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崇祯皇帝也不等洪承畴的禀告,就给他下了一道圣旨,强调敢犯大明者,统统抓来修铁路。
  这两年,在崇祯皇帝亲自抓基建的情况下,铁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至少在关内人力充足的地方,在事先规划的铁路主干道所在,已经有好多城镇开始联通了。
  效率之所以这么高,崇祯皇帝亲自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毕竟如此一来,官员就不敢懈怠,资金也能保持充足,人力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京师和通州这边的铁路示范效果不错,不管是运人还是运货物,都比公路运输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商人来说,如果火车建好之后,就能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因此他们这类人反而是对于建设铁路最积极的人群。
  也因此,崇祯皇帝从年初开始发行的铁路国债,筹集资金修建铁路的这个事情,就受到了热烈地回应。毕竟铁路的前景,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了。皇上以铁路的收入作为担保发行国债,加上皇上的威望,买国债比把钱存地窖中要划算多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钱是不嫌多的。试着第一次发行国债,用铁路收入作为担保,没想到能如此成功,他当然也是高兴的。只要钱够,只要能把民间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大明的基建就绝对不会慢。
  这不,京师到天津的铁路,就是第一条完工的长距离铁路。之所以这是最先完成,是因为大明从崇祯十五年开始,在崇祯皇帝的旨意下,就开始注重海运了。
  而天津港就是大明非常重要的一个港口,不但从关内输送到辽东、朝鲜的物资,会从天津港出海,甚至连到倭国,如今应该叫做扶桑省,都是从天津港出发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从江南,甚至更远的闽粤、安南等地,只要到京师来,很多都是通过海船到达天津港这边的。
  京师到天津港的铁路一建好,原本京师到天津三百多里的路程,马车走的话要三天才能到,毕竟马要休息,要吃东西等等,其实在路上走不了多久。可是,蒸汽火车却能不停地开,时速在二十里每小时左右,也就十五个小时上下,一天就能到达。
  火车开始运行之后,不但两地的交通时间缩短几倍,而且一次拉送的旅客和货物都不是马车能比。天津港码头就立刻变得更繁忙,天津城也开始快速扩建,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月就有一个月的变化,如果一年不到天津的话,估计都认不出天津来了。
  ……
  这一日,御花园内,崇祯皇帝正和自己的妃子在闲谈散心。忽然,他看到周皇后和田贵妃的神情都有点不自然,一瞧就知道有事,于是,他便问道:“怎么了,看你们脑门上,都已经写着,你们有事情了。”
  一听这话,周皇后就不管了,便对崇祯皇帝奏道:“陛下,您看他们两个都已经老大不小了,虽然我们作为母亲的希望孩子能一直在身边,可他们年龄到了,也确实该到就藩的时候了。”
  崇祯皇帝一见她所指,便看到周皇后所生的朱慈炯,还有田贵妃所生的朱慈炤。这两个原本会在一六四四年不知所踪的皇子,如今差不多都要成年了。
  比他们大的,太子已经搬到东宫,长平公主已经出嫁,夫婿是宋应星的小儿子宋士学。夫妻两个,都爱好搞科研玩意,特别是化学,更是感兴趣。而且夫妻两人,此时都已经有“专业匠师”的爵位。再搞出一点什么重要点的成果,肯定能封为“大师”。
  对于这两个,周皇后都是满意的。
  但是,对于其他儿女,她和田贵妃等人就担心了。女儿还好一点,年纪都还不大。就算大了,择一良婿出嫁便是。但是,儿子,特别是两个已经封王的儿子,她们就很担心了。
  原本崇祯皇帝之前就有颁布圣旨,对于宗亲勋贵的爵位,定下了降爵继承的国策,而且还从自己的儿子开始,这让她们就已经有点担心了。
  而后,对于儿子们封王不封地,一直在京师这边,长久不能就藩,就更是让周皇后等人有一种感觉,搞不好皇上在宗室勋贵这一块,还会搞出什么名目来。
  基于崇祯皇帝越来越高的威望,她们不敢做出干政之举。可是,这都到崇祯二十三年了,皇子们年龄越来越大,就给了她们压力和借口,这一日,终于忍不住说了出来。
  田贵妃虽然没开口,但涉及到自己儿子的事情,她当然也是非常关注,注视着崇祯皇帝,眼睛一眨不眨的。倒是袁贵妃很淡定,因为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年龄也还小。不过终归这个是大事情,也是竖着耳朵在听着的。
  此时,崇祯皇帝看着她们,看她们期待紧张的脸色,想了一下,便让内侍宫女什么的都退下,只留下了皇后和两个贵妃,然后才对她们说道:“太祖成祖时候定下的朱家宗室之策,相信你们也都看到了,曾经拖得大明岌岌可危。全国一年的财赋都不足以支付宗室之用。如此一来,朝廷没钱,而宗室处境也很困难,甚至都有当叫花子的事情发生……”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当初进行宗藩之策革新的时候,就已经详细分析过的,周皇后和两个贵妃也都知道。可是,听到这个开场白,她们就不由得一颗心沉了下去。她们能预感到自己果然没猜错,皇上还要对宗藩下手。
  “……虽然朕不辞劳苦,开疆拓土之下国土面积是增加了,可富裕之地却还是不多。”崇祯皇帝耐心地给她们讲述道,“为了子孙后代计,为了祖宗留下的社稷江山,朕不打算再在本土分封藩王,甚至要把郡王以上的宗藩也都迁出去……”
  听到这话,周皇后忍不住便打断了崇祯皇帝的说话道:“陛下,本土是指哪里?”
  “陛下,宗藩是要迁往哪里?”田贵妃也心中紧张,跟着问道。
  崇祯皇帝看着她们有点担忧的神情,便和蔼地说道:“你们不用担心,他们也是朕的孩子,朕难道不会心疼么?只是对于皇家来说,江山社稷更为重要。不过虽然如此,朕儿子的待遇,也会远比普通百姓要好,这一点,你们无须忧虑。”
  话是这么说,周皇后和田贵妃的心情还是高兴不起来。
  崇祯皇帝看着她们,继续说道:“本土就是大明目前已有的疆域。至于他们将来迁往哪里,朕其实也已经给他们想好了。”
  说完之后,他吩咐轮值太监方正化去拿来一份世界地图。这份地图,并没有对外公布,是崇祯皇帝根据后世记忆所画出来的世界地图。
  铺开之后,崇祯皇帝便指着后世澳洲所在说道:“这块地方,几乎有以前大明的疆域那么大,不过如今还是未开发的地域。哪里除了土人,并没有人知道。”
  然后,他又一指北美地图道:“这里你们应该已经听说过了,在南边有西班牙人在了,但大部分区域,也还是未开发的地方。”
  周皇后和田贵妃以及袁贵妃都站了起来,拥到世界地图边上,低着头认真地看起地图,特别在意崇祯皇帝所指的那些地方。因为她们知道,十之八九,大明宗藩可能要去那些地方的。


第797章 计划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却离开了地图,背靠着椅子背,看着皇后和两个贵妃说道:“朕准备把朕的儿子封到这几个地方去。朕不希望朕的儿子被圈禁在王府里,一如成祖所规定的那样。只要他们去这两个地方就藩,朕就给他们太祖当年所给得权力。”
  成祖是圈禁宗藩,防止宗藩和他自己一样能造反夺位;而太祖当年的想法,就是让兄弟帮忙,有兵有权能镇守四方。
  听到这话,周皇后和田贵妃等人看看,不由得是惊喜交加。
  她们一边是赞同自己的儿子不用被圈禁的做法,能如太祖当年所允许那样的话,就是一个真正的王爷了。可是,另外一边,知道儿子要封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以后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作为当娘的,她们心里也有点舍不得。
  另外一点,周皇后的心情还有点不一样。她的大儿子是太子,将来继承大明帝国。如果有兄弟掌握实权的话,那将来有一天会不会演变为成祖那种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她非常不乐意看到的!
  田贵妃自然不会有她这种担忧,一门心思为自己儿子考虑,便担心地问道:“如陛下所说,这些地方应该还都是蛮荒之地,要是孩儿去这个地方,那不是会吃很多苦,万一……万一有个什么事情……”
  崇祯皇帝知道她是想表达什么,便微笑着伸手示意,阻止她说下去,然后他才继续说道:“这些地方,朕会派兵去打下来的,至于那边的人口,则需要他自己想办法。只要不触犯大明律法,什么办法都可以。以大明过去的人口为他的左右手,再统治当地的土著,改造他们,将来如何,就看他自己的努力。”
  如果分封过去了,作为一国之主,还是有一些本钱可以用的。国策怎么样,国主自己说了算,可以出优惠之策来吸引人,还可以分封官职来吸引人,等等,终归有在大明本土不如意的,或者想出去闯荡的,就会去宗藩国的。
  不过田贵妃还是有点担心,或者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吧,虽然还没有这样的事情,作为母亲,已经担忧上了。
  “陛下,万一像西班牙什么夷人觊觎宗藩国,派兵攻打的话,大明这么远,都远水难解近渴,这可如何是好?宗藩国一切草创,可不一定打得过他们啊!”田贵妃又找到了一个该担忧的点说道。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道:“行吧,朕把所设想的都说完,免得你们担心个不停,搞得好像朕就不是他们父皇一样了!”
  听到这话,田贵妃有点难为情地笑了笑。周皇后和袁贵妃也认真地听着,并没有插嘴。
  崇祯皇帝的左手敲着椅子的扶手,一边慢慢地说道:“此策名曰封建,朕打算把朕得儿子先封出去。开国之初,朕派兵给打下一个基本的地盘,随后藩国能有多大,就看各藩王的能力。没能力就管少点,能力大的就多管一点,就是这个意思。和国内宗藩不同的是……”
  顿了顿之后,他才继续说道:“国内宗藩要执行成祖之策,且要降爵继承。而分封国外,则如宗藩国一样待遇,王位继承要大明皇帝的旨意才行,但王位并不会降爵剥夺,且宗藩国王有军政实权,大明皇帝并不会插手内政。宗藩国的防务,可以由大明派军队镇守。这里要说明一点……”
  说到这里,看到面前这三位听众都很关心的样子,崇祯皇帝便略微有点严肃地说道:“驻守藩国的大明军队,只抵御外敌,且只听大明皇帝的旨意。至于宗藩国内,朕刚才已经说过,并不插手。驻守藩国的军费,前期可以由大明自己出,但是,在宗藩建国二十年后,就要宗藩国来出了。驻守军队的数量,就看宗藩国的大小而定。原则上,不超过十万。”
  说到最后,崇祯皇帝的脸上又有了一丝微笑道:“这个国策,从朕的儿子开始,其实也是给朕的儿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最先挑选国外就藩的地方。等到后来,朕敢保证,绝对会有藩王不想降爵,也不想被圈禁,也会想着出去,到时候,不管是选地方,还是从国内拉人,都不会最初那样自由了。”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就不说了,只是看着自己的三个女人。
  说实话,他的这番话,信息量实在太大,又事关儿子的前程,这让三个女人,特别是周皇后和田贵妃非常在意,仔细地回顾皇帝的这番话。
  崇祯皇帝就只是看着她们,心中想着,应该是皇后会最先回过神来接受这个做法。毕竟自己的这个国策,最根本的其实还是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稳固。而皇后的儿子中,可是有一个太子的。虽然这个太子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当上皇帝,但至少是大明未来的皇帝不是!
  然而,崇祯皇帝想错了。
  在过了一会之后,却见田贵妃抬起头来,目光中透着坚毅之色,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妾身想着这法子不错,就让慈炤去吧!”
  “哦?”崇祯皇帝听到,有点意外,这当母亲的也舍得?
  不过他才哦了一下,就见田贵妃好像有点犹豫,不过最终还是说道:“陛下,妾身想着……想着跟慈炤一起就藩,这样也能帮帮他。”
  说到后来,声音就有点小了。边上的周皇后听到,不由得秀眉一皱,有点不悦地说道:“妹妹可是贵妃,岂能随儿子就藩,这可是大明朝所没有过的事情……”
  后宫的事情,她是皇后,归她掌管,现在田贵妃出幺蛾子,万一皇帝不高兴,那是连她也会怪罪的。
  田贵妃一听,反而语气坚定了一点,反驳道:“慈炤去蛮荒之地开国,肯定有诸多困境。妹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如何能睡得着呢?再说了,分封海外就藩,这也是大明朝从未有过的事情……”
  事实上,她们两人争辩没什么用,归根到底还是要看皇帝的意思。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回过神来了。田贵妃是琴棋书画,礼乐骑射都会的。而且她就这么一个儿子,最为宝贝的。想着儿子要去蛮荒之地艰苦创业,当然是不舍得了。
  话说回来,皇帝有没有爱情?或许有,比如大明孝宗皇帝。但对绝大部分皇帝来说,所谓生死不渝的爱情,还真没有,因为女人对他们来说,来得太轻松了。
  而对崇祯皇帝来说,虽然他的灵魂来自后世,可也同样的,在这个时代,女人,他多得是。虽然说后宫佳丽三千有点夸张,但确实有不少。他的心思更多的是扑在中兴大明,称霸全球这个目标上,因此,不存在他一个贵妃想去帮儿子,他就因为要见不到贵妃而伤心。
  此时的崇祯皇帝,却是有点佩服田贵妃的勇气。因为一般来说,她敢提出这样的事情,那不管最终怎么样,她很可能会失去皇帝欢心的。
  不过最终,崇祯皇帝并没有表明他的态度,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同意,只是表情没什么变化地对田贵妃说道:“雏鹰大了,总是想着自己飞。你想着去帮,可慈炤却不一定会想着要被人管着。此事,回头再说吧!”
  听到这话,仔细想想,还真有可能。都没有小时候乖,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年纪越大,就算是王子,也多有叛逆。这一点,田贵妃其实是有感觉到的。
  周皇后见此,连忙扯开话题,不想继续,就对崇祯皇帝问道:“陛下,那这国策会在什么时候宣布呢?”
  崇祯皇帝一听,微笑着说道:“快了,朕在等一个人,等那人到了,看他表演之后,朕就会宣布这项国策。”
  袁贵妃一直沉默不语,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问了下,或者也是想岔开话题,问崇祯皇帝道:“陛下,是个戏子么?是要表演什么戏曲不成?”
  “呵呵……”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被她逗笑了,当即摇头回答道:“不是,我们大明兄弟之邦的全权代表,等他们送上好处之后,朕就会宣布了。”
  三个女人很明智地没有继续追问,因为再问,就是涉及朝政的事情了。
  她们不说,崇祯皇帝却提醒他们道:“今日的这番话,你们不可以外传,但是可以对慈炤、慈炯说说,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准备,看到有什么人才的,都可以招揽,但要注意,别大张旗鼓的,明白么?”
  三个女人听了,连忙答应一声。
  ……
  接下来的日子,崇祯皇帝还是亲自抓着内政,主要是道路建设这块。铁路的修筑,得以飞速发展。而天山那边,洪承畴也不是个庸人,先示敌以弱,把几个国家的兵力吸引进了天山这边之后,一举击溃,抓到了至少五万青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