提议很好,而且也不想和李初反目成仇,所以顺李初的意思,把刑牢中的大臣全都放出来,也将这些酷吏交给李初处置。但是并不代表后续武媚娘不会认为再需要这些酷吏再帮她排除异己。
宣太后:“所以群主要怎么办?”
萧太后:“我有一个好办法。”
李初:“我已经有办法。”
换而言之,她并不需要萧太后为她出谋划策,她自己一个人能处理。
萧太后:“当年的我不懂珍惜,现在追悔莫及,群主就不能给我一个补救的机会吗?”
发出一个又一个大哭的表情,显露的是这个时候的她确实很可怜,希望李初因此愿意给她一个机会。
李初:“不能。错过就是错过。”
在李初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萧太后冷眼旁观没想插手,现在李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再不需要任何人帮忙,萧太后再想帮,对不起,不能!
萧太后:“真狠。”
李初:“没有你狠。”
要是想翻当年的旧账,李初奉陪到底,偏偏萧太后绝对不敢,当年可是萧太后自己作死的。要不是她太冷淡,该教李初的时候只想挑拨离间,何至于现在成为众多太后之中积分最低的一个。
积分,为了重生卡,萧太后想再努力多点,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到了今天这种情况,李初不再是稚嫩的少女,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想要达到政治目的李初如鱼得水。
所有被酷吏抓入大牢的朝臣全都被放出来,再一次向天下人证明,李初在武媚娘的心里究竟是何地位,而且也让天下人看清楚李初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酷吏的事不是没有人有意见,而是提出意见,却不能说服武媚娘终结酷吏政治。反而这些年来愈演愈烈,请求终结酷吏的人反而落于下风,最后都成了被酷吏抓进大牢的人,所以到现在已经变成无人敢提及酷吏两个字。
不是没有人想让李初出面,但是不管任何人到李初的府上提起这件事,李初都避之不谈。
所以好多人对李初都是失望的,但是没有想到人家李初是不提,人家只做。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击毙命,看看那些被冤枉下狱的大臣,全都被放出来。酷吏也全都被关入大牢,人,武媚娘亲自交到李初的手里,让李初处置。
多少人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欢喜不已,悬在脖子上的那把刀终于得以放下,又有多少臣子喜极而泣。
当官的人本来就如履薄冰,再加上有酷吏横行,这根本就是火上浇油。
谁都不知道有一天会被扣什么样的罪名,压入大牢,然后被人严刑拷打,最后实在撑不住,只能承认他们扣在头上的罪名,只为了求一个痛快。
好在到现在为止死在酷吏手里的人是有,但是依然坚持不肯认罪的人同样有。
若不是有这些扛得住的人,也不知道朝中有多少人会因此落难,能够逃过一劫,也庆幸牢狱中的官员能够逃过一劫。
所以第二日的早朝之上,来往的大臣相顾竟然含泪。
武媚娘听说这件事也觉得不可置信,能到明堂上朝的人都是经过无数风雨走来的。可是他们既然相顾而含泪,这证明在他们心中,酷吏政治令他们苦不堪言,也令他们战战兢兢。
劫后余生,所以他们喜极而泣,却又坚持不想让别人看出他们各自的狼狈来。
如果说昨天武媚娘还在考虑是不是不应该如李初的提议这么快结束酷吏政治,到今天武媚娘觉得李初是对的。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个道理,她要懂得适可而止。
不过,武媚娘虽然把周兴他们这些酷吏全都交给李初处理,但是李初那天离开御史台的大牢之后,却没有急于审问这些人,更不曾将这些人定罪。
有的在等着这些酷吏下场的人可就急啦!
所以有人上门询问李初,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的处理酷吏?
说来,李初虽然一向管的事不少,但是她的公主府下却没养一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李初怎么掺和朝政,却没有一个人参李初的原因。实在是李初虽然管朝中的大事,但是却不会事事都管。而且从来谨言慎行,没有半分嚣张跋扈或是仗势欺人。
更别说李初从来不造势,只做利于百姓的事。有些是李初都做完,朝中的臣子半点风声都没收到,后知后觉发现的,想夸李初,人家李初也不需要他们夸。
今天有人上门,站在她的公主府面前,询问她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的处理酷吏。没有人就意味着李初得自己出来处理这件事情,李初倒是无所谓。
有人来提意见,这是好事。正好也将李初长一长脸。
李初出门只看见一个身着白衣的学子,看起来大约二十五六岁。意气风发,正在那侃侃而谈论起酷吏,不难看出他对酷吏的不满。
“酷吏横行,以令天下皆畏,多少重臣死于酷吏之手,如今太后交酷吏于长公主之手,令长公主处置,长公主却避之不谈,更不审查,是为何故?长公主为入狱之重臣面见太后,令太后重视酷吏之酷刑,难道长公主不想将他们除之而后快?”来人没有看到李初远远的走来,围观的人围在一起,都在听着他说话,可是至于他说的话是真是假,谁也不置评价。
“这些问题既然是问我的,应该等我出来你再问。”李初扬声所答,听到声音的人全都齐齐看向李初,随后恭敬的见礼,“安定长公主。”
李初点点头,冲他们一笑道:“我这安定长公主府着实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难得有你帮忙。”
目光落在那位青年的身上,神情温和,并不曾因为眼前的人做的事而心生不满,仅凭这一点就让人不由心生好感。
“冒犯长公主,请长公主恕罪。”青年何尝不是看傻了李初,是以连忙和李初赔罪作揖。
李初挥手不以为然地道:“你能到我这长公主府来直问,看来在你的心里,我是一个能听得进真话的人,你心中存有疑惑,而且也是生怕酷吏之事再生变故,所以才会急急寻来,只想让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如今下狱的所有酷吏尽都处置。”
“你的初心不错,然而你既然问我为什么到现在都不审酷吏,看来你并不懂我的心思,不懂,就不应该说出来,让人知道你的不懂。”
“不然,所谓三人行则有我师,不懂当问,而不是应该遮遮掩掩。”青年板正一张脸的反驳,显然不认同李初的说法,不懂就应该问,而不是自己一个人闷在心里,肆意猜测。
李初抿唇而笑,问道:“那么你说,为什么太后不问我,受酷吏迫害的臣子不问我,只有你来问我?”
问得青年傻眼了,这个问题他没有考虑过?现在考虑也是可以的,说是因为太后和那些大臣都不心急?怎么可能不心急。
聪明人都知道,武媚娘想借酷吏们的手铲除异己,眼下她亲手将这些酷吏全都交给李初,她是不知道李初会怎么样对付那些人?
自己亲手砍掉自己的左膀右臂,武媚娘可一天不急,两天不急,,三天四天后,她不会想反悔,不会想把这些酷吏再放出去?
受过酷吏迫害的臣子,他们又是怎么样的?不怕旧事重演,让自己再进一回大牢,到时候他们还能不能出来,这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方催促李初。
青年就是想赶紧把事情定下,赶紧把这些酷吏全都解决,所以才会在这里出现,就是想堵李初,让李初赶紧把这些人都处理,往后,这些酷吏不再出现。
“所谓稳,太后稳得,朝中的重臣稳重,偏偏却是你稳不得,所以……”武媚娘能成为太后,而那些朝臣可以死里逃生,可以成为朝中重臣,而眼前的青年只是一个书生,想议国事,他的出现,用这样的方式,何尝不是想要得到李初的注意,然而想得再好,李初却不一定要配合。
李初此时的嘴角依然挂着笑容,朝青年道:“天下皆知太后爱才,以令天下人自荐,你若是想出仕,最不该的就是到我公主府来。我要怎么审查酷吏自有我的想法,只需要向太后交代,陛下交代,臣子交代,天下百姓交代,却不需要向你一个人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李初放着晾着那些人,她都已经把这些人的供词都拿下,接下来的事不需要急,反而看着他们,等着他们的表现,更好。
“长公主。”本来此来意气风发的人,在听到李初看破他的想法时,有些心急的想要解释,李初扬起手打断他想说出口的话,“想看我和太后相争相斗?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没有那么容易。”
青年更急,额头都渗出汗来,李初道:“诸位都散了吧,戏没得看了。”
话说完人更是转身就走,青年眼看李初走得果断,显得更急,“长公主,在下慕公主久矣。”
这话落下,就是李初都没有想到,萧太后兴奋地道:“啊啊啊,这是要自荐枕席?”
惊叹之余,更觉得大唐啊,这样的民风开放,真是让人喜欢,喜欢死了。
“我知道了。”李初连头都没有回,只是道一句知道。
萧太后啧啧作怪,“我们群主就是一个没有心的人,喜欢上我们群主的人,那都是别想有任何回报的可能,天下的人,要是谁不明白这个道理,非要在这棵树上吊死的,可怜了。不过,我怎么有种不好的预感。”
眼前的这位在当着那么多人和李初告白的人,虽然模样长得是不错,然而这个时候出现,怎么就让人觉得那么不对劲?
心里一直都在犯嘀咕,萧太后可不得把话提醒李初。
吕太后:“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别忘了裴观去了多少年了,群主和武敏之的婚事,成婚当天就和离的,也就是说群主已经很多年没有男人,那么你们说,有往武后身边送男宠以达到荣华富贵目的人,就没有人打起群主的主意?”
萧太后直想拍掌叫好,这个时候连连附和,“正是正是,所以第一个自荐枕席的人,或许是有人有意试探。”
宣太后:“绝对有可能,要知道我们群主可是连武太后都敢叫板的人,这样的人要是有她扶持,还能不青云直上?”
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不断的谋划,再无下限。
李初就想问:“你们说一个正值最好年华的青年,竟然看上我这种年纪的女人想给我当男宠,他们都是怎么想的?”
说到她这种女人时,李初是想到自己的岁数,然而一众太后……
“群主怎么叫你这种女人,我就不喜欢群主妄自菲薄。你看看你,看看你,哪里有什么问题,就算群主三十好几又怎么样,你看起来像三十岁的人,长得花容月貌,更是位高权重,更是有才有德。男人像你这样能让无数女人趋之若鹜,你是女人怎么就不能让男人上赶?”
宣太后:“自来萧妹妹说话都不中听,独独这一回,说得好,实在是好!”
萧太后……
夸她就好好的夸,还踩一脚算是怎么回事,真是让人高兴都高兴不起来。
李初:“总结来说,还是因为权势。”
如果李初不是一个有权势的公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打她的主意,自荐枕席。
吕太后:“有权势的你,权势就是你的一部分,喜欢你的人,如同裴观,就爱你的全部,而不是明明因为你得尽便宜,最后又恨你的权势。”
萧太后:“像裴观这样的男人,不好找,太不好找。”
这是对裴观最大的肯定,李初想起裴观,何尝不是觉得欢喜,所以回头冲青年道:“想从我这里借势可以,但是你这样的借势方式让我十分不满,我的驸马虽然不在,并不代表我就需要你们这些人上赶着为我暖床。”
从来都不知道李初能把话说得那么露骨,暖床两个字,萧太后再一次连声的叫好,他们敢做,李初要是不想后续有太多的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表明态度,男人,就算李初现在是没有,但并不代表李初就一定要有。
裴观,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裴观,可是也正是因为有过裴观,所以再不相信有另外一个人还会像裴观一样,还能让李初放在心上。
得到过最好,谁还会愿意将就。从来在李初的字典里就没有将就两个字,往后只会更如此。
“不,长公主,我不是。”青年想是没有料到李初会把话说得直白到这个份上,想解释,他要解释,李初并不愿意听他的解释,“此事到此为止,走吧。”
这一次李初才是真正头也不回的往府里去,太后们都在给李初出主意,要怎么样把往后的烂桃花全都解决,孝庄太后:“武后也会出手。”
这是提醒李初,千万不要以为她这一次把人赶走就可以,有些事,武媚娘会希望李初和她一样,或者更应该说,武媚娘认定天下间的人都和自己一样,不会有任何的另外。
李初:“你们说眼前的这位会不会就是她出手弄过来的?”
谁都不敢保证武媚娘不会,谁让李初现在和她形同陌路,再不唤一声母亲,而是太后。都是太后,这样的情况下,谁都知道武媚娘定然会想办法缓和同李初的关系,至少不要如此的生疏,这会让武媚娘不安。
李初:“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造势,到现在就差一点,就那么一点,她就会成为皇帝,都这个时候,她竟然还有闲心管我的事,难道……”
分析武媚娘的心思,吕太后:“群主的意思是她想让群主出面?推动她往前一步?”
不错,李初就是这个意思,要是李初出面提出让李旦传位,而且亲自说服所有的人,那么武媚娘定能事半功倍。
“此事万万不可。”四位太后一道发出同样的信息,全都是站在李初角度为李初考虑,这个面,不管武媚娘怎么说,李初绝不能出面。
李初何尝不懂这个道理,若她是第一个出头的,那么当有一天她露出要这天下,要这江山的意愿,第一个不同意的人就会是现在支持她的人。
女子为帝,为天下所不能容,所以,她早就准备好的事,现在必须推行起来。
握紧拳头,李初在思量用什么样的办法说服人,让武媚娘也站在她这一边。
李初一路想,一路走回府里,她这样陷入沉思的样子,跟在她身后的人一个都不敢上前打扰,生怕惊醒李初,让李初的思路打断。
孝庄太后:“想要成功继位,武媚娘给群主的时间算是相对充盈,所以群主也要懂得把握机会。”
李初认同:“准备不少年,现在想运行不难,只要把这些人全都调起来,天下能出一个女皇帝,为何不能出现一批一批的女官,而且这些都会是附和太后利益的事,太后不会拒绝的。”
萧太后:“你们的利益一致,武后就会更护着群主,所以群主不要客气,上吧。”
反正不管武媚娘如何,她要是成为第一个女皇帝,不想将来的自己为人诟病,她总会想出许多的办法,这些事只要一做,开了头就不可能回头。而且武媚娘想用酷吏,因为酷吏能帮她震慑稳定朝局。可是相比起酷吏来,有一些人有才有能有品,却是天然都会站在她这一边,这种人就是,女人。
李初想得有些远,所以这个时候,李初只想将心中所想写下来,送到武媚娘的面前。
能够帮武媚娘达到稳固政权目的的事情,武媚娘绝对不会拒绝。
“公主,狄仁杰狄大人求见。”李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