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非但要封罕靡当儿和那鲜水海卑禾部的大豪良愿为羌王,还要封先零羌两位大豪之下,十多位小豪为羌侯,以及金城郡内诸羌豪长为侯,加起来二十多个,是否太多了?”
  杜延年语重心长地说道:“名与器,可不是这样乱用的,若是用多了,就和爵位一样,不值钱了,所以金城太守才认为西安侯此策有些儿戏啊。”
  “不多。”
  大司农田延年却有不同的看法,大笑道:“打二十几个金印,用金顶多十余斤,十万钱而已,加上赐予的丝帛,顶多三十万钱。”
  “可若是河湟起了战事,一年就要花费最少三万万钱。”
  在大司农看来,能省钱的办法,就是好办法,若真如任弘所说,此策能够分化羌人,让先零羌孤立,这买卖一点都不亏。
  霍光看向赵充国,他一直保持沉默:“翁孙最知晓羌事,你以为如何?”
  “老朽以为,这是西安侯为了稳定湟中的权宜之策。”
  赵充国道:“羌人很注重种姓,异种如仇雠。先零羌是钟种,罕开羌乃是研种,其地域东起金城郡枹罕县,西至为先零占据的大小榆谷,南达积石山,地域广大,人数众多,胜兵上万。但土地贫瘠,对大小榆谷觊觎已久,却又打不过先零。”
  “罕开正好在先零羌之南,挡住了先零与其别部河关县封养羌、白石县牢姐羌的联系,这两部也参加了孝武时先零羌的反叛,至今与先零往来密切。”
  “再说卑禾羌,卑禾也是一个大部落,胜兵万余,居住在鲜水海,孝武年间先零羌被驱逐出河湟后,西至盐池(茶卡盐湖),没少与卑禾羌起争端争夺草场,至今卑禾仍与先零有隙。”
  “所以正如道远在奏疏中所言,一旦先零反叛,罕开羌、卑禾羌的向背,十分关键!”
  “若能从道远之策,封这两部为羌王,尊崇其位,赐以金帛,许以利好,甚至承诺瓜分先零羌,拉拢他们依附大汉,则西、南就多了两个盟邦。加上东方的金城郡,北边的小月氏,先零便被包围,若其反叛,就会遭到四面夹击。”
  这就是任弘说的“敌困于我”了。
  “至于加封诸多先零别部小豪为侯,是为了使其与犹非、杨玉二人同等,对先零进行分化,羌部分合频繁,恐怕诸位小豪也会起别样的心思。如此一来,河湟攻守之势,异也!”
  赵充国的分析十分到位,看到霍光微微颔首后,一直在看形势的右将军张安世才连忙道:“原来如此,西安侯在西域时便对纵横之术运用纯熟,在河湟小试牛刀,大将军善于识人,一眼就挑中了任弘。”
  张安世笑道:“翁孙,你那时还反对他出任护羌校尉来着,幸亏大将军力排众议。”
  这一捧就连霍光也捧了:任弘有能力不假,可更重要的,还是大将军会用人啊!
  赵充国嘿然:“老朽没有大将军识人之明,看走眼了。”
  议到这也差不多了,杜延年已将该说的说了,田广明还有些异议,但这一切,都在霍光敲击案几的声响中平静下来。
  “从高皇帝起,我大汉四夷之事上,便一向重实利而不务虚名。只要能让河湟安定,让先零羌众叛亲离,别说二十枚金印,二百枚又何妨?”
  送公主岁币都不嫌丢人,送几枚金印和王侯虚名有什么?朝廷又不用给他们封地俸禄。
  “准其奏疏,立刻让典属国制作归义羌王侯之印,立刻送去金城郡,让任弘速速开始派遣使者,与诸部接洽。”
  霍光倒也干脆,只是最后捋须道:“不过,任弘的纵横之术再花哨,也是小计,想要让河湟安定,还是如翁孙所言,老老实实屯粮、屯田最重要。戎狄狡诈无信,顶多可权宜一时,最终能倚靠的,还是自己人。”
  “任弘不是为令居县请命,免口赋一年么?改成三年!整个金城郡,都免去明年口赋!开春后,再调陇西、天水两郡各一千郡卒入驻金城郡,以备不测。”
  这就是朝廷能为金城郡做的最后一点事了。
  霍光有预感,明年是汉匈博弈至关重要的一年。
  “西域争战后,匈奴整整忍了一年,明岁定有大谋。幽州乌桓战事尚未结束,河西四郡近来抓到了不少欲往羌中的匈奴间谍。”
  “河湟安危,关系到河西四郡存亡,河西若失,西域都护府也完了。”
  他伏在案几上写一封帛书密信,帛的一角总是会卷起来,霍光得找些东西将其压住,好腾出双手。
  而任弘,就是他压在河湟的一枚印纽,份量不重,也不是必须,随时能换成赵充国这样的大印。
  书罢,霍光将那枚印纽放在手心里,这枚印再好,也不是自己的,他一度产生过永远不用的念头,可却舍不得,藏了许久又拿出来了。
  “压不住,往后便可束之高阁。”
  “压得住,你或能重新挂回老夫腰间。”


第237章 印钮
  元凤六年已经到了尾巴尖,腊月下旬,冰天雪地的青海湖畔,一行人顶着如刀子般割脸的寒风跋涉。
  “还剩下五枚归义羌侯印,意味着要走五个部落,看来吾等正旦前回不了令居县了。”
  护羌校尉长史董通国怀里有五枚小巧的金印,这是朝廷的授予,一旦接受,就意味着成了大汉的外藩,被纳入了朝贡体系。
  董通国听说很多年前制定属国蛮夷规矩时,有人认为归义侯没法跟真正的列侯相提并论,用铜印即可,但被否决了——蛮夷都喜欢金子。
  但赐予不同地域归义侯的印形制是不同的:给匈奴乌桓降者的印为马钮,西域城郭小邦的印为驼钮,东夷君长的印为蛇钮,给氐羌和西南夷的印为羊钮,篆书阴文:“汉归义羌侯”。
  董通国此番便冒着腊月严寒,怀揣十多枚羊钮金印,深入西羌,只为完成西安侯“敌困于我”的战略。
  他们先南下枹罕县,在大汉疆域外找到了罕开羌的牧民,在崎岖多山的黄河谷地里走了好几天,才抵达位于河曲的罕开羌大本营,见到了罕开羌首领罕靡当及其弟雕库。
  罕开羌的领地在金城之外,同汉人没太大矛盾,反倒与先零羌有世仇,虽然近来先零尝试解仇结盟,但罕开羌见到汉使仍十分欢迎,得了金帛茶饼等礼物,又接受了“归义羌王”的大印。
  罕开羌大豪与汉人打过交道,知道汉之强大,手里恭敬地捧着金印,询问董通国:
  “先零羌的犹非、杨玉也被封为王了么?”
  董通国告诉他:“大汉奖励忠诚保塞的部族,惩罚那些欺辱邻居的恶徒,为王者唯独罕开、卑禾而已,先零两位大豪,只是羌侯,位在君下。”
  罕开羌首领十分高兴,先零羌的咄咄逼人确实让他担忧,只是前任护羌校尉懦弱,投靠汉朝的龙耶羌被灭都没放一个屁。
  但近来新上任的任校尉风格截然不同,不但庇护了被先零盟友进攻的小月氏,还找到了龙耶部的干芒,他此行便作为董通国的向导。
  罕开盛宴招待了董通国等人,密谈了任弘提出的条件,又让其弟送他们去鲜水海之畔的卑禾羌。
  卑禾羌之行有些惊险和波折,但靠了董通国的唇舌还是顺利送出了金印,只是卑禾羌不与汉通,与大汉联合的态度,不像罕开羌那么积极,还嫌汉给的金印太小。
  他们回程的路走的是高原,空气稀薄,哪怕董通国常年行走羌中也有些喘不过气来。山坡上星星点点残留着几天前下的积雪,回过头能看到被冻住的鲜水海,空中弥漫着淡淡雾,那冰居然是蓝色的。
  离开了渐渐封冻的鲜水海,使命还不算完成,按照计划,他们要绕行湟水以北的山区,摸到安夷县、破羌县附近,对五个先零羌别部进行游说,诱使他们接受归义羌侯之印。
  “幸好有这羌人带路,否则这些山路小道,所有地图上都找不到。”
  董通国抬起头,远处龙耶干芒打头带路。这个被护羌校尉赎为自由身的羌人始终缄默地履行着职责,他知道哪个山谷中会有羌人聚集,知道哪几个小豪和杨玉、犹非有矛盾,他也恨这两人入骨。
  所以在休息时,龙耶干芒孤独地蹲在一边吹羌笛时,董通国会走过去给他一壶烘烫的酒和烤熟的肉,尽管这猎物也是龙耶干芒猎到的。
  甚至会与他聊些过去的事。
  “三年前,你与汝父来过令居县拜见前任护羌校尉,然后送了护羌校尉府众人礼物,给我的是熊皮。”
  董通国拍了拍自己身上的熊皮裘:“便是这一件。“
  护羌校尉府的官吏勒索收取羌人贿赂是寻常事,这样一说,龙耶干芒也想起来了。
  那是初春的时节,他和父亲走在去拜见汉官的路上,湟中不像现在这么寂寥酷寒,听到青蛙叫的声音,意味着河水要化了。
  父亲教他如何射杀一头刚结束冬眠的黑熊,当场剥了皮,夜晚宿营时,族人们聚在一起一边烤火,在一个碗里喝着奶酒,一边听释比说着古老的故事,关于鲜水海和积石山,关于他们伟大的祖先的传说。
  如今父亲已战死在保卫部落的战斗中,族人四处流落,成了先零羌和汉人的奴隶。
  但他面对董通国的示好,却只摇了摇头:“不记得了。”
  龙耶干芒很清楚,这绝非朋友和故人的善意,而是猎人对猎犬的态度。给汉人做了一年多隶臣后,龙耶干芒已经学会辨识这两种态度,就像会分辨羚羊和野驴一样简单。
  不管是西安侯还是其长史,在伪善的目光下,骨子里仍是高高在上,当你对其无用时,他们又会恢复傲慢。
  但现在帮汉人做的事,有助于自己对先零羌复仇。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先零羌在面临四面是敌的情况下,不敢作乱了。
  接下来的旅途寒风更甚,一张口就感觉唇舌都要冻僵,一路无话,东返的前几天十分顺利,跟着龙耶干芒东绕西绕,居然真的没碰上先零羌。他们抵达了四个部落,将归义羌侯之印一一送了出去,却不提任何要求。
  但在最后一站,好运终于到头了。
  还是敏锐的龙耶干芒发觉了不对劲,对面来的不是迎接他们的别部小豪,而是愤怒的先零羌!
  他第一个调转马头,对众人大喊:
  “跑!”
  ……
  董通国的马走不动了,它屁股上中了两箭,在地上留下了一串血迹,而董通国背上也挨了一飞石,疼得不行。
  方才真是险极,他们进入先零羌的陷阱,多亏龙耶干芒察觉不妙。
  董通国紧随其后,死死跟着龙耶干芒,在湟中,不识路径与死无异。此刻回过头,随从尽失,可他好歹脱身了,西安侯让自己所持的节杖无恙,怀里那最后一枚羊钮归义羌侯印也在。
  出使总会有意外,董通国在来之前已做好了准备,一来是不相信羌人敢杀他堂堂六百石的护羌校尉长史,先零羌虽然屡屡试探,却始终不敢直接进攻郡县,与汉开战,说明他们也在犹豫。
  二来若能立功,封赏确实诱人,自从傅、任二人以西域事封侯后,敢于冒险的人就多了起来,董通国不求能拿到龟钮的列侯之印,可若能在千石位置上结束仕途,也足以在故乡留名了。
  外头的先零羌肯定还在搜捕他们,最紧要的是逃出去,西安侯说了,只要能顺利封罕开、卑禾为羌王,便算全功。
  “龙耶干芒。”
  董通国脑子转得很快,知道自己失了马,受了伤,只能仰仗这羌人了,也害怕他起了歹心,抛弃自己独自逃跑。遂走过去,将怀里最后一枚羊钮金印递给龙耶干芒。
  “这枚归义羌侯印,你先拿着。”
  “董长史这是何意?”龙耶干芒倒是神色如常。
  董通国诚挚地说道:“此番深入湟中,你立功不小,如今只用护送我回到令居城,我便会禀报君侯,说你立了首功,待日后恢复了龙耶部,你也能得到朝廷册封,成为一位归义羌侯!”
  龙耶干芒看着那金印,一头小巧的绵羊塑像,打磨得发亮的黄金,他在金城为奴一年多,没掘出来一粒金子,如今见到了,心里却没有半分波澜,反而合上了董通国的手,对他笑道:
  “我不想做什么羌侯,我只想对先零羌复仇,董长史,你的马折了,骑我的。”
  说着龙耶干芒下了马,要搀扶董通国上去。
  “真是条好狗啊。”董通国松了口气,这是他被冰冷的箭簇射入后背前最后的想法。
  董通国的身躯歪歪斜斜掉下马,龙耶干芒走上前,发现他还有口气,便干脆地又补了一箭,同样射在后背上。
  而后捡起落在雪地里沾了血的羊钮金印,摸了摸上面的字后,将其抛在董通国尸体旁。
  “我只想对先零羌复仇,若先前还不够汉人与先零开战,如今死了一位持节出使的护羌校尉长史,便够了!”
  半日后,龙耶干芒才与跑散的使团吏卒们汇合,在众人问他可见到董长史时,龙耶干芒矢口否认。
  “董长史是追着你而去的。”
  龙耶干芒摇头。
  “我回头时,已经没人跟着了。”
  ……
  “究竟是谁杀了汉使?”
  与此同时,湟水之畔,赶来后面对董通国的尸体,先零羌大豪杨玉不喜反怒。
  “我说了要生擒,汝等怎带回来了一具尸体!”
  诸小豪缄默,没人知道是谁干的,在湟中,大豪指挥不动小豪,小豪吆喝不动部众是常有的事,虽然下令活捉,但羌人追高兴了胡乱射几箭是寻常事。
  先零羌虽有意回到湟水,但四十多年前的惨败,族中老人还记得,参与过那场战争的杨玉亦未曾忘记,所以先零羌屡屡试探金城郡,却一直没踏出聚众作乱,围攻郡县的那一步。
  倒是他的侄儿,正值壮年的犹非跃跃欲试,觉得这是一个绝妙的契机。
  “汉使前往罕开、卑禾,封了其大豪为羌王,你我却还是归义羌侯,这是侮辱,汉人已拉拢了小月氏,如今又要联合两部对付先零。”
  “再拖下去,等小月氏彻底臣服于汉,等罕开、卑禾和别部都背弃吾等,先零就要四面受敌了。如今死了一个汉使,就算先零不动手,汉人的护羌校尉也会出兵,打罢,立刻召集别部诸豪,解仇立盟,更何况,吾等还有匈奴单于相助!”
  “不错,汉人最恨人杀其使者,当年龟兹国只杀了几个吏士,就惨遭灭国,大豪切勿再有迟疑,汉人不封你为羌王,大单于封!”
  已来羌中两个月,屡屡怂恿先零叛汉的匈奴使者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却是任弘的老熟人,昔日的僮仆都尉醍醐阿达。
  醍醐阿达脸上那代表耻辱的疤痕尚在,汉使的死,对他来说也是大喜事:
  “只要先零进攻金城,大单于和右部将一同出兵,配合敦煌以南的狼何,夹击河西。先零只需要在河湟拖住汉军三个月,大单于便能踏平河西,让那片土地,重新变成羌胡的牧场!”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238章 为了部落!
  “任弘就是任侍郎,任侍郎就是任弘。”
  这是醍醐阿达近来才弄明白的事。
  搞了半天,他一度以为是“父子”的两个敌人,居然是同一个人。
  如此细细算起,从铁门关上那泡尿开始,到龟兹城的伏击,轮台城的大战,最后是对右谷蠡王和右贤王的离间。自己在此人手下屡战屡败,被撤去了僮仆都尉之位,这次右部派他来出使西羌,是最后的赎罪机会。
  不料又碰上这冤家了!
  “任弘凭了在西域的功劳,封为列侯,如今还做了护羌校尉。”
  过去任弘是小人物,如今小人物成了他,醍醐阿达恨得牙痒,打起两倍的精神来,势要让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