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我只是想为大唐多尽一份心,我是太子,我想多做一些,这样能为父亲分忧。”李贤想要解释一下,表明自己不是想和李初争功,而是他真的仅仅是想为大唐出力,为李治分忧。
李治道:“你的心意我都明白,只是比起为朕分忧来,你要学的东西很多。”
真心实意的认为李贤有许多要学习的东西,一桩桩,一件件的,都充分显露出李贤的缺点,他是有上进之心不假,他是想为大唐好不假,但是他没有像李初一样稳扎稳打,他只看到李初修渠引水开荒而得到的民心威望,却从来没有想过李初为此付出多少的努力,是凭什么才能得百姓拥护和爱戴。
从一开始,李初想着付出,并没有想过得到太多。
李初得亏没有听到李治这样的一番话,要是听到她得心虚。
因为从一开始,李初就是为了民心和百姓对她的推崇而做的,虽然利于百姓,她也是要有所收获的。
到了如今,她确实在收获,大唐的疆土辽阔,但是李治这么几年做下来,几乎把大唐的疆土一半之地都修渠引水了。
当然,这也是在先人的成就是延升的,但是能够懂得利用先人的成就,再一次惠于百姓,这都是李初他们一行人呕心沥血才有的成就。
李贤觉得羞愧,真的羞。
他竟然从来不知道李初这么多年修渠引水用的钱都是李初自己挣来的,国库压根没有出过,难怪这么多年修下来,朝廷的百官一句都没有吭过,敢情竟然有这样的事在。
李贤想起李初曾经说过的话,她经商赚钱都是为了回馈百姓,有钱好办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
想想这么多年修的渠,引的水,李贤看过不少的奏折,都是各地官员对于李初的推崇,这些可都是再真实不过的,可想而知李初帮了百姓多少。
“父亲,孩儿,孩儿……”李贤想说自己太狭隘了,李治挥手道:“你是太子,国之储君,比起你急于想和人争功,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你用天下人,将这些有用之人都为你所用,一起为大唐添光添彩。你的姐姐有本事,若非她是女儿身,定是宰相之选。”
要换李治最真实的想法,李初是连皇帝都能当得,李弘去后,李治心里不止一次的想过,让李贤来,若是李初是儿郎,太子之选非她莫属。
话在心里想想可以的,宣之于口绝不可行,李治更得改改的告诉李贤,李初为宰相之选,难道不足以说明李初的能力和本事吗?
足是足以的,但是李贤小声地道:“父亲为何要让姐姐处处出头,姐姐的风头,当年都盖过哥哥了,如今……”
同样也盖过了他,所以李贤才会想出手,想要证明自己不比李初差,他可以做得比李初更好的。
可惜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李贤才把话提出来,李治问他几个问题,高下立见。
“那是因为你的姐姐有本事,弘儿在世时,身子孱弱,总得有强势之人为他收拢朝臣之心,御于臣下,而他只需要御一人足以。这样的道理,你是不会明白的,可是你得学,现在不明白不要紧,将来你一定要明白。”李治听到李贤的问,有什么办法,只能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好让李贤知道自己究竟要学的是什么?
教儿子啊,也得找个合适的机会,否则会适得其反的,李治就是如此。
他不是不知道李贤心中对于李初的忌恨,不是不明白李贤想要处处的超越李初,可是这样的心性若是寻常人便罢了,作为太子却是不可取的。
太子之人,当知人善用,和臣子争风头,想证明自己比臣子厉害,不可笑吗?
“你是什么人?”李治说出口了,自然得说得更明白,好让李贤能够牢牢的记下,一生一世都别忘了。
“孩儿是你的儿子。”李贤不太确定这个问题要如何的回答,只能选择最不可能引起李治不满的答案。
李治一听看了李贤半响,冷声地道:“你是朕的儿子不假,但你更是太子,大唐的储君,将来要担起大唐江山的人。一个寻常的人可以处处表现自己,彰显自己的才能,那是为了让人看到他的本事,用他。你还需要吗?”
此问得李贤一下子懵了啊!他都是太子了,他需要向谁证明自己的本事?
不,需要的,比如向李治和武媚娘证明自己比李弘更能做好一个太子。
“你在想什么?想着你要向我证明你的能力,你需要证明给我看,你作为太子,你是合格的?”李贤不作声,可是李治明白不过李贤在想什么,话问出去,李治冷哼,“愚蠢。”
从小到大,李贤从来没有听过李治骂人,尤其骂的这样的两个字,愚蠢吗?确实是愚蠢,如果不是愚蠢,李贤就不会不清楚自己究竟要怎么样才能真正的稳坐太子之位。
李治道:“你总想证明自己,怎么就忘记了一个太子职责是什么?你是要协助我处理朝事,代行帝王之事,你要把自己放在帝王的立场上,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好太子。”
“父亲,孩儿不敢!”话,可以由李治说出来,李治是皇帝,他让人把自己当成皇帝一样的做事,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李贤却吓得一个激灵地跪下,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引得李治的不满。
李治看着跪下的李贤,久久不言,“话,点到即止,我说得够明白了,若是你依然不能领会,依然像以前一样行事,你当不好这个太了,将来自然也是当不成皇帝。”
一个只想和臣子争宠争利的太子,皇帝,那算什么太子和皇帝。
海纳百川,能容万物的皇帝,任人唯一贤才,能用,可以用好,这样的人,才能得天下敬仰。
成为了太子的人能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吗?那定然是骗人的。
想成为太子就是因为他要当皇帝,想尝尝大权在握的滋味。为此李贤不断的表现自己,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眼下,他离目标进了一步,可是能不能再进一步可不一定,自来太子不少,最后能够顺利登位的有几个,李贤总不会不知道。
懂得的道理就要小心,不能犯错,眼下李治说得更清楚了,想当好太子,想要将来承继李治的位子,李贤得明白一些事,否则的话,这个位子就不一定是他的。
李贤心跳不止,他自然是害怕,太子如果不能顺利登基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死,要么是被废,不管是哪个对于李贤来说都是折磨,是他永远不愿意接受的。
李贤连忙朝李治作一揖道:“父亲,孩儿一定好好的学,请父亲明言。”
只要李治一直都像今天一样,有什么话都直说,李贤就定然会让自己按照李治的要求做好。
“那么,和你姐姐好好地学,每日有什么样的收获告诉我。”李治知道李贤害怕,害怕所以他想改,想按照李治的要求去改,以达到李治的要求。
李治也直接,就让李贤去向李初学习,只要能让李初赞李贤一声好,李贤就是真的过关了。
李贤没有想到事情因为李初而起,最后又要归到李初的头上?
“父亲。”李贤唤一声,他很难想像和李初要学什么。
小的时候李贤就不喜欢和李初一起玩,因为李初比他要得人心,不管是李弘还是李治或是武媚娘一直都站在李初的一边,他是每回看到李初都是又妒忌又怨恨,巴不得取而代之。
长大之后这样的想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初有能力,处处都显露本事,他呢,却叫李治压得不能出头。
不公平的待遇,换成谁心里都会生不喜的。
所以成为太子后,李贤处处都想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就为了压过李弘和李初,尤其是李初。
结果他听到了什么,李治要他去向李初学习,李初能教他什么,李贤完全无法想像。
李治听着他的一唤只问道:“怎么,不愿意吗?”
虽然心中有诸多的想法,李贤要说心甘情愿定都是骗人的,可是李治一问,李贤想到李治适才说的话,身体微颤,最终只能道:“孩儿领命。”
当皇帝的李治亲自下的令,不想听都得听,由不得他了。
“德宝,带太子去见公主。”李治难得的雷厉风行,说做就立刻让人去做,让德宝领李贤去,把他的意思明明白白的告诉李初,好让李初心里有数。
“什么?”李治是想让李初心里有数,可是李初在紫宸殿看到李贤和跟着来传李治话的德宝,整个人都不好了。
“陛下有旨,让太子随公主学习。”德宝也知道李初惊得不轻,只好把李治的话重申一句,好让李初听清了。
李初随口就道:“我能教太子什么?”
这个想法不仅仅是李贤有,李初同样的有。
让她一个公主教太子,怎么话听起来就那么的不靠谱啊?
德宝能回答吗?他哪里知道李治想让李初这样究竟是想怎么样。
“奴亦不知,公主不如去问问陛下?”德宝果断把问题丢回给李治,李治怎么想的李初要是想知道,那就去问李治!
……李初叹一口气,和李贤大眼瞪小眼。
第111章 勃然大怒
德宝把话传到了,至于李初和李贤怎么样,那是他们姐弟的事,要是想找李治问清楚,这也不关德宝的事,所以德宝走得利落。
武媚娘不在宫里,最近李初的心情一直都不好,所以一直留在宫中,很少出去,李治把李贤给她塞过来,一开始是觉得李治怕是糊涂了,随之就能明白李治的用意了。
不就是觉得她和李贤以前的关系一直都不好,找一个机会把李贤塞过来,让她教导一二,能收伏那么多的能人为李初自己所用,李初会不知道怎么收拾李贤?
只能说李治对李初确实是寄以厚望。
他可以点醒李贤,更多是希望李初来教导李贤,若是在李初的手里李贤学到了真本事,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好太子,更能做成一个好皇帝,恰恰就是李治最大的希望。
李初和李贤大眼看小眼看了半天,李初终于是缓过来了,问道:“平日你看过《韩非》吗?”
这一来就问读书的事,问得好,李贤正纳闷着,可是《韩非》吧,他确实没有怎么读过。
“并未。”李初没有要为难他的意思,更不像想拿着李治的诏令就想怎么苛责李贤的模样,李贤心中的大石算是落了一半,书读没有读过,如实的承认就好,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李初道:“那就回去把《韩非》一书读完,等你读完了,你再和我说说观后感,我们再议其他。”
对于要求,李初就是这样的直接,“读书可以明智,不懂的事,多看书,多读书,总会有所得的。韩非子这本事集法学,权谋,为君为臣于一身,没有读过此书的你,不会明白一个太子该如何当。”
这也是为什么李初一开始就让李贤去读《韩非》。
虽然李贤想反驳的,对于儒家的大师们来说,韩非子所著的书是他们不愿意让太子皇子他们去读的。
“姐姐,你读过?”李贤想了想,其实更想问的是李弘是否有读过,最终是话到嘴边改了。
“读过,我记得好像是十岁的时候读过的,我读完之后更跑去和父亲讨论了。”李初不仅读过,更是为了此书专门找了这行的能手咨询了,要说能手里,谁能比得上李治。
太后们当时其实也给李初讲解过,但是很多事得摆在明面上,李初的才能,本事,总得寻个机会光明正大的暴露出来,再没有什么比李治亲自教授,更能说服人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治当时对李初诧异非凡,谁能想到李初一个公主竟然会喜欢韩非的书。
不过李治在听完李初的分析后,那叫一个欣慰啊,公主怎么了,公主照样可以喜欢韩非。
现在李初就是想让李贤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学习,要是李贤能把韩非读透了,也就不需要李治为他操心了。
李贤仅仅是随口问问罢了,万万没有想到李初竟然会给他这个答案,十岁?
十岁的时候他在干什么?
正妒忌着李初,恨不得把李初拉下马,踩李初几下呢,结果李初都读《韩非》了,一想起来,李贤不自觉的汗颜了。
“你手里有吗?我这里有几本。”李初看李贤的脸色不太好,不太确定自己是哪里说错了,而且李贤是读还是不读?这也是个问题。
书嘛,她是都看过,有不少的注释,李贤要是想看,她有现成的不用找,可以让李贤去看。
“那就请姐姐借我一览。”李贤虽然不想到李初的面前,像李治说的那样听李初的教导,可是没有办法,李治下了令的事,谁敢不听,那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他是坚定不想惹李治的不高兴,所以才会老老实实的听李初的话,按李初说的做。
宣太后:“成了太子,或许是觉得尘埃落定了,看看李贤这个样子,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言之有理,确实是像变了一个人。
萧太后:“变了一个人,不过是因为一开始志得意满,接下来要是四处碰壁,看他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
吕太后:“李治不就是担心他会处处碰壁,这才十万火急的把人塞到群主的手里来。群主,你教教他什么叫作帝王心术,这些东西他都没有学过,就得好好的教教他,让他明白他从前自己做的那些事有多让人看不上眼。”
一般来说吕太后出面,那是不说话则矣,一说话就是狂怼人,谁要是对李初不好的,她是第一个支持李初把人怼回去的。
李初的目光看着李贤,轻声地道:“慢慢看,不急于一时看完,上面的注释,有些是我写的,有些是太子哥哥写的,你都看看,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上去。”
反正这样的书只会传于他们自己家里人,看的人,都会写上自己的心得,谁人如何的想,都是各自的想法,李初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都是对的,也适合于李贤。
“是!”李贤应下一声,李初走到自己的书架去,将好几本书全都给李贤拿了来,李贤接过,李初道:“父亲虽然让我教你,可我不知道你想学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以前我不让你争,不让你抢,按我现在的想法,依然希望你静候。”
话,其实李初在得知李贤被封为太子之后,姐弟见面时,她就说过了,只是李贤不曾听进去,或许是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认为李初依然像从前一样的想要处处的压着他,不希望他出彩,比李弘或是她自己更出彩。
李贤听到这话抬起头盯着李初,李初目光平静地迎着他的审视,她既然心中坦荡,自然不怕李贤怎么看,怎么打量的。
“姐姐是不是依然的认为我不如你,不如兄长?”李贤看李初没有半分的迟疑,立刻追问起李初,把自己的心里话问出来。
李初笑了笑,“你知道现在的你是什么身份吗?”
一下子将李贤问住了,他是想到李治问过的那个问题,李初也在问他,他是什么身份,他可记得自己的身份。
“我是,我是太子。”在李治的面前李贤不敢答出这个问题来,在李初的面前他不需要迟疑,立刻的回答了李初。
李初点了点头,“是啊,你是太子。太子,不需要和任何人比,不管是已故的太子,或是一个公主,你不是要和他们比,你要的是容纳他们。和一个死人比,和一个公主比,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问得极是不客气,李贤脸上火辣辣的,想解释一下,可是话到嘴边,终是说不出来。
“太子,国之储君,是代天子行天子之权的人,你和天子只有一步之遥,可是你知道这样的一步之遥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