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阙-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她也对宫廷宴飨一点都不期待,再好吃的东西,规矩一多也会寡淡无味。她待会还得讲究食礼,估计还没任君在路边随手烤的肉吃得舒坦。
  相比于宫宴,她对皇后本人兴趣更大一些。
  “母亲和亲前入宫,跟在卫皇后身边学礼,她说过,皇后乃是天下母,子万姓。当年的卫皇后虽年老色衰,却气度不减,颇有母仪之美,德冠后庭,一点也不比据说十分美艳的李夫人、王夫人逊色。”
  只可惜红颜薄命,卫皇后最终死得凄惨,绝望中自尽而亡,汉武帝也没有原谅她,只以小棺葬于城南,至今仍未迁葬。
  而如今的皇后,则是霍光的外孙女,前左将军上官桀之孙女上官氏,其名讳瑶光也不得而知。
  “祖父、父亲皆因谋反被族灭,硕大一个上官氏,如今就仅剩她一人,虽然还有外祖家照应着,但想必很不好受罢。”
  瑶光如此想着,他们已经在皇后詹事引领下,来到了椒房殿的厅堂外,等了一会后,便响起了一声呼谒。
  “皇后到!拜!”
  厅堂内外众人皆行礼,刘瑶光抬起目光,瞥见远远有一双小巧可爱的凤头履,正在一众宫人、傅姆簇拥下,朝这边慢慢走来。
  等那双可爱的凤头履走近后,则能看到绀上皂下的深衣下摆,被华文,侧雾縠,曳阿锡,佩珠玉,庄重而华贵,仪态万方。
  “都是自家人,乌孙公主、王子勿要多礼。”
  声音虽然好听,却犹如童稚,等再抬头看到皇后的模样,刘瑶光更是愣了。
  这是一位身材娇小的窈窕淑女,盼倩淑丽,皓齿蛾眉,头上梳着倭堕鬓,插步摇,肩膀略窄有些难以撑起礼服。
  没完全长开的脸蛋甚至还有点婴儿肥,皮肤细腻,眉目乖巧,活像个白玉娃娃,惹人怜爱。
  当她露出笑时,还有一对小酒窝。
  这就是大汉的一国之母?她还是个孩子啊。
  瞧这模样,顶天十三四岁,而胸前更是半点起伏都没有。
  刘瑶光瞪大了眼睛,她万万没想到。
  “皇后竟然这么小!”
  ……
  而与椒房殿隔着一座龙首山岗的温室殿,大汉的“天下父”依然未曾露面。
  霍光从温室殿出来,再入承明殿,右将军张安世和大鸿胪韦贤便迎了上去。
  “大将军,陛下他……”
  “县官让吾等选出几个合适的封邑,再呈上去即可,明日便是良辰,可在前殿置酒封侯。”
  霍光没有多说皇帝为何不自己选,他做事雷厉风行,一挥手:“大鸿胪,你平日里掌管封侯之仪,以及诸侯列侯名籍,且说说罢,侯国应该选在哪?”
  大鸿胪韦贤方才跟着度辽将军攻讦傅介子,却无功而返,更让他心惊的是,大将军霍光在朝堂上的驳辩后,居然在请求为任弘封侯的奏疏上,持笔做了修改!
  是在所赐黄金、食邑数量、所赠宅第中,哪一项上做了修改?
  “是加了,还是减了?”
  宣读那奏疏的大行虽是他下属,却也是霍光的亲信,对大将军是加是减只字不提,只笑着将奏疏副本速速誊抄递送去了温室殿皇帝处。
  所以韦贤无从得知,只能猜,越猜越是后悔今日不该太过匆忙。
  故而他虽然不乐意看到“好事之臣”封侯,但眼下却不得不规规矩矩,给霍光讲起大汉朝封侯的规矩来。
  “高皇帝时有制: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
  “孝景、孝武之时列侯置吏赋敛之权被收回,仅有开府食禄之权,侯国行政与普通的县没了区别,但形制上,但凡封列侯者,仍要选定侯国。”
  比方说霍去病的冠军侯,虽是取“功冠全军”之意,但事后还是得在南阳郡新建一个“冠军县”,无比殊荣。
  但一般的列侯,自然不会这么有牌面,多是以现成的县名为侯名。
  韦贤禀道:“高皇帝时,一共封了143个功臣侯国,也定下了几个规矩。”
  “第一,函谷关以西无侯国。”
  “第二,边郡无侯国,分土西不过西河、上郡,北不过涿郡、中山,南不过大江,其极边之地、海滨琅琊东海不以封。”
  张安世也让太史展开了大汉郡县舆图,方便霍光做抉择。他的封号是“富平侯”,可不是北地郡那个富平,而是位于后世山东境内,同名而已。
  “到了孝武皇帝太初年后,大汉多了许多个郡,昔日边郡成了内郡,于是封侯地域稍稍外扩,海滨和江南也开始封侯国。”
  比如霍光的博陆侯国,就在广阳郡,后世的北京一带,这是他主动请求封给的“北寒之地”。而广袤的江东地区也开始分封,零星点缀着几个伐南越、东越有功的越人列侯。
  在封侯地域向外扩展的同时,汉武帝也清理了一些碍眼的侯国。
  “孝武皇帝元鼎三年,函谷关东移至弘农,于是将河东郡的十余个侯国一次性迁出,重新安置于太行山以东,从此以后太行以西的河东、太原、上党无侯国。”
  “而孝武皇帝还以酌金案为由,将河南郡、河内郡的侯国全部废除,自此以后三河亦无侯国。”
  “推恩令下达后,各诸侯所分出的王子侯也迁出王国,其他列侯亦不封入王国之内。”
  被汉武帝一口气干掉一百零六个后,哪怕加上武帝朝新封的候国,天下就只剩下一百二十多个侯国了。
  所以任弘封侯的侯国,自三河、太行以东,五岭以北,渔阳代郡以南各郡的县都可以选,几十个郡,数百个县啊,范围还是挺大的。
  汉朝的列侯远没有秦朝那么金贵值钱,汉武帝时,栾大那种招摇撞骗的家伙也能混个列侯,而不管多无能熬资历的老臣,只要做了丞相,哪怕只做一个月,同样会按惯例封列侯。
  但毕竟分土是国家大事,是要禀报宗庙的,所以霍光仍得按照程序来,不能乱选。
  虽然备选的地方这么多,范围那么大,但大将军霍光素来为人沉静详审,从他许多年前在汉武帝身边做郎官时起,便总是走一步看三步,绝不无的放矢。
  于是他竟还认真为任弘挑选起来,反复掂量,虽然食邑户数不会变,但封在哪,封国名称,却是一门大学问!有天壤之别的含义。
  这就让张安世和韦贤心里更加捉摸不定霍光的打算,看来大将军在那奏疏上,是加了吧?
  直到揣摩了一刻后,霍光终于瞧见一个自己觉得最合适的,微微一笑,遂定了下来,手往舆图上一指:
  “就这了!”
  ……
  PS:本章参考《西汉侯国地理》,第二章 在下午。


第162章 什么猴?
  前殿是未央宫的中心,位于不算高的龙首山岗上,占地最为庞大,不必造台就隐隐高于整个长安城。
  据说龙首山乃秦文公时一条黑龙所化,故有两条铜铸黑龙张牙舞爪立于殿前,毕竟老刘家刚开始也自诩为水德。
  左为斜坡,皇帝可以乘车辇而上,右为三百六十级台阶,供人臣拾级,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条石砌成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其建筑之庄重雍容为其它宫殿所莫及……
  登上阶梯后,则能看见陶制的虬螭蜿蜒盘旋在离地数丈的屋檐上,还有展翅欲飞的玄鸟雕塑,发出了帝国的高鸣,栏杆重重,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光禄勋手下的郎卫们侍卫于上,个个都燕颔虎头,魁梧雄健,椎髻戴冠。
  像骑郎杨恽这种长得太丑的,即便他是御史大夫的儿子,却连站岗都没份,依然只能给今日的主角:任弘做引导。
  “杨骑郎,你不是说封侯可能会在宣室么?”
  “那是王子侯、归义侯、外戚恩泽侯,你是军功侯,自要在更加庄重的前殿。”
  虽然大汉祖制是无功不得封侯,文帝便始终不肯给窦氏外戚封侯,但这项规矩到景帝时已经被破坏了。当年汉景帝想要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为此询问丞相周亚夫的意见。
  作为军功列侯,周亚夫自然反对任何会让爵位注水的做法,便搬出祖制来压汉景帝,如果一个暴发户仅仅因为是皇后的哥哥就封为列侯,那他们这些军功贵族们,靠着祖辈或自己在战场上辛辛苦苦打仗斩首,得来的侯位还值什么钱?
  但终究还是抵不过皇帝的意志,这滥觞一开,到汉武帝时,各种外戚宠臣封侯者不知凡几。
  汉武也知道必须将其加以区分,于是就立下了规矩,功臣侯、丞相侯在前殿封,置酒高会,礼仪隆重。王子侯、归义侯、外戚恩泽侯在宣室,仪式从简,随便意思一下就行了。
  任弘得的,是含金量最高的军功侯,他今日穿上了太常蒲侯苏昌派人交给他的礼服:袀玄长冠,中衣为红色缘衣边,红色的绔袜,比昨日的常朝谒见正式多了,幸好负责礼仪的太常应是备下了不同码号的礼服。
  今日置酒与会的公、卿、大夫们衣着也更加正式,都戴委貌冠,着玄衣素裳,备五采,大佩。
  不过任弘没看到昨日和自己开怼的度辽将军范明友,倒是苏武、常惠等人都来了,冲他微笑,任弘现在对大汉的外交部充满了好感。
  群臣在等皇帝到来,依然在指点着任弘窃窃耳语。
  以“明经”和通诗跻身少府的蔡义偏头问旁边的杨敞:“御史大夫,这任弘几岁啊?”
  “我如何知晓?”怕事的杨敞有些跳脚,也是奇了怪,他又不是任弘亲戚,这两天干嘛好多人跑来问自己任弘的年龄、生辰?
  “啧,当年司马氏不是与任氏交好么,巫蛊事后,太史公为了任氏不被灭族,可是冒着性命危险奔走过的,前几日丞相府集议,汝家不也帮他说话了么?”
  “那是吾子,与我无关。”
  杨敞正想这么说,却又想起昨日大将军在请封侯奏疏上改的那一笔。他跟儿子也议论过此事,觉得大将军若是要减,绝不会当着面减,肯定是加!
  这说明,大将军很欣赏此子啊。
  于是杨敞吞回了到嘴边的话,笑道:“是啊,我外家与任氏,乃是患难不弃的关系!”
  少府蔡义嘿然:“所以他到底几岁?”
  “二十,或者二十一罢?”杨敞也说不准,十多年前,司马氏与任氏还交好时,这任弘应是去过他岳翁家里的,与自家儿子年龄相仿,两个三岁小儿还在庭院里打过架。
  “二十一?”
  蔡义感慨道:“十几二十岁的恩泽侯、王子侯没少见过。”
  “但二十出头的军功侯,多少年才出一个?”
  武帝时是有的,长平烈侯卫青二十余岁封侯,骠骑将军更年轻,十八岁便一战封侯!
  不过除了这两位外戚将军外,能二十出头就跻身将帅,得到立功机会的人的少之又少,终军一度也有机会以出使南越封侯,可惜了……
  所以这任弘,以罪人之子,边鄙小吏为开端,竟能数年内立奇功为列侯,真是一个异数啊!再过不久,此子家的门槛,恐怕会被长安的贵人公卿们踏破。
  下手,要乘早啊!
  于是蔡义图穷匕见:“御史大夫,我记得你没女儿罢?”
  杨敞奇怪:“我只有三子,没有女儿,少府问这作甚?”
  蔡义拊掌:“大善,既然如此,御史大夫可愿为我那小女做个媒?她年已二八,模样俊俏,从小就习《诗》,贤良淑德,可为良配……”
  两人正说话间,随着一声“趋”!却是皇帝到了!
  众臣立刻站起身来,任弘也将目光对准了殿陛末端。
  虽说大权在霍光手中,但大汉仍是刘姓天子的,这位皇帝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皇帝是坐着步辇上来的,却见他身材偏瘦,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点缀其上,亦是隆重的礼服。
  “拜!”
  任弘与群臣都随着大行的呼喊下拜,但目光已瞥见了这位皇帝的容貌:才十八九岁年纪,唇上无须,但面色却显现出有些病态的潮红,即便抹过点粉也遮掩不住,下了辇后,走路都有些有气无力。
  看来这位少年天子的身体,不大好啊。
  任弘知道,刘弗陵为孝武的小儿子,母亲赵婕妤,号“钩弋夫人”,在李夫人死后汉武帝痛失所爱的日子里,以“奇女子气”得宠。
  而这位钩弋夫人最独特的一点在于,她整整怀了14个月,才生下了皇子刘弗陵。
  这被汉武帝视为“祥瑞”,十分高兴地下诏:“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公开说小儿子是“尧”,刘彻几个意思?让皇后、太子如何自处?这件事对卫皇后和卫太子刺激应是极大的,日夜惶恐被废,父子夫妻之间再无信任,也是招致巫蛊的一个导火索。
  而等到卫太子败亡后,因为李广利叛逃匈奴,昌邑王刘髀也失去了对帝位的角逐机会,且很快就病死了。
  剩下的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本就不受汉武帝待见,认为他们行为骄慢,绝非帝选。
  于是小儿子刘弗陵就这样成了太子,被当做“成王”托付给了汉武帝精挑细选的“周公”霍光。
  这十多年汉朝的内政外交,证明汉武帝眼光还是十分不错的,大将军霍光除了权力心较重,喜欢任人唯亲外,确实兢兢业业,将天下治得井井有条,却又没有一味偏向保守与文治。
  不过在任弘看来,若非那钩弋夫人在怀孕时间上作了伪,玩了狗血的假怀孕,那就意味着:刘弗陵是个不正常的晚产儿。
  任弘听过一个说法,晚产儿常常聪明,得病几率却更高。
  虽然外面经常流传着刘弗陵早慧聪明,当年在上官桀、燕王谋反时慧眼识奸,明辨是非是故事。
  但看他的样子,不像是能长命的啊,虽已冠礼,却经常缺席常朝,直到遇上分土大事,不得不来时才露面,难怪必须委政于霍光,大权旁落也是无奈。
  咳,还有件事,当年燕王刘旦谋反时,还散播谣言说,刘弗陵其实是霍光跟钩弋夫人通奸生下的儿子呢!
  刘弗陵不知道这位新鲜出炉的列侯在脑补他的八卦,让众人免礼后,看了任弘一眼:“这便是为大汉扬威西域的任谒者?”
  “臣便是任弘!”
  刘弗陵对左右笑道:“任卿只长朕几岁,却年少多功啊,你的事,连宫里都传到来了。等有机会,可要亲自与朕说说你是如何单骑翻天山,百死入绝域的,朕难得出宫一趟,就只能听着功臣们的英勇事迹过过瘾。”
  他似乎还想与任弘再聊两句,但这种群臣聚集的场合,自然是不可能有太多私人交流的。于是在旁边光禄勋张安世的提醒下,刘弗陵又勉励了任弘几句,仪式按部就班地开始了。
  凡册封之礼,陈金石之乐,宴赐之仪,宗人摈相,内史作策。
  还是昨日那位大行负责导礼赞引,主持仪式的进行。
  却见刘弗陵在前殿外的大鼎前站定,大行先引光禄勋张安世前,居右,朝皇帝一拜,接过他手中的册书。
  又引封授对象任弘上前,居左。
  任弘早就被太常派人告知过程序,遂坐伏于殿上,朝光禄勋张安世一拜。
  伴随着乐官叮叮当当敲响殿堂两侧的编钟,鼓琴吹笙,奏响封侯伴奏曲《韩奕》的曲调,张安世也开始大声宣读封侯策书。
  “维元凤五年九月辛寅日。”
  “制诏册任弘为……西安侯!”
  一听这侯名,众人便心中暗赞大将军挑得好:“原来封到了西安县啊,好地方,好名,正好映衬任弘使西域安缉之功。”
  唯独任弘心里却是……
  “???”
  等等,西安,不就是长安么?
  ……
  PS: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