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怕任弘帮他们动了镊子,取出了冰草虫断在皮肉里的肢体,但高烧还是没退。傅介子等人在西域行走多年,也有些治烧的土偏方,但只对两人有效,剩下名为“赵竟”的吏士仍久病不起。
  不同的人被冰草虫咬过后,病症差别极大,另外两个人渐渐好了,赵竟却越来越虚弱,已到了不能行走的程度,但使节团是不可能停下的,只能将其绑在骆驼上前进。
  使团虽然带了一些药,傅介子也安排了专门的人照看病人,但在尽完人事后,只能看天命了……
  到离开玉门的第十天,那个名叫赵竟,来自长安霸陵的精壮汉子,永远停止了呼吸。
  在一座被遗弃的烽燧旁高举锄头,为赵竟刨坟冢时,郑吉和任弘说起,早先在篝火边闲聊时,赵竟曾设想,他会死在与匈奴人的搏杀中。
  “中数箭后,与胡虏同归于尽……他是这么想的。”
  郑吉停下了手里的活,叹息道:“却终究没想到,最终致死的,竟是路边草上不起眼的小虫豸。”
  如此想着,郑吉便不寒而栗,亏得任弘喊住了他,不然拔虫一时爽,自己一个会稽人,水土不服恐怕来得更加剧烈。
  任弘则只是默默刨坑,对这件事,他只感到了无力,这年头没有抗生素,放眼四周,连青蒿都找不到一棵,能咋办?
  好在,所有葬身域外的人,傅介子都承诺,他们的家人,都将得到朝廷一份高达十万的葬钱。
  将赵竟埋葬后,使节团的众人顾不得伤心太久,继续踏上征程。
  而阿奇克谷地,终于也走到了尽头,拦在前方的,除了任弘已经熟悉的沙漠和戈壁外,还有令人头皮发麻的大风。
  七、八级的大风,在罗布泊以东的沙漠里,每年要刮八十多天,离开谷地后,使节团可吃尽了苦头,特别是夜晚,大风经常光顾毡帐,先是沙粒敲打,接着就彻底来个大揭盖,若非他们使劲拽着,毡帐都能吹飞了。
  众人还睡啥觉啊,干脆撤了帐篷,抱着牲畜熬过了这一晚,代价就是次日浑身瘙痒,不知又有多少马虱骡蚤在吸他们的血,万幸这次没有人再生病倒下。
  半夜过后,风势减弱,天空却飘起雪花来,次日走到一半,雪虽然停了,风又起了。
  一时间天昏地暗,任弘得用双脚死死地踩住地面,旁边的人还得搂住他的腰,帮助稳住身体,方能在风口中前行。
  等沙暴过后,每个人除了眼睛、鼻孔和嘴外,满脸都是灰沙,个个都跟刚刨出来的兵马俑似的。
  虽然带了很多水,但水在沙漠里比金子还贵,哪里舍得用来洗脸啊,仍是用沙子清洗,和身体上的污垢日益积累一样,吏士们的脚步渐渐沉重,不复刚出发时的轻快。
  黄沙断碛千回转,西向流沙道路长,这日子和道路一样,看不到头。任弘也不复出玉门前的天真,开凿西域,当真是件凶险而艰辛的事。
  但傅介子却告诉任弘,跟接下来要过的白龙堆比起来,这半个月里经历的“凶险”,算个屁啊……
  在离开玉门关的第十五天,翻过一座沙梁再转向西后,任弘突然看到了极其壮观的景象:
  他看到,无数条“白龙”在晨光的照耀下,正在沙海中跃跃游动!
  ……
  登上一条“白龙”的脊背,任弘才看清了这里的地貌。
  土丘蜿蜒如龙形,或长数百米,或长几公里,一道接一道,一直排列到肉眼看不到的尽头。有的龙首高昂,有的伏卧于道上,似乎想挡住不速之客,有的头部微抬,随时准备腾飞而起。
  再看近处脚下,满是白膏泥的土丘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盐碱土层,如同鳞片。
  这其实也是雅丹地貌,但却比三垄沙东边的雅丹魔鬼城,大了足足十倍!
  曾几时何,白龙堆也曾是罗布泊大湖的一部分,但在疏勒河不再流入,少了一半的水源,罗布泊东半部渐渐干涸,留下了这方圆上千公里的白龙堆,狂风袭来,一起塑造了这片不毛之地。
  它是罗布泊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去楼兰的必经之路,任弘走进白龙堆后,发现脚下的碱层又白又厚,犹如岩石一般,坚硬无比,不留一点足迹。孙十万说,先前几次,驼队经过这里,竟四蹄皆流血。
  要穿过这一道天险确实十分困难,无怪乎使节团里老人们,一提到白龙堆就心惊胆战,将其视为危途。
  “再忍一忍,这是此行最后一道坎了,过了龙堆,便算进入楼兰境内!”是日扎营休息时,傅介子特地给众人发了酒,给他们打气,在老傅满口荣誉富贵的鼓动下,众人复又打起精神来。
  然而到了次日,就在使节团进入白龙堆前,第二个死者出现了!
  ……


第62章 前赴后继
  白龙堆的盐碱地硬如顽石,哪怕是骆驼行走,几天下来也会四蹄流血,不少牲畜因此丧生在白龙堆内。
  所以为了避免行畜走盐岩路时伤到蹄子,要用柔软的熟皮革将它们的四蹄包裹起来。
  萝卜倒是很乖,任由任弘摆布。
  但那名为“叶听风”的车父,在给一匹公马裹皮革时,那马却不知发了什么神经,竟一抬后腿,蹄子不偏不倚踹在叶听风脑门上!
  一声闷响后,这车父摔到地面上,当场就没了呼吸……
  所有人都惊呆了,而就在眨眼前,叶听风还在同旁边的郑吉有说有笑,聊着养马的窍门。
  眨眼之后,便只剩下一具死尸。
  在古代,在沙漠里,死亡如影随形,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你的伙伴们,可能死于小虫的撕咬,也可能死于自己亲手照料多年的马匹蹄子底下。
  你要习惯。
  你必须习惯!
  但分明大家做的都是重如泰山的事,为何死时偏偏如此轻如鸿毛呢?
  任弘只觉得心里闷闷的。
  但傅介子他们,似乎已对此习以为常,眼看豆子已经不多,顺便将那匹不听话的公马杀了,留下马头祭祀叶听风在白龙堆前孤零零的坟冢,马肉则被大家烤制瓜分。
  韩敢当和孙十万恶狠狠地嚼着烤马肉,仿佛这是在为叶听风报仇,奚充国则告诉任弘:
  “这是最后一顿热食了,等进了白龙堆,就别再想找到一根木柴!”
  诚如其言,白龙堆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这里不仅上无飞鸟,连生命力最顽强的红柳和骆驼刺也消失了。接下来长达五天的时间里,任弘再没能看到一棵活着的植物。
  只有偶尔出现胡杨木枯死的枝干,诉说着这儿千年前或许还有些生机……
  到了白龙堆中心地带时,连枯死的胡杨木都没了,缺柴还只是小事,毕竟使节团靠吃馕和携带的水,也能撑五六天,就连号称永不吃馕的孙十万,也能端着木碗以水泡着慢慢咀嚼。
  任弘甚至还能在被太阳炙烤得发烫的岩石上,用小刀切着从敦煌带来的腊肠,一片片铺上去炙烤,一时间香气扑鼻,连孙十万也嗅着香味过来,馋得直流口水。
  一人一片分食后,看上去似黑暗料理的腊肠,被使节团所有人评价成了美食。
  但他们自己也好不到哪去啊,一如焦香的腊肠一般,忍受白龙碱堆的炽烤。即便头戴毡笠,也常有人中暑晕厥,这时候一碗蒜水,便是最好的解暑良方。
  而到了夜晚,马匹和骆驼风干的粪便成了使节团烧火取暖的唯一燃料,籍此帮他们熬过寒风似刀的长夜。
  但最大的考验,还是方向。
  长达120公里的盐板路幅员辽阔,四周景致基本相同,只有沿着一条条起伏的“白龙脊骨”曲折向前,走着走着还容易偏倚,行进过程中,两匹骆驼受惊跑了,使节团甚至不敢去追。
  说起来,任弘在敦煌河仓城时花钱找过磁铁,试制过简陋的指南针。
  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毕竟文科生啊,终究只能凭记忆瞎鼓捣,没法照着百度百科一板一眼做,做出来的东西错漏百出,压根没法用啊。
  还是看着天上太阳星辰确定方向更靠谱些,在白龙堆,要遇上一个多云的天气可不容易。
  但也不能认准西方闷头走,这白龙堆大多数路面坚硬无比,但有的鳞片地下面却是危险的流沙,使节团一匹马和一头骡子便陷了进去,再也救不回来。
  这时候就得靠向导的经验了。
  这楼兰道,卢九舌行走过几次,他脑子里自有一张白龙堆的地图,并告诉任弘,其实看似空旷的白龙堆里,是有许多路标的,那就是……
  “尸骸遗骨!”
  ……
  在白龙堆里,时常能见到人工堆砌的小土丘,那是汉军将士的坟冢,傅介子每每路过,都整理衣冠,朝他们一作揖。
  如此一来,老傅每天作揖的次数,竟多达数十!
  因为在李广利两次征伐大宛的远征中,让汉军损失最大的不是郁成之战,也不是轮台之战,而是回程时,这该死的白龙堆!
  在白色的世界里,缺粮缺水,加上官吏只顾自己发财,不爱惜士卒,几乎每一里,都有数人倒毙。
  于是汉军一边走,一边留下许多坟冢,统一向着东方,如今竟成了后人西行最明显的路标……
  除了汉军坟冢外,沿途也时常能见到西域胡商或游牧民的尸体,有的成了白骨,有的变成干尸,无力地靠在土梁上,或屈身以头抢地,这是死前疯狂地想从地里挖出水来。
  牲畜尸骸就更多了,有与主人走散的马匹尸骨横亘碱滩,也有误入白龙堆后,在枯萎的水洼旁成群倒毙的野骆驼,全都默默无息地淹没在白龙堆的风沙中。
  看多了沿途的死亡,任弘脚步里也带上了一丝沉重和悲壮,最初开拓这条路时,究竟付出了多少人的性命啊?
  任弘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为何汉朝宁可派他们这支小部队来楼兰冒险,搞什么斩首行动,也不肯再发大军来袭。
  代价太大了,军队后勤补给很重,一路跋涉下来,十死二三都是最乐观的估计。
  在白龙堆里行进五天后,使节团带的水即将告罄,再没法像最初时那般痛快畅饮了。
  傅介子给每个人都限定了喝水的量,各自背在壶里,只舍得一点点抿。
  被烈日炙烤五天后,吏士们早已疲倦不堪,骑在马背驼背上艰难行进。
  连任弘都有些发晕了,他在萝卜背上摇摇晃晃,迷迷糊糊间,甚至能看到前方亦有两个影子在跋涉:
  一个胡人背着角弓,正搀扶着一个披头散发的汉使,那汉使还手持旌节,始终不肯放手。
  不管任弘紧赶慢赶,总是无法超越他们。
  用水往脸上一泼,任弘再睁眼,那两人没了踪迹,原来是自己的幻觉。
  接下来一段时间,类似的幻觉接踵而至。
  任弘听到身后有马蹄哒哒响起,一转身,与使节团平行的位置,有三十六骑飞奔而过,朝楼兰的方向疾驰而去,个个意气风发,领头的关西大汉与任弘对视一眼,露出了一丝鼓励的笑。
  假的,都是假的,驼队侧面,只有白茫茫的盐碱地。
  有时候,则是身侧出现了两个和尚的幻影。
  一个光着头,戴着斗笠,正向西而去,身形枯槁却坚定。
  一个则头戴法冠,身骑白龙马,带着满载的经文,正在回长安的路上,甚至还有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在左右护卫。
  还是幻象,佛教尚未传到西域东部,这年头的楼兰道上,绝无浮屠。
  更诡异的是,任弘最后竟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瘦削现代人,他孤独地行走在这片荒漠里,步履蹒跚,一片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在其身后飘落。
  任弘下意识打马过去想帮那人一把,却只摸到了空气,依然是幻觉。
  可任弘却清醒了过来,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那些看到的幻影,都是任弘在后世所知的故事,曾经在白龙堆跋涉的英杰们。
  张骞、班超、法显、玄奘、彭加木。
  流沙大漠,无尽雪山,挡住了中国人往外走的道路,这是苍天在华夏周边放置的天险高墙,像极了地球online管理员,对这个bug国家的特殊限制。
  但每一代中国人,都试图探索西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前赴后继。
  任弘并不孤独,在这条路上,他有上下两千年里,无数先驱者后来者为伴,哪怕是死去的汉军士卒,也在用尸骸和坟冢为他们指明前方。
  “任弘,你跑到边上作甚?晒晕了?”傅介子的呵斥传来,任弘立刻打马回到队伍中。
  他还有三十余名生死与共的袍泽,相互扶持着,势要横渡这白龙天险!
  到后来,萝卜也累得不行,任弘下马牵着它,艰难地走着。
  一步,两步,一直走到日头开始西偏。
  在任弘和赵汉儿一同爬上又一座白龙似的土梁时,赫然看到,出现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海……
  任弘摇了摇头:“我又看到蜃楼了,好多的水,好大一片湖。”
  赵汉儿嘴皮龟裂,喃喃道:“我也看到了,我还闻到水的味道。”
  “这次不是假的。”
  傅介子以旌节为杖,也爬上了来,站到他们中间,笑道:
  “诸君,吾等走出了白龙堆。”
  “前面,便是蒲昌海,便是楼兰!”
  ……
  蒲昌海,罗布淖尔,这个中国第二大的内陆湖,汉代时还不是死亡之海,而是生命之海,正是他滋养了楼兰国。
  湛蓝的湖泊一望无际,无边的水向两侧延伸,根本看不到头。水边是大片的芦苇和茂密森林,无数白色水鸟在其上空盘旋,鱼儿跃出水面,生机盎然,与身后一片死寂的白龙堆截然相反。
  “水!水!”
  早早喝干水壶的韩敢当哇哇大叫着,一马当前,最先冲到水边,他跪在地上,匆匆勺起一瓢水就往嘴里送。
  然后就苦着脸吐掉了,骂道:“真咸,真苦!”
  使节团的老人们哈哈大笑,奚充国嘲笑韩敢当道:“这蒲昌海的水,一直是咸的,越喝越渴。”
  “那怎么办?”韩敢当苦着脸。
  “随我来,芦苇荡里有口淡水泉眼,我记得就在这附近。”
  卢九舌让任弘和孙十万随他去寻找淡水,等他们消失在茂密的芦苇从里后,赵汉儿却走到水边,蹲下身子,皱眉看着地上的一片足迹。
  除却凌乱的水禽脚印外,这儿竟还有一排深深的兽爪印记,赵汉儿将脚踩进去,竟连一半都填不满!
  “怎么又有兽爪?”郑吉过来瞧见,嘟囔道:“不会又有人像垄城里一样,假装山魈作祟罢?”
  赵汉儿却满脸严肃:“这不是伪造,而是真的猛兽足迹,个头还不小。”
  但究竟是何野兽,他却踌躇半天没说出来,因为在敦煌时,赵汉儿压根没见过这种动物。
  倒是任弘他们寻找那口传说中的淡水泉眼,却听到了一阵响动,噼里啪啦,有重物踩到芦苇杆上。
  任弘转过身去,正好从芦苇从中,钻出一头体型巨大的斑斓猛兽,一双吊睛眼和任弘碰了个正着!
  寒意自脚底往上传,任弘脑子里一片空白,在这最后时刻,他想到的竟然是……
  “新疆虎,是活的新疆虎!”
  ……
  PS:求一下推荐票。


第63章 罗布泊之春
  与老虎相遇的短短几秒,是任弘人生最漫长的一段时光。
  在芦苇丛中能够很好隐藏身形的黑黄斑纹,还沾着些水的硕大虎头,矫健的体型,如同钢鞭一般的尾巴,加上锋利的爪子,一双吊睛眼瞪得人头皮发麻。
  跟这头大猫离得太近了,任弘甚至能闻到这畜生身上的臭气,想必它也一样。
  任弘背后弩还没上弦,腰间的刀也来不及拔出,恐怕就要被这老虎一下扑倒,咬碎喉咙……
  幸好这猛兽嘴里早已叼着一只倒霉的水禽,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