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阙-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托勒密的战船不同,那几艘船撑起的风帆,被涂成了醒目的红白相间条纹!
“是罗马人的船。”
港口的希腊人奔走相告,感觉不妙,罗马的干涉,永远是悬在埃及头顶的一柄剑,但他们不是在打内战么?怎么还有余力派船来埃及。
“是大秦国?”
褚少孙则与刘更生站在图书馆顶端的塔楼远眺,至少目前为止,“大秦国”依然是汉军的假想敌,只是汉人尚未直接遇上过。
“不能让我弟弟得到罗马人支援!”克里奥佩特拉十分焦急,她怎能不记得,七年前的罗马军队,是如何帮她父亲复国的。那强大到对埃及军队摧枯拉朽的实力,赛里斯人能抵挡得住么?
唯独任弘皱眉看着一会,在千里镜中,望见那些伤痕累累的罗马战船在法罗斯岛附近停靠,有小船往岛屿划去。
来的确实是罗马人不假,但问题是……
“哪个罗马人?”
凯撒,还是庞培?
……
而法罗斯岛的码头处,一位神情疲倦,容貌与任将军当年最胖时还真有点相类的中年人,踏上了这片土地。
三巨头之一的格涅乌斯·庞培,看着前来相迎把他当做救星的托勒密十三世和塞普提米乌斯,面露愕然。
“赛里斯人?这十年来,罗马人为他们的丝绸痴狂,连做梦都希望越过帕提亚直接往来的赛里斯人,就在对岸?”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567章 大秦摄政
陈汤本以为,敌人得到增援将更难进攻。但谁也没料到,罗马人的到来,反而导致了长堤的失守和法罗斯岛的陷落。
被陈汤安排在长堤另一头的汉军士卒都震惊了,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新来的那十几艘“大秦”战船突然与托勒密的船队交起战来,法罗斯岛上也发生了火拼。曾经是庞培部下的罗马人雇佣兵们在呆愣片刻后,高呼着庞培的名字加入了战斗。
等火拼结束时,汉军已乘机冲过长堤,占领了法罗斯岛的港口和小镇,只剩下璀璨通明的大灯塔还控制在罗马人手中。
只隔了一小会,罗马雇佣兵的首领塞普提米乌斯就走出了要塞,手里提着一个头颅,说是代表庞培,要和赛里斯共治者、女王谈判。
塞普提米乌斯身材高大,穿着一身早已淘汰的柯林斯式甲胄,这位“胡狼”擅使流星锤,其手中拎着的,居然是托勒密十三世的亲信,财政大臣、宦官波提纽斯的脑袋。
这宦官就是埃及内战,法老和女王决裂的主谋,克里奥佩特拉七世对此人恨之入骨,见了头颅后仍不解气。
“应该将他喂给鳄鱼!”
她又瞪着塞普提米乌斯,冷笑道:“我弟弟也一样!塞普提米乌斯,你既然要投降,为何没有带来他的尸体?”
塞普提米乌斯没有答话,而是低下头,事情走到这个局面,是他不曾料到的。
作为一个加比尼亚人,他曾在二十年前,庞培剿灭地中海海盗时,做过他的百夫长,七年前庞培又派他护送吹笛者回国,重新登上法老之位,从此就带着两千名罗马雇佣兵留在了亚历山大城。
名义上效忠于托勒密,可实际上,这支雇佣兵仍是庞培的人,这位伟大的将军,在他长达三十多年的征战生涯里战功赫赫:平定过斯巴达克斯起义,将6000名俘虏活活钉在十字架上,征服过北非的努米比亚,将小亚细亚的本都王国、塞琉古都变成了行省,成为第一个进入犹太圣殿的罗马人。还曾打到高加索附近,将罗马共和国的疆域推进到极东。力排众议,出兵保护托勒密王朝后。
庞培本人成为东方王国的“王中之王”,再加上控制了西班牙,他俨然是罗马最有权势的人。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罗马内战中,被只拥有高卢,被庞培和元老院宣布为“公敌”的凯撒击败了!
去年,凯撒越过了渡过卢比孔河,庞培在意大利失败,不得已和共和派逃往希腊,重新组织军团打算反扑。
塞普提米乌斯对老主人本来充满信心,上次得知消息,还是一个多月前,庞培军在希腊半岛西海岸击败凯撒,听说很快就要反攻意大利,返回罗马。
他和托勒密君臣困守法罗斯岛时都期望,庞培在收拾完凯撒后,会南下支援。
可这才过了月余,庞培就忽然失去了一切,只带着两千人和十几条船匆匆南下,为的居然是得到托勒密王朝的帮助,协助他击退身后追击的凯撒。
然后双方便发现,大家都自身难保。
波提纽斯遂向托勒密十三世和塞普提米乌斯建议,既然庞培输掉了战争,那就只能指望凯撒帮助埃及人了,不如将庞培骗来杀死!
塞普提米乌斯也曾心动,但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来他是庞培旧部,有些旧交情;二是庞培虽老,但多年征战,尚有威望,雇佣兵里持崇敬他的人不少,一旦双方大打出手,岂不是让汉军轻易登岛,击破要塞?
于是,塞普提米乌斯将托勒密君臣的计划偷偷告知庞培,引发了火拼,托勒密十三世已被罗马人挟持。
当着女王和任弘将军的面,庞培的这些惨状,塞普提米乌斯当然不会照实说。
“执政官说,他与吹笛者托勒密十二世是挚友,又在罗马见过年幼时的女王,知道吹笛者的遗愿,一定是让女王掌权。”
塞普提米乌斯补充道:“我也从未反对过女王。”
是啊,他只是带着罗马雇佣兵们坐看托勒密王室的内斗,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埃及真正的统治者。
庞培又让塞普提米乌斯向任弘转达了他的问候。
“执政官早就听说了赛里斯共治者的大名,对你在印度和巴克特里亚的征服十分敬佩。“
“我也经常听说庞培之名。”任弘让充当翻译的吴在汉告诉此人。
“在大汉,庞将军已经被誉为海西第一名将。”
任弘露出了笑:“可近十年来,庞培将军似乎懈怠了啊,我更频繁听到的,是凯撒的名字!”
任弘道:“请回去问问庞培将军,凯撒的追兵距离埃及,还有几天路程?请不要再派人反复往来了,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如果庞将军想反败为胜,一雪前耻,特地邀请他带着那孩儿法老,来港口与我和女王面谈!”
……
“将军对罗马居然这么了解!”
克里奥佩特拉有些吃惊,罗马人近年来风靡丝绸,不管是埃及,还是帕提亚,其实都有意无意阻挠赛里斯人和罗马的直接往来,希望能垄断丝绸之利。
可任将军看上去,似是对罗马内战了如指掌,能一口说出庞培的窘境。
能不知道么?毕竟各类影视、游戏将这段历史演绎了那么多变,对了,在那些故事里,埃及艳后可占了很大戏份。
“女王对庞培和凯撒了解多少?”
艳后对庞培了解比较多,无非是他的征服史和权势,七年前,女王跟吹笛者去罗马求救,曾多次在宴会上见过这位五十多岁的胖将军,他那时候还娶了凯撒的女儿,老夫少妻。
至于凯撒,相比于苏拉、马略时代就崭露头角的庞培,凯撒本是三头同盟里最弱小不足道的一位,十年前就任高卢总督却才声名鹊起。
凯撒征服高卢之际,正好也是任弘在印度大杀四方的时候。
而现在,他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极近了!
“凯撒恐怕也在追击庞培,不久之后,就要抵达埃及了。”
任弘看着女王:“女王做好准备了么?”
女王则看着地上的宦官首级:“虽然我痛恨波提纽斯,但他的办法恐怕是最好的,埃及无力与整个罗马抗衡,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死庞培,将他的头颅浸泡在橄榄油里送去,换来凯撒退兵。”
站在埃及的利益来看,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任弘来说不是啊。
而且……以凯撒和庞培这恩怨纠葛的交情,看到老庞培死了,凯撒恐怕反而会勃然大怒吧?
任弘摇头,开始劝起艳后来:“女王不是想要恢复托勒密家的荣光,让埃及从罗马手中赢得独立与自由么?”
“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为何要白白放弃?”
“庞培被逼到了绝境,不得不向你我求助,你的盟友,将不止是大汉,还可以加上庞培!”
“一个分裂的罗马,对埃及最为有利。”
也对他最有利啊,任弘可没因为轻易击败托勒密军队而膨胀,他要对付的,可是罗马人!原始的青铜炮虽然比弩砲优秀,但只有几门,黑火药也只够再打一场仗之用了。
现在正好是南风季节的尾巴,凯撒的大军没法通过船队直南下,可即便只有两三个军团,也足够汉军和女王那刚刚招降的军队喝一壶的了。
所以任弘需要庞培帮忙,他、庞培、女王三方联手击退凯撒,才能从容运走图书,并让地中海的统一延迟。
任弘还苦口婆心地对女王讲起了中原“唇亡齿寒”的故事。
“庞培对埃及没有野心,否则七年前就不会帮助吹笛者复国。而凯撒,他能征服高卢,谁知道就不会征服埃及呢?”
历史上,是埃及艳后征服了凯撒,可现在她已先被任弘征服,克里奥佩特拉轻咬着嘴唇陷入了沉思,她是狡黠的,掂量着轻重,若全由她拿主意,肯定是倾向于杀庞培求得凯撒的和平。
可现在,汉军控制了亚历山大里亚,而任将军,则亲自带着一队卫兵控制着她!
女王明白,任将军看似在咨询自己,实则已经替自己作了决定,未来自己可以改换阵营,再与凯撒和谈,可今天,只能听从赛里斯人安排。
她看着任弘,露出了笑容:“我见识过赛里斯军队掌控雷霆的力量,相信就算凯撒带着几个军团登陆,将军依然会轻易击败他!”
就让这些男人相互厮杀吧,不管谁赢,她都将是最后的得利者。
而去了法罗斯灯塔的吴在汉,也在此时带回了消息:
“骠骑将军,那大秦国庞将军,愿意带着伪法老,来港口与将军会谈!”
……
这是历史性的会面。
两位同样身材微胖的将军,一个是来自罗马的“唯一执政官”庞培,虽然战败窘迫,但排场不能落下,他身旁是手持束棒插斧头“***”的卫队,只是那束棒上今日特别缠着橄榄枝。
身后还押送着神情惶恐的托勒密十三世,他虽然才十五六岁,但却明白自己落入姐姐手中,定会有一个凄惨结局。
另一位是来自中国的大司马骠骑将军西安侯任弘,亦是假黄钺之仪仗,亲自来迎庞培,汉军士卒肃穆严阵以待。
二人在亚历山大港口碰头,任弘朝庞培拱手作揖,庞培则还以罗马人的礼节。
他们鸡同鸭讲地说了几句后,甚至还在埃及艳后笑容嫣然的介绍下,哈哈大笑着相拥,仿佛一见面就成了至交。
大汉侍郎褚少孙垫着脚尖,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庞培的身份“执政官”,被他理解成“大秦国摄政”。
而对凯撒和庞培的战争,褚少孙理解为争夺摄政之战,毕竟任将军的《海西大秦国志略》都说了,大秦人心怀复国,故其创立者有遗训说:“复中原者帝。”所以无君无父,只有摄国之人,每几年更换一次,并且每一代都锐意东征。
所以就庞培这地位,说一声“位超三公”绝不为过。
至于庞培仪仗里的“***”,则被他认为是:“大秦国亦有斧钺之仪也!虽断发而衣戎狄之服,然细微处亦有中原礼制之余韵也。”
碰面和寒暄结束后,在港口边的一座小神庙中,闲杂人等被驱散,新三巨头在此就地会谈,因为是密谈,只有吴在汉作为翻译陪同,连褚少孙都未能入内,好不郁闷。
但也理解任将军的决策:“如今凯摄政操持大秦国政,而这庞摄政兵败而走,将军这是欲联庞制凯啊,使大秦内乱不熄,以消耗其国力啊。”
褚少孙只能内心焦急地在外围转悠,仔细观察罗马人的装束,并差人帮忙转译,对庞培的儿子,人称“小庞培”的罗马军官塞克图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庞公子。”
褚少孙十分严肃,朝听了翻译后,一脸懵逼的塞克图斯作揖:“我在大汉时,听说庞摄政乃是魏将庞涓之后,这传闻是否为真?”
……
PS:参考凯撒自己写的《内战记》,还是只有一章。
第568章 凯撒
据庞培说,凯撒手里至少有十八个军团,而一个军团四千到五千人,将近十万大军。尽管凯撒在东方只带了四个军团,却击败了人数两倍于他的庞培,收编了大量俘虏,即便只派几个军团南下埃及,亦是强敌。
所以为了对付凯撒,大汉骠骑将军、庞培、埃及女法老,新的三头同盟在亚历山大港口达成。
女王又应任将军要求,声称为了要”保护“大图书馆,防止战火波及,或被野蛮的罗马人烧杀抢掠,大图书馆里的重要书籍被陆续运出,送到城市南方的港口保存,一旦形势不妙,就顺着尼罗河,送往孟斐斯保存。
刘更生与戏剧家小法诺斯主持这庞大的运书工程,小法诺斯依然不知道塞里人来埃及的目的居然是这些除了学者外无人问津的书籍,只为赛里斯人对知识的重视而感动。刘更生会希腊语,二人几天下来已成了忘年之交。
“据我所知,希腊人对罗马人的自然态度,是一种夹杂着恐惧的鄙视。”
小法诺斯与刘更生闲聊时,说起希腊人与罗马的关系。
“希腊人认为自己是更文明的,我们懂得欣赏戏剧,而罗马人只知道观看奴隶与人、兽决斗,凶悍嗜血,但罗马人如今却有着更大的成功。”
小法诺斯指着这繁华的亚历山大城感慨:“现在从陆地到海洋,都是罗马在主宰一切,希腊人的城邦王国相继灭亡,被罗马统治。”
“造成这种形势的是什么?是希腊人的耽于逸乐,不够团结,是政治上的软弱。而罗马的伟大,乃是由于有着希腊人所缺乏的某些优点。”
罗马仍然充满着希腊已经丧失的希望和进取,希腊人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不,恐怕已经结束了!
褚少孙也在一旁一一记下这些事,又请译者询问小法诺斯关于罗马的历史,他自从来到亚历山大里亚后,通过与希腊、罗马人的交谈,发现自己眼见为实的东西,与任将军《海西大秦国志略》上的记载有很多出入。
“罗马人的祖先?”小法诺斯摸着胡须道:“他们自己传说,是特洛伊王子的后代,从被围困毁灭的特洛伊城里逃出来,带着少数的人最后流落到意大利,建立了罗马。”
因为翻译不知道用汉语如何解释“特洛伊王子”,于是就翻译成了“东方来的王子”,这让褚少孙更加迷惑,因为这确实是《大秦国志略》所载。
褚少孙又托翻译询问希腊人,是否知道罗马乃是赛里斯国上一个王朝余孽,在一百五十年前逃到西方的后代时,小法诺斯等人面面相觑,甚至哈哈大笑起来。
“这当然不可能。”
希腊人又不是印度,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还是有记录和记忆的。
不说别的,光是托勒密王朝与罗马打交道的历史,也已超过了两百多年。就亚历山大图书馆里所藏的书籍所载,一百五十年前,根本没有赛里斯人西来之事。倒是那会正值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和迦太基在西地中海频繁作战,但即便是汉尼拔的远征,也未能杀进罗马城。
不说褚少孙似乎发现了任将军著作的错漏与误会,亚历山大城北边的港口区域,汉军士卒也在打量与他们防区毗邻的庞培手下。
庞培的残部大概两千人,加上效忠法老多年的雇佣兵团两千,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