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的反应,全在任弘意料之中,心中暗道:“果然啊,这陷阱一挖一个准。”
  埃及,两河,中国,哪个古典文明,不曾以自己的视角看世界,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呢?
  所以汉人根本不会关心地球是不是圆的,反正浑天说里,它就是圆圆的鸡蛋心,除了天官们在吵吵外,一般的读书人根本就不想管此事。
  他们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我堂堂天朝上邦,赫赫中国,居然不在天下正中!?”
  这思维根深蒂固,再过两千年都没啥变化,明末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献世界地图给大明皇帝,就故意将子午线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心。
  一个歪果仁都明白的道理,任弘岂能不知?
  面对质问,他长作揖:“诸位且听弘一言,中国,当然在这天下正中央!”
  “至于这图上为何不在,只因汉使往西边走了太远,都走到距长安一万一千六百里外的安息去了。”
  “反倒是东边鲜少涉足,出长安数千里便是大海,虽知乐浪海中有倭人,却从未有人去过,再往外还有什么邦国,全然不知啊。”
  任弘无奈地诉苦道:“大鸿胪、宗正、太史令,这舆图上面每一个邦国,要么是汉使亲自抵达的安息,要么是在当地听闻的犁轩、身毒,距离长安多少里,出了徐闻港船行几日,都在附录的简牍里记述得清清楚楚,皆取自前人。”
  “吾等总不能为了将东边的地域填满,便胡乱添加,欺骗天子吧?所以只是将已发现的地域画出来,若是诸位觉得不对……”
  任弘笑道:“不妨效仿终军,主动请缨,作为黄门使者去倭国探访探访?”
  一听此言,韦贤和夏侯胜就发觉自己上当了,众博士弟子也面露难色。
  面对已经无从辩驳的大九州之说,贤良文学有一种理论:“非冠带之国,《禹贡》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且无以为,何必去探查?”
  这意思就是,我管你世界有多大。
  出了禹贡九州范围,《春秋》没提及的,都是无用之地,完全可以当做不存在。别说域外了,就连已设置郡县的交州,其实也是应该放弃的!
  所以他们非但不会主动请求为使,甚至还不断阻止朝廷派遣黄门使者去探索南海中的异域,生怕那里的珍奇异兽、珍珠玳瑁让皇帝着迷,又多生事端。
  可如今,任弘却在这地图上布下了一个陷阱。
  不去探索,就无法证明中国当真在天下之中。
  见嘈杂的博士弟子们忽然都闭嘴了,任弘却笑道:“怎么,昔日孔子尚且欲乘桴浮于海,至九夷之地,如今却无人愿意一探?在这舆图之上,一丈将近万里行程,诸君若能在陆上海上探明这么远,便回来向天子复命,典属国自能将发现的地域添上去,如此便能证明中国确实是天下之中!”
  夏侯胜强辩:“孔子说的是天下无道,如今是有道之世,自不必如此……”
  最后还是刘德打了圆场:“西安侯所言不差,未能探明的地域,确实不能胡乱画上去。但大汉不在天下正中确实不妥,不如在制作最终的舆图时,加长一丈,乐浪海以东统统留白,待日后使者去了倭国,再添加不迟,何如?”
  苏武颔首赞同:“就依宗正说的做。”
  任弘也没有继续追击刁难,他们今日的目的是让舆图通过石渠阁检验,反正这坑他是给儒生们埋下去了。
  关东儒士的大本营有二,一是鲁地,二是齐地,皆靠近东方海滨,日后这舆图传出去后,说不定还真有人为了证明中国在世界中心,毅然出海。
  探索发现不一定完全出于利益,也得有信念在支撑,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最念念不忘的,除了找到遍地是黄金的中国和印度,还要联络信基督的“长老约翰国”。
  任弘相信,这世上读儒经者十数万,还真有几个为了证明心中的“道”而不畏牺牲的醇儒。
  论语里孔子那句“乘桴浮于海”,也许会被某个新学派曲解,变成齐地大航海时代的契机也说不定……
  说不定几百年后,靠着这股劲头,还真有人杨帆绕了一圈,完成环球旅行呢。
  “想要证明中国是天下中心么?”
  看着儒生们愤愤不平的模样,任弘露出了得计的笑:“如果想的话,那就到海上去找吧!”
  ……
  在“中国为何不在地图中央”的原则问题解决后,众人才能好好查验一下舆图。
  却见大汉十三刺史部用淡淡的土黄色描绘,每个郡都用细线描绘出来。匈奴则是粉红色,葱岭以西安息、大月氏各国则是淡绿色。山脉以写景法描绘,用淡绿色勾勒,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用深绿色画出水波纹,海岸线、河流走势与过去的地图十分不同。
  接下来的时间里,太史令和大鸿胪、博士们开始议论细节,地图上描绘的每一个国度,都对照附录的简牍。
  简牍是典属国花了一个月时间整理而出的,详细记载了各国的位置、里程,风土人情和特产,统统有据可查,博士们挑不出任何毛病。
  直到检索到最地图西面时,他们才找到了一个先前极少记载的国度。
  “大秦?”
  刘德眯着眼瞧了半天,发现此国在安息、条支以西,西海之中,几乎占据了每个岛屿和海湾,幅员十分辽阔,用醒目的淡红色描绘。
  “西安侯,这大秦是何方国度,过去鲜少听闻啊?”
  任弘笑道:“是翻了不少使者记载找出来的,孝武皇帝时,出使安息归来的使者说起过,但只得其名,未知其实。”
  这句话任弘真没撒谎,汉使就管罗马叫大秦,也不知为何。
  下一句,才是骗人的,这便是任弘在地图上埋下的第一个陷阱。
  “弘先前在西域,引来粟特商贾投靠大汉,颇得其传闻,故方知大秦国内详情,之所以要制作舆图,便是为了让天子知晓此国。宗正、大鸿胪、太史请听我细细道来。”
  任弘指着地图道:“大秦国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距长安越一万五千里。其地方广袤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其兵强将广,穷兵黩武,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律令甚严,有松柏诸木百草,食麦。”
  这时候有博士在后面议论:“大秦,与那秦朝有何关系?”
  有人道:“应只是音译,你看那乐浪郡以南的三韩,与颍川韩国有何干系?”
  任弘抬起头来:“不,这海西的大秦国,与被高皇帝覆灭的秦朝还真有些瓜葛!”
  “什么?”在场众人皆惊。
  任弘严肃了起来,看着众人,披露了这件令人心惊的事:“粟特商贾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追溯其渊源,据说是百年前,有秦人白马将率众数千西行,与安息同击条支,以其众王海西,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但为不忘二世覆亡之耻,彼辈仍称大秦,日夜练兵征伐四方,欲达九州而方瀛海,牧蛮族而朝万国!”
  ……
  PS:推荐好基友纯洁滴小龙新书《魔临》。
  这个世界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终有一日,魔王会降临于这个世界,魔王的麾下,有七尊恐怖的魔头,他们,将带给这个世界绝望的黑暗。
  明明是玄幻文,我开头客栈他开头也客栈,我开头西域他开头也西域,我书里有谷蠡王他也有,严重怀疑是抄我的,大伙帮我去瞅瞅。


第187章 大秦威胁论
  下班之后,在好友张敞位于戚里的家中推杯交盏,是杨恽经常做的事。
  “酒倒是不错,可惜没有西安侯家的好菜。”张敞这句话不敢在妻子面前说,只哄了她先去休憩后,偷偷冲杨恽抱怨。
  张敞的嘴近来叼了不少,自从走了杨恽的关系与西安侯结识后,隔三差五去侯府宴饮,任弘家的厨房已闻名遐迩,吃过那些菜肴都是无不交口称赞,据说是使用了独特的炊具。
  可近日来,御史大夫连续三天召唤典属国与大鸿胪这两个有司集议,任弘无法缺席,聚会只能取消。
  按照大汉的习惯,重要的事直接在中朝八人集中讨论,不重要的事在两府——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广泛讨论,大将军霍光和朝中公卿,显然对两万里外的传闻不上心啊。
  但一向对异域兴趣寥寥,凡事都喜欢反对的大鸿胪和太常博士们,这次却转了性,积极参与其中。
  近来丞相病重,恐怕时日无多,御史大夫杨敞就扛起了担子,只为搞清楚任弘所说的“大秦”是否为真。
  而任弘根本不负责查证,跑断腿的事交给别人去做:“此说只闻粟特人传言,弘学识浅薄,难以分辨真假,只禀与有司两府知晓。”
  张敞在太仆府做事,无法参与集议,却也跟每日议论此事的郎官吏士一样感到好奇,遂问杨恽:
  “子幼学识渊博,家传《太史公书》,御史大夫又奉命彻查此事。你说那粟特商贾言秦末之际,秦将率众西走绝域建国之事,有无可能,太史公在书上可曾记了?”
  杨恽饮了一盅酒:“秦末时乱象纷出,典籍流散,外祖父倒是未曾记载秦将西亡之事,不过你若要问有无可能?我只能说,有!”
  “那四篇近来散出传抄的《西南夷列传》《朝鲜列传》《东越列传》《南越列传》上,尽是类似的事:母邦已亡,而偏将王子侥幸存活,率部远走他乡另建邦国,延续社稷。”
  远的,有越国被楚国灭亡后,勾践的后代向南迁移至闽中,建立了闽越、东瓯。
  而轮到楚国遭殃时,也有将军庄蹻(qiāo)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太史公根据当地传说,有鼻子有眼地记载,说庄蹻抵达滇池后,见其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征服之后欲归报楚王,却遇到秦国夺取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庄蹻只能带着部众留在滇池,变服,从其俗,建立了滇国。
  “近的南越、朝鲜就更不必说了,赵佗本就是秦龙川县令,恰逢陈胜吴广举事,遂举兵断道,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遂为一州之主。”
  “那卫满亦是燕人,燕王卢绾反,入匈奴,卫满聚党千余人亡命东走,伇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流亡之人,这才有了卫氏朝鲜。”
  而熟悉西域事务的人,更知晓另一件事:大月氏本在敦煌祁连之间,后为匈奴所击,遁逃至伊犁河谷,又继续西迁,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张骞就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才探索西域,可人家已经继续南下,跑到妫水以南,富饶温暖的土地过好日子去了,不愿东返。
  汉朝周边,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多到众人初闻“大秦乃秦将西亡所建”时,信与不信者参半。
  不过这几日的集议后,典属国上呈给御史大夫不少汉使零星的记载,证明秦末之际,确实有许多秦人北入匈奴,西逃西域。
  杨恽道:“我观外祖父记载,秦时曾迁徙万家民户于北河、榆中。秦始皇帝死后,关东大乱,秦军半在南越,半在塞北长城一线,在南越者断道不归,在塞北者三十万人,有二十余万跟着王离至巨鹿,为项羽所破。但塞北仍剩了不少守军黔首,归了雍国、翟国。”
  “等高皇帝从汉中返回关中时,破三秦王,派曲周侯郦商率偏师收取北地、上郡,匈奴也已南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于朝那、肤施。不少秦人没于匈奴,子孙至今以秦人称之。”
  “所以匈奴前几年由丁零王卫律主政,因国内动荡,畏惧大汉派兵袭之,便在单于庭筑城,因不信任汉人,便用秦人守之。”
  在那混乱之际,有大量秦人来不及逃走被匈奴奴役,也有仓皇之下西蹿者。
  张敞颔首:“我确实听去西域回来的人说起过,城郭诸国至今见了汉人,仍称之为秦人。”
  这不是什么隐秘的事,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大宛,已破外城,但大宛新得“秦人”教授穿井之术,得了水源,贰师这才答应与宛和谈,持其王首与天马而归。
  “如此看来,那些西域的秦人,或许便是秦军残部西窜留下的?只可惜史料阙载,也不知是谁为将,竟能跑到两万五千里外去。”
  越是阙载,就越容易造成误会和臆想,后世信息发达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印第安人是殷商东渡呢!
  这顿酒喝到最后,原本半信半疑的张敞,已经开始接受此说了。毕竟那些零散的证据都表明,秦人确有可能西走,而最要命的是,根本没人能够证伪。
  倒是杨恽与之告辞回家时,忍不住摇头:“果然,连子高这种聪明人也信了,西安侯啊西安侯,亏得你苦苦求我,我才不愿戳穿你。”
  他何等聪慧,还协助任弘规划制作舆图,从任弘在地图极西写下“大秦”二字开始,杨恽就一针见血,猜出了任弘的目的。
  “恐怕这秦将西蹿建立大秦是假,西安侯欲借前朝余孽恐众是真吧!”
  ……
  不过如杨恽一般的聪明人毕竟少数,御史大夫组织典属国、大鸿胪两个有司集议时,太史公书里的关于西域、匈奴的诸篇亦被当做参考资料公布开来。
  吵吵了一天后,杨敞疲倦地回了家,却发现一向不顺眼的杨恽今日十分恭敬地来与他见礼。
  “父亲辛苦了,不知两个有司议得如何?”
  “汝何不去问那西安侯?”
  杨敞没好气地摇头道:“粟特商贾只在玉门以西与官府贸易,不在长安,而去过条支的也仅有那史伯刀一人,此人如今踪迹难寻,难以查证其说。”
  “而安息王派来的正使上个月刚离开大汉,只剩下几个商贾译长留在蛮夷邸,今日在御史大夫府召见问对他们。”
  杨恽倒是很希望看到,西安侯谎言被戳破时是何等表情。
  可惜结果让他失望了。
  “几个安息人都一问三不知,唯独译长略知。”
  杨敞道:“译长说,在安息以西海中,确实存在一个大国,其民俗与任弘描述无二,城郭属邦遍布海西。又言,百余年前,条支乃是大国,幅员万里,拥兵百万,大夏、安息皆臣服之。后来安息王阿尔沙克举兵反抗条支王,恰逢那大秦也在派兵攻打条支,条支兵败遂弱,安息和大夏这才各为一方之主。”
  “但安息国祚不长,内无史官,又常夺位争乱,译长亦是道听途说,对大秦史事、源流不甚明了,究竟是不是秦将西蹿所建,无从知晓。”
  毕竟安息人的祖先,是来自中亚大草原的游牧部族,尽管在王朝扩张时期,大量接触到先进的希腊和波斯文明,然而其骨子里仍然保留着比较浓厚的部族作风,加上与罗马直接往来才十多年,能说得清楚才有鬼了。
  但那安息译长,倒是从侧面证实了大秦国确如粟特商贾描述的,穷兵黩武,四处扩张,已经灭亡了不少邦国,大有一统海西之势。眼下正在凌虐条支,安息先前内乱了数十年,无暇顾及,如今大秦国兵锋已逼近其西界,双方关系不太友善。
  这下连杨敞都开始相信此事了:“汝外祖父不是说过么,匈奴还是夏后氏北蹿所建呢,我看这件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杨恽暗暗撇了撇嘴,反正就算此事被戳穿,西安侯也能将罪甩到粟特商贾头上。
  相隔万里导致的误传多了去,博望侯都曾认为蜀郡西南通身毒,结果骗得孝武皇帝耗费无数人力钱粮探索西南夷,却一无所获,任弘顶多是误信,连传谣都算不上。
  他现在只好奇另一件事:“那大鸿胪和博士们如何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