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以权以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显然,抓住曹益阳的人不是褚家的人,否则,怎么会让曹益阳独自一人躺在这里,早就被带走了。
于是,几个士兵上前,弄醒了曹益阳,并带走了。
等到这些士兵回报给皇帝后,曹益阳棒杀褚羽的这件事,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听说了吗?曹家的公子居然杀了褚家的公子。”
“我说曹公子那天怎么气势汹汹的,原来失去杀人啊。”
“听说,就是因为百花轩的那个花魁,真是红颜祸水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
而出事以后,皇甫靖宗也早就派人把茹嫣接了出来,等到京兆府尹接到命令去抓人,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了。
曹益阳被关进了大牢里后,曹家这边在不停的找关系,疏通人脉,想要给曹益阳脱罪,最不济,只要不被杀头,那都是有回旋的余地的。
而褚家这边,则硬是要曹益阳杀人偿命,不断的收集人证物证。
因为这件事情太大,刑部尚书曹承又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必须要回避,皇帝便命令大理寺直接接管详查。
由于找到的人,都看到当时曹益阳是有意为之,并不像是过失杀人,更像是有预谋,而且大理寺还在案发地找到了当时曹益阳棒杀褚羽的凶器。
有了这么多东西为证,再加上褚恺的施压,大理寺便给曹益阳判了极刑,秋后问斩。
(本章完)
1/9 13:23:56|48540393
第260章 终究难逃
〃一听说曹益阳被判了极刑,曹家顿时乱成一锅粥。
曹承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除了团团转,还根本找不到什么方法可以救自己的儿子。
曹承带着一肚子的焦急和不安,找到了户部尚书,崔元盛。
这个户部尚书是太子这边主意最多的。
户部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所有的人口流动,全部都会登记在册,最后上报给户部。
就连已经伏法的前吏部尚书赵敬坤,当时在进行卖官的时候,也要找户部了解一下这些人的来历。
结果,户部尚书带着曹承来到一处地方,这里不是别处,正是关押着曹益阳的大牢。
曹承心中纳闷,看向崔元盛,正要开口询问,崔元盛摆摆手说道:“曹大人莫急,待会儿就知道了。”
曹承点了点头,心中好奇,跟着崔元盛来到一处地方。
这是一间牢房,里面关着一个死刑犯,根据崔元盛给曹承的结案报告来看,这人是因为抢夺一个女子的财物,失手杀了对方,结果看这个女子蛮有姿色,竟然趁女子尸体未寒,行那禽兽之事。
可是,当这个人转过身来看向曹承的时候,曹承大吃一惊,这里面的人,竟然是自己的儿子,曹益阳。
只是,这个曹益阳看向曹承时,眼神中透露出来的,竟然是十分的陌生。
“这……”曹承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的儿子怎么还不认识自己了,难道打击太大,一下子患了失心疯?
想到这里,曹承不禁心中难过。
正当曹承鼻子一酸的时候,一旁的崔元盛似乎看出来曹承的样子,用手捅了捅曹承,示意他忍住,曹承连忙深吸一口气,这才把眼泪忍了回去。
可是,接下来崔元盛说的话,让曹承心中喜出望外。
“曹大人,你看这个人和您家公子像不像?”
“崔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曹承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但是下一秒,曹承的心中似乎闪过一道光,他开始疑惑的看着眼前的这个罪犯。
猛然间,他发现了,眼前的这个罪犯,并不是自己的儿子,只是和自己的儿子长的实在是太像了,再加上这个罪犯一脸的污渍,披头散发,竟然让曹承情急之间都认错了。
“这……这世间竟然有如此相像之人。”
曹承的心中震惊。
崔元盛也是笑了笑,说道:“此人的画像曾经被送到我手上,当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也以为是曹公子,就算不是曹公子,或许是曹大人在外头的私生子?”
说完,崔元盛哈哈一笑。
曹承知道,崔元盛带自己来这里,一定是有什么办法了,不由得心切的问道:“崔大人,您向来足智多谋,还望给老朽我指一条明路啊。”
说完,曹承后退一步,恭恭敬敬的朝崔元盛作了个揖,又说道:“崔大人此番若能救得我儿性命,那您就是我曹家最大的恩人。”
崔元盛忙扶着曹承的双手,说道:“曹大人何必这么客气,只要按照我说的来,令公子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要苦了令公子,这辈子都不能回京城了。”
“只要能保住命,回不回又有什么关系,事情紧急,还请崔大人相助。”
曹承又是深深一拜。
崔元盛点了点头,随后在曹承的耳边说了几句,只见曹承眼神中的喜色越来越浓,等到听完后,曹承又是深深的作揖,然后就出门去了。
当夜,正是午夜时分,就有一行人来到大牢里,手中拿着刑部的令牌,那些守卫看到是刑部的令牌,自然是放人进去。
不一会儿,这一行人带出一个披着黑衣黑斗篷的人,那黑衣和斗篷宽大无比,根本就没法辨认究竟是谁,随后,一行人就离开了大牢。
随后,又把这个人带上不远处的一辆马车。
等到这个人上了马车,一抬头,发现坐在车里的人,竟然是曹承。
此时,曹承老泪纵横,压低声音,说道:“我儿受苦了!”
“爹!”这个被带出来的人,竟然是曹益阳!
“爹,我就知道你会来救我的!”
曹益阳心中激动无比,面露喜色。
“孩子,从今以后,这个京城你是待不下去了,父亲前些年在南方买了一处宅院,虽然不比咱家大,但也是个落脚的地方,为父如今就送你去那边。”
说着,曹承从怀里拿出一封信,说道:“从今以后,为父不在你身边,一些你要注意的事项,我都给你写在这里,你路上慢慢看。”
说罢,曹承把信塞到曹益阳的手里,摸了摸曹益阳的脸,狠心从车上下来。
曹益阳虽然是个纨绔,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从现在的情势看来,自己是不可能继续留在京城,只能是逃往别处,至于其余的事情,相信自己的父亲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
“走!”
曹益阳坐在车里,一狠心,对着车夫说道。
那车夫对着马屁股一踢,那马便开始小跑起来,马车朝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曹益阳从车窗探出头,看着曹承,也是经不住眼泪直流。
原来,崔元盛的办法,就是把白天看到的这个和曹益阳十分相似的人,去顶替曹益阳,代曹益阳去死。
而由于曹承的人,刑部都认识,所以不能用,崔元盛就派自己的人来把曹益阳接出来。
此时的崔元盛,正在一旁静静的看着。
眼看着马车越走越远,曹承的心也是一点一点的放了下来,只要出了城门,那一切都好办了。
可是,突然间,从道路两旁的巷子里,冲出来一群手持火把的士兵,拦住了马车的去路。
当先一人,头发花白,冲上马车,把曹益阳从马车里拽了出来。
看到如此景象,曹承连忙上前,这一看,不由得心如死灰,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褚羽的父亲,工部尚书,褚恺。
只见褚恺抓着曹益阳的领子,对着曹承怒目而视,愤然喝道:“曹承!想你也是刑部尚书,当知我朝,杀人偿命的法度,如今,你利用职权之便,竟要将一个判了死罪的犯人送出京城,你居心何在!此事,我一定要向皇上禀报,治你一个失职渎职之罪!”
说完,褚恺看向崔元盛,此时的崔元盛也是慌了神,褚恺一手指着崔元盛骂道:“两位朝中重臣,互相勾结,草菅人命,此事,我定要一个说法。”〃
1/9 20:46:40|48582149
第261章 夜访张府
第二天,褚恺把刑部尚书曹承,以及户部尚书崔元盛一同参了一本。
皇帝听后,龙颜大怒,当朝斥责曹承和崔元盛,并将两人的乌纱帽全部摘了去。
就此,太子一方的势力全部被清除,而新上任的刑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自然都是从原本的两部侍郎里选出,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皇甫靖宗的人。
到了现在,真正有实力的人,就只剩下了皇甫靖宗和厉王。
而这个时候,也终于有人发现了问题。
要说这是两方势力在互相拼斗,但并没有到紧要的关头,不会出现如此一边倒的局面。
现在,朝中势力,似乎是厉王最大。
毕竟,厉王自己手上还又军队,在朝堂里还有礼部和工部。
可是当有些人静下心来细细一想,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同。
那就是几个新上来的尚书,都不是太子或者厉王的人、
反而和皇甫靖宗的关系颇为密切。
于是有些人就想到,这朝堂上,最有实力的人,恐怕不是厉王,而是皇甫靖宗这个文王。
既然有人能想到这一点,那太子和厉王自然也会想到。
太子如今势微,没有办法再竞争皇位,也幸亏他是东宫太子,厉王才没有着急动他。
要换成是皇甫靖宗,厉王早就开始加大力度打击。
太子没办法,必须和厉王联合,一起来打压皇甫靖宗。
太子虽然没有了那些重臣的支持,但是一些人脉还是有的。
况且,太子并没有真正的输掉,所以一些人还是持着观望的姿态,不想轻易放弃。
但是,皇甫靖宗调查了这么久的事情,怎么可能会让太子和厉王这样临时组织起来的势力得胜?
更何况,此时的皇甫靖宗身边,可还有一个躲在暗处的凌云,扯着仁王的大旗,却和皇甫靖宗这个文王来往密切。
而工部尚书褚恺,毕竟已经上了年纪,在经历了丧子这样大的打击后,终于是没有精力再参与朝政,在曹承和崔元盛被关押后,他随即递上了辞呈,告老还乡。
当了一辈子的官,赞了一些银子,也够老两口在老家安度晚年了。
但是就算太子和厉王现在联手了,短时间里也无法挽回这样的局面。
这不,礼部尚书也逃不了这样的命运。
要知道,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也就是说,礼部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接触到别国的人。
而这一段时间里,吐蕃国的外交活动最为活跃,这两年的时间里,吐蕃国几乎和所有西域诸国的国王都接触过了。
更重要的是,吐蕃国想要来金朝,最开始接触的,都是礼部。
凌云顺着这个方向,就发现了礼部和吐蕃国还有来往。
这个发现,让凌云不由得头疼不已。
曾经吐蕃国的欧阳先生,通过层层计划,差点就把陈家弄覆灭了。
所以,吐蕃国是个比较棘手的对象。
尤其是现在,凌云正在帮着皇甫靖宗夺皇位,这后面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万一有战事,还要进行战后安抚和战后重建。
可是如果这个时候吐蕃国要是发动战争,金朝就会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这是凌云不想看到的。
最可怕的是,凌云还不知道金朝的朝堂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内奸。
但是现在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先把礼部的尾巴抓住。
礼部和吐蕃一直联系到现在,其间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好在,皇甫靖宗的人早就发现了这个礼部尚书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连续打探,他们终于发现了礼部尚书——张兆兴的可疑之处。
每个月的月末,张兆兴家里,就会出现几个外邦人。
这些人还都是半夜三更来的,一行人总是鬼鬼祟祟,而且总是在天快亮的时候才离开,似乎在张兆兴的府里彻夜详谈一般。
凌云他们根据这个提示,派人在张府的附近观察了好几天。
终于,在五月的最后一天,等到更夫敲响了三更后,从某处巷子里走出一行人。
一行人大约七八人,等到走进后,打探的人发现,这些人的服装打扮,正是吐蕃国人的打扮。
只见他们来到张府,在大门上敲了几下,三轻一重,重复了两边。
明显是暗号!
随后,大门打开,有个家丁把这些人请了进去,随后朝着大街上看了几眼,确定没有其他人,这才把大门关上。
这个时候,凌云早早就等在了皇甫靖宗的府门前。
而皇甫靖宗的府门大开,一群身穿铠甲的府兵,手握着火把,腰挂长刀,正在等待着命令。
皇甫靖宗正一脸严肃的等待着消息。
礼部与外邦有勾结的嫌疑!
这样的事情,他作为金朝的皇子,是有权利去管的。
忽然,凌云眼前一亮,只见几个人影朝自己跑了过来,等跑近后,凌云认出是那几个去打探的人。
那几个人朝凌云一点头,凌云对着皇甫靖宗一拱手,说道:“殿下,可以行动了。”
皇甫靖宗缓缓抬起手臂,随后一挥,一队府兵便朝着张兆兴的府上,一路小跑而去。
而此时的张兆兴,正在自己的府里,和那几个外邦人聊着。
几个人满面笑容,似乎达成了什么共识或者是交易一般。
而几个人的面前,还摆着一本本的册子,似乎是记录了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张府的大门外面,想起了一声:“文王殿下驾到!”
声音响亮,一下就让屋里的张兆兴听了个清晰。
几个人被这样的声音一惊,赶紧藏好那几本册子。
张兆兴示意自己的家丁带着这几个吐蕃人去躲一躲。他自己则去接见文王。
张兆兴理了理自己的衣服,亲自去开门。
打开门后的景象,让张兆兴惊讶了一下。
只见文王带着一队府兵,正气势汹汹的看着自己。
张兆兴赶紧跪下,说道:“下官不知文王殿下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皇甫靖宗走上前,看着跪在地上的张兆兴,笑着说道:“这么晚了,张大人还是衣着整齐,是在接待什么客人吗?”
(本章完)
1/10 18:58:44|48723246
第262章 解释解释
皇甫靖宗的这句话,可是把张兆兴的汗都吓出来了。
张兆兴心中有鬼,不由得想到:“他是怎么知道的?”
随后他转念一想:“不对,他肯定不知道,是在诈我!”
于是,张兆兴定了定神,说道:“下官正在整理公文,所以稍微有些迟了。”
“这样啊,张大人正是勤政的好官员啊,”皇甫靖宗笑了笑,满脸的轻松,但又说道:“张大人,不请我进去坐坐吗?”
张兆兴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下官糊涂,文王请进。”
说罢,赶紧让开一条路。
“好了,起来前面带路吧。”
皇甫靖宗装作没有什么事一般。
看到皇甫靖宗一直没有说什么,张兆兴的心里,稍稍有些平稳了下来。
于是,他赶紧领着皇甫靖宗往里走去。
正走到张府的前院,突然,有三个人押着七八个外邦人,从后院出来,来到了前院。
这三人把这几个外邦人往地上一推,那几个外邦人便跪在了皇甫靖宗的面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