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通过厂卫对民间监察的奏报,其实是知道的。对此,他心中还是有自豪和成就感的。
  在第四日的时候,不出崇祯皇帝所料,卢象升报捷的信使到达京师,顿时,京师就为之震动。
  “什么,朝鲜那边果然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何止是大胜仗啊!你不知道,朝鲜之战,前后一共消灭了将近三十万倭国大军啊!还有,倭国水师,也已经被击沉两千多艘,不管陆海随便那方面的兵力,都已经遭受重挫!”
  “这么多?是真得么?要真是这样的话,倭国那点屁大的地方,就岂不是成了没穿衣裳的娘们了?”
  “哈哈哈,你这比喻太粗俗了,要批判,不过就是这个理。小小岛国,还能有多少兵力!”
  “真是,就这么小的岛国,竟然有如此地狼子野心,前后两次,都想着打我大明,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对,要我说啊,朝廷就应该杀一儆百,趁机去灭了倭国,彻底消除这个隐患才好!”
  “这个不用你说,听说皇上就有这个意思,以后世上就再无倭寇了!”
  “……”
  本来临近过年了,鞭炮声就开始此起彼伏,这个好消息一来,顿时,京师的鞭炮声,那叫一个热闹。特别是沿海来京师做生意的,想起以后再无可能有倭寇,鞭炮就放得更勤快了。
  如此一来,乐极生悲的事情倒也不少,走火的情况时有发生,害得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都有点胆战心惊的,严令锦衣卫加强戒备。
  对此,东厂提督王承恩却是庆幸,幸亏锦衣卫有京师救火之责,但东厂却不用管这些。要不然的话,东厂也有得忙了。
  崇祯皇帝也注意到了这火灾的情况,特令群臣商议个对策出来,对于鞭炮这些进行管制,以此预防火灾。
  另外,崇祯皇帝也透露了一点,说朝廷正在研发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一旦成功,用这种新型建筑材料修筑的房屋,就能极大地减少木头使用,能减轻火灾带来的损失。
  听到这个,之前不知情的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全都是非常好奇。一时之间,都对这个什么新型建筑材料很是关注了起来。
  同时,虽然这消息没有细说,不过大部分人都猜到,这个什么新型建筑材料,绝对是当今皇上的点子。有的时候,他们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怎么想得出来这么多稀奇古怪却又非常实用的东西来?
  于是,崇祯皇帝顺带着让厂卫去引导舆论,又宣传了一波自然学识的实用性,这也算是意外之收获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崇祯皇帝让人在做的,自己却是在朝鲜大捷的消息传来的次日,也就是他宣布的第五日,从京营和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中抽调三千骑军,五千车营和五千步军,共一万三千人马,离开京师,御驾南征。
  离开京师的这一日,文武百官和京师百姓都来相送,心中很是感慨。皇上不顾马上过年,不顾如此严寒的天气,却依旧领军出征。有这样的皇上在,真是不要太幸运了!
  不过他们不知道,崇祯皇帝在离开京师,踏上征程之时,心中却是在说:总算离开这严寒的北风,可以跑去四季春城过个年了。


第637章 新官上任
  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之时,京杭大运河已经结冰了。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先沿京行大运河南下,到没有结冰的航道之后就坐船南下到长江,再逆流而上入四川,从四川汇合郑崇俭所部一起入云南。
  之所以这么选择,说到底,还是因为粮草物资的原因,绕一个圈,从江南这边,还有长江沿线走,这些省份就能供应得起大军所需之粮草物资,对当地民生的影响也就最小。另外,军队赶路也不至于太疲惫。
  不过这么一来,到云南昆明就是猴年马月的事情,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云南这个犄角旯旮的地方离得那么远。
  当然了,也是因为离得太远,道路又不好走,因此这边的消息才闭塞。要不然,崇祯皇帝就不信,那些土司知道他领兵打仗那么厉害,还敢再造反?
  不管怎么样,这次到云南,就把云南这地盘给重新梳理一遍,彻底改土归流,谁要是不服就打谁,趁着俺这个大明皇帝有金手指,就不把问题留给后世子孙了。顺带着,看看那个洞吾有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的话,就这一次一并征服,大明也就有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了。
  想着这些打算,崇祯皇帝就一路南下了。
  ……
  与此同时,福建海防游击郑成功已经到达福建,先拜访了福建巡抚。
  此时的福建巡抚是吴之屏,在原本的历史上,就他本身而言,并没有多少作为。满清南下之际,率领全省百姓投降满清,然后辞官归隐。
  不过他的儿子吴尔埙,却是一个有名的忠臣。崇祯十二年中举,崇祯十六年中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十七年京师沦陷的时候,他在京师,乘乱离京南下。
  当时吴之屏担心儿子,就委托吴尔埙的好友,海宁举人祝渊寻访。吴尔埙为表为国尽忠的决心,斩断一手指交祝渊带回崇德洲泉老家,并写下一封家书:“国仇未雪,儿不还矣!”
  京师沦陷后的第二年,吴尔埙在扬州之战中身负重伤,最终投井自尽,尸骨无存。家人将吴尔埙先前所寄一指及衣冠一套,葬于洲泉镇北的北道桥附近,后人便将此坟称作“一指坟”。
  顺带说一句,他的这个好友祝渊也是同年在杭州沦陷时殉国。
  当然了,在这个位面上,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吴之屏可以说是亲切地接见了郑成功,直夸他年轻有为。
  当了福建巡抚多年,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郑家在福建的势力有多大。如今更是不同往日,不但家主郑芝龙在为国征战,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个郑成功本身的前途就更为远大。
  郑成功这名字,是皇帝御赐,又被选为太子陪读,在京师一待就是好几年。如今更是被皇上直接选派为海防游击,可以说这起步非常高了。
  对于中丞大人的亲近,郑成功倒也没有自傲的地方。他知道,如今他的这一切,都是源自于父荫,人家是看在他爹,还有皇上的面子上,才会对他这么亲近的。
  为此,他更是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漂亮地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
  在他传达了崇祯皇帝的旨意之后,吴之屏二话没说,立刻答应全力配合,让他安心训练水师,早日完成皇上交代的事情:消灭或者驱逐占据台湾的红夷。
  甚至他都义愤填膺地说道:“这些红夷仰我大明鼻息,却没想如此狼子野心,竟然敢和倭国串通起来和大明作对,真是狗胆包天了!”
  郑成功也是附和,早已打定主意,不是驱逐他们,而是要消灭他们!
  他之后很快就离开巡抚府,日夜兼程,赶往厦门的大本营。
  此时,主持郑家船队的是郑鸿逵,也就是郑成功的四叔。
  他在郑成功到达厦门之前,就已经从朝廷所发的邸报上知道了新任海防游击是他侄儿,对此,自然是不会抗拒的。甚至在接到消息之后,他还领着手下各路首领一起出城迎接。
  “参见大人!”
  “见过大人!”
  “……”
  都是看着郑成功长大的,这一见面之下,他们都乐呵呵地行礼。郑鸿逵倒是没有,不过看着已经是英气勃勃的郑成功,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此,郑成功一点都不敢有倨傲之心,连忙翻身下马,抱拳说道:“各位叔伯,无须行礼。我们前往衙门议事如何?”
  这刚到的第一面,一开口就是要衙门议事,让这些迎接他的人都感觉到有点突然。
  郑鸿逵见了,就笑着说道:“公事先不急,我们这些叔伯都给你预定了酒席,走,先去庆祝下吧!”
  “是啊,小公子如今衣锦还乡,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没错,你爹当年混了多少年才得了海防游击,如今公子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喜可贺的事情,先喝上三大杯如何?”
  “……”
  听着这些话,郑成功无奈,稍微提高了一点声音,严肃地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先衙门议事。”
  他这反应,又让郑鸿逵等人愣住了。就感觉,他有点倔。该不会是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吧?
  看到四叔的表情有点不好看,郑成功便知道自己有点急了,便连忙解释道:“我有皇上旨意,有要事要办。等回头办好了这个差事,我请各位叔伯,到时候必定一醉方休!”
  接风洗尘这种事情,也要讲究个你情我愿,要是这正主都不乐意,那就没意思了。更何况还有皇帝旨意,那也没人敢不当回事。不过,不管怎么样,总有点败性子。
  这也是郑成功没有经验,要是他爹的话,估计当即应下,一起去酒楼大吃大喝,甚至可能先喝上三杯之后,才会说正事,既照顾到了他们的面子,也没有耽搁公事。当然了,虽然有点不正式,可只要事情能顺利,又有谁会在意这些细节!
  没过多久,就到达衙门,海防游击的关防印信也正式交给了郑成功。
  大堂内,郑成功坐在他爹曾经坐过的位置,郑鸿逵就站在他身侧,其他头领都位列两边。郑成功看着这一切,表情严肃地说道:“登莱水师如今在朝鲜釜山和倭国打仗,朝廷收到消息,有红夷战船和倭国水师一起攻打我大明的登莱水师。因此皇上下旨,让本将剿灭台湾大员的红夷,以彰显国威!”
  一听这话,底下人都愣住了。
  郑鸿逵率先回过神来,立刻问道:“你爹怎么样,有没有事?”
  “应该没有!”郑成功听了马上回答道:“皇上早就有所布置,登莱水师总兵想必能应付!”
  这小子,当了官,还真这么公事公办,连爹都不叫,张口就是登莱水师总兵了?郑鸿逵心中想着,不由得稍微有些意见。
  不过这些事情,并不是他最在意的。他第一时间就问郑芝龙那边情况怎么样,得知应该没事之后,心中便放心不少。如果回过神来,他也是恼了。
  谁不知道登莱水师是他大哥统领的,大部分战船和水兵也都是从福建这边调过去,都是郑家的人。就算别人不知道,红夷是绝对知道的。竟然还敢和倭国勾结在一起对付他大哥,这还得了!
  相对于郑鸿逵的这种想法,底下的这些头目的想法却各不相同,纷纷发言回应。
  “大人,别是收错了消息吧,红夷好好地和我们做生意,怎么就敢和我大明为敌?”
  “对啊,前不久都还做成了几笔生意的,他们怎么就跑去和倭国勾结了,从时间上看,应该不可能吧?”
  “……”
  说这些话的头领,多是和红夷打交道的那些。至于其他人,就没那么客气了。
  “什么,这是皮痒了又想找抽么,竟然还敢和我们为敌?”
  “皇上既然已经下旨,那就灭了那些红夷便是!”
  “就算不灭了他们,也要打得他们以后再不敢和我大明为敌!”
  “……”
  “啪”地一声,惊堂木拍响,大堂内顿时变得非常安静,所有人都有点诧异地看着郑成功,他们没想到,郑成功竟然敢拍了下惊堂木!
  郑成功却没想那么多,刚才那么吵闹,没法说事。此时见大堂上安静了下来,便严肃地说道:“不管红夷如何,皇上旨意已下,那就要好好去办,此事没有商讨的余地。如今该议之事,是如何剿灭台湾大员之红夷!”
  看底下人都没有说话,他就又补充说道:“来之前,本将已经去过巡抚府,中丞大人已经保证,一定全力支持本将剿灭红夷!”
  他说完之后,底下的头领都没一个说话,一时之间,场面显得有点冷清。
  见到如此情况,郑成功不由得涨红了脸。心中想着,该不会自己太年轻,被他们看轻了吧?
  这么想着,他便想直接点名。不过还好,边上的郑鸿逵瞧出了他的意思,便立刻开口抢先一步说道:“大人,你爹走之前留有重要东西给你,我刚想起来,就怕忘记,你先到后堂来拿一下吧!”


第638章 水师的春天
  郑成功听得一愣,我这是在开军议,你怎么不知道轻重,突然就插个私事?而且再者说了,在京师的时候,有段时间经常见到自己父亲,也没见他提过什么啊?
  心中虽然如此想着,不过看到郑鸿逵在给他打眼色,他就知道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郑成功虽然年轻,第一次担任海防游击,又被崇祯皇帝寄予厚望,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一心就想做出点成绩。可这不代表他笨!
  事实上,他平时听多了他爹的事迹,而且郑芝龙也有教导过他,比起一般人来说,他在各方面的所学远比别人要多。只不过是新学初用,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郑成功最终还是答应一声,随郑鸿逵走入后堂去了。
  只见郑鸿逵刚入后堂就对他说道:“森儿,我是你亲四叔,有些话虽然可能有点难听,但都是为了你好。”
  果然不出他所料,四叔所谓的自己父亲有东西留给自己,根本就是个借口。
  看着郑鸿逵诚恳的脸色,郑成功严肃了脸,点点头说道:“四叔,您有话就直说无妨!”
  看到他还听劝,郑鸿逵心中稍微有点欣慰,便严肃地说道:“我们郑家是混江湖出来的,这是根,不能忘记了。虽然大堂上的那些,名义上都是手下,可说到底还是江湖兄弟。四叔之所以如此说,就是想提醒你,江湖重义气,要面子。你可能去了京师,在皇城根下看多了皇亲勋贵,感受多了皇恩浩荡,可这里是福建,你就还得按照福建的规矩来,你想要办什么事情,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看到郑成功脸色还是很严肃,态度认真的样子,郑鸿逵便稍微缓和了一点语气说道:“你是要让大堂上的那些叔伯去给我们郑家卖命,你就要让他们心底舒服了,这样他们才能为你拿命去拼!这一点,你爹就做得非常好。也是如此,我们郑家才能从众多海商中脱颖而出,才有如今的这些成就!”
  “可是,军中讲究得不是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么?”郑成功露出一丝疑惑之色,认真地问道。
  郑鸿逵听到这话,没见他一口就否决,而是对自己的话提出疑问,心中又是欣慰了一点,便又缓和了一点语气肯定地说道:“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没错,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其实也是让手下人心理舒服的一种手段。”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又接着说道:“但是,这和我刚才所说得并不冲突。这里是福建,和北方是不一样的。你给大堂上的叔伯面子,尊重他们,他们的心理就会比较舒服,也是你最好用的手段。在之后的接触中,让他们再见识你的手段,本事,上面还有你爹看着,我在边上帮衬着,你想做什么事情,就绝对不会有其他意外。我这么说,你能明白么?”
  “四叔的意思是……”郑成功听了,稍微沉吟一会,便认真地问郑鸿逵道,“如果我在福建的手段,低姿态一点,不要只是讲公事公办,给那些大堂上的叔伯一些面子,尊重他们,不,我其实心里是尊重他们的,这样一来,就能达事半功倍之效?”
  “呵呵,说得很对!”郑鸿逵听了,欣慰地笑了下说道,“没错,就是这个理。你心里尊重他们,也要让他们知道,表现出来给他们看。江湖人都是好脸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当然了,实际利益也是少不了的。回头立功,你就要为他们争取封赏,如此一来,他们自然愿意为你卖命了!”
  郑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