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江山 完结+番外-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没有我家的货,我就是出来见见世面。”宁怀瑾笑了笑,也不嫌弃油腻腻的茶碗,跟着喝了半碗:“我爹说,做生意的,可不能光坐在家里打算盘,外头什么样,如何运货,一船运多少,都是学问,叫我出来好好看好好学。”

    那伙头哈哈大笑,点了点头,竖了个大拇指,说道:“老掌柜说得好,说得对。做生意,本来就是防微杜渐的功夫,家大业大,也架不住糊涂账挥霍。”

    “不过小掌柜。”那伙头说:“我见你也在这转悠了两圈了,也不知你是来看什么的。这个码头看着大,却只做些粮盐铁之类的官货,丝绸茶叶那样的稀罕物不在这卸。我瞧您穿得不错,也不知家中是做什么生意的……可别跑错了地方。”

    这倒是意外收获,宁怀瑾想。

    他这两日见到的货船无一不是用油毡布盖起来了,用那种竹编的大竹篓装着,沉甸甸的看不出名堂。

    “是吗。”宁怀瑾笑了笑,端着碗又抿了口凉茶,说:“我家是做粮食生意的,听说这两年安庆府年景好,我爹就让我过来看看,能不能屯些粮。”

    “啊,那可不巧了。”伙头面露遗憾地摇了摇头,说:“小掌柜,你可能得白跑一趟。”

    宁怀瑾心念一动,问道:“怎么?”

    “安庆府从去年年根底就不对外卖粮了。”伙头解下腰间的旱烟杆,遥遥冲着码头那边指了指,说:“小掌柜,你瞧见那几艘船没,那都是从淮南几府过来的。安庆还得从外面卖粮,哪还能卖给你们。”

    “这怎么会呢。”宁怀瑾说:“我前两天也去乡间转了转,还问了那边的农户,皆说去年粮产不错,还因为收成太好压低了粮价。”

    “小掌柜去的是西边的柳木村吧。”伙头说。

    宁怀瑾回想了一下江晓寒那本册子,点了点头,奇道:“您怎么知道。”

    “安庆府周遭,除了下属的各县各乡,就属东西两边的两个大村最能产粮。”伙头握着旱烟杆在鞋帮上敲了敲,将里头剩下的点碎烟叶子抖落干净,叹了口气:“其实不瞒小掌柜,我就是柳木村的人。”

    伙头说着一指那坐在码头边乘凉撩水的几个伙计,说:“这都是我们村儿的,去年收成好,粮价却低,家里交不起租子,被迫缴了好几亩田上去,只能出来干点力气活补贴家用。”

    宁怀瑾没想到随便转转就能遇到真苦主,也没什么准备,只能干巴巴地说:“粮贱也有好处,日常买米粮的钱省下来,赚个几年,还能将地赎回来。”

    他本意只是想安慰两句,却不想那伙头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哪那么容易啊,小掌柜,您看这乌泱泱的船就知道了,别说是粮价贱,安庆府现在能吃口饭都不容易。”伙头说:“今年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火神,年初的时候,官家收粮的粮仓被火星子燎着了,那火乌泱泱着了大半个晚上才让人发现,里头的粮草一口气儿烧了个干净,什么也没剩下——这不,今年的粮食还没下来,就只能靠从外面买。”

    ——大量买粮。

    宁怀瑾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他转过头,跟卫霁交换了一个眼神。

    宁怀瑾是不相信什么火烧仓库之类的鬼话的,宁铮一贯不会吃亏,先不说粮仓会不会看守疏漏道这个地步,单单说要是安庆府真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一把火烧了整府一整年的粮草,宁铮不可能不上书京城请求调粮。

    宁衍虽然跟他不怎么对付,但却不能置当地的百姓于不顾,于情于理,哪怕是看在亲兄弟的面子上,也要从周遭几府调粮过来,压根不必他这样花价钱出去一船一船的买。

    压低粮价侵田是要赚银子,而放话说烧毁了粮仓则是为了屯粮。

    ——那宁铮想干什么。

    宁怀瑾眸色微冷,心底冷笑了一声。

    阮茵和宁铮这对母子贼心不死,时至今日竟然还动这样大逆不道的心思,也不知道应该是说他们胆大包天,还是说他们异想天开。

    伙头没发觉他的异样,还在自顾自地诉着苦:“咱们村已经这样了,大多数能干的小伙子都出来跟着卖点力气,也好给家里挣点米下锅。还是东头好,起码靠着东山那块地,不用出来做苦工。”

    宁怀瑾回过神,下意识问道:“什么地?”

    “哦,就是东山底下,咱们王爷在那划了块地。”伙头没怎么在意,说:“用围栏围起来了,旁人不给进的。东头那村儿里许多青壮年被征去打理那块地,给的可多,一个月能给两钱银子,足够家里花销了。”

    “那地有多大?”宁怀瑾追问道。

    “哎哟……”伙头挠了挠头,说:“这可不清楚了,似乎也没有多大,但是围在山底下,就不好说。”

    宁怀瑾回忆了一下安庆府周遭的地形,东山那座山他大概有印象,离安庆府不远,靠近主城这头正好是阴面,山根底下常年不怎么见光,潮湿阴冷,不像是能种庄稼的样子。

    “这位大哥。”宁怀瑾示意卫霁替他倒上茶,笑着问道:“山里哪能种什么庄稼,您唬我呢吧。”

    “这怎么是唬人呢,小掌柜。”伙头不赞同地摇了摇头,说:“我们都知道,那块地种的不是庄稼,是几种药材——听说是小王妃身体不好,常年要用药补身。但她吃的药安庆府这边又不产,所以王爷才划了一块地,将药材株子从元江府那头路远迢迢地带回来,为她单种的。”

正文 “不知陛下是否安好。”

    关于东山那块地的事儿,伙头知道的也不多。

    想来也是,如果宁铮存心要在那附近做点手脚,确实不会闹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说话间正赶上有新的货船进码头,宁怀瑾便顺势告辞,带着卫霁暂时离开了码头。

    “少爷。”卫霁回过头遥遥看了看码头,那边的吆喝声震天响,正从船上一篓一篓地搬货下来:“……这船是不是太多了?”

    宁怀瑾只在码头呆了两天,进来的货船就少说就有五六波,每次都是满满当当十来艘船,看船上的挂牌,是各家商户的都有。

    “那伙头说,这码头只专供盐铁和粮食,还没把其他的稀罕物件算在内呢。”宁怀瑾也随着回头看了一眼,忽而面色微沉,冷声道:“……这几艘船来的不是粮食。”

    “怎么?”卫霁眯着眼睛,用手在眼前搭了个凉棚,努力望了望,却没看出个门道来:“我看着船都差不多。”

    “这船货分箱多,所以单独搬运时,从伙计们身上看不出受力来。”宁怀瑾说:“但你仔细看船身……这几艘船吃水都太严重了,完全不敢往码头边上靠,是怕搁浅了伤船。”

    “还真是。”卫霁咂舌:“那这就不是粮食了,是——”

    “是铁。”宁怀瑾说。

    卫霁敢想不敢说,啧了一声,顺手摘下头上的竹编帽子扇了扇风。

    码头人多,宁怀瑾侧身让过一个过路的小账房,冲着卫霁使了个眼色,俩人在下一个拐口拐进了一条小路,抄近路往怀玉当铺的方向去了。

    “长乐王这又是买粮又是买铁,胆子也太大了。”卫霁小声嘀咕道:“这要是被人抓个正着,往京中一递,他这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你以为他现在还怕掉脑袋?”宁怀瑾反问。

    在恭亲王眼里,似乎长乐王心有不轨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所以他说起话来也没有太客气。

    离开了京城之后,宁怀瑾也像是无形中脱开了一层难以察觉枷锁。他身上属于“宁怀瑾”的部分终于开始缓慢地显露端倪,连带着他的坦诚和喜恶一起,从“皇亲国戚”和“恭亲王”两个头衔中的夹缝中破土而出。

    只是无论是宁怀瑾和还是卫霁,都没发现他这几不可查的小小改变。

    “不过话虽如此,宁铮却不一定真的有造反的胆子,我猜,这些东西不过是他为自己添的最后一重保障,若非必要,他想必也不会走上那条路。”宁怀瑾接着说:“安庆府虽大,比起朝廷来说却不够看,就算边疆的谢家军为了震慑匈奴不能擅动,可还有州府的兵呢。”

    “也不好说。”卫霁说,他本也是出身行伍,对这些也了解一些:“安庆府本就在长江边上,靠近海口,又与九江往来密切。若是来日真有一天打起来了,只要渡过长江,两江联合起来,便能将长江东口控下来,这地方易守难攻,又有长江横着,陛下不好下手。”

    “这法子自保行,想要打进京城就难了。”宁怀瑾摇了摇头,说:“宁铮若是想要造反,不会屈就于一个小国之主,必定是冲着皇位去的。如果他有更稳妥的法子入京,就不会傻到举兵造反,平白在史书上添一笔骂名。京中再怎么不济,也有阮茵帮衬他,他不至于会这么破罐子破摔。”

    “谁知道呢。”卫霁嘀咕道:“长乐王本来也不怎么聪明。”

    宁怀瑾:“……”

    说得好像也有道理,恭亲王想。

    关起门来在家里硬猜到底没什么用,宁怀瑾想了想,干脆决定跟卫霁兵分两路。卫霁去查安庆府的粮仓被烧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蹊跷,而他则要看看东山那块地里到底有什么古怪。

    安庆府的粮仓修在了城内偏僻的西角,离长乐王府不远。怀玉当铺里的伙计都是本地人,若贸然往那边去,叫有心之人看了到底不好,不如卫霁这样有身手的陌生人,速去速回来得痛快。

    卫霁也知道其中的利害,也不拖沓,将宁怀瑾送回当铺便换了身衣服,往城西去了。

    据那伙头所说,宁铮在东山圈出来的那块地不是秘密,如果就地雇佣青壮年去打理药材的话,想必也并不是铁桶一块,应有可乘之机。

    “荣伯。”宁怀瑾说:“我听人说,宁铮在东山开了块地,你们清楚情况吗。”

    “少爷问东山底下那块药材地吗?”荣伯合上手里的账本,将算盘压在上面,说道:“是有这么个地方,圈了好几年了,里头种的是药材和茶树。”

    “您知道?”宁怀瑾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宁铮做这码子事儿,就算是没有故意藏着掖着,也起码会防范一下外头的人的。

    “当初长乐王开地时,老奴就长了个心眼。”荣伯眯着眼睛笑了笑,吃力地弯下腰,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小小的木盒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其实老奴本以为啊,长乐王开那块地是为了藏不见人的东西,便找了两个伙计在东村那边住下了,想着能不能打探些消息……谁知道正赶上王府的管事的招工,咱家的伙计也顺势就混进去了。”

    怀玉当铺相当于宁怀瑾在江湖中的眼睛,平日里最会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下功夫。荣伯现在手里那只小木匣子里装的便是怀玉当铺的“黑账”,里头没有买卖和银票往来,记的全是些鸡零狗碎的消息。

    荣伯从匣子里翻找了一会儿,找出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双手捧给了宁怀瑾。

    “这是咱们的人记下的。”荣伯说:“是东山药材的买卖频率。”

    “买卖?”宁怀瑾一边翻开册子,一边问道:“我怎么听说,那块地的药材是用来给王妃补身子的?”

    “原本是这样说的。”荣伯说:“可毕竟那么大一块地呢,种出来的药材王妃一个人也吃不完。听说那些药都是元江那头来的稀罕物儿,整个长江以北都没得种的。所以长乐王就会留一半卖一半,也赚点零花钱。”

    “……他缺那点零用吗。”宁怀瑾一目十行地看完那册子,不知道是产量问题还是什么,那里的药材往来次数并不多,几年下来,也只积攒了这样薄薄的一小本。

    “也是个不小的数目呢。”荣伯脾气甚好地笑着将算盘往宁怀瑾那边推了推,随手拨动了下上头的算珠,几下算出了个数字:“少爷您看,按这个数字来,那块地一年的收成,养活王府的日常开支可绰绰有余。”

    “怎么会这么多?”宁怀瑾问:“他种的什么东西。”

    “听说是里头有几味药很精贵。”荣伯说:“咱们的伙计本来也想着弄点出来,找懂药的郎中给看看,谁知虽然从衣服上沾了点碎屑带出来,可找了一堆郎中,都没人认识这药,就只能作罢了。不过,听那边的管事们闲聊,说那些都是活血化瘀的好药,只是太过偏冷,平常的郎中见得少,开方的时候也并不怎么用。”

    宁怀瑾对药理知之甚少,想来想去也不明白,宁铮的王妃跟活血化瘀能扯上什么关系。

    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亲自去东山那边看看,方能放心。

    宁铮在安庆府的动作已经不小了,屯粮买铁,还拢了不知几何的银票,这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事已至此,饶是宁怀瑾心里再存着别扭,这会儿也都已经已经歇了心思,顾不得什么“各自冷静”了。

    他干脆亲自提笔给宁衍写了封信,将安庆府的一应见闻付诸纸面,传信回京。

    宁怀瑾上奏时一向言简意赅,三言两语便将事情说得很明白。写到末尾时,他本已经搁下了笔,可看了看纸上空着的那大半页,不知为何,忽而觉得不落忍来。

    如果不算及冠礼前那次匆忙且仓促的见面的话,时至今日,他跟宁衍已经有小半年没有见过了。

    宁衍是个很念旧情的孩子,宁怀瑾一直都知道。也就是因为知道这个,所以他才一直执拗地想要通过那样决然且狠心的方式来让他“冷静冷静”。

    但小半年过去了,年轻的帝王头脑依旧没冷静下来,恭亲王反而先过了那个狠心的劲儿。

    当初他那样任性地撒手弃宁衍而去,丝毫没顾忌宁衍的心思和脸面,也没顾忌他的心情——或许他想过,只是当时的惊怒让他刻意说服自己不去想而已。

    宁衍自幼与他一处,忽而受到他这样的冷待,当时会怎么想呢,宁怀瑾想,是觉得后悔,还是觉得难过和伤心。

    ——我应该好好教他的,宁怀瑾想,而不是将其弃之不理,那样跟逃避责任有什么两样。

    恭亲王在这一瞬间微妙地进入了某个牛角尖,在非常奇怪的情况下诡异地自洽了逻辑。他自己丝毫没发现这有什么不对,而是非常认真地叹了口气,心里有点不好受。

    宁衍若是收到他的信,定会高兴的,宁怀瑾想——可他若是拆开信,发现里头只有干巴巴的几句公事,又会怎么想。

    宁怀瑾一想到宁衍期待落空的模样,去拿封蜡的手就怎么也落不下去了。

    他迟疑了片刻,在电光火石间跟自己的本能大战了个三百回合,最后本能轻松取胜,一脚将他坚持了几个月的“理智”踹到了阴沟里。

    宁怀瑾被自己的想象弄得心酸无比,他抿了抿唇,没忍住在信纸末端添了一笔。

    “一别数月,不知陛下是否安好。”

正文 商号

    宁怀瑾写完了信,交给荣伯嘱咐他送回京城,便自顾自去换了套轻便的衣服,准备去东山一探究竟。

    东山离安庆府不远,出城往东二十里就是,按荣伯的话说,骑马过去的话,大约不过半个时辰。

    宁怀瑾依旧照原样扮做来安庆收粮的粮商,他骑了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慢悠悠地从官道折到小路上,花了小一个时辰的功夫晃到了杨木村。

    他没有贸然往草药地的方向去,而是先去了村子里,作势要询问粮产的事儿。

    现下正是下午,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要么下地干活儿,要么都在药草地做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幼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