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喜怒不形于色的刘询,极少有这样的时候,是在猜忌他么?以为他和刘德往来太密切了?
  空气中似乎有一点酸味,刘询眼睛直溜溜转,不知在想什么,最后只板着脸道:“卿忙于国家大事,更要替朕整顿京畿军务,勿要为小竖子之事所耽!”
  别人家的娃是小竖子,自家的娃就是宝贝儿,谁都这样。
  “耽不了。”
  这一次,任弘没能领会上意,奉上了奏疏,这是对长安南北军的整顿情况。
  对南北军的清理做了一个月,总算是弄完了,首先是削了刘贺继位后,霍光给长乐宫增加的太后屯兵——霍光倒不是真怕刘贺对太后做点什么,而是因为,上官太后是他的王牌。
  如今天子亲政,太皇太后退居二线,但任弘对这个女人是很关注的。
  虽然平日不显山不露水,但那一夜长乐宫中擒邓广汉的决断,大义灭亲交出霍氏的狠辣,再加上毒杀霍皇后——任弘才不信霍成君是自杀的。
  “此女不可不防,还是将屯兵取消为妙。”但这些话没有嘴上说,只隐约提及,刘询心领神会,欣然采纳。
  一同取消的还有长乐卫尉,反正就隔着一条街,让未央卫尉韩敢当兼顾长乐宫防务即可。以老韩的力气,一群壮婢应该是扑不倒的,反过来还差不多。
  另一面,则增加一个“建章卫尉”,因为刘询已将政治中心搬到了建章宫,未央宫里机构太繁杂,尚书台和九卿常年进出,又要禁后宫之防,太过麻烦。索性将后宫嫔妃皇子全搬到宽敞崭新的建章宫,将老房子留给糟老头子们办公吧。
  这便是南军的变动。
  “北军那边,则要削掉三个营!”
  站错队跟着任宣反叛的射声营直接取消,长水与胡骑营合并为胡骑营,因为胡骑营跟着田广明站队更早,越骑营虽然擒了霍云,但这个营早就名不副实,早就没越人加入了,遂与屯骑营合并。
  一下子,三个营番号没了,只剩下虎贲、步兵、胡骑、中垒、屯骑,驻地都移到长安以北,遂被称之为“老五校”。
  既然有老,便有新。
  “陛下先前以为,北军建立多年,早已为长安显贵旁支子弟充斥,战力大减。”
  北军腐败早近日之事了,早在汉武帝时,北军监军御史为谋取私利,便派人将军营垣墙打通,让商贾入营做买卖,虽被守军正丞名为胡建者所斩,但北军已积重难返。
  霍氏专权后,北军里更是被各种霍氏亲戚充斥,看看霍显和霍家三傻,就可以想见他们的德性,平叛期间固然有大义、士气因素影响,但北军除了射声营还算坚挺外,其余多不堪战已是事实。
  所以刘询希望能引入新鲜血液,建立一支平民的、全新的,最重要的是,只忠于他的禁卫军!
  “故奉陛下之命,以三河卒与五陵少年为基础,建了八个新营,驻扎在建章宫附近西郊苑操练,称之为’西苑八校‘……”
  苑与园通,故亦有称之为西园八校者。
  一共八千人,主体是平叛立功的三河卒,又拉进来了五陵少年,等三河卒们退役回家后,刘询打算招募长安三辅游侠为士卒,以为惯例。一方面让他们作为禁军,同时还能帮三辅的无业青年再就业……
  任弘乍一听只觉得耳熟,这是大汉版的……厢军?
  不过汉代轻侠和宋朝无业市民的战斗力还是大不相同的,前几年,那五千送去北庭的轻侠兵,已经在风沙冰雪中磨练成了大汉忠实的卫士,顶得住匈奴单于的进攻,也能跟任弘远征七河。
  任弘一一向天子提议了新八校的校尉名单,刘询竟随便看了一眼就统统同意。
  他不怕任弘安插人手,经过那一夜平叛一呼百应后,刘询现在有迷之自信,哪怕任弘暗藏私心,插进来几个人,他就能吃下几个!诸如辛庆忌、韩敢当等任弘老部下,天子照单全收。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但唯独统帅八校的将军一职,却还是空的,任弘没有举荐,但刘询非要他推荐。
  “既然委命于卿,那便是信之不疑,卿尽管提!”
  嘴上是这么说,但还是想看看,任弘最看好谁人,魏相暗暗上奏疏提醒天子,勿要让霍氏之事重蹈,虽然刘询一笑而过,天子时不时还是得试任弘一试,毕竟人是会变的。
  “那臣就真的举荐了。”任弘朝面前一拱手。
  “弘举荐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刘询一愣,任弘却道:“陛下既然已让远赴西域的五千轻侠从天子而游,当仁不让,做了大汉的轻侠领袖,豪侠做得,将军就做不得?”
  “这西苑将军,陛下大可自为之!”
  ……
  西郊苑乃是长安西郊苑囿,从镐池一直延伸到右扶风,林麓薮泽连亘,缭以周垣四十余里,平素较为冷静,眼下却成了一座大军营。
  在平定叛乱后,三河卒被移到了这里,天子履行承诺,给所有人都发了一大笔钱,又让任弘甄别老弱疾病者打发回家,留下壮年者。答应他们在天子新修的陵寝杜陵附近安家,发屋舍和安家费,可留于军中为卒伍,每个月有一笔军饷。
  一群外省人忽然得到了在首都落户籍并捧铁饭碗的机会,还分房子!天大的好事啊,自是高兴极了,大多数人都留了下来,在平叛过程中表现优越者更能为军吏,霍家楼的倒塌,让很多人实现了阶级飞跃。
  之后又募了一群五陵少年作为骑队,凑了八千人,新八校就这么建立了。
  八校尉中,为首的便是上军校尉、义成侯甘延寿,甘延寿年纪轻轻便在西域斩匈奴小王而封侯,平叛期间为任弘前锋,夺便门桥,击降长水营,是大功臣之一。
  其次为中军校尉,用匈奴摔跤法擒了霍光女婿任胜,帮天子夺羽林卫的金安上,封都成侯。
  再次为下军校尉,由天子的同学,张安世的幼子,阳都侯张彭祖担任。
  之后是典军校尉,由前右都水陈万年担当,他当天率先跟着任弘,也蹭了些功劳,封关内侯。
  剩下四人都是二代,右校尉韩宝,乃是前将军韩增的儿子;左校尉苏通国,苏武之子也;助军右校尉刘安民,宗正刘德长子,任弘刚收的弟子刘更生之兄;助军左校尉傅敞,这位是傅介子的长子。
  不得不说任弘这人选得十分漂亮,虽是一群二代,但多是倒霍功臣,照顾到了朝臣的态度,里面又加上甘延寿陈万年一武一文,足以维持这八校。
  只差一位将军未来了。
  “只说是刘将军。”张彭祖打听到了消息,对其余都尉笑道:“莫非是是刘宗正?”
  刘安民觉得不可能,他父亲一个文士如何统领八校?甘延寿听在耳中,却有个了大胆的想法。
  “难说是安平公主呢,大司马卫将军之妻也姓刘啊,她在西域也当过将军,率乌孙人迎击匈奴,箭术比我还好。”
  他听说前两天,因女儿体弱滞留西域一年的安平公主,已经带着任侯爷家的小女昭苏回来了。
  而等到西苑八校的将军乘车驰入军中时,却见是个年纪轻轻的将领,一身赤甲,亲带斩蛇宝剑威风凛凛,一亮虎符,笑着说自己便是“刘将军”。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纷纷拜倒在地,玩笑开大了,这哪里是什么“刘将军”,分明是天子本人驾到!
  ……
  西郊苑的阵阵“陛下万岁”传入长安后,让满朝文武震惊,尤其是希望“掰直”皇帝的儒臣,都觉得这是儿戏胡闹,气得太常韦贤直跺脚,觉得天子真是被某个人带坏了,简直是乱命。
  但又没有敢有异议,因为天子对此事乐在其中——任弘看得很准确,从小无父无母,在监狱里长大的刘询很缺乏安全感,又被大将军吓唬得芒刺在背六年,在他表面的大度和豪情下,对权力和安全是极度渴望的,兵权虎符捏在自己手里最放心。
  这种时候,不管谁去统领新八校都很难让天子百分百安心,不如不设将军,让天子直接掌控——还是那句话,游侠老大做得,将军做不得?此事古时候没先例,但有后例,汉灵帝、正德帝什么的,虽然都不是啥好例子……
  再说了,让天子整天闷在建章宫里也不是好事,等他玩够了,长安附近彻底稳定下来,皇帝不再担心所谓的“霍党余孽”了,再慢慢设个老成持重,擅长练兵的将军统帅即可,这支兵未来甚至能开到北方面参加对匈奴的最后一役。
  任弘觉得,赵充国就是个好人选。
  此时此刻,任弘正在家里榻上与妻子温存——帮她捏车马劳顿,赶了一路后酸痛的脚。
  而瑶光则觉得任弘没了女人照顾,像是老了五岁,嫌弃地看看这看看那,比如发现任弘耳朵后多了层垢,往常都是她帮任弘沐发的,儿子任白似乎也更跳了。他刚六岁,正是调皮得不行的年纪,瑶光手顿时有些痒。
  但天子显然不乐意让任弘闲着,他才搞定了南北军和长安京畿防务,一个新的差事就迅速落了下来。
  等接完弘恭送来的制书,瑶光问任弘又被天子指派去作甚,总不能她才回来就又要一家人天各一方吧。
  “这次不必走远,且是我想要了许久的职务,以大司马卫将军身份,兼领大司农,司天下钱粮盐铁,为北击匈奴做准备!”
  任弘晃着奏疏笑道:“县官知我,确实,吾不好杀人,而更好灌园种田!”
  ……
  PS:月末了,推荐下古道热肠的“全金属弹壳”新书,仙侠分类的《妖魔哪里走》,明天上架。
  人道式微,诡道猖獗。
  百鬼夜行,苍生太苦。
  我王七麟愿以一柄斩鬼刀,于妖魔环伺之中为我人族杀出一条阳关大道!


第462章 提封万里积跬步
  任弘与现任大司农的尹翁归交接政务,挑的地方却不是大司农府,而是位于长安武库和丞相府附近的右扶风官署。
  因为任大司马先前是兼着右扶风的,而那正好是尹翁归接下来要接替的职务。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天子不过是将子兄与我的位置调换了一下,让吾等做更擅长的事罢了,要论治郡勒法,我不如子兄远矣!”
  尹翁归身上的标签有很多:河东人、酷吏、清官、诸霍的眼中钉、田延年故吏。
  后两个标签似乎自相矛盾,细细了解才发现不然。原来这尹翁归乃是霍光老家河东郡人,幼年丧父,依靠叔父过活,成年后做了小小狱吏,通晓文法,又练得一手好剑术。
  当时大将军霍光掌握朝政,他的诸霍亲戚住在平阳,奴客仗势妄为,经常携带着刀兵在街上欺男霸女,官吏不能禁,也不敢禁。唯独尹翁归当了市吏后法治严明,用上了酷吏手段,管得这些奴仆老老实实,加上他公廉不受贿赂,百贾畏之。
  也因此而崭露头角,被时任河东太守的田延年赏识,哪怕尹翁归为人傲慢,田延年也信之用之,一路提拔,从卒史到汾南督邮,汾南大治。
  田延年又举荐他为西河郡农都尉,负责边塞屯田事宜,到了元霆元年,大汉与匈奴开战,钱货粮秣开销极大,需要有清廉能干的人统筹,遂调尹翁归入京师,做了都内令。
  他虽是田延年一手提拔的人,却又“背叛”了田子宾,前几年,田延年改任大鸿胪后,尹翁归做了大司农丞,彻查昔日账目时,发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漏洞,上奏举咎,被大将军霍光压了下来。
  等到田延年以贪污罪自杀后,霍光让廷尉彻查大司农府,想要将田延年底下的硕鼠统统逮出来,为田延年收尸的大司农丞尹翁归就是重点调查对象。
  结果尹翁归的账目毫无问题,他家里也搜了一通,钱不过十余万,朝廷里还有过一场争论,就是举主犯法,被举者是否也要株连?最后大将军拍板,尹翁归无罪,且早就举咎过不法之举,拜为东海太守,将其外放。
  三年后,又因治郡成果卓著,调回长安,任大司农。
  任弘笑道:“我曾听御史大夫于曼倩(于定国)说过,子兄当年赴任东海郡,前去向他辞行。曼倩乃是东海人,有两个同乡之子想要托子兄带去,安排个差事。他让二人在后堂等着,但自己与子兄交谈了一整天,却终究没敢提起此事。”
  “事后御史大夫告诉我,尹子兄乃是当今贤吏,为人刚正,廉洁奉公,故不便以私相托,又听闻子兄文武兼备,定能胜任右扶风之职。”
  治三辅当用重典,这点上尹翁归无疑是合格的,任弘听说他前两年在东海郡做太守时,先细细查访民间,将各县的疑难杂症和豪强违法之事都统统记下来,等行县时,直接带兵跟随,一个县一个县的抓人。不管豪强还是游侠,都逮起来依法惩治,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
  这样的人,确实做右扶风比大司农更合适。
  来而不往非礼也,尹瓮归也称赞起任弘来:“司农、少府国之渊,大司农领天下钱谷,以供国之常用。下吏虽久在农府,然能守财而不能殖财,不如田子宾。”
  对老上司田延年,尹瓮归是充满了惋惜的,时至今日,也就他敢说田延年的好了。
  “然君侯更胜之,胡商皆云,西安侯一至西域,则流沙能变黄金,霜雪化而为棉……”
  确实,任侯爷在百战百胜之外,还有一点是出了名的能殖财,将中原印象中除了沙子还是沙子的西域,变成了通衢之地。葱岭以西的胡商执黄金来买丝绸,给大汉创造了很多外汇。
  当地产业也在他推动下发展起来,于阗和莎车的玉,楼兰的棉,乌孙的马,车师的葡萄干,也输入中原。大汉与西方的联系,自任弘做了都护后更加紧密。胡商被允许入玉门关后,在敦煌城交易的份额一年比一年大。
  在群臣看来,任弘显然是懂农事的,他多年前就在鄯善国屯田起家,任氏在白鹿原和西安侯国的庄园也是远近闻名,出产各种异域作物,听说还征辟了一位擅长种地的小吏氾胜之,那“区田法“已经在齐地流行开来。
  商业互吹结束后,任弘给尹翁归介绍右扶风的官吏们,将文书一一转交。而后尹翁归邀请任弘登车,驰至大司农府,官吏们已在府门处等待,数十人捧慧而拜,欢迎新领导上任。
  尹翁归将他的副手,一个面容像极了石头,没什么表情的老吏介绍给任弘:“此乃大司农丞,庐江龙舒人朱邑。”
  “龙舒,便是龙舒侯封地?”任弘乐了,正好是韩敢当封国的人。
  原来和尹翁归一样,朱邑也是从底层小吏混上来的,他初任桐乡(今安徽桐城)啬夫,掌管一乡的诉讼和赋税等事,处处秉公办事、不贪钱财,以仁义之心广施于民,深受吏民的爱戴和尊敬。数年后升任庐江郡卒史,得到了太守赏识,今上继位后,朱邑被举荐担任大司农丞。
  如此看来,大汉虽然已立国一百三十余载,但还没出现上下堵塞的情况,每年仍有不少人,或以政绩,或以五经进入长安。再加上傅介子、任弘带起来的边功致富这条路,这个国家的阶级固化或许能来得更晚一些。
  朱邑兼任都内令,专管钱库。接下来,大司农手下的太仓、均输、平准、籍田令丞,盐、铁市两长丞纷纷来拜见,郡国上还有诸仓、农都尉、都水等六十五官长丞在上计时会派人进京拜见任弘。
  接见完毕后,任弘不由略感失望,因为诸吏多是老实巴交之辈,他听说,这是在田延年出事后,大司农府进行了一波清洗,尹翁归更将那些“贪婪好功利”之人斥退了。
  出了田延年那种监守自盗的家伙,确实得由清廉之人管着国家财源,但清廉之人或能节流,却无法开源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