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之男装大佬 完结+番外-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通也不客套,点点头,到底关心程平:“你在汴州果真这么危险吗?”
  程平轻叹一口气:“但愿是我多虑了。”
  听说程平要把自己送走,姜氏不哭不闹,只默默收拾东西。
  程平用水灾打掩护:“我可不敢让您再跟我在有河的地方待着了。”
  姜氏却并不好糊弄,到晚间程平又小声跟她解释:“您先去那边给我打前站,回头我辞官了,我们就在那里安家吧。”
  姜氏半信半疑地看着程平,突然哭了出来,“你可要保重好自己。”


第88章 坐扒犁的人
  周通护送姜氏去河西,阿桃王大也随他们去了; 程平又孑然一身起来。怀着对前路的担忧; 程平骑着陆允明送的枣红马; 踏着薄雪,往汴州行进。
  前朝炀帝开凿运河,其中段汴河联通黄、淮,至关重要,汴州又位于汴河要冲; 是进入东都洛阳的门户,占尽地利之便,虽然现在还不是后代《东京梦华录》上的繁华都城,但已经有了些后世的样子。
  上次在这里等待姜氏一同去江南,程平很是逛了两天,对汴州的繁华很有印象,当然更有印象的是蟹肉蒸饼和五味炙。程平安慰自己; 至少这回是可以把汴州城的小吃从头到尾一家都不放过地刷一遍了。
  汴州的雪似乎格外大,好在没有风; 雪静静地飘落; 沿途的山、河、村、树一片洁白; 间或有车马在官道上走过; 程平觉得自己好像行走在一幅古画卷中。
  嗯?这就不大古画卷了吧?城门外汴渠上; 几个仆役打扮的拉着一个小拖床在冰面上跑; 拖床上坐着一个围大氅的年轻人。程平懵住; 现在就有扒犁这种东西了吗?
  一会那年轻人就叫了停; 蹲下检查拖床的滑行板,又对身边的仆役伸手,仆役拿出小锤子递给他,他叮叮当当地凿起来。
  他这扒犁的底座是用木棍钉成的,直上直下的矩形,既容易在前面积雪,又影响速度。
  程平忍不住在岸上扬声指点:“郎君这床子用曲辕最好。”
  那年轻人回头看程平,打量她一眼,笑道:“郎君说的是这里?”他指指底座前面的位置。
  程平下马,走到冰面上,仔细看这唐代的扒犁:“熏烤木料令其发软,弯曲之,成为曲辕,前面圆滑了,自然就快了。”
  年轻人点头,语气里带着点兴奋:“郎君知道烤木令其弯曲的办法,想来是同道中人了!”
  “匠”社会地位低下,若“上层人士”钻研木匠技术,则被认为好奇淫技巧走下道,这年轻人想来是孤独太久了……鉴于此,程平便冒充了一把“技术帝”,点头笑道:“不过是喜欢,略知一二罢了。”
  看程平衣着、听她谈吐便知道是位士人,年轻人觉得遇见程平比做出得意的拖床更让人高兴——终于有个能说上话儿的了,匠人们虽能做活儿,却没法畅快地谈论。
  两人互通了姓名,年轻人姓刘,名恭,字明礼,他不见外地叫程平“悦安”,程平便也以字称之。
  刘恭笑问:“悦安可是要进城?”
  程平点头。
  刘恭笑道:“悦安莫如与某同车,我们且聊且行。”
  程平骑马把屁股都骑木了,能蹭段车,求之不得。
  程平坐在刘恭的车里左右打量一下,笑道:“明礼这车真是讲究。”
  程平之前坐过最讲究的是陆允明的车,但他的车主要是规格高,空间大,不似这车,处处透着“奇淫技巧”的味道:车壁上有放灯的盏台,车中间支着可以折叠收起的小案,案上有放杯子的卡槽,刘恭又从榻下屉子里拿出茶饮小食待客……
  获得同好的夸奖,刘恭很是高兴,两人顺着就说到各种奇葩的车子。程平的阅历在那儿,随便说一种就能让这位唐代科技少年目瞪口呆。
  刘恭:“三个轮子能自己行走的车?”
  程平说的是后世的儿童扭扭车。程平曾经有一百斤的大人带着小表妹坐在扭扭车上满屋子乱转的彪悍经历,当时她觉得这扭扭车简直太黑科技了,所以就某度某呼地查了不少资料,这会子便科普给刘科技少年技术达人恭:“你看,轮子转动产生前后方向的摩擦力……”
  程平沾着茶水在桌案上画简单的示意图。
  但程平再怎么解释,对一个唐代少年来说,动力学原理还是有点难了,好在这位信仰实践出真知,“改日我们做来看看便知道了。”
  刘明礼又笑问:“悦安雅言中带着北地味道,莫非是来汴州游历的?那可要多住一阵子,若不嫌弃,尽可以住在寒舍……”
  程平看着宣武军节度使府大门……你这“寒舍”一般人住不起啊,原来这位刘郎君竟然是节度使第三子。
  被惊到的不是程平自己。听说她是新赴任的汴州别驾,刘恭瞪大眼睛,没想到河边上随意捡个士子,竟然是新赴任的别驾,“悦安你也太年轻了……”
  程平收下他这真诚的夸赞。
  刘恭笑道:“这回不怕你走了。”
  刘恭邀请程平进府。
  程平笑道:“某远来,风尘仆仆,这样见节度使未免太过失礼,不若改日正式登门造访。”况且哪有才来,不拜见顶头上司,先拜见别系官长的道理。
  刘恭只是醉心技术,不是不懂人情世故,颇为遗憾地点头:“也好。”
  节度使府离着州府衙门不远,程平来到州府门前,出示公验,早有差役快跑进去禀告,刺史谢亭含笑迎了出来。
  这位谢刺史不过三十余岁的样子,一双凤目,风姿秀雅,如果朝廷要拍宣传片,这位形象正合适——陆相那种未免太好看,有“以形害义”之嫌。
  与其他人一样,谢刺史也惊讶于这位新下属的年纪。作为运河沿线州府的刺史,程平在米南的事谢亭听说了,她的《水患救荒议》也读过,也知道是位年轻的官员,只是不知道年轻成这样。如此年轻,如此政绩……谢刺史目光中不免带上两分探究。
  程平也探究这位谢刺史。寒族出身,进士及第,三十多岁的中州刺史,卧榻之旁就是根深叶茂的宣武军节度使……他是怎么平衡这样复杂的关系而且还把汴州治理得一片繁华的?
  关键是人家姿势还优雅,不似程平治理个小县就把自己弄得像个土狗。
  不过几日,程平又发现谢刺史另一个优点——好男人,好丈夫!
  程平初到第一日,谢刺史带诸属官给程平接风,临行前让仆役去后宅打招呼:“跟夫人说,我今日不回去用饭了。”当时程平就觉得这是位唐代好男人。后来又听到仆役议论,谢夫人身子弱,没有子嗣,就是这样,谢刺史也没纳妾。仆役咂嘴:“使君待夫人,真是——没得说!”
  程平对新上司的好感度又上升了若干百分点,私德好的人,大义应该也是在线的吧?


第89章 拜见节度使
  谢刺史先令人送了拜帖,然后亲自带着程平去拜见刘节度使。
  程平摆出见高官的忐忑; “不知刘都督威仪重否?下官头一次与这样的封疆大吏打交道; 心下着实惶恐。”刘椿官拜汴州都督; 加宣武军节度使,双旌双节,官员们遵循古仪,多称呼其“都督”。
  谢刺史温言抚慰:“刘都督最是宽厚,你见了便知道。”
  但看谢刺史对节度使府恭谨的样子……或许是因为这位刺史是个格外周到的人?程平在心里揣测着汴州军、政衙门的关系。
  进府以后的情景证实了程平的猜测。
  进了厅堂; 刘椿正在看一株高有三四尺的珊瑚树。
  刘椿招呼谢刺史同看:“志泊来看这株树如何?”
  谢亭近前行礼,笑道:“枝柯扶疏,光彩溢目,世罕其比。1”
  刘椿笑着瞪谢刺史一眼:“你们念书人太爱掉书袋!”
  谢刺史笑着赔罪。
  刘椿不在意地挥挥手,扭头看程平:“这便是新来的别驾?”
  谢刺史代答:“正是。”
  程平正正经经行礼:“下官程平拜见都督。”这位刘都督五六十岁年纪,两鬓斑白,豹眼虎目; 腰带十围,还能看出些年轻时的赳赳之气。
  “免礼; 免礼!”刘椿笑道; “真是年轻; 看着比三郎还要小些。那三个小子还不成人; 程郎竟然已经是别驾了。都道; ‘娘子是别人的好; 儿女是自家的好’; 如今看来; 只头半句是真的。”
  这夸得——真是又实在,又粗俗!程平赶忙再行礼,连声道“惶恐”。
  刘椿又问程平:“程郎也看看这树。”
  刚才谢刺史已经被说过“掉书袋”了,程平便只好大白话:“色泽明丽,着实好看,”想了想又加了半句,“如美人玉颜。”
  刘椿大笑:“程郎乃我辈中人!”
  谢刺史微笑。
  程平不解地看谢刺史,谢刺史安抚地看她一眼。
  三人归坐,刘椿问程平来赴任之前可曾面圣。
  程平心里一凛,恭敬地回答:“下官外任,按例面圣了的。”
  “圣人还年轻,当这个家不易。”刘椿叹息,然后又笑着对谢刺史和程平道,“你们不知道,圣人幼时最好武艺,那时候某在禁军中,还教过圣人拳脚呢。”
  还有这么一层关系……程平的心思又是一转。
  刘椿又问起京中事,程平本来在长安就没根基,又在江南待了将近两年,哪里知道那么多,不过是捡着知道的说两句。像所有老人一样,刘都督也爱怀旧,不禁说起朝中旧事,程平随着谢刺史都含笑听着。
  说着说着,刘椿自己先笑了,“嗐,我其实知道,你们小郎君们很不爱听这个,往常大朗二郎还能忍住,三郎一听便打哈欠……”
  程平和谢刺史刚要说话,进来一个青年郎君。约莫三十出头的年纪,长得颇为英武,进门先对刘都督行礼,笑称“阿耶”,又跟谢刺史打招呼,“志泊来了。”
  谢刺史站起来,“大郎。”
  程平也跟着站起来。
  刘都督道:“这是犬子。”
  程平叉手:“刘郎君。”
  刘温也叉手:“这位想必就是新来的别驾了?”
  等年轻一辈厮见毕,刘椿问:“粮饷发完了?”
  刘温笑道:“发完了。”说着从袖中掏出账册递给刘椿。
  刘椿并不看,只把册子放在案上。
  刘温又笑道:“阿良练兵回来了,我看他跟饿了几顿没吃饭一般,让他先去洗漱、吃顿饱饭再来见阿耶。”
  刘椿笑着点点头。
  呵,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程平没想到节度使府是这个画风。
  刘温又与谢刺史聊天,说新得了两支高丽参,全须全尾,年头也还过得去,最适合娘子们补身子,待会儿让人送到刺史府去。
  谢刺史笑着谢他。
  “志泊总这么客气,弄得我要求你做点什么都不好意思了。”刘温笑道。
  刘温也没忘了程平,颇为和善亲切地问程平几时到的汴州,路上可顺畅,又说改日约一席,为其接风,让人心里暖融融的。程平慨叹,这位刘大郎着实是个周全人物。
  刘都督留谢刺史和程平在府里吃酒。席间,程平见到了刘家二郎——刘良。
  要说生得好看,还得是这位,刘温和科技少年刘恭都长相英武,颇似其父,刘良则是清秀挂的,气质也是如兰似玉。刘良话不多,刘温与他说话,他说的最多的是“阿兄所言极是。”性子这般谦和,实在不像刚“练兵”回来的。
  刘恭就可爱多了,见到程平就咧开嘴,给了个大大的笑脸,“悦安!”然后才跟他爹、哥哥们还有谢刺史打招呼。
  席间有节度使府家伎献舞奏乐。节度使府的家伎格外漂亮,里面还有两个雪肤深目的胡姬,穿薄纱舞裙戴金铃跳胡旋舞,姿态撩人得很。
  程平看向上座兴趣盎然的老头儿,突然明白了他说“我辈中人”的意思——原来他以为我也爱美人……
  程平目光扫过谢刺史和刘府几位郎君,大家竟然对美姬都无视得很,有的吃喝,有的说话,刘二郎虽似在看歌舞,但看那沉静的样子,思绪早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这倒有意思了……程平浅浅地喝一口酒,专心看歌舞。
  从和谐无比的节度使府回来,谢刺史便给程平分了“活儿”。
  “你本长于民政,便还负责民政吧。日后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便拜托悦安了。”
  程平赶忙施礼领命。
  别驾这个职位说是二把手,但很多都不担实责,好些别驾都当成了“养老官”。程平没想到谢刺史会把民政颇为重要的一块分给自己。
  虽然担负着皇帝“多看一眼”的职责,程平还是希望在汴州别驾任上能做点实事。谢刺史分给的事又是自己擅长的,程平在心里还真有点感激他。
  开春以后就要农耕,程平先去田间地头视察一番,叫着科技少年刘恭。
  程平拜访完节度使府第二天,这位刘三郎就来找程平了,带着他改装过的扒犁,并邀请程平去城外汴渠上试驾。
  到汴州,程平给自己的人设是“年轻心热”,而不是“少年老成”,故而真就随刘恭去城外野了半日。
  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代词变成了“你我”,刘恭干脆管程平叫起了“阿平”甚至“程六”。
  程平到底还有点顾虑,没好意思管刘恭叫刘三,却也随意地开起了玩笑。
  刘恭对自己改装的拖床很得意:“改日我再做一个,咱们坐着它沿河而下。”
  程平搓搓自己冻红的耳朵,笑道:“别算我!你这个拖床连个篷子都没有,坐上面冻得跟傻狍子似的……”
  刘恭笑骂,“你才是傻狍子!”左右看看,抓起一把雪团个球朝着程平砸去。
  程平赶忙躲,从拖床上下来,也团雪球砸刘恭。刘恭身边的童仆们都是无法无天的,也跟着一起起哄叫好。
  疯一起发,正事当然也要一起干。
  程平记得在米南的时候,当地用的都是曲辕犁,一头牛就能拉动,耕得也深,而汴州还是直辕的,笨拙得很。米南灌溉的筒车也很普遍,汴州虽有筒车,但主要用的还是更老旧的翻车。
  程平大致记得曲辕犁的样子,便招呼刘恭帮着做一架样本出来,计划禀过谢刺史以后,向全府推广,筒车则是让刘恭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恭虽对这两样儿都不很感兴趣,但是讲义气,成天陪着程平跑地头儿,回去又叮叮当当一通忙活。


第90章 好一盆狗血
  程平怀着一腔英勇就义的心而来; 没想到看到的是一片安宁祥和; 不免有种微妙的失落感。所以,是皇帝多疑; 还是压根是自己对皇帝的话解读过度; 亦或者……现在的一切都是表象?鲜花芳草下面其实是沼泽泥潭?
  程平当然希望是前者,那样; 就可以安心在这里解决封建社会三农问题了。
  程平封建社会农业建设的头儿开得很不错。科技少年刘恭曲辕的爬犁做得好,曲辕的耕地犁做得也是棒棒哒。到开始春耕时,他做的样品犁几经改造已经成型; 确实比旧的直辕犁好用多了。
  在农业社会,劝课农桑、新农具推广是大事。程平汇报给了谢刺史; 热热闹闹办了个开犁仪式——对谢刺史,对自己,这是政绩;对刘恭,也算正一正名,免得大家都觉得他不学无术; 每天耽于奇淫技巧。
  程平没想到一个开犁仪式,刘节度使竟然会来参加。
  刘椿不单自己来,还带了一帮军中显贵来为儿子撑场面。百姓们哪见过这么多达官贵人; 都跪伏在地; 又偷眼瞧热闹。
  程平非常本分地站在谢刺史身后,看大佬们的表演。
  刘节度使发表即兴演讲; “我刘家过去也是种地的田舍人家; 深知有张好犁是件多重要的事!那旧犁要两头牛架着; 这新式样的犁一头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