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是不好的也比你好,你就不是个东西。”骂人的话,顺着眼前徐敬猷说的话怼起来,李初半点不留情面。
  “你……”徐敬猷面对李初巧舌如簧,自己根本不是对手,怒不可遏地开口,“只盼安定长公主手上的功夫也和你嘴上的功夫一样厉害。”
  “放心,肯定会比你厉害。”李初怎么都不忘踩上眼前的徐敬猷一脚,徐敬猷气得浑身直发抖冲身后的将士喊道:“兄弟们上,把这些附逆武曌的人全都杀了。”
  打仗,李初会怕他们,往身后意挥手,让他们全都冲上去。
  两军开始厮杀李初调动有度,而且手中的将士十分英勇善战,打得徐敬猷带来的军队落荒而逃。
  扬州城可是他们的根基所在。李初一鼓作气领兵追赶,徐敬猷带着兵马一路逃窜,眼看就要被李初擒住,忽然看到眼前一片芦苇,大喜过望的带着兵马躲进去,一下没了踪迹。
  萧太后:“这是一个什么蠢货,居然带人躲入这样的芦苇那不是找死吗?”
  吕太后:“怎么找死?一时半会儿的这么大一片的芦苇,想找人都不容易。”
  萧太后:“吕姐姐你要想这样一片芦苇,现在又是什么时节。你看那些芦苇都成什么样子了,全都是干枯的,若是在这里放一把火你说会怎么样?”
  李初控制住笑,“派人去问问魏大人何在?”
  李初一路追赶兵马而来,没道理魏元忠没有动静。
  这个时候完全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准,懂不懂得把握机会,能不能够在李初出手的时候,他在后方配合得当,将所有兵马围剿了。
  得令前去探问魏元忠的人很快回来,“长公主,魏大人的兵马已经将芦苇四下团团包围,保证逆贼一个都逃不了。”
  “我们这位魏大人果然了不得。”李初听到禀报,扬声笑着夸赞一声,认可魏元忠是个了不得的人。
  李初从始至终没有说过自己有何打算,而且行军路线也是未定的,如此情况下魏元忠能够配合将此处团团包围,让徐敬猷的兵马无处可躲,也是了不得的人才。
  “命人准备柴火,命将士大声通告里面的人,投降者不杀,而且既往不咎,若是执意不降者,一把火烧过去他们所有人都得死。”高兴是高兴碰到人才,但是李初还是抓紧时间解决眼前的问题。
  徐敬猷带进去的兵马至少有两万之数,一把火烧过去烧的都是他们的性命,李初爱惜百姓,也知道这样一群人并不是真心真意想要谋反,不过是被徐敬业他们忽悠。
  行善积德自然能德百姓拥护,李初不想妄动杀戮,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大唐的百姓。
  外敌来犯,李初绝不会手下留情,但是面对自己的百姓就应该多给他们考虑的机会。能让他们不死,就要让他们活下来。
  “公主放心,我们立刻通报。”柴火就要准备起来,接下来只等里面传来信息,究竟他们降是不降,不降就只有一死;降,李初说了放他们一马,定然就不会对他们再动手。
  魏元忠那里也得到李初让人传令各军的消息。赞赏的点点头,“安定长公主果然仁厚,心存百姓。这样的几万人马有多少是被蒙蔽的百姓。杀百姓实为不详,若能劝降,自然最好。”
  十分同意李初的做法,因此下令各军配合,柴火需要准备,更不能让所有的叛军逃出去一个。
  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现在就等里面徐敬猷他们一行传出消息。
  夜慢慢嘿了,里面一直没有动静。
  萧太后:“这个时候不需要再等了,显然他们都不愿意投降,既然不愿意想就应该进攻,让人放火吧群主。”
  李初开口:“再等一等,若是直到天亮,依然没有人出来那么就放火。”
  “传令三军将士,告诉里面的人,我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如果天亮之前他们再不出来,这把火烧起来,他们谁都跑不掉。”李初转头吩咐一旁的将士让他们速速去办。
  今天已经等了一天了,接下来再等总有个时间的限制,天亮之前如果依然没有人出来,李初已经给足他们时间,算是仁至义尽,那么这把火放出去,谁也怪不得李初。
  萧太后:“夜长梦多,群主你给他们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再等到天亮他们的援军就要到了,到时候这场仗就不好打了。”
  说的都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萧太后必须提醒李初不能够意气用事,凡事总是要有底线的,不能让人踩着这份底线为所欲为。
  李初:“人命关天,就算他们援军来了,也没有办法改变里面的局势。”
  人全都被困在里面,一个都逃不出来,不管是援军来还是怎么样,四周只要一道放火,里面的人只能被烧死。
  萧太后莫可奈何,劝不动李初,毕竟这么多的人命,在李初看来很重要。
  吕太后:“萧妹子,群主都这么说了,就按群主说的吧。”
  不按,她们也莫可奈何,做主发号施令的人都是李初,如果李初不开口,任太后们再怎么心急如焚都没有用。
  但是没有等到天亮,外面传来了阵阵的厮杀声,斥候来道:“报,敌人的援军到了。”
  “按之前准备好的,给他们送一份大礼。”既然早就料到等待的时间里,他们的援军会到,李初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准备。
  如今可就用上了。不来还好,一来的话必将他们全都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是。”斥候应一声是,然后立刻前去传令。
  厮杀声,声声震天,里面的兵马也开始想要突围,李初见此情况,下令道:“命人三面放火,只留一面。”
  留下一条活路给别人,李初要的是他们出来的时候都能活得好好的,放下他们手中的刀箭归顺。
  宣太后:“这个时候了群主还要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李初:“给别人留一条活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李初并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她是来平乱的,只要乱能平定,不一定非要杀人不可。
  千万种的办法能够解决问题,解决事情,李初并不想用最残忍的那种。
  孝庄太后:“你们不要忘了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显然,孝庄太后很认同李初的做法,这些都是寻常的百姓,又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放过他们一条生路彰显的是李初的仁慈,天下人都会知道李初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对于想要争夺天下的李初来说很重要。
  随着李初一声令下,火很快烧了起来,三面都是大火,只有一面,任由火势蔓延,而不是直接点燃。
  很快那些想突出重围的叛军都感受到大火熊熊燃起,随着风势不断地吹散过来,火势在不断地扩大,如果他们不赶紧逃出去,他们会被烧死在里面的。
  “这里,这边没有火,我们赶紧从这边逃出去。”李初既然让人在一边没有点火,很快叛军们也发现了这一点,急急地指着前方没有火的那一面,激动无比的冲出去。
  谁都不想死,只是博一个未来罢了,并不代表他们愿意用生命付出代价。
  先前因为徐敬猷告诉过他们很,快的援军就会来,到时候他们都会平安无事的,可是援军被隔绝在外,大火燃起,四周都是干枯的芦苇,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不赶紧逃走,或是不投降,迎接他们的将是死路一条。
  所有人都往火还没有烧起的一边跑去,李初已经和人等在外头看着不断地有人跑出来,全都冲上去亮出刀剑,让他们都乖乖的呆着,不可轻举妄动。
  从火海里逃出来,算是劫后余生,这些本来坚持不肯投降的人,此时又哪里有坚持的勇气,“我们投降,我们全都投降,求公主,不要杀我们。”
  竟然还知道领兵做主的人是大唐的公主,李初身着一身铠甲,看着不断地有人走出来,她要找的人是徐敬猷,“你们的将军呢?”
  “不知道。”逃命的时候谁还顾得上谁,先跑了。再说将军在逃命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寻常人,又不会为他们挡住火势。
  李初不过是询问一二并,没有觉得能够从他们的嘴里得到徐敬猷的下落,只有徐敬猷的亲兵,才有可能知道徐敬猷究竟在哪里?
  “还有多少人在里面?”所谓援兵赶到的时候,里面的人都开始往外冲,想要逃出来。想逃想活命却不肯投降,自然只能是一通厮杀。
  李初清楚里面的情况的,如今看到络绎不绝冲出来的人,而且全都老老实实的呆着,李初就想问问有没有人躲在里面不肯出来的。
  “不知道,我们都顾着逃命,根本顾不上看到底还有多少兄弟,又有多少人不愿意出来。”人在濒临死境的时候,当然本能只顾自己,能够舍己为人的又有几个?李初虽然问问也知道会有这样的答案。
  “让人盯着点,看紧前方不要让徐敬猷跑了。”徐敬猷感和徐敬业一起谋反,那么这个罪魁祸首,绝对不可能活着,武媚娘也定然不会允许她想救这样的人。
  立刻传令三军,李初的吩咐没有人敢怠慢。
  火烧得越来越大,连同李初这个位置也开始火势蔓延过来。
  “公主,火越来越大,后面想来救人的叛军也都被平复了,我们还是先走吧。”慈心很担心李初的安全,火很大,大得慈心站在这个位置都能感受到火映得脸辣辣的痛。
  “让人去看看是不是所有人都出来?”火都烧成这个样,里面如果还有人,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慈心派人去问问,最后出来的人有没有发现里面还有其他的人在,最后得到一个消息,徐敬猷自知出来也是死路一条,所以不管多少兄弟劝他们,人没有出来。
  “原以为他是个蠢货,倒是难得聪明一回。告诉魏大人,大火之后,让人进去找找,确定徐敬猷是不是葬身火海。”像这样的事就应该交给魏元忠这个武则天派来的人去办。
  魏元忠的发现,他说的话,这个时候可比李初要让武媚娘听进去的多。
  “是!”李初就是如此,能够不需要她费心就能做到的事情,她定然不会费心。
  “另外,给魏大人传一句话。就说,徐敬猷的行踪,我完全交给他查,我一概不管。”这些是李初,本来就不想管。只要平定叛乱,接下来就是安抚百姓,还有重新掌控扬州,这些才是李初最重要关心的事。
  徐敬猷也好,徐敬业等人也罢,这些人都是武媚娘要除之而后快的,那么就交给武媚娘的人去操心,这些不必李初管。
  要说魏元忠眼看这一股作气都将判军的主力歼灭得七七八八,心中自然是万分欢喜的,接下来得到李初让人传递过来的消息,一下子变得百感交加。
  “长公主确实是个聪明人,虽然太后让长公主前来平乱,可是有些事情长公主也要避讳。懂得用人更懂得避势,我们这位长公主了不得。”魏元忠由衷的夸赞,他是真觉得李初了不起,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一样,明知道有人盯着自己,压根不曾放在心上,还能借这些人省许多事,心大也懂事。
  由此而始,叛军的主力在与李初一战中死伤近万,归降李初的有五万之数,这样一来所谓的十几万大军也就所剩不到一半。
  徐敬业等部,失去扬州这个大本营本来就已经损失惨重,再折损这么多的兵马一时之间溃不成军,很快徐敬业被杀。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就这样被李初轻轻松松地平定了。
  消息传回洛阳,武媚娘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十分欢喜,连声夸赞所有的人包括李初。
  此后,有人提及扬州经此叛乱,应该要重新部署,武媚娘何尝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是也在考虑一个问题,究竟谁更合适,在这个时候接管扬州,把扬州重新扶上正轨。
  “扬州的判乱是安定长公主平定,一事不烦二主,不如就让安定长公主暂时掌管扬州,安定扬州。”有人给妩媚娘提出这个建议,武媚娘细细思量也觉得不错,李初是个有本事的人,扬州交到李初的手里,李初肯定能够把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
  “让人准备诏书,扬州叛乱刚刚平定诸事尚未恢复正轨,命安定长公主暂留扬州抚恤百姓。连同安定长公主上折所请,除徐敬业等逆贼外予于严惩,其他人不再追究,叛乱一事,就此终结。”武媚娘也认同李初,在这个时候继续接手扬州的事,连同李初上折所请的事也一并同意。
  现在事事要稳,没了主心骨,其他人也闹不起来,若是再大肆查查,只会引起别的变故,武媚娘懂得轻重。
  “太后圣明。”这个时候武媚娘愿意只究主犯,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武媚娘思量后道:“为防他人冒犯安定长公主,也恐扬州再生事端,许安定长公主便宜行事职权,朝廷要的就是扬州的安定。”
  所谓便宜行事职权,那就是说李初在扬州城内,只要看到她所不喜之人,可以任意杀之。
  有人听得心惊胆战,但是也很快反应过来,却也觉得这样的权利给李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只是在扬州城内而已。
  打了一场大胜仗,正准备收拾扬州的时候,武媚娘的诏书下达,完全在李初意料之中的事,让李初没有半分变化接过诏书,冷淡无比的只有一句,“知道了。”
  前来送达诏书的内侍看到李初的脸色平静无波,在宫中伺候多年的人都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比起诸多皇子来,最得武媚娘宠爱的却是两位公主,尤其是眼前这位安定长公主更是武媚娘的掌上明珠。
  因为只有这一位发火,武媚娘都得小心地哄着和她赔不是。
  这件事虽然只发生过一回,但就是一会也就让人明白安定长公主在太后心中的位置,从来都是不一样的。
  “公主可有什么话让奴带回去给太后?”内侍想了想,询问一声,想从李初的嘴里听到一些话,李初抬起头看他一眼道:“并无。回吧。”
  冷淡转过身,还是慈心上前掏出一个荷包塞给内侍,“你辛苦了,公主这里的事情多,因此就不招呼你了,你慢走。”
  内侍瞧了李初一眼,“太后,十分挂念公主。”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都不能让李初停下脚步,反而勾起一抹冷笑。
  挂念吗?武媚娘也会挂念她,尽可不必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甜枣,李初一向不吃这一套。
  内侍没有想到李初反应如此的冷淡,满目都是不可置信,可是李初早就走远,现在都看不到人,真真假假的,事事都摆在眼前,还能有假?
  “长公主自先帝去后一直都是如此心绪不佳,此事太后亦知,你回宫不必告诉太后,只说长公主亦十分想念太后。”慈心心知不对,李初和武媚娘这样僵持着,完全是要撕破脸的节奏,这是要吓死人不偿命?
  不成不成,万万不能让他们再继续下去,否则要出大事情的。
  内侍与慈心道:“公主如此,怎么可能……”
  “你是想挑拨太后和长公主之间的关系?”慈心虽然同样害怕,但是这件事,李初可以无视,外人要是挑拨,将来李初会是什么下场可不一定。
  “不,奴绝无此意。”开哪门子玩笑,借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挑拨武媚娘和李初之间的关系。
  慈心道:“那是太后让你同公主说的,太后十分挂念公主。”
  这也是没有的,所以内侍赶紧的摇摇头,慈心道:“如此,我告诉你长公主十分想念太后,这是我骗你的?”
  “慈心姑姑,我不是这个意思。”内侍如何能不知道慈心的身份,正是因为知道,这才不敢接话,只怕自己在慈心这里落得不好的印象。
  慈心看过内侍一眼,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