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这样,程平也很感谢杨华,对主考的身份喜好多了解一点,至少能保证少犯点忌讳——尤其最后策问的时候。当然前提是,能去长安参加礼部试。
  又是五日,墨义出榜。


第10章 抽的啥破签
  这回的榜是杨华的仆人帮着看的。
  “程郎君第七名,周郎君第十三名,我家郎君第八名,恭喜郎君们,贺喜郎君们。”仆人挤出人群,对等候在侧的程平、周通、杨华笑着报喜。
  三人成绩竟然都比帖经那一场好,真是意外之喜。尤其周通,仿佛黑黢黢的山洞里看到了亮光,嘴角都咧到了耳根子。
  杨华问:“目前在榜的还有多少人?”
  仆人恭敬地回答:“遵郎君的吩咐,奴婢专门数了,还有三十人。”
  也就是说,如果照去年的旧例,会有二十人在第三场被黜落。
  第三场是策问。口试题,不确定性很大,主观性也很大,这一场真的是全看天意了。
  这种主观性强的试,对主考有所了解就很重要了。程平不藏私,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周刺史的背景跟周、杨二人说了。
  “咱们这位使君,当年也是明经及第的,第二年参加了先皇制科,得授河北道怀州某县县尉,一级一级爬上来,很是不容易。”这点背景是老师柳夫子专门托人为程平打听的。
  杨华知道得比程平还要稍微多一点,“周使君是个有干才的人。自上任以来,疏浚齐州内的黄河河道,这几年七八月间黄河都不曾有一点口子,减河的水又灌溉了许多良田,有人称赞齐州为‘小江南’,说的就是沿河鱼米丰裕。使君治齐州几年,甚得民望,我游历时,还曾在黄河畔,见过周使君的生祠呢。”
  想到生祠,杨华“噗嗤”笑了。
  程平、周通都看他。
  “以前不曾见过使君,那日又灌了些酒,晃进祠中,见上面的塑像,吓了一跳,只当进了灰大仙庙呢。1”杨华低声笑道。
  程、周二人都不厚道地笑了。
  杨华这个笑话太魔性,到了策问现场,程平见了主考周望川,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灰大仙”,而考场内比“灰大仙”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位收了几车荷包香囊的陆侍郎。
  周望川坐在主考的位置上,旁边是几名属官,另一侧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一个几案,陆允明正坐在案后慢悠悠地喝热茶。
  看这架势,程平马上想到了一个词“列席”。若是别的普通的列席倒好办,但这位是以后礼部试的主考……程平心里产生了点不大好的预感。
  程平对着主考周望川行了礼,对陆允明行了礼,又对几位属官行礼。
  看程平一圈礼行完,周望川摆摆手,“你坐吧。”
  程平端正跪坐,手压在腿上,宽大的袖子垂下,神情严肃,目光清正,周望川打量一下她,年岁不大,气度倒是好的。
  吏人端上签盘,程平随手摸了三个,正面朝上放在盘里。2
  吏人把签盘放在刺史案上,旁边一个属官,从试题盘中找出相对应的试题,递给周望川。
  周望川微微一笑,小郎君运气不错,这道题还是今天头一个有人抽中。
  “如今朝中诸公正议科考改良革新之事,就此,尔试论之。”
  题目又模糊又大又敏感,程平有点懵,掐一下大腿,强自镇定,看看周望川,又用余光瞥一眼低头品茶的陆允明,理一理思路,开口道:“是。”
  “我朝开科取士近二百年矣,其间几次变革,方成如今之模式。立朝之初,以秀才科为贵,继而进士科称擘……”
  程平先介绍了一下唐朝科举发展史,表示改良变革这种事很正常,然后就开始九分称赞、一分提建议地说“改良”:比如朝廷是不是可以出点策问的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导大家在以后从政的道路上怎么处理实际问题;比如三场黜落制是不是可以改成一起考,然后用单科及格线和总分制结合的方式来录取?这样更直观,而且更方便提拔综合人才;还有皇帝殿试常规化之类的。
  听起来条理分明,似乎也颇有见地,实则谁的利益蛋糕也没动。程平真想给自己点个赞,“敷衍这个答案出来,真不容易啊。”
  陆允明唇角微翘,看一眼不远处神态肃然的程平,“真是滑头!”
  周望川却不想轻松放过她,眼睛一转,挖了个坑,“有人道‘进士浮薄’,请废进士科3,你怎么看?”
  进士科重词赋这事确实扯淡,但那边坐着一个可能就是靠写诗做赋中了状元的,程平就不能那么说了,只能虚虚地建议加大政论策问的重量。
  周望川眼睛眯起,“还有人说,官宦子弟自幼便知台阁仪范,熟悉朝廷间事,故而选官当设立门槛,非公卿子弟不得考,尔怎么看?”
  程平在心里骂“老鼠精”,面上却一脸严肃地列举本朝科举出身的庶族名臣。
  “房玄龄,运筹帷幄,定社稷之功;姚元崇,应变成务,提十事要说;张汉阳果敢有谋,复唐室正统……4”程平清亮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独有的锐气在堂上激荡,好在内容倒不是横冲直撞的,列举完,便以“此皆非世卿世禄之家出身之臣也”做结,余下的一字也未多说。
  陆允明放下茶盏,看着程平。周望川何以如此咄咄逼人,自然不是针对他一个小小士子,这问题都是问给自己看的,陆允明知道。
  只是没想到这个叫程平的士子在考官这样的逼问下,还能有理有据,进退有度,虽看似圆滑,实则内秉规矩,倒着实难得。不由得又想起他湖边吃藕的样子还有那笔字,“是个有意思的,但愿不要被这位周使君黜落才好。”
  周望川看程平两眼,不动声色地接着问下面两道策问题。好赖这两道比较常规,程平恰好都提前准备过的,故而答得自谓颇为圆满,周使君也没发疯追加什么问题,程平再次给诸位考官施礼,然后退了出去。
  杨华、周通还在候考,程平袖着手,慢慢走回旅社。刚才不觉得,此时凉风一吹,浑身冷飕飕的,这才知道内衣竟然被汗溻湿了。


第11章 不消化的饭
  等了好一阵子,杨华、周通终于回来了。
  程平笑问:“如何?”
  周通满脸的心有余悸,便是杨华面色也不甚好。
  周通道:“我们倒还好,赵原兄就倒霉了。”
  “怎么的了?”
  “赵原让使君叉出来了!”
  程平瞪大眼睛。
  “不知道堂内发生了什么事,只看到两个吏人把他拖了出来,他嘴里还嚷,‘朱紫尽是尸位素餐者,任藩镇割据而毫无作为,尔等不该羞愧吗?’”周通咕咚一口饮子,说道。
  程平震惊,这是用生命在考试吗?
  杨华沉声道:“我出来得早,这事出了以后,听一个跟他走得近的同乡说了两句。赵原原不是晏河的,乃是从河北道过来的流民。他这把年岁,无妻无子,一次喝醉了,痛哭流涕,那个同乡才知道,他的父母妻子皆折在了十几年前河朔三镇的叛乱中了。”
  程平大致能拼出事情的始末了。想是赵原抽中与藩镇割据相关的题目,触痛了内心,言辞就激烈起来,以周望川考自己时的行事,保不齐还追加什么尖锐问题,甚或两人辩论起来——程平没忘记周望川做过河北道的官,赵原一时没控制住,越界了……
  “如今赵原在哪里呢?”程平问。
  “回旅社了。”
  虽没什么交情,但出了这种事,还是不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程平想说回头一起去送送他吧,张张嘴,到底没说。赵原是被使君叉出来的,自己去送就罢了,还是别拉上别人了。
  一时,三人默然。
  第二日吃罢朝食,程平去找赵原,却已经人去屋空。
  “一敲晨钟,赵郎君就结账走了。”店主人笑道。
  程平只好回来,一进门就遇到杨华周通来约自己一起去爬齐州城外的南山寺。
  这南山寺是南朝时建的,也是间古刹了,庙里供着文殊菩萨,听闻说颇为灵验,拜南山寺算是齐州府试士子们的传统活动。
  “拜过文殊菩萨的士子里面,每年都有考中的。”周通笑道。
  程平皮皮一笑,“不是这么算啊,看菩萨灵验不灵验,你得看拜过菩萨的里面有没有不中的。”
  杨华今天穿着锦袍,带着华冠,打扮得很像个贵介公子,听了程平的话,笑道:“不过习俗耳,偏你较真儿。”
  程平是宅得不能再宅的性子,摆摆手,“你们去吧,我可不去找罪受,这冷风朔气的,”程平看看外面的天,“保不齐会下雪呢。”
  杨、周二人看劝不动他,又不好让别的士子等着,便与程平作别,自去了。
  士子们不在,旅社里一下子清净不少。程平刚考完,也懒得温书,便回房睡了个回笼觉,一觉醒来,天色晦暗,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
  推开一点窗往外看,竟然下小雪了,地上一层细细的白,还不曾完全遮住地皮。
  略收拾收拾,出门来看漏刻,竟然已经申时了,哈,睡了一天!
  程平没吃午饭,有点饿,打着伞出门找食儿。
  时间还有点早,又下雪,便是胡姬酒肆也还没开张。好不容易在犄角旮旯找到一家开张的小店,烟囱已经冒起了烟,酒幌也挂了出来,程平大喜过望,兴冲冲地走进去,喊道:“店家——”然后便看到陆允明一手执杯、悠然独酌的身影。
  程平没说完的话憋在嘴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愣在那里。
  陆允明侧头看程平一眼,冲她招手。
  程平只好恭敬地上前叉手行礼。
  “坐。”陆允明指指自己对面的位置。
  程平把伞立在旁边,端正跪坐。
  陆允明垂着眼,并不看程平,只温声道:“别拘着了。”
  程平腼腆一笑,改正坐为趺坐1。
  店家很有眼色地添了一副杯筷。
  “再加一道羊肉羹,并两样小菜。”仿佛知道程平一定会假客气,陆允明直接吩咐店家。
  程平便继续装老实。
  陆允明给程平倒一杯酒,程平立刻做惶恐状。
  陆允明静静地看她一眼,程平觉得这一眼如有实质,刺得自己惺惺作态的壳子哗啦啦粉碎,不由得摸摸鼻子,讪讪的,低下头。
  陆允明嘴角微翘,“喝两口,暖暖身子。”
  程平松口气,“是。”果真端起杯子,小小喝了一口,这时的酒度数低,一般人,喝三五杯没什么要紧的。
  对着陌生的帅哥吃饭,那是艳遇,对着陌生的主考吃饭,那是受罪。
  程平满脑子搜话题,这要是对着周通,俩人唠唠家常,若是对着杨华,就可以聊八卦,若是别的士子,可以胡扯点风物典故,但对着眼前这位,家常,不适合唠,八卦,不敢聊,风物典故——怕说错了。
  程平转念又一想,对方对着自己一个乡下小子吃饭,也挺郁闷的,风月管弦,诗词歌赋,士族风尚……哪个都聊不起来。
  看着程平微垂的脑袋和无意识画圈的手指,陆允明眼中笑意更多了些,嘴上的话题却很严肃,“赵原也是晏河县人?”
  “是。”程平微怔,抬眼,恰与陆允明的目光对上,忙垂目答道。
  “怎么?替赵原委屈?”陆允明呷口酒,淡然地问。
  程平正待找点两面光的词糊弄过去,却听陆允明道,“说实话无妨。”
  又沉吟了片刻,程平轻声道:“陆侍郎与我等便如鸿鹄之于燕雀,燕雀固然不知鸿鹄之志,鸿鹄也无法体会燕雀的艰难。”
  陆允明夹了一块鱼鲊放在程平的碗里,神色不变地说:“哦?说说,燕雀有什么艰难。”
  既然已经开了头,程平干脆把赵原的身世说了。
  陆允明的神色也肃穆起来,等程平说完,点点头,“其情确实可悯——”
  程平跟程大伯说话习惯了,一听这就是要转折。
  果然,“但赵原确是不适合为官。”
  程平叉手,“请侍郎赐教。”
  “勾践、孙膑、刘邦、韩信……‘政’之一字,从来不是直心直肠、不能忍耐、不知变通之人写的。”
  程平哑然。
  陆允明突然轻笑道:“从这点说,你倒是合适。”
  程平抿抿嘴,这是说我奸猾吗?
  陆允明看程平一双总是弯着的月牙眼严肃地垂着,不由得又笑了。
  “若是府试不中,你有什么打算?”
  程平心里打个突,所以我被黜落了?
  陆允明自顾自地吃菜,全不管程平脸色风云变幻。
  “大约还是回乡读书,明年再考吧。”程平故作云淡风轻地说。
  “嗯,努力吧,少年。”
  陪着陆主考吃了一顿虽没吃几口,但肯定堵在胃里不消化的饭,程平终于可以在门口对他叉手行礼作别了。
  雪夜中,陆允明举着青色纸伞,回头对程平粲然一笑:“别担心,我说的是‘若是’。”
  程平咬咬嘴唇,绷出个假笑:“多谢,侍郎好走。”


第12章 府试第三榜
  程平让陆允明这么虚虚实实的一敲打,心里不确定起来。
  本来分析着,以周望川庶族出身、明经及第、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背景,第一道策问题,自己答得即便不是完全合他的意,至少也没触他的霉头,后两道又是精心准备的答案,心里还是有点底的。如今听陆允明这么一说,心里敲起鼓来,当时周刺史态度咄咄,确实不像对自己满意的样子……
  程平举着伞,踏着薄雪,一边在心里“左右互搏”,一边慢慢地往回走。
  街上一片幽静,屋舍灯火点点,两耳时闻犬吠,有点像前世奶奶家所在的乡村。当时哪会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会穿越回唐朝,前途渺渺,道路艰辛,在这风雪夜里踽踽独行?
  回到旅社,还没进门,先听见堂内笑语喧哗。程平一笑,想来是拜佛求中的考生们回来了。收了伞,掀开门帘,温暖之气扑到身上,程平不禁打个颤。
  “悦安——”周通先看见程平,笑着冲她招手。
  大堂里面聚了些拜佛回来的士子,正在吃饭。
  程平走过去与众人行礼,又笑问:“拜菩萨拜得可好?”
  周通笑道:“好,南山寺做的好素斋,可惜你没去。”
  程平哑然失笑,感情真是郊区一日游,连吃带玩。
  “不只做的好素斋,还求的好签呢。先达也替你求了签。”一个容长脸丘县的士子笑道。这个士子考试时就坐在程平前面,却始终未通姓名,这是第一次说上话,但他这看好戏的神色……
  程平看周通:“果真吗?先谢谢先达兄了。”
  周通抓抓头,尴尬笑道:“有什么值当一谢的,抽签这种事不过是个游戏。”
  程平猜,大约帮自己求的签不大好,故而周通才这么说。
  杨华打圆场:“你这是出去了?一起吃一杯水酒,暖一暖吧。”
  容长脸士子唇边带笑,低头饮一口酒。
  程平笑道:“适才已经吃过了,晕得很,我还是去躺躺吧。”又与众人团团地作揖道了别,程平回去自己屋。
  回到屋里,程平挂下脸来,兆头也实在不好,莫非真的会被黜落吗?不能抑制的,脑子里又浮现出大伯、伯母、婶母的脸……活着真特码不容易啊!程平把自己扔在床上,盯着帐子顶,装死。
  前世读亦舒,她小说中的人物偶尔会说或许一觉不醒并不是坏事,程平那时候觉得太夸张,现在却有些同感,又疑惑,若果真死了,会不会“死回去”?
  丧了一会子,程平爬起来,毛着头发,趿拉着鞋,拿上盆子去打热水。一开门,恰对上举手敲门的杨华。
  两人都怔住,又都笑了。
  “你这是——有事?”程平先道。
  杨华莫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