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了。
崇祯皇帝对他的直肠子并不在意,微微一笑道:“当然是以卿为主,如若他和卿之策有冲突,卿告诉朕便是,朕会把他调离的。”
得到皇帝的这句保证,孙传庭便再没有意见了。至于辽东巡抚,其实就没有辖地了,空有一个官职名,他本人又在山海关,就压根不考虑了。
原本的话,蓟辽总督麾下还有保定巡抚的。不过就在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朝廷新设了保定总督,就是从蓟辽总督这边分离出来的,管辖保定、天津、山东、登莱四个巡抚。卢象升的新官职,就是这个了。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朝廷新设这个总督的目的,重心还是内陆这块,主要的职责也是防备流贼。但如今,崇祯皇帝已经改了用意,保定总督的重心,其实是对付建虏了。
崇祯皇帝见他没有话说了,便转头看向卢象升道:“卢卿这边也是,晋州知州陈弘绪,卢卿是知道的,朕决定提拔他为登莱巡抚,主要也是管民生,为卿分担压力,如何?”
卢象升对陈弘绪的印象不错,之前也有接触过。而如今又有孙传庭的问话在前,他都不用再问,便躬身领旨了。
君臣谈到这里,天色已近傍晚,崇祯皇帝也就不再多说,让卢象升等三人先回府休息,而后他才对王承恩交代道:“御马监这边,你当谨记王之心之例,朕也时常会过来,可不要让朕失望了,如有难处,报于朕知便是!”
“奴婢遵旨!”王承恩一听,连忙回奏道,“奴婢得蒙陛下开恩,既往不咎,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再辜负圣恩了!”
“好!”崇祯皇帝听了,便点头道,“摆驾回宫吧!”
说完这话时,他忽然眼前一亮,一行字迹显示了出来。很显然,这是窃听系统又有动静了,不用说,肯定有好事。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开心地定睛看了起来。
“乱世之中,皇帝没有兵权,就无法威压天下,政令不通,阳奉阴违之臣、倨傲之将等等便会层出不穷。如今,宿主掌控大明最精锐之禁卫军军权,可喜可贺,奖励乙级窃听种子一颗。”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由得郁闷了一下,掌握了军权,才奖励乙级窃听种子一颗,也太抠了点吧?怎么就不来个甲级窃听种子?
他刚想着这事,就见还有文字在陆续显示,便立刻又看了起来。
“掌握军权,分为几等。最为低级的是统领之将乃是心腹大臣,如此一来,军权掌握程度,全赖此心腹大臣之能力。能力强则实掌兵权,可却有尾大不掉之嫌。与君、与臣皆非最佳关系。”
“掌握军权之中等手段则为统领之将是为心腹大臣,为首将领又是忠君之将,如此,军权掌握程度更为牢固,基本可以无忧,此乃对君、对臣皆是和谐。”
“而掌握军权之顶级手段则是威服三军,全体将士皆服君王,只认君王。君王旨意所指,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虽刀山火海亦无惧。”
“如今宿主对于天子劲旅的掌握,已为顶级程度。可喜可贺,特此奖励甲级窃听种子一颗,以资鼓励!”
看到这里,崇祯皇帝终于开心地笑了。好你个系统,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朕,呵呵,朕喜欢!
他能感觉到,系统原本应该只是奖励一颗窃听种子,但没想到自己做到了顶级手段,就额外奖励了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了。当然了,如果是中等掌握军权的手段,估计也会有额外奖励,不过肯定不是甲级窃听种子了。至于最下等的手段,任何一个君王都会,估计就没有额外奖励了。
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窃听系统地文字还在继续显示,那也就是说,很可能还有好事。于是,他便又欢喜地继续往下看下去。
“一个好汉三个帮,哪怕是皇帝,也需要能臣辅助。如今宿主和三位能臣推心置腹,布局一方,而三位能臣却坦然受之,此乃收臣子之心的表现。此也是中兴大明所必须地,可喜可贺,奖励一颗甲级窃听种子,或者三颗丙级窃听种子,宿主自选!”
崇祯皇帝看了,不由得欢喜坏了,不错啊,现在系统都给了自己选择的权力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一颗甲级窃听种子好呢,还是三颗丙级窃听种子好?
看着这个选择题,崇祯皇帝稍微考虑了下今后的布局,便立刻点了三颗丙级窃听种子。
“恭喜宿主,三颗丙级窃听种子已经到账,请查收!”
崇祯皇帝这次还真是大丰收了,打开核实了下,这次共收入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一颗乙级窃听种子,三颗丙级窃听种子。这么一搞,那手头的窃听种子就宽裕了一些了。
那么该用在谁身上呢?这是个问题,要好好考虑下。对了,该置换的窃听种子,也要置换下才行。
大收获啊,这给了崇祯皇帝加班的动力,虽然天色已晚,他想了想,还是单独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当即吩咐他秘密调查京师以及周边地区粮商的囤积粮食情况,还有各府有囤积多粮食的话,也秘密调查之。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也给东厂提督曹化淳下了同样地密旨,让曹化淳这边也去秘密调查。因为接下来,就要针对粮商这块搞一次大的了。毕竟晋商那边,要查抄的话,还得要点时间,而之前二十万难民却是嗷嗷待哺,需要尽快想办法了。
然而,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有关范记钱庄的那些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来得快,来的猛。
不过想象也不奇怪,如今这些有钱人,不管是皇亲勋贵还是文官武将,连养个难民都要叫苦。如此一来,他们手中的范记钱庄银票成为废纸的话,这简直是割他们肉了,肯定会找理由挽回他们的损失了。
第180章 大明金融危机爆发
另外一点,就是银票这东西,普通百姓是不可能有的,因为他们平时用得都是铜钱。一两银子就是一千文铜钱。就算有银子,也不会去换成银票。对他们来说,银票远不如银子来得安心。
因此,银票这个东西,都是皇亲勋贵、文官武将以及生意做得比较大的商人才有。而哪怕是这些生意做大的商人,他们的背后,也是一定有官场关系的,否则不可能做大。
不得不说,晋商做生意确实是有一套的。他们虽然不知道国家民族,却知道个人信誉,因此他们所经营的钱庄,不但规模大,所发行的银票也多,影响就大了。
之前的时候,是成国公等人谋逆一案牵扯出来,这是惊天大案。因此吓住了他们,没人敢第一时间跳出来。
如今成国公等人已经被抄家灭族一段时间,又经历了大捷等事情,这风头感觉有点过去,加上背后晋商派人来怂恿了下,顿时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都开始爆发了。
这不,崇祯皇帝的嫂子,天启皇帝的皇后,如今的懿安皇后都派人来找崇祯皇帝,说是有事相商。
这个懿安皇后,对于崇祯皇帝登基为帝,接了朱由校的位置,是有很大的功劳的。因此,她派人过来,崇祯皇帝不管怎么样,都要过去一趟。
懿安皇后见了他,就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些天,宫外有一些熟悉的命妇听说宫里用度紧张,担心奴家这边不够用,便送了一些银票过来,数额还不少,前前后后一共有三千两之多。奴家其实并不需要花钱。这些银票,皇上就都拿去用了吧。”
说到这里,她露出一丝微笑,没等崇祯皇帝说话,就又说道:“本来就这点钱,奴家是想着给皇后那边送去的。但他们说了下最近大明竟然打赢了建虏。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奴家听了都很是欢喜,就想着见见皇上。”
说到这里,她又是感慨道:“当年先皇一直奈何不得建虏,并被建虏坐大,一直是憾事。如今先皇有知的话,该是欣慰当初没有看错人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立刻便明白,有人七拐八拐,利用了懿安皇后,前来试探皇帝对那银票的态度了。此时的他,敢保证懿安皇后手中的那些银票,绝对都是范记钱庄,而不是其他钱庄的银票。
“皇嫂放心,大明虽是多事之秋。”崇祯皇帝恭敬地回答道,“不过朕有信心,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辽东建虏而已,不是朕说大话,朕已有安排,他日必定让皇嫂看到辽东建虏灭亡之日。”
对于懿安皇后,有原来崇祯皇帝的情感因素在内,也有他来自后世的印象,因此对她还是很尊重的。
听到这话,懿安皇后忍不住认真地看了下崇祯皇帝,心中有点闹不明白,皇上这是骄傲了呢还是真有把握?不过当她看到崇祯皇帝那自信的眼神,在自己面前又保持着谦恭时,她便选择了相信皇帝。
得到这个结论,她不由得很是欣慰,便让边上服侍的宫女把那银票呈给了皇帝。
崇祯皇帝接过来,稍微一翻,发现果然不出所料,这些银票全部都是范记钱庄的银票。
他早已打定主意,就是要利用这次的事件,把印制货币,哪怕只是货币凭证这些的权限,都要收归国有。因此,看了手头的银票之后,他便严肃地说道:“皇嫂不知,这些银票所属的钱庄,因为涉嫌勾结宫内,已经被朕抓了,钱庄被查封。这些银票,其实已经是废纸一张。”
之前那么轰动地谋逆皇子一案,就算懿安皇后再怎么不管外事,这也是听说过的。此时听到涉嫌勾结宫内,她就皱眉头了。原本的她,就对这种事情很反感。甚至可以说,她也是这种事情的受害者之一。
因此,她很快便对崇祯皇帝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皇上看着办吧,这勾结宫内,事情可大可小,皇上当以谨慎为先。”
言外之意,不外乎是往严重里估计。
崇祯皇帝点点头,闲聊几句之后,便告辞去处理政务了。他估计着,自己对这银票的态度传到宫外,肯定接下来会有下一步的反应。
他果然没有料错,就在下午时候,就接到奏章,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联名上奏,说之前范记钱庄勾结宫内一案,要求皇上下旨三法司会审,如果有谋逆之意,当从重处罚,如果只是平时生意往来,也应有个了断。
对此反应,崇祯皇帝只是冷冷一笑,就在奏章上批复,着锦衣卫审问便是。
有谋逆造反嫌疑的,一般就归锦衣卫来处理了。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是三法司会审,厂卫旁听。
看到皇帝的回复,另外又有奏章上来了。说区区一个钱庄,要兵没兵,就只是区区一个商人,不足以行谋逆之事,要求皇帝发给三法司会审好了。
对此,崇祯皇帝又是批复,有钱就有兵,之前之谋逆一案,就是因钱财动人心而引起,何以保证商人就不会行谋逆之举?
这么一来,那些文官见皇帝咬定有谋逆之嫌疑不放,这也就是说,肯定要问罪范记钱庄,那他们争不过皇帝,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先有皇亲勋贵出面,上书给皇帝求情,说自家难得有一点钱财,存放在范记钱庄,如今范记钱庄被封,连累他们的钱财也被封了。有银票为证,请皇帝归还他们的钱财。基本上,可以说勋贵这个团体,所有人都有份,哪怕是被禁足在自己府上的周奎,也有上书。因为确实,他手中就有范记钱庄的银票。
而后,京师各衙门,也纷纷上奏,说他们手中也有范记钱庄的银票,是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家当,朝廷俸禄又不能及时发放,要是银票再成废纸地话,他们都要喝西北风了。
这一次,就连都察院的众多御史,以清廉自居的他们,也都纷纷上奏,一边哭穷,一边拿出几百上千的银票要求兑换银子。
他们抓住了一个立足点,就是朝廷经常拖欠俸禄,就算发下去了,这俸禄也经常要打个折。如果要额外再损失家财的话,家里都要饿死人了,没法干活了。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人的话,估计也没人敢对上如今的皇帝。可现在是有很多人,几乎是整个勋贵集团,还有京师的文武官员,这个就是法不责众的代表,你皇帝再怎么样恨范记钱庄,可对他们的诉求,你总要给个说法吧?
一时之间,京师各衙门,所有工作几乎都停滞了,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不管当官的,还是当吏员的,谁手中没有一张银票的,都关系到自身利益,有大人勋贵们带头,自然都要闹上一闹。没资格上书的,就各处议论呗!
如此一来,就连京师的商户,也都加入这个讨论的行列了。他们也担心啊,就算手中的银票不是范记钱庄的,万一这个钱庄也被官府查抄,那他们也将血本无归。
不止是讨论,为了安全计,一开始是少部分脑子灵活的人,先赶紧去把手中的银票兑换回银子。这个事情一传开,其他人也纷纷加入这个行列。于是,京师又立刻出现了大规模的银票兑现朝。
这么一来,一场大规模的挤兑钱庄活动,就突如其来又猛烈地爆发了。
京师中的其他钱庄,谁能想到,好好地银票,竟然会遭遇大规模赎回。谁家不是偷偷多印一些银票拿来用,一直以来也是没事的。
没有一个钱庄事先有准备,只是第一天,就有规模小点的钱庄被爆仓了,兑换不出银子。
银子可不是铜钱,这是大数目的钱财。而且持有银票的,一般都是多少有些势力的,一看钱庄兑不出银子,顿时就急了,不管钱庄解释要什么调集银子过来,或者什么稍等两天就有的话,全部愤怒地开始了打砸抢。哪怕不少钱庄的背后有人罩着,那也没用。
京师的钱庄,在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一下子全乱了!
人心惶惶之下,甚至比起满清军队在关内肆虐,还要来得惶恐。
崇祯皇帝原本是嫌他们闹得还不够,还想让厂卫偷偷去收集一些小钱庄卷款跑路的例子,等回头来说这事。不过当他听到宫外的那些事情时,真得很是有点意外。
由此,他想起了后世的一次金融危机,就是次级贷引发的,在太平洋对岸暴雷之后,立刻在非常短地时间内席卷了全球。联想大明京师的这次金融危机,崇祯皇帝不得不感慨,这涉及钱的事情,真是要谨慎,一旦失去控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过此时,崇祯皇帝倒是轻松了。在外面闹了一天之后,崇祯皇帝开了个扩大化的朝会,就专门是讨论这次的钱庄危机。
在见礼之后,看着底下一个个臣子非常关注的眼神,崇祯皇帝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有关钱庄的事情,朕已经听说了。这银票既然如此害人,朕下令禁止了便是,如何?”
“……”群臣一听,不由得无语。皇上就这么粗暴的处理,好像是太任性了吧?
首辅薛国观咳嗽一声,出列奏道:“陛下,微臣以为,银票确实有不少方便之处,对于民生百姓皆有好处,如果只是因为今日之事便封了,稍微有点不妥!”
做大买卖的商人就不用说了,出去谈个生意,要运一大车银子去,不但遭贼,而且也太不方便了。就连这些当官的,平时行贿受贿,收来送去的几十几百两银子的,那还不沉死,而且也不方便携带。
因此,在听到薛国观的这番话之后,竟然难得的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现象。包括杨嗣昌等人在内的绝大部分官员,立刻出列,纷纷附议薛国观的意见。
崇祯皇帝看他们急得,心中乐呵,当即双手一摆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可能避免如今这钱庄的事情,到时候诸卿又有损失了怎么办?对于那些开钱庄的商人,朕可以下旨抄家来赔偿诸卿的损失,但要是这样还不够怎么办?”
听到这话,底下这些臣子一时间都忘记去辩解说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