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能等,不知道淮南的灾民能不能等,捐不捐剩下的两万两,荣九自己看着办吧!
  俞三肩膀抖动,差点笑出声。
  程卿丢他一个警告的眼神,要他千万忍住不许笑场,又拍了拍已然石化的荣九:“其实八万两银子也很多了,五河县外的流民,都要感谢九少爷的活命之恩。”
  “你——”
  荣九觉得程卿看似在表扬他,实则在骂他,偏偏他一时还想不到反驳的说辞。
  石总督感受到了程卿的机变和伶俐,知道这小小的刁难已被程卿随手化解,再追着不放好像他以大欺小,立刻转移了话题:
  “岂可让五殿下久侯,还烦请程侍郎带路。”
  程知绪捧着装银票的匣子也笑:“荣九少爷慷慨解囊,殿下知道了也会高兴。”
  石总督走在最前面,程知绪与祁指挥使都落后半步,以示对石总督的尊敬。
  吏部侍郎和指挥使都不如漕运总督。
  吏部尚书在这里,才能和漕运总督平起平坐。
  一不小心又得罪了个大佬的程卿慢悠悠跟在后面,好像一点也不为前途担心。
  程卿都不怕,俞三更不知“怕”怎么写,荣九嘴角抽搐,觉得自己跑来五河县可能是个错误的选择。
  石总督的随从们经过程卿身边,有几人将程卿看了又看,大概是第一次看见有人这么不给石总督面子。
  虽然那几人打量她的时间有点长,程卿也没放在心上。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见五皇子,石总督带来了皇帝的旨意,石总督和祁指挥使剿匪,合领平乱大军,并协助五皇子赈灾,而五皇子则有了督军之权!
  五皇子身子轻飘飘如在云端,不知这忽来的恩宠是怎么回事。
  是皇后娘娘为他说了好话?
  他有督军之权,还有什么可怕的!
  剿匪和赈灾从两件事变成了一件事,程知绪和程卿的职责都不变,两人是文官,皇帝也没指望叔侄俩可以带兵打仗,俩人仍然负责赈灾事宜。
  倒是俞三,忽然升了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百户是正六品,千户是正五品,比程卿还高半品。
  虽然武官的正五品不如同品阶的文官,俞三还是下意识去看程卿,程卿也在看他,脸上的表情虽有点惊讶,却很快笑了。
  程卿并没有一点不高兴,反倒是在为他高兴?
  俞三一边想不愧是他喜欢的人,心胸就是宽广,一边又为程卿不值,为什么只有他升官了,程卿反而没动静!
  程卿早在石总督让俞三跟来时就猜到了圣旨可能也提到了俞三。
  惊讶是有一点,俞三在锦衣卫混得倒挺如鱼得水。
  但她并没有为自己不值。
  俞三升官,可能并不是虹县的功劳,才几天时间,哪能那么快把消息传回京城!
  那么俞三为什么升官呢?
  是不是皇帝有什么事要让俞三去做,又觉得俞三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太小,压不住场面?
  ……
  石总督和五皇子商议发兵淮南的大事,程卿退了出来。
  俞三见她眉头轻皱,忍不住戳了戳她胳膊:
  “你是不是在担心石总督?”
  程卿摇头,“我担心他做什么,他虽是地方大员,却也管不到我,我与石大人也没有深仇大恨,石大人是嫌我不够恭敬,这都是暂时的,等平叛开始,石大人忙起来就再也顾不上我了。”
  不是为石总督,又是为了什么?!
  程卿忽然转移了话题:“趁着现在有空,咱们去见见那个何举人。”
  何望春被软禁两天了,俞三也觉得该去试探一番。
  程卿跟在俞三后面,一进门就听见郎朗读书声。
  何望春在教两个孩子背书,他与俞三说话很客气,当夫子时却十分严厉,其中一个蒙童背错了,还被何望春打了三戒尺。
  蒙童手心都被打肿了,眼里含着泪水,说自己知错了。
  何望春板着脸,“你错在哪里?”
  “学生不该荒废学业!”
  何望春放下戒尺叹气,“你错在不该胡思乱想,天灾人祸是一时的,学问却是能让你们受益一生的。”
  蒙童擦干眼泪点头:“学生知道,学生要像先生一样有学问!”
  何望春一抬头,就看见俞三陪着一个年轻官员走进来,顿时不好意思。
  程卿也在看何望春。
  她将何望春从头看到脚。
  这个人长相普通,她绝对没见过,不知为何却觉得有几分熟悉感,难道何望春就是传说中的大众脸?
  如果她没见过,会不会是“程卿”见过……仔细回想了半天,程卿眯起了眼:“可是何世叔?先父程知远,小侄曾在江宁县见过世叔一面!”


第511章 :更相信你呀!(1更)
  程卿,不,应该是‘程卿’见过何望春!
  承平五年春天,‘程卿’只有十二岁,程知远是江宁知县,县衙里来了客人,‘程卿’作为程知远的‘独子’自要跟着程知远见客。
  听到何望春的名字没反应,是因为‘程卿’的记忆里并没有这个名字,一个只见过一次的长辈,‘程卿’如何能得知对方的名讳?
  何望春长得也普普通通,并不是什么帅大叔,在‘程卿’的记忆里,对何望春的记忆就是浮光掠影。
  承平五年夏天,河台府发了大水,冬天,程知远就被人害死了。
  哪怕是后来大理寺的刘寺正到南仪取证,轮流审问程卿一家,程卿提供的证词里也没有何望春的存在。
  程知远和何望春的见面并没有什么特殊处,不过是程知远尽地主之谊,招待一个路过江宁县的朋友。
  没想到时隔五年多,程卿会在这种情况下再次见到何望春,并且记起了何望春的存在。
  俞三一脸诧异,不是同年吗,怎又成了世叔?
  何望春若认识程卿父亲,还见过程卿,在城门处怎不说!
  何望春脸上亦有意外之色,“一面之缘,没想到你还记得,承平五年春天,我路过江宁县与你父亲见面,那时候你年纪也不小了,我还问过你父亲怎不送你进学,你父亲说你资质愚钝,如今想来,都是你父亲自谦之词……”
  不,不是自谦。
  是不敢让‘程卿’去科考啊!
  如果程知远还活着,自会庇护家人,轮不到‘程卿’冒着风险参加科考。
  也不知程知远对‘程卿’是怎么安排的,大抵也不是真要让女儿一辈子以男人身份生活,在合适的时机会为‘程卿’正名。
  可惜程知远死了,还死的很突然,来不及安顿家人,‘程卿’也一起被人害死了,阴差阳错的,她来到这个世界,取代了‘程卿’,并继续女扮男装走上了科考入仕之路。
  当然,这些因由就不必让何望春知道了。
  俞三晕乎乎的,本是带着程卿来试探何望春是不是奸细,反倒是让程卿多了个世叔。
  现在还怎么试探?
  俞三很快发现自己想多了,程卿认出了何望春,并没有放弃试探何望春,抓住承平五年江宁一别后的事打开了话题,问何望春这几年的经历。
  何望春说自己本不想继续考了,在江宁县见到程知远,程知远鼓励他继续科考,至少要考个‘举人’功名才有做官的资格。何望春回到老家蒙城后一边当着蒙师,一边准备乡试,终于在承平九年中举,随即进京赶考。
  或许是欠了点运气,在今年二月的会试中何望春和俞三一样落榜了,他落榜返乡不久,淮南的旱灾就引起了长巾贼造反,何望春带着乡邻离开了家乡。
  “其实在京城时,我已听说过你,不过你为会元,我是落第举子,便不好意思与你相认。没想到造化弄人,与程兄在江宁一别,竟天人永隔!待淮南之乱平息,我定要去南仪县给程兄上柱香,不枉我与程兄相交一场。”
  何望春说着,眼里泛起水光,不好意思在晚辈面前流泪,赶紧拿袖子擦了。
  程卿陪他唏嘘感叹一番,让他安心呆在五河县,还有蒙城那几百流民既是何望春的乡邻,程卿会让人尽量安置。
  何望春再三说不可为他破例,程卿很坚持:“世叔莫要推辞了,自先父去世,世叔还是小侄见到的第一个先父故交,见了世叔,让小侄想起了先父,子欲养而亲不在,小侄孝敬世叔是应当的,先父泉下有知也会赞同小侄的做法。”
  程卿语气诚恳,何望春也只得受了程卿的好意。
  程卿还说五河县现在很缺人手,何望春若是休息好了,她要拜托何望春帮帮忙。
  何望春迟疑,“只怕我能力不够,会坏事……”
  “无妨,世叔可以先在城里逛逛,了解下五河县的情况。”
  程卿说完就笑眯眯提出告辞。
  俞三一言不发跟上。
  走得远了,俞三面色古怪问她,“我怎觉得你有点不安好心,何望春到底是不是你爹朋友啊?”
  程卿点头,“是有这么个人,不过我也只见过一面,正因为他是我爹的朋友,我们才要盯死了他,谁知道我爹交朋友眼光如何,咱们认识这么久,我肯定更相信你呀!”
  别说是程知远的朋友,就算是‘程卿’的朋友,该怀疑还是会怀疑。
  这世上有许多巧合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俞三怀疑何望春是奸细,程卿相信俞三的判断。
  程卿的话让俞三好似吃了颗冰镇鸭梨,心里凉悠悠又甜丝丝的。
  程卿解了何望春的软禁,他可以自由出入了。
  俞三派人盯死了何望春,发现何望春既没有窥探县衙,也不在五皇子养病的民居周围打转,而是带着两个小童去了城门处。
  原来何望春担心蒙城的乡邻,自己能吃饱穿暖,却不知那几个病倒的乡邻病情是否好转。
  结果走到城门处,何望春就被拦下来了。
  “对不住,没有对牌的话,五河县是只能进不能出了。”
  守城的兵卒说话客气,态度却十分坚决。
  何望春问为什么,守城的兵卒摇头。
  很快何望春就知道为什么了,因为程卿跟着一个穿华服的年轻人走上了城头,穿华服的年轻人是五皇子,他说自己患了时疫,现在虽然被治愈,却不知五河县是否有其他时疫病患。
  这消息在五河县内外响起轩然大波!
  皇子都感染了时疫?
  并且还存在其他时疫病人!
  一时间,人人自危,五河县的百姓还好些,城外的流民嚷嚷不休。
  五皇子站在城墙上,看了一眼程卿。
  “程侍郎和祁指挥使都反对公布时疫的消息,石总督保持中立,我力排众议支持程学士,程学士可知是什么原因?”
  程卿认真想了想。
  “因为五殿下和臣一样,不愿拿百姓的性命冒险。”
  五皇子身体还很虚弱,站在城墙上被秋风一吹,忍不住咳嗽,咳着咳着就笑了。
  程知绪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五皇子知道自己该听从老臣的意见,可老臣们各方面都能顾及到,唯独为百姓考虑的少。
  或者说,老臣们考虑的是大局,只要淮南的局势能稳住,赈灾和剿匪两件差事能完成,牺牲少部分百姓是可以接受的,而五皇子很有主人翁精神,不管五河县的百姓还是城外的流民都是大魏的子民,能一个都别死才最好!


第512章 :你怀疑你爹投敌了?(2更)
  五皇子很快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措施。
  老百姓可以有知情权,但知道归知道,具体要怎么做就不能听老百姓的了,态度和措施都必须强硬,才能让五河县内外不陷入混乱!
  何望春看着城墙之上。
  程卿就是站在天潢贵胄身边,也并不逊色。
  承平五年,这个孩子才十二岁,那时候何望春也没想到这孩子能像今天这么优秀。
  年少丧父,让这孩子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成长了。
  何望春在看程卿。
  石总督也在看程卿。
  荣九站在石总督身边,低声道:“大人,没想到五皇子如此信任程卿。”
  石总督摇头,“不,五皇子不是信任程卿,是程卿的建议更符合五皇子的想法。”
  “那大人您——”
  您知道五皇子想听什么样的建议,为何不顺着五皇子说呢?
  荣九有疑惑,石总督却没过多解释。
  自己是地方大员,五皇子只是一个皇子并非储君,千依百顺靠过去,就算五皇子领情,他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卑微。
  等平叛时,五皇子才知道该倚重谁!
  石总督的带来的随从们也在看城墙,随从们的想法,石总督更不会关心。
  五皇子采纳了程卿的建议,防疫这事儿就不好交给程知绪等人去做,全权由程卿负责,程卿怕时疫会人为爆发,对五河县内外严防死守。
  俞三让人盯着何望春,何望春并没有异常,不往机密处凑,只帮着做点力所能及的琐事。
  要说何望春是奸细,那这奸细挺失败的,还不如另外两个姓何的——因何婉祖孙知道去淮南的秘径,何家又捐了两万两银子,五皇子还亲自见了何老员外一回。
  连荣九都在五皇子面前混了个眼熟,何望春依然没动静。
  这时候,崔彦的症状稳定了,醒来后得知程卿到了五河县,要求要与程卿见面。
  程卿与崔彦隔着窗户说话,崔彦靠在窗棂上喘气:
  “我看见我爹了,在灵璧县!”
  “你确定?”
  崔彦想来淮南,一开始就是为了找崔老爷。
  程卿问出这话就后悔了,这天下哪有认不出自己亲爹的,崔彦旁的事会弄错,看见崔老爷的事一定是很有把握才会告诉她。
  “自是确定……我爹也看见我了,可他假装不认识我,一溜烟就钻入人群不见了。”
  崔彦很生气。
  他这股气从京城就憋到现在,就因为亲爹不省心。
  但生气归生气,那是他亲爹,他抓住了也不可能真的打一顿,偏偏崔老爷还假装不认识他,崔彦就更气了。
  崔彦想和五皇子说明情况,派人回灵璧县寻找,还没说呢五皇子就遇刺了。
  那时候大家知道五河县有重兵驻守,都想快点离开灵璧赶到五河,绝不可能为了崔彦一个人而停留。
  随即就是崔彦染上时疫发病。
  病情好转,意识清醒的第一件事,还是惦记着亲爹。
  这事儿和五皇子说不合适,崔彦只能找程卿,他怕崔老爷一时犯错做下了不好的事,告诉五皇子,那简直是被迫大义灭亲……
  程卿听得皱眉,“你怀疑你爹投敌了?”
  这个猜测太荒谬了。
  崔老爷做梦都想改变门楣,崔彦都当官了,就算崔老爷落入长巾贼手里,大概率是一头撞死也不会连累崔彦。
  “除了心虚,他有什么顾虑不能见我?”
  崔彦头上还冒着虚汗,挣扎了几次都没站起来,手脚无力,一颗心却已经飞远了。
  程卿在窗外踱步。
  “你说的不对,除了心虚,崔伯父见了你转身就跑,还可能是不能和你相认!你仔细想想,崔伯父能挣下那么大的家业,你又做了官,他老人家有了靠山,做什么生意不行,偏要来淮南赚这昧心银子,他图什么?”
  崔彦不仅是崔老爷的命根子,还是崔家的希望。
  程卿脑子里冒出一个猜测,自己都觉得太疯狂。
  ……崔老爷跑来淮南,是不是给崔彦捞政治资本?
  程卿背后有南仪程氏,自己又是六元及第的状元,不愁前途。
  俞三出自山东大族,如今又靠上了锦衣卫骆竣。
  程珪不仅有个当吏部侍郎的亲爹,还做了高首辅的孙女婿。
  唯有崔彦,出身商户,交际圈子就比程卿这几人矮了不止一个台阶,考的是不高不低的二甲进士,没能考进翰林院,起点就低了!
  原来还有万贯家财可以打点,被崔鹏搞没了。
  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