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4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方钱粮输送困难是不是?来来来,家里藏着的一点粮食,贡献出来给朝廷大军所需。
对洞吾那边的地形不熟悉是不是?去过的百姓纷纷赶到军营门口,要求当大军的向导,甚至干脆说,想要参军,和朝廷大军一起打洞吾!
崇祯皇帝驻扎汉龙关的这段时间内,当地或者说周边的百姓,非常地踊跃起来,纷纷愿意为朝廷征讨洞吾出他们自己的一份力。
甚至连木邦、孟养那边的百姓听说后,也纷纷赶了过来。
对于他们来说,一边是接到洞吾平达力的军令,要求他们撤往山里,毁掉他们所有的农田、房屋,要坚壁清野,以对付明军;另外一边是朝廷大军所到之处,百姓都是如同过节一样,对未来有了无限的期待。
如此一来,他们哪怕是用脚趾头来选,当然也是会选择支持朝廷大军了。
于是,崇祯皇帝所领的朝廷大军还没有动,木邦、孟养这边就全是盼望朝廷大军快点打过去了。他们要么赶来汉龙关这边求参与,要么干脆在家乡自发地反对东吁王朝的官员,先行反抗起来。
在这边陲之地踊跃出来为朝廷效力的百姓中,有不少还是以前曾经参与过刘綎、邓子龙那会攻占过阿瓦城的老兵。他们熟悉通往阿瓦城的道路等情况,对于这次大军行动的帮助很大。虽然他们的年纪已经大了,最年轻的都是七十多了,可踊跃之情却不让年轻小伙子。
对于出现这样的情况,三边总督郑崇俭看得目瞪口呆。
原本他以为,大军远征蛮荒之地,会有很多的困难。比如地形不熟,比如粮草不续,比如民风彪悍,不服王化等等。
可是,皇上一来,这些事情压根就没有了。这么拥戴朝廷大军的事情,他郑崇俭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原本听到夜不收说洞吾采用坚壁清野之策,他还很是担心。结果如今一看,他别的不敢说,就木邦和孟养来说,他敢用官职人头保证,只要朝廷大军一到,就绝对又是大明的领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今的他,当然是明白了。可崇祯皇帝所做得这些事情,在他做出来之前,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出来,会有这样的效果?
……
阿瓦城,这边也在紧张的备战中,因为有城头上挂着的首级为示范效应,虽然坚壁清野之策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可终究没人敢明面反对了。但是,若有若无地怨恨却是能让平达力感觉到的。
对此,他虽然表面不在意,心中还是有遗憾的。毕竟他将来是要当洞吾王的人,要能得万民拥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随后,斥候不断地有回报,说明国皇帝真得亲自带领大军往洞吾而来,平达力就更紧张了,加快了坚壁清野的速度。他要明国皇帝带着大军刚踏入洞吾,就要被粮草物资给折磨,越是深入洞吾就越感受到粮草物资的紧张。
可是,随后他就有点傻眼了。
斥候的回报,一直禀告明国皇帝亲领的大军到某地,到某地……可到了后来,就一直是汉龙关,汉龙关,还是汉龙关……
“怎么回事?”平达力发火了,喝斥回报的斥候道,“为什么明国皇帝所领大军一直在汉龙关?这都多久了,还来不来打的?”
对于这个问题,斥候又如何回答得出来!
于是,他又转头看向站边上的沙定洲喝道:“明国皇帝不是要来打洞吾么?为何一直停留在汉龙关?难道明国大军停留在汉龙关,就不消耗钱粮了?”
大军集结了,每天消耗地钱粮比起打仗时候虽然要少一些,可终归是要比集结之前要多。
沙定洲也是纳闷了,带着疑惑之色说道:“从昆明到汉龙关,道路同样难走,多是要靠马驼人背。而且小人从那边过来,可以肯定,当地绝对没有足够的粮草可供大军所用。明国皇帝停留在那边一直不动,或许是知道殿下这边坚壁清野,因此不收集到足够的粮食,就不敢出兵了?”
不要说洞吾了,就是云南这边,哪怕到了后世,在基建狂魔发飙之前,有很多地方都是靠马帮走南闯北的。马匹的多少,就是运输力的多少,是当地人财富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见,这交通是真得不行。
也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领兵讨伐洞吾,也才带了三万人马而已。不是不想带多,而是后勤限制,真不能再多了。
平达力这边一番猜测之后,便给斥候下令,让他们混入汉龙关去打听消息。要是有可能的话,不介意用些手段逼明国皇帝出兵。比如说,放火烧粮,烧不了粮就烧房子,散步谣言,制造恐慌等等。
另外一边,他又严令各地,特别是木邦、孟养等邻近汉龙关的地区,务必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大意,避免被明军打个措手不及。
让平达力压根没想到的是,以前的时候,洞吾斥候进入大明地界,谁也认不出来,一口当地土话,比大明人还大明人。
可是这一次,洞吾斥候好不容易翻山越岭地偷入进入汉龙关,还没来得及搞破坏,就被人民的海洋给淹没了。
没错,朝廷军队,官府中人认不出这些洞吾斥候和当地人的区别。可是,当地人不一样,对于外来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了。稍微一注意,立刻就能分辨出来这些洞吾人的鬼祟。
没说的,他们正愁不知道怎么报答皇上好,这送上门来的功劳,那都是抢着的。往往十来个当地的百姓揪着一个洞吾斥候送往衙门,至于最终是不是误会,官府自会审问清楚。
第676章 计中计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当然是鼓励的,当即给下赏银。
有锦衣卫在身边,到底是不是洞吾奸细,也能很快审问出来。
让这些洞吾斥候庆幸的是,他们不得已招认了身份之后,那些审讯的锦衣卫没有再为难他们,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洞吾王是万恶之源,大明皇帝兴正义之师前来讨伐,必定会灭了洞吾。让他们这些寻常兵卒不要陪着洞吾王一起死。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他们每个人还给了干粮,把他们放出了汉龙关。
说真的,当这些洞吾斥候站在汉龙关外,再回首锦旗飘扬的汉龙关时,他们都还以为是在做梦!
一般来说,他们这些斥候要是被敌人抓到,不是被斩首就是被羞辱,反正就不会有好下场。可是这一次,却是个例外!
这些洞吾斥候中,有的人不由得心生感激,就感觉大明不愧是天朝上国,具备仁慈之心,没有为难他们这些底层军卒。可也有的人,却是嘲笑大明,就这么说几句,就指望他们叛变,那是多幼稚的行为?真要这样的话,那还打什么仗!
反正不管他们怎么想,他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其实他们的身上多了一样东西,就是崇祯皇帝远望他们的时候,顺便赏给他们的窃听种子。普通斥候都是丙级窃听种子,斥候头目是乙级窃听种子。
另外,崇祯皇帝在这边驻扎等候的这段时间内,大明夜不收其实也有入洞吾抓活口的,抓到之后带回来,如果觉得有价值,也会被崇祯皇帝赏赐丙级窃听种子。
只有散布出去足够多的窃听种子,让崇祯皇帝觉得够安全了,他才会下旨出关。而这,就是他在汉龙关停留的最根本原因。
如此一来,平达力那边就焦虑了。左等右等的,就是等不来明军,他这边,都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明军还不来?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哪怕是未来的洞吾王,这压力也大起来了。不过幸亏他隆王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不但再次严旨各地必须听从平达力的调遣指挥之外,还给他送来了第一批军粮。
至于增援的兵力,他隆王也有交代,如果他这边一旦打起来,兵力不够的话,会很快给他派来援军。
时间很快进入崇祯十九年四月底,眼看着就要到五月了。
洞吾的天气,雨季大略是六到十月,热季普通是二月底开始一直到月底,凉季是十一月至次年的二月。
如果要攻打洞吾,最好的时间是洞吾的凉爽季节,也就是十一月到次年的二月。可这个时间点,崇祯皇帝不是正在赶来云南的路上,就是在云南打仗,根本赶不及攻打洞吾。
炎热季节确实难熬,至少在明军中有不少北方战事热得生病,最终不得不退回昆明。可要是雨季到来,道路原本就难走,再变得泥泞,山洪,泥石流,那攻打洞吾就真得会变得非常地困难。
为此,崇祯皇帝感觉窃听种子也放得差不多了,便下旨召开军议,正式准备攻打洞吾。
在军议上,崇祯皇帝根据当前他收到的消息,令三边总督郑崇俭领五千秦军精锐,并五百临时组建的当地军卒,西进攻占孟养。而他自己则领两万五千左右的主力,并一千临时组建出来的当地军卒,从汉龙关出关,攻打木邦,占领新维,也就是木邦的府治所在。然后继续南下,过腊戌,打阿瓦城,也就是后世的曼德勒。
这条线路,在后世是缅甸的第一大国道,也是中国和缅甸贸易的大动脉,全长九百里左右。在这个时候,也是大明云南到阿瓦的主要道路。
崇祯皇帝的打算,就是要在雨季到来之前打下阿瓦城,在阿瓦城看具体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攻打洞吾的旨意一下,顿时,明军在当地兵的引领下,那是如同猛虎猛扑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新维。
一路之上,只要明军的旗帜出现,当地的百姓、军卒,纷纷望风而降。明军前锋,也就是曹变蛟所部,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第一时间就占领了新维。
当然了,这不是说曹变蛟是猛将的原因,而是前期的宣传做得好。崇祯皇帝在汉龙关这边的动静传到木邦和孟养,已经让这边有了足够的民意基础,希望回归大明的怀抱,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崇祯皇帝对此也是清楚地很。因此,他领着中军主力,也是很快跟进到达新维。早已选拔出来的官员,立刻从军队手中接手,开始安民,重建大明官衙。
而崇祯皇帝这边,则继续领着军队往南前进。
不过在临出发前,崇祯皇帝却给了前锋大将曹变蛟一道锦囊,让他再到达腊戌前五十里的地方打开看。
……
阿瓦城这边,在明军刚出汉龙关时,就有斥候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赶了回来,向平达力禀告最新消息。
平达力一听,不由得大大地松了口气。这该死的明国皇帝,终于从乌龟壳里伸出来了。
见他高兴,泰泰吞也是带着笑容凑趣道:“殿下,此时明军想必已经打下新维了。估计会以为我洞吾不堪一击而洋洋自得!”
听到他说这话,正好挠到了平达力的痒处,于是,就听到平达力带着得意之色洋洋自得地说道:“于是,明国皇帝又会再攻腊戌,结果还是被他那么容易地打下来了。哈哈……”
泰泰吞知道平达力在等什么,于是,他就媚笑着跟着说道:“就算那明国狗皇帝奸诈得很,也难逃殿下的算计!这一次,殿下是赢定了!”
“哈哈哈……”平达力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谋划多日,最终布好的这个局,相信明国皇帝肯定会上当,“明国皇帝肯定以为我们洞吾乃是蛮夷之地,不堪一击了,却不知骄兵必败,就等着他们来呢!”
泰泰吞听了,那脸上就差写上“佩服”两字了:“明国皇帝绝对想不到,殿下埋伏了五千精锐在腊戌的山里,就等着明军主力过去之后攻击他们的粮草。一旦粮草被毁,哈哈,殿下必将能名震天下!”
“不不不……”平达力一听,当即摇头,一脸地得色道,“你想得太简单了!”
泰泰吞一听,不由得一愣,随后便马上问道:“殿下,末将何以想得太简单了?”
“你想啊,明国狗皇帝不是非常奸诈的么?”此时的平达力,倒是有耐心给他的臣子解释,或者也是为了炫耀吧,“我洞吾这边一直在坚壁清野,明国狗皇帝不会不知道对吧?”
泰泰吞是个很好的听众,立刻配合地点点头。
“如此一来,你以为明国狗皇帝不会警惕?”平达力几乎是用俯视的眼神看着泰泰吞,虽然他其实并没有泰泰吞来得高,“他肯定会想到,我洞吾或许会断其粮道,因此,一定会小心防守粮道,甚至是重兵保护!”
“啊,那真要这样的话,岂不是劫不成明军的粮道了?”泰泰吞一听,不由得大惊失色,至少在他表面上是如此。
这让平达力看得犹如吃了蜂蜜一般的甜,于是,他就又接着给泰泰吞说道:“所以,腊戌的那支伏兵,能劫到明军的粮道最好,要是不行的话,也能告诉明国狗皇帝,看看,我洞吾的招数已经用了,却没有用,还是你明国狗皇帝棋高一着……”
说到这里,他拖着长音,看着泰泰吞。
泰泰吞一听,岂会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就立刻露出一脸佩服之色道:“于是,明军必定会大意起来,而殿下其实又准备了伏兵,再次断明军粮道,指不定就能成了?”
平达力听了,一脸自得地点点头道:“没错,不止是腊戌,我还在锡波也准备了一支伏兵。”
泰泰吞一听,不由得感叹道:“这还真是计中有计,要末将是明国皇帝的话,一定想不到这些,肯定会中计的!”
“哈哈哈……”平达力听了,又是一阵大笑,最后看着泰泰吞说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不过……”
说到这里时,他稍微有点犹豫了。
泰泰吞一听,心中顿时好奇,连忙问道:“不过什么,殿下?”
平达力听了,见泰泰吞一脸期待的样子,便不再犹豫,稍微降低了点嗓门,对泰泰吞说道:“父王那边,就怕这边会有人向明军告密,因此,偷偷地派了一支军队,并没有来阿瓦,而是直接北上,就埋伏在阿瓦城外五十里的山里。万一前面几次都不成功,让明军打到了阿瓦城的话,就还有一支奇兵可用!”
前面两支伏兵的事情,其实泰泰吞是知道的,之所以那样回应平达力,还是想讨好这个未来的洞吾王。而他隆王的这一手,他之前还真不知道。
此时知道,泰泰吞不由得有点佩服他隆王,不声不响,又多留了一手。这么一来,就算明国皇帝再奸诈,也肯定会上当的了!
第677章 锦囊妙计
他们却是不知道,再好的计谋,在崇祯皇帝的金手指面前,压根就是笑话而已。
就比如后世的游戏,对手那边没有开战争迷雾的,只能靠探子之类去开地图查探,可是,崇祯皇帝这边,却是压根就没有战争迷雾。对手自以为是地埋伏了几处兵力,结果在崇祯皇帝那边,直接就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仗,该怎么打?
当然了,此时的人,都不知道崇祯皇帝会开战争迷雾。不但是敌人,就连自己人也不知道。
当明军先锋统帅曹变蛟到达腊戌五十里外的时候,便下令全军休整,然后他拿出锦囊好奇地打开看了起来。
这一看之下,他的脸色顿时变得非常精彩。
在他的身边,有一名当地军卒的头,叫蛮力汉。他所领的小队,主要作用就是当向导。此时见到曹变蛟的这个行为,不由得非常好奇,连忙问道:“大帅,这个是锦囊妙计么?”
曹变蛟听到问话,回过神来,看向蛮力汉,见他一脸地好奇之色,便点点头说道:“对,这是皇上赐下的锦囊,里面还真是一条妙计,不,准确地说,是破敌之计!”
一听这话,蛮力汉的神情就变得非常精彩。在这云南之地,诸葛孔明的传说无处不在。锦囊两个字,必然是和妙计相连。以前的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