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向对她严厉的任将军,却忽然夸奖起女王来。
  “克里奥佩特拉女王。”
  任弘在亚历山大棺椁前认真地对女王说道:“总有人会低估你,但其实,你非常聪明且足智多谋。你的魅力让你同这世上最强大的领导者建立了坚不可摧的联盟……”
  他比了比自己:“我走之后,维系好你的朋友,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高不可攀,与埃及的荣耀一起,准备好赢得整个世界的称赞吧!”
  这忽如其来的高帽子让女王受宠若惊,但又很受用。确实啊,埃及的实力不济,想要从罗马手中得到独立,便要在背靠赛里斯任将军的同时,与本都、帕提亚等国搞好关系,赶在罗马结束内战前恢复国内稳定。
  任弘知道,他与女王之间的盟约是脆弱的,她随时可能会因为局势而背叛。毕竟,每只小猫都会长大,一开始看起来都很无害,幼小,安静,舔着浅盘里的牛奶。但爪子长到足够长了,猫就会伤人,有时甚至会挠养猫人的手。
  就赶在她挠手前走入,让她做只自力更生的野猫儿吧。
  一圈看完,任弘与女王走出了亚历山大的陵寝,在被女王问起感想如何时,任弘想了想,回答道:“感想便是……”
  “这江山,谁也带不走!”
  能长久留在这世上的,绝不是一时的帝国和领土,开拓已经足够,他的晚年,需要为如何巩固这二三十年间创造的东西做准备了。
  走出到王宫附近时,吴在汉匆匆送来一份文书,是熟悉的纸书,它来自印度,是杨恽发出的。
  “是两个多月前发出的,身毒都护府收到了朝廷制诏!”
  那从大汉发出时,已经是小半年前了?
  任弘接过来一看,杨恽描述了诏书上的大体内容,读完后,任弘不由在心中暗叹了一声。
  “病已。”
  “终于还是到这一天了么?”


第573章 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
  “骠骑将军出海去了?”
  五个月前,六合四年(公元前48年)春,身处未央宫的大汉天子从刚回来的使者谷吉处得知,任弘又西征去了。
  卫司马谷吉没见过几次皇帝,再加上这几年传闻陛下身体不适深居简出,更难闻鹤音,有些激动地禀报道:“臣在巴铁城与骠骑将军会,听闻大秦国摄政欲取托勒密埃及,强纳其女王为妾,好以其为跳板东侵。埃及以东有港口可直通身毒与大汉,唇亡齿寒,绝不可让大秦国人获得,故出兵助埃及抵御大秦。”
  而刘询在这倒春寒的天气里披着厚实的棉襦,看任弘让谷吉带回来的奏疏,无非是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说他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身毒兵合六千余人,船舶六十余条,于一月份时赶着季风的尾巴远航。
  “骠骑将军的自劾矫制之奏,已经在天禄阁里堆了不少。”
  刘询对一旁的丞相张敞道:“早就说过,他在万里之遥,请命有所不便,可便宜行事,五侯九伯,八蛮六夷,卿实征之。”
  自从南下身毒建都护府以来,任弘的征伐确实不少,平均一年两次,每次都能给刘询送回来一批俘获的酋虏,顺便让大汉的朝贡国增加几个,逼得朝廷不得不增加典属国的官吏。
  不过这回,却不是在身毒附近挑个小国打,而是出海远征。
  “取舆图来,让朕看看埃及国在何处?”
  侍从们立刻将皇帝经常查阅的最新“天下九洲舆图”拿上来,是纸做的,却也十分宽大笨重。
  中书令弘恭亲自将灯烛弄得更明亮些,又将一物给皇帝递了过去。
  “陛下,眼镜!”
  因为十余年夙兴夜寐勤勉政务,哪怕晚上有东海鲸油照明,刘询还是得了近视眼,几年前任弘听闻此事后,让玻璃匠人制了透明度极佳的镜片,磨了几种型号送来给皇帝试,原本朦胧模糊的世界再度变得清晰。
  刘询戴上眼镜后,还真是个斯文中年人,丝毫没有当年的轻侠少年模样,他少时在郡邸狱长大,尽管丙吉对他很照顾,但就那环境,还是落了一身病,年轻时还不觉得,年纪愈大,就愈是不适。
  去年三月,有星孛于王良、阁道,入紫微宫,被认为是大不祥,冬天时,他病重寝疾,差点就去了,好歹挺了过来。
  看来,他是没法像世宗皇帝那样长寿,甚至都熬不过西安侯了。
  顺着三角形的身毒往西,刘询很快就在地图上找到了埃及的位置。
  “真远,都到大荒南洲去了。”
  这“天下九洲舆图”,画的可不止是中国这“小九州”,而是将战国阴阳家所谓“大九州”学说加以改造。认为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九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小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洲”也。各大洲之间有裨海高山环绕,人民禽兽轻易莫能相通。
  各大洲的名号乃是作图者任弘定的:大汉本土十三州部为“赤县神洲”,又叫“海内洲”——这是山海经的篇目名,不是老有民科说山海经是世界地图么,任弘索性就弄假成真了。
  而西域、北庭、安北、安东四都护在汉之北,加上北海以北的未知之地,被称之为“北俱芦洲”,这却是任弘套用了印度四大部州之名,也叫“海外北洲”。
  日南、琼崖以南,则是“南赡部洲”,亦叫“海外南洲”,包括了大汉已探明的东南亚,以及任弘笃定往南穿过赤道一定会有的大陆:土澳,据说那儿有个叫“周饶”的小人国。
  整个南亚、中亚并西亚,则被任弘称之为“西牛贺洲”,亦叫“海外西洲”。
  此外还有泰西欧洲(大荒北洲),玄炎非洲(大荒南洲),至少是已经确定确实有的地域,然而在舆图上,任将军还在茫茫大海中,画了三个根本没找到的大洲出来。
  东海瀛洲(大荒东洲)对应北美,南蓬莱洲(大荒南洲)对应南美。
  最后是连山海经也没记载的“南极鹅洲”——这名越听越奇怪,任将军在他所作的《天下九洲舆图图略》中描述说,那儿冰天雪地,胜过北俱芦洲,还有一种吃人不吐骨头的鹅存在!
  《楚辞·天问》里说:“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这个问题,任弘算是用这地图做出解答了。
  “天下”的概念,也已随着任弘的开拓与出海汉人不断传回的消息,而变得极大,不再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扩大到了几乎整个星球。
  看了一会,刘询摘了鼻梁上的眼镜感慨:“当初在尚冠里时,与道远醉后言志,朕说,朕的志向,是做大汉征西将军。”
  “我看啊,他任道远才是征西将军!”
  刘询语气里不知是感慨还是羡慕,说完话却咳嗽了几声,他这身体啊,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不过,才带去六千人,够么?不是说大秦国有雄兵数十万么。”
  谷吉禀报道:“身毒都护府船舶有限,辎重补给亦难,多的也带不了。”
  刘询笑道:“若骠骑将军早说,朕可以派上几千人去驰援,南海舰队、东海舰队,亦已扩军至百艘舰船,就算那大秦国遣船队东来侵我,亦能让彼辈有来无回!”
  “对了,河中和身毒谁留守?”
  谷吉应道:“河中有堂邑侯驻防,贵山侯白则南下到了巴铁城,更何况,还有安平公主在身毒。”
  刘询了然,让谷吉退下,本想再乘着天没黑透,继续看会奏疏。虽是天下太平海晏河清,但大汉太大了,经常会有小灾小祸发生,而安东都护府那边,眼里只有利润而无礼义廉耻的齐地商贾,也与三韩土著冲突不断。
  但不知为何,或是故人的消息扰了他的情绪,也可能是对任弘这把年纪还能乘风破浪万里远征感到嫉妒,刘询就是静不下心来,手里的丹笔在奏疏上停了很久就是没落下去。
  也罢,他索性投了笔,起身问弘恭道:
  “麒麟阁的图,画好了么?”
  ……
  大汉未央三阁:石渠阁乃是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是收录皇帝与大臣们的奏疏文书,最后是麒麟阁。
  此阁乃是汉武帝元狩元年幸雍获白麟后所修筑,以纪念那自孔子后五百年未有的祥瑞,用于珍藏图籍。
  已立七十余年的麒麟阁没有春秋三传大辩论的石渠阁那般热闹知名,也不如每日小黄门门运着皇帝批注的奏疏副本出入的天禄阁忙碌,一向十分僻静。直到去年天子大病一场后,便招来了许多画匠,在麒麟阁中作画。
  已是大汉丞相的张敞念起此事就十分感慨:“今上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三单于款塞,天下殷富,六合同风,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武功胜于世宗之时。”
  于是在去年天子从大病中缓过来后,有人便提议:“自古每逢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
  然后便列举了天子的各种功绩,从灭匈奴,开六都护等,疆域超过了武帝时,自是有和世宗一样,有封禅资格了。
  甚至有人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想要怂恿皇帝通过封禅,向上苍求得延寿命。
  天子却还没糊涂,拒绝了:“秦始皇帝、世宗皇帝皆封禅,然皆不得长生也。”
  他记得,自己曾与任弘聊过“三不朽”之事,想要获得不朽,觉得求长生能求来的,而是要靠立言立功立德。
  任道远这厮已经完成了他的三不朽,刘询自知立言是没可能了,而他的中兴之功无人能够否定,根本不需要通过劳民伤财大操大办的封禅来确立。
  刘询这人早年漂泊历尽苦难,虽到了中年稍有些忌刻,却也是个非常感恩念旧的人。经过一场大病,差点被司命牵去黄泉,又见天下已安定十多年,感慨之余,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在时日无多的岁月里,他想的不是封禅泰山之类的拉风之举,而是决定“功画麒麟阁”。
  “孝武皇帝《白麟之歌》曰:朝陇首,览西垠。雷电燎,获白麟。”
  “爰五止,显黄德。图匈奴,熏鬻殛。”
  “辟流离,抑不详。宾百僚,山河飨。”
  “掩回辕,髯长驰。腾雨师,洒路陂。”
  “流星陨,感惟风,归云,抚怀心。”
  其间感慨,也只有到了和曾祖父作歌时一个年纪候,刘询才算明白通透。流星闪过,莫须伤悲,千百年之后,谁又还记得谁?他与那颗西去的太白流星,确实已相隔如参商。
  叹息过后,却是倔强。
  “谁说,不会有人记得?”
  “汉家得以中兴,非独予小子之力也,多赖臣僚百姓之劳。如今戎狄宾服,天下太平,朕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以供后世瞻仰思慕!”
  刘询要通过纪念那些对帝国中兴付有突出贡献的元老功臣们,来凸显自己的用人之明,君臣相得。
  他要效仿太祖高皇帝刘邦,定个功臣名录出来,通过这类似的事,好让群臣与天下人在给自己盖棺定论时,除了美谥外,还能加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庙号——和中兴殷商的武丁一样的庙号。
  “高宗!”
  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想要得到这样的庙号,做决断时需要大气魄,为后代筹划考虑时更需要大智慧。
  更重要的是,他和他们一起开创的这个时代,值得在千百年后,依然被人牢牢记住!
  刘询抬起头,看着高大的麒麟阁:“朕今日来,正是要为汉家中兴二十位功臣,定一个次序!”
  ……
  PS:第二章 在0点前,大结局今晚写不完了,咕到明天完本。
  顺便推荐下一本历史文,历史系之狼的新书《捡到一只始皇帝》
  简介:有什么比穿越到先秦去对抗白起更让人头疼?
  秦质子异人要将他的侍妾赵姬托付于我。
  作者西域人,正在被隔离,听说还能穿女仆装跳舞哦。


第574章 请君暂上麒麟阁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太祖高皇帝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
  “惠景之际,天下已平。诸吕构祸,吴楚连兵。条侯出讨,壮武奉迎。薄窦恩泽,张赵忠贞。”
  “孝武之代,天下多虞,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二夷交侵。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故有长平鞠旅,冠军前驱。将帅受爵,应本约矣。孝昭之世,后世承平,颇有劳臣。”
  “及至朕继位,遭值匈奴乖乱,朕念九世之仇未复,以中国一统,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连境征伐哉?故吊民伐罪,信威北夷,三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又逢海西大秦国暴乱,遂遣师西出,立六都护,守之四夷。昔《书》称‘蛮夷帅服’,《诗》云‘徐方既俫’,今民安其业,天下小康,亦当论今代群臣肱股之功。”
  “又闻,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能入麒麟阁者,皆功劳勋臣也!”
  刘询一道诏令,将为何要在麒麟阁论功,能入选的功臣有何标准都一一道明:必须是拔尖的“功劳勋臣”,一般的小伐小阅就不算进来了。
  “今代”,也就是他继位这二十余年的功臣入选二十人,刘询不仅想让他们的姓名留存于世,连容貌也最好保留下来,他依然记得当初在麒麟阁中见到留侯画像的震撼——本以为能刺杀秦始皇帝的人物,其人定是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竟如妇人好女,真是太漂亮了,任弘见了肯定要惊呼:“女装大佬!”
  本来刘询还打算让身毒都护府献来的希腊工匠,为二十人打造真人等高的石膏塑像,只是目前尚未完成,只有画像已经完成挂在阁中。
  现在正是早晨,外面的阳光透过玻璃镜照射进来,未央三阁是大汉未央宫里最早安装玻璃镜的地方。
  现在麻烦的是,这二十人的位次,要怎么排?要知道,里面不少人还健在,排名总是会引发许多矛盾,就比如当年高皇帝定萧何为功臣第一,可惹得不少人替曹参打抱不平,也使得萧曹从朋友决裂,到萧何死都没恢复关系。
  刘询自有计划,他已经琢磨了很久,想出了一套公平公开公正,让人无话可说的排序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在排名时,依照现有或其逝世时的官爵高低来排,鉴于入选者不是朝廷重臣就是封疆大吏,所以就这么排:都护<九卿<杂号将军<丞相御史大夫<内外诸侯王<中朝重号将军<大司马。
  于是排名最靠后的,就是挂着都护职务的两位。
  “第二十:安东都护春陵侯奚充国!”
  那画像上,正是元凤年间,奚充国死守铁门关,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之事。
  “第十九:北庭都护义成侯甘延寿!”
  画像上,则是高昌壁之战,甘延寿带着重骑兵初次登场,将马槊插进右奥鞬王嘴巴的名场面。
  二人都是六郡良家子出身,甘延寿随任弘在西域多年,尝斩得几个匈奴小王之首,又参与了倒霍之役,夺取便门桥击溃叛军。奚充国资历更老些,是“傅介子旧部“的代表,灭匈奴时在燕然山居功至伟。
  麒麟阁功臣名额有限,刘询也不打算整个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来,功劳没有超过这二位的,诸如郑吉、段会宗、金赏、常惠、于定国、黄霸、耿寿昌等人,都只能落选。
  刘询继续往下点:“第十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