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日,城头上的人忽然看到有一队骑士飞马而来,到了近处,发现为首那人身穿白色飞鱼服,身后跟着一大堆穿黑色飞鱼服的,很显然,是一名锦衣卫百户带着将近三十来个锦衣卫过来了。
顿时,他们就想到自家知州大人和首辅大人的冲突。他们都不用猜,锦衣卫忽然跑来晋州,肯定是和这个事情有关。这么一想,他们就立刻担心了起来。
不同于上次来得是军队,眼下外面没有满清鞑子,对方又是皇帝亲军,赫赫有名的锦衣卫,谁也没胆子,敢不放锦衣卫入城。
正在衙门议事的陈弘绪一听锦衣卫已经到了城外,马上要进城,不由得也立刻紧张了起来。虽然他知道,卢象升会帮他说话,可这次得罪的,毕竟是大明首辅,百官之首,要说他不担心,那也是假的。
跟着他一起议事的衙门官吏,还有城中领头的几个乡绅也都吓到了,其中有一人立刻向陈弘绪建议道:“大人,锦衣卫此来,肯定不是好事。要不,就借口怕有奸细,不放他们入城?”
“对,别打开城门,锦衣卫进不来,就奈何不了大人的!”其他人也有附议道。
陈弘绪一听,立刻摇头道:“不行,本官毕竟是朝廷命官,锦衣卫肯定是奉旨而来,怎么能拒其不入?”
说到这里,看到他们似乎还想说话,他就立刻又补充道:“再说了,躲得了初一,难道还能躲得过十五?一起去迎接吧,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虽然是说了这话,可他自己都不大相信。只是事已至此,唯有安慰自己而已,就往好的方面去想好了。
说完之后,他就率先大步往外而走。
其他人见了,互相看了看,都看到互相之间的担忧。不过确实没办法,只能随着知州大人出门。
不过,知州大人是为了晋州才得罪了首辅,不管如何,他们都不想陈弘绪有事。因此,他们稍微落后了一些,压低着声音,边走边商量了起来。
“要我看,锦衣卫这么快就来了,肯定是对知州大人不利的!”
“对,虽然听说卢尚书会替知州大人说话,可卢尚书还能大过首辅大人?我觉得皇上肯定会信首辅的话!”
“要不这样,我们不能再等了,要立刻派人赶往京师,联络在京为官的乡亲活动起来,为知州大人伸冤!”
“大家听着,一会要是锦衣卫要当场拿人的话,我们一起为大人求情,陈述大人的苦衷!不妨也塞点银子,让锦衣卫回去也能替我们照顾下大人,要是能转达我们晋州全城百姓的心愿,就更好了!”
“……”
他们这么说着,路人听到了,纷纷加入他们的行里。等到陈弘绪赶到城门口时,在他的身后,已经全是闻讯赶来的晋州百姓了!
城门打开,已经有点等得不耐烦的锦衣卫进入城门洞,抬头地第一眼,看到密密麻麻地人头时,顿时就吓了一跳。
不过锦衣卫百户陈浩看到领头那人,穿着晋州知州的官服,心中便定了不少,立刻问道:“你可是晋州知州陈弘绪?”
陈弘绪对于身后来了那么多百姓,心中感动之余也有点担心,就怕要是事情真要是往坏处发展,这些锦衣卫是来当场抓自己的话,万一引起民变就不好了。
因此,他听到锦衣卫百户问话,就连忙回道:“本官正是晋州知州陈弘绪,请百户去衙门说话!”
如果到了衙门里面,人少一些的话,应该不至于引起晋州百姓大的反弹。再选择一个人少的时间出城,说不定就能悄然离去,也不用担心晋州民变,反而引来祸事。
可谁知,那名锦衣卫百户确认眼前这人就是晋州知州陈弘绪时,心中一宽,又看到眼前一个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担忧之色,便露出微笑,大声说道:“皇上口谕,晋州知州陈弘绪接旨!”
陈弘绪一听,心中不由得苦笑,看来自己的苦心都白费了,竟然在这里宣旨。
不过锦衣卫百户已经说出口,他也没了办法,只能跪下听旨。身后的百姓也都跟着跪下,不过他们都抬着头,紧张地看着那锦衣卫百户,也看着陈弘绪的背影,一脸地担心。
“朕已令东厂查明真相,晋州知州陈弘绪不愧为国之栋梁,在十万满清大军围攻之下坚守住了城池不失,保全了晋州百姓,朕心甚慰,待战后回京叙功,朕另有重用……”
听到这话,陈弘绪愕然抬头,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后面的晋州官吏、百姓,也都一个个惊讶极了,甚至好多人都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那名正在说话的锦衣卫百户。
“……如今满清军队还在关内肆虐,晋州的守城经验当快速推广,令各城学之。故此,陈卿速速总结晋州之守城经验,交由锦衣卫传至各城,以御满清军队,钦此!”
听到这里,陈弘绪可以确认,自己真得是没有听错。想起在皇帝的口谕中,还称赞自己是国之栋梁,顿时,他就激动了!
作为一名臣子,被皇帝评价为国之栋梁,这是多高的荣誉!一时之间,他都忘记了接旨,有点傻在那里了。
而他身后的那些人,听清了皇帝口谕的那些人,也都高兴坏了。他们没有发傻,而是激动地七嘴八舌起来。
“皇上圣明!”
“皇上万岁!”
“好人有好报,知州大人这么好的官,皇上英明啊!”
“……”
听到这些话,后面没听到口谕内容的人,心中顿时就急了。是什么好事,到底是什么好事?快点,快点说说啊,真是急死了!
在这嘈杂声中,陈弘绪终于回过神来,当即激动万分地领旨谢恩。而后起来后,立刻伸手示意,请锦衣卫随他去衙门,他立刻去写守城经验。
通往衙门的街道上,站满了的百姓,立刻自动分开一条道路,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看着知州大人陪同着锦衣卫往衙门而去。不久之后,他们散去,也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晋州城。顿时,鞭炮声,此起伏彼地响起,犹如过年了一般。
到了衙门,周边人少了一些,陈弘绪心中多少还是有点奇怪地,想着首辅难道只是嘴巴凶凶而已,回京之后没有弹劾自己?
想不明白,他就顺便问锦衣卫百户道:“不知道首辅大人可有弹劾本官?”
第113章 喜出望外
听到这话,这名锦衣卫百户看着他的眼神便有点异样,这让他又有点诧异,心中想着,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自己难道问得有什么问题?
稍微过了一会,锦衣卫百户才收起那古怪的眼神,恢复正常回答他道:“当然有弹劾,不过如今他的首级已经挂在正阳门那,警醒百官了!”
“啊……”陈弘绪一听,不由得失声惊讶,他再怎么样也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一个答案。
看到他这样子,锦衣卫百户便补充道:“说起来,他是弹劾你搞出来的事情,皇上圣明,发现了其中破绽,让东厂核查,最终他是欺君之罪,而你,则是国之栋梁!”
陈弘绪一听,不由得又是一愣,回过神来后心中感动莫名。
皇上真是圣明,并没有因为他是首辅,而自己只是一个举人出身的知州就偏袒偏信,甚至还夸自己是国之栋梁,自己何德何能啊!
此时的他,心中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感觉。二话不说,立刻开始伏笔疾书,把自己的守城经验详细地有条理地写下来。因为他觉得,自己目前能回报皇上的,那只有这一点了。
写完之后,立刻让其他人抄写多份,锦衣卫百户要多少,他就在这个基础上再多给一些。
每当写出一份之后,就立刻有锦衣卫校尉接过,而后快马离去,奔赴周边各城,从近及远,传授陈弘绪守城经验去了。
当然了,不是说别的城池拿到了晋州防守经验之后,就一定不会被满清军队打下来,毕竟人心各异,主官能力不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同戚继光的练兵之法问世,那么详细,可大明后面却再无戚家军一般。
但不管怎么样,有总比没有要好,在各城池的防御上,多少总有一点改进的。
如此一来,多尔衮就更加郁闷了。他领着十万大军在河北这一片地方游荡,想要继续攻城掠地,夺取更多的人口、物资,破坏更多的民生,但是,他就发现,每到一个地方,要是不认真攻打,基本上没戏,光是看到所有城池,竟然都泼水到城墙上结冰,光滑地很,他就很郁闷。
真是,这种招数哪学来的!
当然了,他更郁闷的是,屁股后面吊着一个让他非常讨厌的尾巴,怎么都甩不掉,赶不走,灭不掉。
从晋州离开之后,他就一直没有收获,只是从几个庄子劫掠到的物资,根本不够他这十万大军消耗的,这让他很是发愁!
这种情况下,哪怕脾气暴躁的豪格,也是没了脾气,不过他也不是很担心,因为他不是主官,这次入关的收获明显少于前面几次,对他来说,也无所谓,甚至隐隐还有点欢喜。
看看,你多尔衮得意个什么劲,不要看平时好像被人吹得厉害,事实证明,你也就这样了!等下次要再入关,说不定自己向父皇陈情,有入关经验的自己,什么时候也来当一回奉天大将军试试!
在又没有什么收获之后,多尔衮有点认栽了,心生退意,想着就这么出关算了。实在是这样下去消耗太大了。先前劫掠到的物资和人口,能有多少带出关,他都没把握了。
此时此刻,他心中其实已经后悔了,当初就应该无论如何都把卢象升干掉才走的,如今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虽然大明人多不缺人杰,可卢象升这种人杰,似乎也就这么一个,文官出身,说明政治上有优势,领兵打仗却能和最顶尖的武将去比,还能操纵军心,这样的人,当初真应该先杀掉得啊!
岳托也急了,他给多尔衮建议道:“叔王,要不我们以掠来的人口为诱饵,埋伏起来再度包围卢象升所部?”
“难啊!”多尔衮听了,没有信心,摇摇头道,“这卢象升非常狡猾,埋伏地事情,我们也试过多次,他就是不肯上当,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背靠明城防守。而当我们全力攻城地时候,他又在后方骚扰,实在是奸猾得很!”
岳托听了,不由得有点默认。他心中不得不承认,这卢象升是他见过以来最难缠的对手了。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帐外有亲卫进帐,对多尔衮禀告道:“主子,探马抓了一些汉人,说是晋商派来的,有急事求见主子,能帮到主子的忙!”
一听这话,多尔衮不由得大喜,站起来便走,激动之下,不小心撞到了案几,却丝毫不在乎,直顾奔出帐外亲自去迎接。
如今他处于困境之中,没想到晋商能派人来,那肯定是有好办法了。
别人可能不知道晋商的作用,他作为满清最高头目的几个人之一,自然是清楚晋商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帐外不远,一群满清鞑子围着明显汉人装束的十几个人,在监视着他们。
多尔衮出了帐,看到那边,人未到,就已经激动地说道:“不知道是哪位贵客驾临,本王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啊!”
监视着的鞑子一见,连忙让开了路,为首的那个汉人看到多尔衮,连忙抱拳作揖道:“草民范永斗,拜见和硕睿亲王殿下!”
多尔衮自然认得晋商之首,看到范永斗要拜下去,连忙加快了速度,冲上前去,一把扶起了范永斗,哈哈大笑道:“范兄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你可是我大清贵客,就算见了皇上也不用繁文缛节。来来来,帐内就座。”
说着这话,他又大声吩咐亲卫道:“来啊,立刻上好酒好菜,本王要招待贵客!”
说完之后,他是手牵手,拉着范永斗进帐去了。
这一幕,让远处刚好看到的锦衣卫百户伍忠看得目瞪口呆。一直看到那些人消失在帐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卑躬屈膝地问边上一个鞑子道:“大人,那到底是什么汉人,竟然这么大的胆子,敢让咱们殿下如此礼遇,就不怕折寿么?”
这名带着伍忠的鞑子,被伍忠伺候地舒服,也已经当他是二鞑子看待了,便回答他的话道:“能让主子如此以礼相待的,除了晋商还能有谁!”
第114章 忠君报国的证明
伍忠听了心中一惊,眼珠子一转,就装作夸张地说道:“晋商?凭什么?殿下可是大清国的亲王啊,战功赫赫,麾下皆是精兵强将,岂是低贱的晋商能攀附的?”
“呵呵!”那鞑子听了,不由得笑了,笑伍忠的孤弱寡闻,笑他的浅薄,加上伍忠原有的锦衣卫总旗的身份(伍忠明面上还是总旗),更是让他有一种优越感,就得意地给伍忠讲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我们大清在辽东那犄角旮旯里,要是没有这些晋商的话,还不穷死!亏了他们运去粮食,铁器等物资,我们才能壮大起来。你们明人是瞧不起商人,可这些商人,在我们大清却是宝贝。生意做大了的这些,不要说和硕睿亲王殿下了,就是当今皇上也是以礼相待的!”
伍忠听得又是一惊,没想到晋商通虏,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不过表面上,他却媚笑地纠正道:“错了,错了,我也不是明人了,我如今可是大清的一份子。”
看到这鞑子指着他,带着嘲笑意味,他也不在意,继续好奇地问道:“现在正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商人过来干什么?”
“谁知道呢!”这鞑子很显然身份不够高,摇头说道,“反正他们每次出现,对于我们大清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伍忠听了不满意,还想再问,这鞑子却有点不乐意了,回答不出来没法显摆,掉身份,就直接喝斥伍忠走了。
与此同时,和满清军队保持半天路程的明军所在,卢象升也在头疼着。
不要看他能黏着满清军队,黏得多尔衮没脾气,可只有卢象升自己知道,这都是建立在对满清军队动向了如指掌的基础上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那派出去的夜不收必须要给力才行。可如何给力?唯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多亏了皇帝拨了银子下来,对于夜不收的哨探,那是实打实地给赏银。像这样重赏的机会,多少年都不曾有过的,那些夜不收就怕错过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自然效死力。
但经过了这些天,预留出来作为赏银的钱,用得快差不多了;而且敢效死力的夜不收,在和满清探马的交锋中,也损失了不少。接下来的哨探交锋,明军夜不收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而要是哨探出问题的话,就没办法及时掌握满清军队的动静,卢象升在做出判断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做到像以前那样黏着满清军队了。
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很是发愁。可这个原因,偏偏没法说,也就王承恩知道而已。
就在这个当口,忽然外面通传,说又有天使到了。
卢象升和王承恩一听,不敢怠慢,立刻去迎接天使。
见到来人只是宫中宦官,卢象升便知道这应该是中旨。他心中有点没底,不知道皇帝要交代什么事情?
按理来说,有可能是对之前替晋州知州陈弘绪解围的奏章的回复,不过又似乎不是,时间上有点对不上。难道是朝中有人,说动皇上要催自己快点驱赶满清军队出关?
卢象升之所以这么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之前皇上给这边拨下这么多银子,估计很多人都眼红。钱给了,那事情呢?总要有个交代吧?
事实上,朝堂上对外面领军作战的将领,多有指手画脚,这几乎是惯例来的。以前镇压流贼的时候,都有遇见过好几回,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