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钠ü苫丶遥湔奚铝酥凶踊艄猓胛郎俣缸痈艟幌辔拧
  若非霍去病后来知晓自己身世,在出征北上前找上门来,拜谒认亲,并为霍仲孺多买田宅奴婢,霍家恐怕至今仍是平阳一户中人之家。
  这位盖世英雄的兄长,还将霍光接到长安为郎,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霍光对兄长无比感激,他对先父的祭祀十分草率,意思一下而已,但对兄长的灵位却恭恭敬敬,同时勒令子弟依次上前拜叩行礼,他们必须知道,霍家何以能立于世间。
  “只可惜天妒英才,兄长早夭,连嬗儿也……”
  霍光每每想起就感慨,兄长成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等列于朝时,才二十二岁!
  跟兄长相比,那任弘二十六为万户侯入中朝,又算个屁?
  但下一年,霍去病便病逝而薨,他如同流星划过天际,刺得同时代所有人睁不开眼,却又转瞬即逝。兄长的病逝,直接让孝武皇帝被迫停止了灭亡匈奴的战争。
  霍去病死后,其子霍嬗袭冠军侯,为侍中,颇受孝武皇帝疼爱,时常待在身边,有意等他长大以后用为将军,继霍去病功业。毫不夸张地说,孝武几乎是将霍嬗当成亲孙儿来养的,对他的宠爱胜过了齐王。
  然而六年以后的元封元年,霍嬗从天子登泰山封禅后不久暴卒,其年尚小无后,按照律令,作为霍去病之弟的霍光也不可能继承,冠军侯国遂除。
  霍嬗死后,汉武帝对他十分思念,特地作《思奉车子侯歌》:“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爱屋及乌,天子对霍去病、霍嬗的恩宠,这才延伸到了普普通通的霍光身上。
  所以在霍去病牌位旁,冠军哀侯霍嬗也赫然在列,虽然他去世时年纪小没有子嗣,但霍光已将霍中孺那同样早逝的庶长子之孙,霍云、霍山二人过继到霍嬗名下,让这对孪生双胞胎成了霍去病的继孙。
  祭祀已罢,就轮到活人的欢宴了。霍光不太喜欢热闹,还是如往年那样沉着脸坐在主席,他妻子显倒是很享受儿孙女婿们的敬酒,按照规矩,
  从年龄最小的开始,依次向族中老人敬酒祝寿。
  轮了一圈后,又在红光满面的长子霍禹带领下,一大家子整整齐齐地站起来,将杯盏中的屠苏酒敬向霍光:
  “为父亲寿!”
  霍光抿了一口,心里想的却是:“我父四十而卒,庶长兄三十余而死,兄长冠军侯二十三岁而薨,嬗儿也十岁而陨……霍氏之人不长寿啊,我年已六十有三,是族中活得最长的人了。”
  他不贪心,只求能再活两三年,看到扫平匈奴,到了黄泉下后,能对孝武皇帝和兄长报功,告诉他们。
  “陛下与兄长的夙愿,光达成了!匈奴,已灭!”
  若如此,此生足矣!
  在太阳暗淡的二十年间,由一轮明月撑起了大汉的光明,他亦不负孝武皇帝所赐那幅周公辅成王图了。
  菜肴缓缓送了上来,近来在长安流行开的西北菜自是主打,这些热腾腾的大菜最适合冬天吃,香喷喷的孜然烤串也放置到每个人的案几上,而扬豚韭卵、煎鱼切肝、羊淹鸡寒、胹羔豆饧、白鲍甘瓠、热梁和炙等珍稀菜肴也应有尽有。
  显还特别叮嘱儿孙们:“今夜要多剩些饭,正旦早上起来撒到大街上,这叫做‘留宿岁饭’。”
  “我霍氏来年,后年,世世代代,都要如今日一样富贵!”
  饱食之后,年纪小的饮用桃汤,大的则喝屠苏酒,娱乐项目也在院子里开始:侏儒和倡优游走其间,表演百戏。有大雀戏、豹戏和衍曼戏;还有飞剑跳丸、七盘舞、顶竿戏。歌舞百戏有乐队伴奏,乐师以蹋鼓为指挥,击鼓撞钟,敲罄奏管,吹笛弹瑟。
  甚至还有自安息进贡的喷火炫术表演,这是在宫中为皇后的霍成君派人送来霍府的,她和上官太皇太后也算霍家人,虽不好公然出宫回家,却也挂念着家里,两宫都派人送了些膳食与金帛出来。
  亦有天子刘询之赐,其中有不少贡自大夏和身毒国的棉布,这在长安尚是稀罕物,比貂皮还金贵,霍家人可以一人制一件新衣。
  这大戏是要贯穿整晚,唱到明天早上的。
  然而正欢喜时,天却忽然暗了。
  尚是傍晚的晴朗天空,忽然被一层阴影笼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了下去。
  众人面面相觑,半响才有人说了一句:“日……日食了。”
  霍光抬起头,眯着眼睛,发现太阳一被巨兽啃噬了一角,那可怕的凶兽还在不断得寸进尺,一口又一口,最后将大半个太阳吞进了肚子里,像是被狗啃过的馕饼!
  不止是霍府、尚冠里,整个长安城和三辅都惊骇莫名,有人呆愣,有人下跪稽首。
  倒是霍夫人显反应过来,大声呼喊儿孙们不要发怔,抄起案几上盛放佳肴的各类鼎、簋、碗、盘、尊、杯、勺等食器,最好是金银和铜的,用盛酒的铜勺猛敲起来,一时间霍府上下叮叮当当,似是想惊走吞食太阳的恶兽,却也将华丽的筵席弄得杯盘狼藉,像极了盛宴后的残破衰败。
  唯独霍光,他什么都没做,只是死死盯着天空,满眼皆是愤怒与不甘!
  灾异,又是该死的灾异!
  “明明上天,何以偏要与我作对?”
  不知是起身太急还是积劳年迈,霍光一时间只感觉天旋地转,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被彻底吞噬的太阳一起昏暗下去。
  ……
  本始六年(公元前68年)正旦,未央前殿大朝会。
  本该热闹非凡的大朝会,因为昨天的日全食而变得人心惶惶。
  在任弘的视角看去,最惶恐的莫过于丞相韦贤,他拿在手里的笏板都在抖,甚至因此将宽袖中一份奏疏抖落在地,老丞相连忙弯腰捡起来。
  “怕不是主动请辞的奏疏吧。”任弘心中吐槽,大汉朝的丞相难做啊,一旦发生了灾异,大将军是绝不会背锅的,而即便天子主动罪己,身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也少不了一起担责任,田广明不就是因为地震下台的么?今天或许就轮到韦贤了。
  而大殿末尾的五经博士,尤其是《易》《公羊春秋》《尚书》三家神棍,又在与天官和太史令一起,开始讨论这日食对应的意义了。
  和普通人以为日食是凶兽吞噬不同,大汉的天文专家们,早就知道这是月亮遮蔽太阳的结果,不过亦认为,这是五行沴天,而导致的“日月乱行,星辰逆行”。
  在诸多不寻常天象中,日食最受重视,列为五行志之首,每见必记。
  “凡春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
  算上这一次,“自有汉以来六世,一百三十四年间,日食三十四。”
  如此详细备至,可以说十分科学了,若是司马迁、落下闳那样的天文学大能愿意,甚至能推演出下一次日食的预测。但可惜,指导思想仍是天人感应。
  每一次日食发生,史官都会与当时发生之重大事件对应起来,基本都不是啥好事,或是弑君灭国、或为大礼缺失、更多的则是皇室有难。
  比如汉代惠帝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在危十三度。儒生们以为,这是五月微阴始起而犯至阳,至其八月,宫车晏驾,有吕氏诈置嗣君之害……
  同样类似的还有孝昭元凤元年七月己亥晦,日有食之,后六年,宫车晏驾,卒以亡嗣。
  但如今天子富于春秋,自从结束服丧后,皇帝刘询身体健康红光满面,根本不像会出事的样子,所以这一条只是反贼们心里嘀咕无人敢提。
  《易》博士田王孙因为才出了俩不肖徒魏相、梁丘贺入狱之事,这次十分保守,他以为,这对应去年冬天,楚王刘延寿“谋反”。
  “孝昭始元三年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在斗九度,对应燕地。后四年,燕剌王谋反,诛。”
  但天象是作为预警,已经发生过的事应与此无关。
  《公羊春秋》的博士比较阴暗,低声说,这或许预示着,丞相要挂了:“元狩元年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明年丞相公孙弘薨。”
  前排的老丞相韦贤抖得更厉害了,不就因为他是学《榖梁》出身的鲁地儒生,和公羊齐儒政见不同么?有必要这么咒人家么。
  《尚书》的博士则比较大胆,嘀咕道:“执政欲伐匈奴,使赋敛不得度,民愁怨之所致也。所以使四方皆见,京师阴蔽者,赋敛兹重,而百姓屈竭,祸在外也。”
  他们心里其实都有一件猜测没敢说:“日月虽不同宿,然阴气盛,故薄日光也。”
  太阳永远是皇帝的映射,而处于阴位的月亮,多指向大臣,上天是否在警告,大将军霍光专权太久,迟迟不归政?此阴阳错位,将导致天下大乱?
  各路学派都有一套依据,牛鬼蛇神们低声吵吵个不停,任弘只觉得嗡嗡如乱蝇。
  但任弘现在什么都不打算说。
  一来,任弘不认为自己现在的知识量,能驾驭得来复杂的日月运行规律。即便他能预测下一次日食,也是许多年后才能证实,为此要跟人嘴炮几年几十年,浪费时间,何必呢。若是预测错了,反被吃这碗饭的天官、博士们打脸,一世英名岂不毁于一旦。
  其二,科学是大胆质疑,但身为政治家,说话却得格外小心,因为你的每句话,都会被无数双眼睛加以解读,再在传播过程中歪曲了本意。
  任弘仰天大笑来一句:“没有人比我更懂日食”,发惊人之言倒是简单。
  但解构与天子性命、皇朝国运息息相关的日月星辰,影响可比乐游原上掌控雷电大多了。
  后世的王充敢说日,是因为他只是小官,并非重臣。
  而任弘已入中朝,列为公卿,与当初刚入长安的愣头青自不一样了,很多话他带着科普心思说出来,却很容易被曲解成暗含政治目的,谋反之类的大罪名分分钟往头上扣。这么做还会触及到皇帝底线,恐怕连刘询都要翻脸来和他对线。
  于他而言,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次的事件,显然对大将军更加不利,这么着急站队辟谣,确定不是49年入国党?所以这件事,还是交给任弘已决意培养的后学们去科普吧。
  更何况,还有一件比日食本身更让任弘在意的事。
  “怎么还没来。”
  任弘目光看向漏刻,上朝的时辰已经快过了。
  而当漏刻已尽,连天子的皇辇都已经缓缓停在前殿时,二府九卿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面面相觑,眼中或是惊骇,或是忧心,或是暗喜!
  对大汉朝堂来说,这一件事的意义,比日食更加重大!
  本始六年正旦,这是自除掉上官桀、桑弘羊后,整整十二年来,大将军霍光第一次未来朝会!
  “卿云烂兮,仭乡腺狻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那轮运行多年,每次上朝都会准确无误走上九十九步抵达陛下的“大汉明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今日,缺席了!
  ……
  PS:晚上有两章。


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
  因昨天日食的缘故,加上惊闻大将军有恙,皇帝刘询直接取消了准备许久的大朝会。
  按照遇到日食的惯例,刘询亲自着素服避正殿之侧,宣布辍朝五日,让大鸿胪安抚满心来长安为天子贺,如今却不知所措的蛮夷诸邦使者,又立刻遣御史大夫杜延年去霍府代天子探望。
  “大将军略感不适,汝等何不早言?”
  杜延年在去尚冠里的路上,低声质问霍光的四女婿范明友。
  大将军晕厥不起是昨天日食发生时的事,但霍家却瞒到了今天早上,范明友和霍氏诸婿居然还跟没事人一样去上朝,如此镇定,不太像他们的作风。
  “是任宣的主意。”范明友将杜延年当自己人,倒是不瞒他。
  作为霍光大姊的儿子,太中大夫中垒校尉任宣在霍光倒下时俨然成了全家的主心骨。
  任宣稳住了六神无主的众人,说日食正是霍氏政敌和贤良文学们攻击大将军的机会,恰逢此时大将军病笃,传出去恐怕会引发混乱。不如暂时瞒下来,还劝他们如同往常那样参加朝会。
  兴许第二天,大将军就好转过来能上朝了呢?就算不能起,霍氏诸婿此举也能让人觉得,大将军只是小病,能让那些鼠辈收起跳梁之心。
  “任宣素有智谋,他没做错。“杜延年叹息,说一句僭越的话,大将军若是不测,对朝野的震动不亚于天子逝世,犹如山陵之崩,而朝局也要就此彻底洗牌了。
  好在等杜延年抵达霍府时,大将军已在家医针石药剂之下转醒,甚至能在霍夫人显搀扶下接见杜延年。
  霍光感谢了天子的关切,虽然看上去面色仍不太好,尚不能下榻,但精神恢复倒是挺快,与杜延年谈笑如故,让他悬起来的心稍微放回去了一点。
  但大将军说话时,将手藏在被褥里,这个细节仍落在了杜延年眼中。
  那手,只怕是无法抑制住微微颤抖了,谁没有衰老的这一天呢?
  待问起家医大将军所患何病时,淳于衍的丈夫语焉不详,只说大将军是积劳成疾,将养一番即可恢复如初。
  “夫人,吾子,替我送送御史大夫。”
  确认霍光“并无大碍”后,杜延年起身告辞,而霍光在支走其他人后,却看着被他留下的家医,沉着脸问道:
  “医者,你如实说,老夫还能活多久?”
  家医腿肚子一颤,立刻下拜,讷讷不敢答。
  “三年?”
  霍光带着期待询问。
  家医不答,只是将头垂了下去。
  “两年?”霍光收起希望,只求一个实现夙愿最低的年限。
  然家医仍不敢答,却开始不断稽首,头撞在地上发出了声响,像极了霍光梦想破碎的声音。
  大将军缄默良久,只长叹道:
  “我知矣。”
  ……
  本始元年正月初二时,天子又双叒叕下罪己诏了。
  “乃去岁十二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
  这是刘询替大将军背的第二口锅,但和上次地震一样,说是“在予一人”,可实际上还是得有人分锅,刚做了一年出头丞相的韦贤立刻上书辞相。
  然而在走程序时却出了问题:书至尚书台就滞留了,皇帝也以避正殿辍朝为由,没有让中黄门去将奏疏带到宣室殿。因为大将军不在,大汉中枢竟陷入停顿之中。
  天子这是想表明,大汉离了大将军,就转不起来啊!
  万幸,到了正月初四时,在消失整整四天后,霍光便宣布身体大好,重新进入未央宫主持这几天耽搁的政务。
  日有变,伐鼓闻音,侍臣着赤帻,带剑入侍,这就是数日来未央宫的风气。这几天里,从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到长乐卫尉邓广汉、中郎将羽林监任胜、五官中郎将霍禹、右中郎将霍云等,都被甲宿卫未央宫、长乐宫,显得很紧张。
  今日霍光却让他们撤了宿卫,一切恢复如常,而等霍光的车驾行驶到公车司马门时,奉车都尉霍山已经带着接朝中老臣上班的小马车在此等候多时。
  这小马车本是宫中太后、太皇太后所乘,当年孝文之母薄太后年迈又不乐乘辇时首创。
  到了孝昭时,体谅老丞相田千秋年迈,特赐之乘坐。于是田千秋以此为荣,被人称做“车丞相”,连名字都称做是“车千秋”了。
  可实际上,这却是一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