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的下一个年号,就叫‘五星’!”
  任弘若是知道了一定无力吐槽,但毕竟历史上汉宣帝还有过“五凤”的年号,五星就改了个字,咋就不行了?
  放下千里镜,刘询走到神明台边,张开双臂,享受着百官群臣的赞颂,享受整个长安的欢呼!
  他同时也宣布了一件事。
  “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戎狄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
  赶在太阳升起前,刘询指着天际东井五星,有些破声地说道:“西征之事,无须再议!”
  “万岁!”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声音响彻建章、未央,刘询心满意足,但却又反思道:“这五星之事,若西安侯如魏相说的那般,有异心,完全可以好好利用,可他却连同浑天仪一起献给了朕。”
  “西安侯对朕,确实是情真意切,毫无保留啊。”
  “可朕呢?又是如何对他的。”
  一念至此,刘询先前对任弘的怀疑、忌惮,都变成了深深的惭愧,只觉得自己欠着西安侯。
  他是个讲究旧情,喜欢报恩的皇帝,对张贺,对丙吉,对史氏,对许广汉皆如此。
  欠西安侯的那份恩情,又该如何还?仅仅再增加其食邑,对其子嗣的犒赏,是无法与尚冠里中相识的交情,与那份锦囊的份量对等的。
  没有多少日子了,如今还在东方的任启明,很快就要变成去往西方,可能再也不会归还的任长庚了。
  左思右想,刘询有了主意,对随他观星的许平君说道:
  “朕想请皇后与太皇太后,替朕做一件事!”
  ……
  PS: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汉书赵充国传》汉宣帝原话。
  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国家宝藏》第二季,有老艺术家蓝天野饰演赵充国。


第531章 萝卜
  既然五星当真聚于东井,那这一战打还是不打,是吉是凶就再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而被天象打脸的人也尝到了灾异祥瑞反噬的苦果,太中大夫、博士梁丘贺以错算吉凶,誉敌诅军而被撤除了一切职务,撵回东海老家教书去了。
  曾经被天子寄予厚望,也将他当成一面镜子的萧望之亦不再被优容,这次再说什么“忧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朝无争臣则不知过”也没用了,刘询除其为广陵国相,去广陵国跟刘胥大眼瞪小眼。
  这就有了当年董仲舒被孝武“重用”,撵去江都国做国相内味了。
  不提二人黯然离京,朝中“清流”三根顶梁柱统统垮塌,只说少了鸽派后,事情却没有任弘设想中那么顺利,因为鹰派们风闻天子决意西征解决郅支单于,便一窝蜂地请战。
  先有金城太守辛庆忌,他不惜自黑,说当年奉赵老将军之命,与苏通国前往匈奴右地,结果却放炮了郅支,如今应该由他去斩其首而归。
  云中太守奚充国也来奏疏,力陈当初在燕然山麓,为虏众所围,眼睁睁看着郅支击溃乌孙兵,今日愿为将前往,以雪前耻!
  张掖太守甘延寿、北地太守段会宗等人也不愿错过这热闹,纷纷请战,这群人开始比谁带兵更少的游戏,甘延寿说他一万人可平郅支,辛庆忌则夸口说只需要千人。
  还有安北都护赵汉儿的奏疏:“愿再斩一单于首,悬北阙。”
  甚至连已经回朝担任了好几年典属国的常惠都跃跃欲试。
  而朝中,还有游侠将军郭翁中觉得自己没有太过硬的功劳身居高位忐忑,想争做主将。
  “陛下,臣自从平霍氏之乱后,就再也没离开长安,陛下就让臣做一次将军罢!”龙舒侯卫尉韩敢当心直口快,大汉朝的将军们五年没打仗了,都憋了股劲呢。
  唯独年已七十六,身体却好像越来越棒,但已看透了一切的赵充国摸着自己一大把白胡子,努了努嘴,懒得说话。
  倒不是众人想与任弘争,只因刘询仅在私底下跟任弘套近乎时,称呼他为“朕之太白”“朕之白虎”,可别人不知道啊,个个都想赶着这风口,争做太白星,混一身九卿千户侯甚至是中朝将军来做做。
  但他们只顾着自己,却没想到,功成名就,已是百官之首的大司马骠骑将军,会对这边塞外的肘腋小患感兴趣,放着好日子不过,要去大西北吃沙子。就好比汉武时金城羌乱,天子会派卫霍去打么?只会让二人的麾下将校出战。
  名将是靠战争锤炼出来的,今日大汉战将之盛,丝毫不逊色于汉武元封、元狩时,随便一个拎出来,都能独当一面。
  这下就有些尴尬了,大司马骠骑将军出征是不同寻常的事,为了避免众人误会,天子和任弘得唱好双簧,将事说圆喽。
  于是任弘左思右想,便又写了一首诗,以表明心迹,呈入宫中。
  天子看后则会意一笑,又将此诗传抄,分别发给任弘那些请战的旧部们看。
  这首诗,写的是一匹天下名马的故事。
  “安西都护胡赤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奚充国读着诗,自然想到了任弘做安西都护那几年时光,带着他们,在西域确实过得痛快。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赵汉儿想到的,则是西安侯从在破虏燧起,就带着他的赤骢马萝卜,如今十余年过去,待它就像亲人一般,马儿也与任弘心意相通,一起翻天山越大漠,功勋不小啊。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甘延寿想起的,则是高昌壁一战,漫天黄沙间,他手持马槊,将匈奴小王捅下马的场景,只是那一役,没记错的话,上阵的是夫人,不是君侯啊。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韩敢当大老粗,这几年也没识几个字,没太看懂,只听门客解释了一通,一句实在是说中了他的心声,老韩拍了拍肚子上的赘肉,他已经在长安待了七八年了,最近越发想念边塞。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读到这,辛庆忌会意一笑,诗上说的是交河,但真正让西安侯打响名声的,还是在西羌时的冰河一役,马蹄铁立了奇功,他跟着骑着萝卜的西安侯一路猛冲,尤记得君侯还被羌人暗箭射下了马,受了伤。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常惠读时摇着头:“萝卜虽不是汗血马,但它载着西安侯走过的路,何止万里啊。”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郭翁中、段会宗想起带着单于首级归来时,那满城欢呼的荣耀,热血沸腾之余,更想再一登沙场了。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赵充国也瞧了这诗,看到这一句,仿佛看到了自己,但只是摇头一笑,车骑将军知道天子和任弘微妙的关系,为了“大局”,他这次又要让任弘了。
  带上青丝络头老死,并非骏马的志向,怎样才能出横门道,重新驰骋于战场呢?
  此诗读罢,任弘的心意,众人都知晓了。
  而诗名更了不得,就叫……
  《萝卜咏》!
  这下众人不好争了,聪明点的如赵汉儿猜出了任弘的打算,思索后再请命,只愿将属国骑与义从骑为副将。其他人毕竟多做过任弘旧部,于是众人从争主将,变成了争副将,他们想跟着西安侯,再战一次!哪怕做个校尉偏将也甘心。
  八月下旬,刘询遂下诏曰:“朕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天汉。匈奴三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叛逆,未伏其辜,远遁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背畔礼义,惨毒行于民,所以优游而不征者,重协师众,劳将帅,故隐忍而未有云也。”
  “今郅支不知悔改,损汉西极白虎铜柱,大恶通于天!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戎狄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诏大司马骠骑将军弘将义兵,行天诛征之!”
  刘询以骠骑将军为主将,将三辅健儿一万,而以四偏将辅之。
  偏将之一,堂邑侯赵汉儿卸任安北都护,为以五千属国骑、义从兵从。
  偏将之二:金城太守新阳侯辛庆忌,将六郡良家子五千随,多具装甲骑。
  偏将之三:光禄大夫冯奉世,以三河健儿五千人押辎重骡马从。
  偏将之四:西域都护关内侯郑吉,以西域城郭兵、西域轻侠健儿接应。
  另有卫司马驻赤谷城屯田使者文忠为向导。
  这么一算,从中原带去的就有两万五千人,西域仆从兵能凑两万五充数,加上乌孙那边起码能出五万骑,任弘都能凑个十万大军了。
  天子甚至不顾朝臣谏言反对,默许任弘带其妻安平公主同行,长子任白等年幼,暂留于长安。
  而在天子宣布诏令后,任弘应诺领命,却有个不情之请。
  “陛下,臣还想带一人走!”
  ……
  上个月,五星汇聚东井的事,朝廷大肆宣扬,搞得大汉臣民激动莫名,真感觉自己赶上了百年一遇的大事。
  而近年来随着匈奴残灭,边塞戍卒关防松弛,五年来居然再没有加过一次口赋,这对于口赋比田租更重的大汉百姓而言无疑是善政,在官府宣扬下,他们也渐渐相信,自己处于一个好时代。
  如今是升平世,而太平指日可待!
  在百姓极度认可朝廷的时候,当天子宣布要惩罚推倒大汉西极铜柱,挑衅引发战争的匈奴残党郅支单于时,自是群情激奋,又听闻这次是由骠骑将军领兵,惊愕之余,都忙不迭地踊跃参军。
  “单骑匹马觅封侯”,大家可还记得这句话呢,西安侯是大汉福将,不但百战百胜,还爱护士卒,愿意给他们分功捞赏。
  仔细算算,他麾下已经出了七八个列侯,十几个关内侯,如今多为太守校尉二千石,遍布朝野。而当年但凡跟过骠骑将军的士卒,也多立功得赏成了官吏、地主,挣到了乡人羡慕的好营生。
  冀州魏郡人王禁就是分享了战争红利的一人,他当年押送魏郡兵去云中,先一起修了几个月风车磨坊,又随西安侯出塞北上,转战数千里,再封狼居胥,烧姑衍山,多么威风。
  可惜,最后的郅支水大决战,他们冀州兵掉队太多,没赶上斩单于首级那一幕,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只是个小粮吏的王禁,如今已靠着当年军中认识的人脉经营,得以调入京畿,成为右扶风地区的平准吏。
  官场得意的王禁还与发妻离异,续娶了一个老婆后,至今已经有三女八子。其中,年才十一岁的二女儿王政君生得貌美聪慧,又性情温顺,左邻右舍见了都夸。
  王禁曾听发妻李氏说,她怀着这女儿时,曾梦到一轮月亮扑入怀中,他日或能有富贵,便长了心眼,甚至还花钱聘女师教王政君识字。
  虽是吏员,但王禁其实也不富裕,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几个女儿还得干点家务,王政君也不能免。
  这一日,王政君如往常一般,乖巧地在院中挥着帚洒扫时,她的大哥,二十岁了还在游手好闲,只爱斗鸡走马的王凤风风火火地从院中走过,脚下带起几片树叶,王政君喊他也不回头。
  过了一会,王政君蹲在地上玩着一片形状清奇的叶子时,才听到父亲的屋子里传来王凤兴奋的大喊:
  “父亲,天子大点兵,儿想要参军,随西安侯出征!”


第532章 遗言
  漏水转浑天仪乃是耿寿昌的得意之作,这个仪器是五年前西安侯任弘投资造的,在浑天说的首创者落下闳理论基础上加以改进。
  仪器由四根铜铸龟腿为支撑,中央是一个大球——这就是西安侯所说的地球,与浑天说“地为鸡蛋黄”的理论不谋而合,已被耿寿昌接受。
  耿寿昌不知道,西安侯这是将浑天仪当地球仪造了。
  在雕刻陆地、海洋的空心大铜球外,还有许多个木环焊在外圈,有天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赤道”,正所谓横带浑天之腹,去极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
  太阳运行的“黄道”,月亮运行的“白道”,五星轨迹亦分布其上,浑像上还刻有二十八星宿、南北极、24节气等等。这些是浑天说早已创立的名词,跟任弘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最神奇的是,这仪器是用壶漏驱动,当水流过时,机关可以带动浑象转动,上面的诸道与星辰也动了起来。轮荚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
  看上去浅显易懂多了,耿寿昌当初便是让浑天仪运行着讲解,才能让皇帝和皇太子好歹听懂五星轨迹的原理。
  靠着正确预演五星聚东方,加上浑天仪打脸,浑天说已经一举击败了盖天说,得到朝廷官方承认。漏水转浑天仪已被搬到了石渠阁,专门占了一间屋子。
  与此同时,“大地圆如鸡蛋黄”这点也深入朝廷天官、史官、群臣之心,下一步要向太学生科普。
  不过地方上的普通百姓,肯定仍会坚信“天圆地方”,毕竟两千年后还有人不相信地球是圆的。
  但耿寿昌没想到的是,西安侯临走前,却要亲自将这他们耗费心血一起讨论建造的浑天仪,连同浑天说一同推翻!
  “浑天之象,乃是站在地上所见,但前些时日,我却梦到在天上看日月星辰,竟大为不同,醒来后便让人做了此物。”
  任弘找了这个做借口,来解释自己的全知全能,他不仅做梦,还身体力行,让先前造浑天仪的工匠们,帮他造了一个太阳系模型,放置在白鹿原庄园,这日便邀请耿寿昌、刘更生来一观究竟。
  却见这仪式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木球构成的,染了不同颜色上去。
  位于中央最大的球乃是太阳,成了世界中心。
  而围绕太阳运行的,分别是水、金、火、土、木。蓝绿相间的地球则位于太白、荧惑中间。地球旁还用细铜棍系着一颗灰色的小球,是为月亮。
  耿寿昌等人都看愣了。
  任弘道:“我从更生家寻得《淮南子》读之,其中《天文训》一篇有言。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淮南诸生以为,宇宙源于虚廓混沌,我深以为然。”
  感谢先辈们,和赤道黄道等天文术语一样,宇宙也是早被发明出来了,让任弘不用新造词、而他也只是将后世天文知识塞进百余年后就要问世的“宣夜说”中,讲解给耿寿昌、刘更生听。
  “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故庄子有言,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这是任弘与耿寿昌探讨五星运行时就交流过的事,耿寿昌已经放弃了原本浑天说坚持的“天穹“,他的宇宙观早就破开了那枚鸡蛋壳,来到了更宽广的外界。
  今日任弘又假设了鸡蛋壳外有什么。
  按照任弘的理论,苍天既无形体,也非苍色,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依赖气的作用而运动,而地球亦在气中,故可自动,地球还与五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
  耿寿昌一开始不接受这个模型,直到他当场找来纸笔推算,发现按照这一模型确实能解释“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等浑天说也无法解释的难题,这才勉强接受。
  唯一的问题是,地球与五星为何会围着太阳转呢?
  任弘跟牛顿说了声抱歉,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假说。
  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耿寿昌一时间又陷入了魔怔,绕着这天象模型左看右看,浑天说因其局限性,对“辰极常居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