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不到重新崛起的希望,阿列克谢自然是愁啊!
  后来,他收到消息,波兰在内乱,瑞典各国趁机又去攻打波兰。说真的,他又心动了,也想趁机参与一把,捞点好处。
  可是,前车之鉴啊,就是想着捞点好处,结果把棺材本都赔进去了。如果此时再要动刀枪的话,那绝对是要把百姓的口粮都剥夺了,万一再有个意外,沙俄就真得亡了!
  因此,阿列克谢最终决定还是蛰伏不动,乖乖地添伤口养伤,休养生息再说。
  结果他没想过,几个月之后,波兰那边还在打生打死,几个国家围攻波兰还没有分出胜负,但从东方传来的消息,却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又败了波斯帝国的军队,据说如今准备灭了波斯。
  “犯大明者,虽远必诛。”阿列克谢不得不反复嚼味明国皇帝的这句话,“该不会,波斯真得要亡了吧?”
  说真的,他是有点不相信的。打仗又不是儿戏,说灭谁就能灭谁!波斯帝国那么庞大,又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灭国!
  心中虽然这么想,最终他还是决定派出探子,去看看情况怎么样,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消息。
  至于他自己,当然还是要添伤口,从未有过的关注民生,积蓄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到了来年夏季,阿列克谢也终于有了一点积蓄,正想着参合波兰那边一腿,捞点汤喝喝也行。可这个时候,各国已经打疲惫了,有罢战的迹象。这让他很是不甘心,继续啊!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探子回报,说明国皇帝领军,真得灭了波斯,吞了克里米亚汗国,如今兵临奥斯曼,很可能要发起新的战事。
  听到这个消息,阿列克谢震惊到傻,呆滞了不知道多久。
  真得说灭就灭?明国皇帝真得做到了!
  明军这么厉害,谁还能挡得住?
  回过神来之后,阿列克谢就开始仔细地询问战况。能问多细就问多细,一直到探马实在说不出来为止。
  之后,阿列克谢怕了。因为他又想起了明国皇帝的那句话,真得不是随便说说,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回想起自己,不也是和萨马拉堡的明军去打了一仗,虽然最终是签署了合约,这种情况,不知道还算不算犯大明呢?
  还有,之前自己偷偷摸摸的那个事儿,虽然亏了自己随机应变,双手奉上粮草而退兵。可以明国皇帝的厉害,他会不会发现自己的本意,从而定一个犯大明的罪行?
  如今的沙俄,不要说明国皇帝御驾亲征了,就是那个萨马拉堡的明军统帅,都有能力来灭吧?
  想得越多,阿列克谢就越怕。于是,那个愁啊,头发都白了!
  这一日,他愁着愁着,突然之间,犹如一道闪电劈开了黑暗的天空,让他一下就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明军之中不是有土尔扈特部,还有哥萨克部么?如果能像他们那样,在明国皇帝对沙俄定性之前投靠,是不是就没有被灭的担忧了?
  再说了,如今的沙俄,真得是太弱了。如果瑞典下定了决心要灭的话,又没有了纵深可退,沙俄真得可能会被灭掉。
  自己就算再休养生息,可瑞典等国会一直放任自己不管么?
  之前的时候,他们是在打波兰。如今看着好像有停下来的迹象,瑞典会不会把目标转向沙俄了?
  这么想着,阿列克谢便不再犹豫。这么弱小的时候,就唯有抱大腿才能有活下去的机会。既然要抱大腿,那必然是要抱最粗的那条大腿才行!
  这么想着,他就不再犹豫,立刻收拾自己手中能拿得出手的奇珍异宝,然后派了重臣,不管远赴波斯,就去萨马拉堡找那个明军统帅了。
  洪承畴看着那些奇珍异宝,听到沙俄使者的来意时,还是有点意外的。没想到沙俄竟然主动要求做大明的藩属国,愿意听大明的话,让咬谁就去咬谁!这还是当初皇上曾经点评过的北极熊?
  不过以他的才智,稍微一想,其实也不难明白了。以沙俄现在的处境,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称为大明的藩属国。如此一来,才能保证他们打不过西欧各国的时候,还有明军的支援。
  洪承畴有一点是想不到的,让阿列克谢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怕明军把沙俄也定性为犯过大明,派兵去灭了沙俄。
  虽然洪承畴搞明白了沙俄的意思,但是,这个事情,他是没法做主的,就写了奏报,派兵护送沙俄使者去镇南城那边,自己去给大明皇帝说。
  由此,这个事情也在伏尔加河流域传开了。
  听到这个消息,原本的土尔扈特部和哥萨克部的百姓,就充满了骄傲,对于朋楚克和拉辛的先见之明,感到非常地敬佩。
  看看,沙俄就没有我们聪明,先一步归顺之后,沙俄都来有样学样了。
  如今我们可是大明人,他们是向我们来乞求归附了!
  大明的强大,毫无疑问,让百姓们都有了自豪感。
  这个消息,在传开之后,也让波兰和立陶宛联邦境内正在反抗贵族统治的那些部族知道了。对啊,为什么不学着沙俄的做法,却抱一条大粗腿,那样不就可以不被人欺负了么,也不用自己打得这么辛苦了!
  特别是那些哥萨克部族,更是因为有拉辛所在那部在,就更觉得应该去投靠。于是,各地那些弱小的部族,全都派了使者,带着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跑去朝见明国皇帝了。甚至有的部族,干脆就举族迁移,往明军地盘而去。
  崇祯皇帝灭掉了奥斯曼帝国几十万东征大军,又灭了波斯皇帝所领的东征军队,并直接攻入波斯境内,横扫一切,以气吞万里之势荡平了波斯。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终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东欧这边的所有国家和部族。
  以沙俄使者为首的各国、各部族使者,犹如溪流汇聚成河,流向了镇南城。


第937章 卢象升来了
  霍尔木慈海峡这边,原本波斯所修的新都城,那个没有完工的凌堡已经被拆除。填埋的尸体另行安葬,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墓。不用说,这个坟墓就是萨非王朝残暴不仁的有力铁证。
  原本的那些波斯俘虏,在明军将士的看押之下,负责新的港口城市最繁重工种。另外还有不少百姓也在参与建设,不过这些人是以工代赈,分到的活也不是很重的那种。
  到了后来,正在攻打波斯湾南岸的明军,又陆续运来了奥斯曼俘虏,充实建设的人手。
  就这么的,新港口城市的建设速度就非常快。港口部分,最先完工,能一次性停靠很多船只。只是看这规模,就知道这里以后必然会成为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
  这一日,在港口做收尾工作的原波斯贫民,如今的大明百姓中,有人忽然欢呼起来道:“看,又来了好多船!”
  他的同伴听到,头也没抬,只是笑呵呵地说道:“如今我们大明战无不胜,那俘虏还不是一船船地运,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不是,不是,你看,是从东方来的,好多船啊!”
  听到这话,原本都低着头的那些人,就纷纷抬头看去。
  果然,在东面的海面上,全都是挂着大明旗帜的船只。其中风帆战舰并不多,大都是大明特有的那种福船。
  看清了这个情况,这些百姓不由得都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挥手,用他们的热情欢迎来自东方的朋友。
  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他们都是懂的。只有大明来的人越多,他们在这里的日子才能过得越稳固。要不然,如果敌人大举来攻,兵力太多的话,明军人数太少,终归是不踏实的。
  在挥手的同时,他们也好奇,这次过来这么多船,到底来得是什么人?
  这支船队倒不是来自大明本土,而是原本参战的那支运输舰队,将近两千来艘。他们在打完战事之后就返航,回到了洞吾造船厂那边进行维护。
  随后又从洞吾运粮食,但是,更大的任务,却是接应从大明东南沿海过来的船队,就在洞吾这边进行交接。
  这个交接,当然不是要把船上的物资进行搬运,而是船只的交接。由洞吾巡抚张煌言进行掌控,是一艘对一艘还是一艘对两艘或者更多,就是要平衡两边的船只数量。
  这一次的船上,就来了去波斯就任地方官的大明官员。
  这和去藩国当官不一样,吏部是要考核选拔的。有出规定,去海外行省担任多少年官之后,升迁会更快。而不是说,只要秀才举人什么的,只要读过书的就成。
  他们之中官职最高的那个,如今就站在旗舰的舰首甲板上,身材高大,眺望着岸上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
  “卢大人,我们到了。”他边上的舰长指着那边说道,“大人在这里上岸,要走陆路去镇南城了。末将在这里补给之后还要往里面去,送物资兵力给阎大人。”
  这个卢大人,自然是卢象升了。多次向崇祯皇帝请战,终于得到允许,老将继续出马,为大明开疆拓土再贡献一份力量。
  此时的他,全然没有做久了船的疲惫。脸上甚至都有一丝兴奋道:“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本官竟然能踏足当初三宝太监到过的地方!”
  三宝太监,就是郑和,在大明开国之初的永乐年间,七下西洋,就是多次来过这里。
  如果早些年的时候,又有谁人能想到,大明有朝一日会重现永乐年间的辉煌。或者说,更进一步,直接开拓了这里成为大明疆土。行万里路,踏足的,还是大明的土地!
  那舰长听了,在边上呵呵笑道:“只要陛下挥剑西指,再远都是我们大明的!”
  卢象升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是没说话了。
  打败敌人容易,但是,治理地方难。再怎么样,也不好把所有地方都变成大明的疆土。敌人,还是要有的。
  心中这么想着,却是没说出来的。
  等到舰队靠岸,这边负责的将领早已领着人过来码头。
  在之前的时候,他就得到过崇祯皇帝的旨意,知道这次会来什么人,因此都做了很多准备。
  果不其然,在这码头下船的,将来是波斯这片领土的地方官中,大部分人都是晕船,上了岸需要休整好些天才能恢复。
  经常坐船或者骑马的,对于远航的适应能力就会强很多。因此,卢象升压根就没什么事。在等其他人休整的时候,他巡查了这边,也去那个大坟墓看了下,敬了一炷香。
  他的这个举动,让所有原籍是波斯的百姓和将士,看得很是感动。特别是他们知道,这位从大明本土过来的大官,以后将会是大明在波斯最高的官员时,就尤其感到幸运和放心。
  大明皇帝肯定不会一直在这里,最终管这里的大明高官,才是决定他们幸福日子的真正关键。如今他们看出来,这位大官该是错不了。
  当然了,也肯定不是所有波斯百姓都能放心。忧虑大一些的,不会轻易相信的,这样的人总是会有一批的。
  但不管怎么样,只是这么一下,卢象升就收获了大部分波斯人的民心。
  不过他要做得,还不止如此。经常走到军营,或者修筑新城的民夫营中,了解他们的情况,还拿出他以前的习惯,跟他们吃一样的伙食,就在营地里吃。
  他的这个举措,就真得把波斯人的眼睛给惊掉了。
  什么时候,他们见过有这样的大官了?说真的,他们不但没有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连传说中都是没有的。
  等卢象升走了之后,整个营地都能炸了。就算是劳作了一天很饿肚子的人,都顾不得吃饭,纷纷八卦起这位大明高官的事情来。
  “听说来我们波斯当总督的那位卢大人,真得在营地吃饭了?”
  “那还用说,我是亲眼见到的,绝对不会有错!”
  “他不嫌我们吃的这个东西难吃么?那么大的大官,平时吃得肯定是山珍海味吧?”
  “还真别说,我仔细地盯着看了,比我们吃得还自然呢!”
  “还有还有,我告诉你们啊,卢总督还和我说话了呢,问了我家里的情况,真得,我敢发誓,真得和我说话了!”
  “真得么?这么好的运气啊!卢总督好不好说话?”
  “那还用说,绝对的啊!”
  “……”
  消息传开之后,特别是有些人还从来自大明本土的人哪里听到,卢象升一直是这么个作风时,基本上所有人都对卢象升充满了希望,庆幸大明皇帝派了这么好的一个大官来管他们。
  五天之后,卢象升就出发去镇南城了。
  事实上,他是恨不得一天都不待,赶紧去见皇上,这都几年没见到皇上了。
  不过无奈其他同僚不行,过了五天才终于得以出发。
  不用说,卢象升当然是骑马的。不但如此,其他地方官,能骑马的,也都要求骑马,只有实在不会骑马,身体还没恢复完的,他们才坐马车。
  他走得这一天,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恭送卢象升的离去。没有命令,都是自发的。
  一千多里路,紧赶慢赶,终于到达了镇南城。不过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领军出征了,留下的旨意,就是让卢象升立刻就任新职,管好波斯省。
  卢象升遗憾没见到崇祯皇帝的同时,也深知治理好波斯的重要性。后路不宁,大军难行。只有波斯稳定,皇上才能在前线安心打仗。
  于是,他几乎是日夜办公,先把崇祯皇帝留给他的波斯资料给看了一遍,又和不少熟悉地方的人谈话。随后便发布他的政令了。
  第一,当然是把他所带来的官员,按照他所认为的合理方式进行分配到州府去担任地方官。
  第二,波斯省内,也实现小孩三年免费教育的规定。当然了,这个读书,肯定是读四书五经了。
  第三,宣布皇帝留给他的旨意,在波斯省内,也会举办科举。其中院试,和乡试在波斯本省举办,会试和殿试就不用说了,都要去大明京师才行。
  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都是带兵来的,这些事情没法实现。可如今卢象升是带着文官来的,就可以宣布了。
  这些政令宣布之后,顿时整个波斯都轰动了。
  古代时候,除了东方的大明是用科举制度来选官之外,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这样的途径。阶级等级之间,分得就很清楚。
  不管后世怎么看科举制度,却真得给了底层百姓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如今这样的机会,又传到了波斯这里,这是大明的直辖地,给波斯人的震撼,那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之前有的波斯人对于学习大明文化,学习四书五经感觉太难而想放弃的,那卢象升的这几条政令发出之后,三十岁的人,都厚着脸皮去学堂说他才八岁,只是长得老成,想读书,你敢信么?但这样的事情,还真得有!


第938章 麒麟
  就在这当口,各地的使者进入了波斯,包括沙俄使者在内。
  不用说,当初奥斯曼帝国使者穆斯塔法所见到的一切,还有所震撼的那些,全都被这些新来的使者给重新经历了一遍。
  甚至因为这个时候宣布了科举制度,免费读书等等,这种最热门的话题,让各路使者就是不想听,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一般来说,各路使者都是代表各地权贵,他们是当地的上层人士,是利益所得者,可能不怎么对科举制度感冒。但是,这些使者所带的随从,那就不一样了。
  要是有可能的话,谁不想往上走的!就算自己不行,那自己的儿子、孙子呢!如果他们生活在大明境内,能去读书,万一能出人头地呢?
  另外还有一点,波斯籍的百姓因为大明的新政,从而爆发出了蓬勃生机。他们的精神面貌,同样会感染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