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漠北之苦寒,超过了明人的想象。不是荒原就是戈壁,要不就是一望无垠的草原。不过方以智却对此比较感兴趣,让漠北三族这边陪同,去多个地方逛逛,而后每日天黑就记录心得。
  在此期间,硕垒偷偷地找了固鲁思奇布,以同为蒙古人的名义,先是灌酒,再是试探,想要知道明清的具体情况。结果不用说,那是事实,自然不会多问出什么。
  这让硕垒就有点懵了,实在是太远,他搞不清楚确切的明清消息。反倒是他儿子巴布对于固鲁思奇布所描述的大明之繁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对他爹提出,他可以去大明京师探听下情况。而且由他去,也能表达下车臣部对大明的诚意。
  思来想去之后,硕垒便有了决定,于是,其他两族的族长也就显身了,都给方以智一个交代,说他们确实心向大明,想要臣服大明,但是如今,漠北苦寒,向大明臣服可以,可大明这边,多少总要表示一下。
  甚至他们还举了建虏那边的例子,说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大清皇帝那边,只命喀尔喀三部每年进献一匹白驼与八匹白马而已,大明这边,是否也是如此就可以?
  对于这些讨价还价,方以智是没有权力来定夺的,不过作为大明官员,他总有自己的骄傲,便当场对硕垒三人说道:“大明叛逆,岂能和我大明来比?皇上的旨意,本官已经宣读完了。至于你们如何抉择,事关你们族群之前途,就由尔等自己决定。不过本官提醒一点,尔等做什么都可以,但千万别提什么条件惹怒了皇上,真要那样,你们漠北三族的大祸也就不远了!”
  对他来说,这已经是看在这些天招待的份上,算是给他们提了一个醒。要是还执迷不悟,非要讨价还价惹怒皇上的,那就是他们自己找死了!
  他这么说,在硕垒等人听来,就很刺耳了。不过对于信奉弱肉强食的草原部族来说,感受到那浓浓的威胁之意,反而让他们的腰板挺不起来。
  于是,硕垒便顺势提出,就由他儿子作为漠北三族的使者,前往大明京师朝贡,如果大明皇帝还有别的要求,他们也会考虑。
  事实上,只是让他儿子去看看风向,以此来确定漠北三族最终怎么决定。这一点,就算方以智不怎么喜欢勾心斗角,却也明白,毕竟事关漠北三族的前途。
  因此,最终他便带着硕垒儿子巴布返回京师复旨。当然了,也少不了漠北三族的礼物,少见的白骆驼,白马什么的,自然是有不少,要是还和给清国的一样,他们也不敢!
  在这漠北发生的事情,崇祯皇帝因为没有给方以智甲级窃听种子,因此还不知道。主要是因为他不觉得如今的漠北三族对于大明来说有多重要。毕竟是远在漠北,就算不听话,短期内对大明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等回头,大明腾出手来了,要是不合他的意思,大不了领军北猎,收拾了漠北三族便是!
  此时的他,关注的重心,还是即将开始的对倭的战事。最先和倭国打响的战事,就是郑芝龙那边的海战了。
  为此,崇祯皇帝尽量通过窃听系统处获悉倭国军队的消息,看能不能帮到郑芝龙那边。
  虽然倭人身上,暂时还没有窃听种子,但是,江户那边的郑芝豹身上有甲级窃听种子,还有随同倭国大军前来朝鲜的英俄尔岱身上也有甲级窃听种子,多少能关注到倭军的动向。
  此时,倭军这边,还不知道他们的盟友,辽东建虏已经被大明皇帝剿灭,再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第574章 范文程的应对
  重新踏上朝鲜的土地,一如之前派来的斥候所禀告的,真得没有任何对手,满目之间,就只有梦寐以求的土地。
  站在高处,身边将领簇拥,看着倭国大军分成几个纵队,雄赳赳地往北开去,德川幕府老中松平信纲心中无比的欣慰。
  为倭国开拓出大陆的国土,这是历代倭人一直在追求的。但是,哪怕倭国名将辈出,曾经非常辉煌的那个时代,在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带领下,想要开拓出大陆疆土,却是没有成功。
  可是如今,松平信纲心中却可以确信,他这一次是能成功的。因此,心中所涌起的成就感,就有那种把丰臣秀吉都比下去的快感!当然,如果没有把握这一次能成功,他也不会建议德川家光下令这一次的登陆之战。
  此时的他,已经总结出他为什么会成功而丰臣秀吉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认清倭国的基本情况,不知道要征服明国这么庞大的疆域,光靠倭国还是不够的。而如今,倭国已有纵横辽东的清国作为盟友,看着他们人高马大,就刚好补上了倭国的短处。如此一来,逐步蚕食,相信他日必然能把明国这个庞然大物给吞了。
  至于说另外一个盟友郑家,其实他是没有当回事的。也就是前期要稳住郑家而已,要不然,难道真要把富裕的闽粤之地给割了?想都不用想!
  心中豪情万丈地想着,松平信纲便一挥手指向前方,带着兴奋之意说道:“吆西,传令各军,继续向西挺进,到汉城再做休整!”
  “嗨!”他手下的头目一听,也都兴奋地点头。这一路北上,就一些朝鲜毛贼,根本就无法阻挡倭国军队前进的步伐,相信到汉城,也就是行军赶路而已。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不和谐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带着丝惊慌,用大明官话说道:“大人,千万不要,如今明国皇帝正要攻打我大清,还请务必两面夹击,击溃明军主力,如此方能早日夺取明国天下!”
  不管是建虏,还是倭国的高层,对于大明官话这种通用语,基本上都是会的,区别在于,当地口音有多重。
  松平信纲听了,却是收了刚才的笑容,看着说完话,一脸期待的英俄尔岱说道:“两国盟约上,可是写得很清楚,你清国为我倭国抵挡明军两年,让我国能在朝鲜立足,然后再一起讨伐明国。除非有明军直接攻打朝鲜这边,否则我军在两年内,是不会和明军主动交手的。英俄尔岱君,莫要忘记了?”
  看到英俄尔岱还想争辩的样子,他就又抢先补充道:“大军从江户出发时,相信你的人也禀告过的,我家将军大人答应给你们清国的粮食,也是同时出发,送往指点地点的。那么多粮食,代表着我倭国的诚意,足够了吧?”
  说到这里,他忽然冷了脸,严厉地说道:“难不成,你们清国是想言而无信,不把盟约当回事?”
  其实,松平信纲从英俄尔岱的言行神态上也能知道,清国那边绝对是遇到麻烦了。可是,那是清国的麻烦,又不是他倭国的麻烦。对于倭国来说,巴不得明国和清国鹬蚌相争,双方实力都大损,倭国这边渔翁得利才是最有利的。而且拿盟约出来说事,他也能说得理直气壮。
  英俄尔岱听了,还真是哑口无言。
  可当初,他代表大清去和倭国结盟的时候,是没想到明国会这么快进攻大清的。如果是大清先得到了倭国援助的粮食,恢复了元气,那自然是不怕明国的。可是如今……
  英俄尔岱想到盛京那边在急切盼望着他这边的援军,就只好转头看向随倭军回来的范文程,目露求救之意。
  不管怎么样,这范文程的鬼点子多,说不定会有办法也不一定!
  范文程看到他看过去,自然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可是,他转头看看那个严肃了脸的矮子,便微微摇头,并没有说话。
  这让英俄尔岱见了,不由得很是生气。正要用他的时候,却不出力,这是什么态度?该不会是觉得倭国比大清强大,就去抱倭国的大腿了吧?
  他正想着,却见范文程在给他眨眼,微微示意,似乎是想避开倭人,单独说话。
  于是,他就找了个理由离开。只是一会后,果然见到范文程过来了,他就连忙急问道:“你刚才是什么意思?”
  范文程听了,略微皱了眉头说道:“大人刚到,就迫不及待地去找老中大人,是不是辽东局势危急?”
  “如若不是,你以为我不知道盟约如何啊?”英俄尔岱听了,忍不住没好气地说道,“摄政王的独生格格也给倭国这边了,也能证明大清的诚意。如今有更好战机出现,就算和盟约不同,又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话,范文程沉吟片刻之后便说道:“大人,实话说了吧,倭国这边,就下官猜测,是绝对不会出兵的。此时的他们,都是志得意满,更认为我大清和明国打得两败俱伤才好。要不然,当初在盟约里面也不会要求我大清抵抗陆路明军两年这个期限。”
  “那怎么办?”英俄尔岱其实也猜到了,连忙咨询道。
  范文程显然想过,马上就给出建议道:“第一,只有倭国认识到,少我们大清军力,单靠他们倭国是没法打赢明军时,他们才会重视我大清。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或者有这个自知之明。可如今刚登陆朝鲜,一帆风顺之下,会忽视我大清也在情理之中。”
  说到这里,他看着英俄尔岱,非常恳切地说道:“如今这种局势下,下官以为,我大清绝对不能和明军硬碰硬,要是有必要,弃了盛京也是可以考虑的。如此,不但能让我大清军队更快得到倭国的粮草物资,也能延长明军的粮草供应,可谓一举二得。只要最终能打败明军,盛京迟早还是能拿回来的。”
  听到这话,英俄尔岱不由得点了点头,他的思想,倒没那么固执的。他不得不承认,范文程所想,确实是个办法来的。
  不过最终他还是摇摇头说道:“怕是来不及了。这个时候,明国怕是要打辽阳了,也不知道能坚持多少天。就怕我赶回去的话,明军已经包围了盛京。”
  说到这里,他又是一叹道:“再者说了,从盛京撤出,怕是会让摄政王殿下的声誉大损殿下的压力也会很大,能不能同意也未可知!”
  “肯定可以的!”范文程基于他对多尔衮的了解,离开便用很自信地语气说道,“到时候再提醒摄政王殿下,可以祸水东引,明军找不到我大清主力,无法进行决战的,只要透露足够的倭军消息,甚至再夸张一些,说不定明军就会入朝和倭军开战。等到那个时候,我大清军队再伺机而动,就大有可为了。”
  他说着这话,看到英俄尔岱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时,就又补充说道:“到时候倭国这边,承受了明军的压力,就算怪我大清没有堵住明军攻打他们。可那个时候,倭军有求于我大清,想要我大清参战,这主动权,自然就在我大清手中了。只要把这个道理讲开了,相信摄政王殿下的压力就会少很多了。大人以为呢?”
  英俄尔岱听得连连点头,只是他还有点犹豫道:“还是你想得周全,但是,就怕来不及赶回去。盛京被明军围困了的话,更需要的是援军啊!”
  听到这话,范文程终于不再显得智珠在握,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天佑大清,明军不会那么快攻打盛京的。”
  言外之意,就是倭军这边,暂时就不要想了,看老天的意思吧!
  英俄尔岱听了,也是叹了口气说道:“从太祖起兵以来,一直是有天保佑,相比这次也是有的。”
  他还真没说错,如果是原本的历史上,那是真要怀疑,天上的哪路神仙出了问题,真得在护佑建虏,走了天大的狗屎运,最终占据了整个天下。有些时候,建虏真得是运气。
  只不过在这个位面上,大明有带系统的位面之子降临,实力摆在那,建虏就是有运气都没用了。
  此时,英俄尔岱说到这里,就又立刻振作了精神说道:“如此,事不宜迟,我当星夜兼程赶回去。倭军这边,还是要你盯着点。”
  “这是自然!”范文程听了,立刻答应道。
  之后,他看着英俄尔岱匆匆离去,一时之间,也有点迷茫了。
  大清的局势越来越困难,越来越不妙,如今真得到了完全要看运气的时候,这大清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这次大清不妙的话,那自己何去何从?
  像耿仲明那样,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一点范文程自己心中有数。明国皇帝那边,是不可能放过自己的。
  想来想去,要是大清真出意外的话,那自己唯一的出路……
  想到这里,范文程就把目光盯到了前面一个矮个子身上。


第575章 坑我家将军大人?
  几天之后,松平信纲所率领的这支征朝大军,便如期赶到了汉城废墟。之所以如此,不但是因为有前期斥候探明的进军路线,还有一路之上基本没有打仗,就算遇到有活动的朝鲜人,那也都是闻风而逃,根本没敢和倭军交战,也就一点都没耽搁倭军的行程。
  对此,他很满意,一路之上,不停地“吆西”,就算没和他说话的范文程,不懂他平常用倭语嘀嘀咕咕的,也能感觉到他的心情。
  站在汉城的城头上,眺望周边,看着远处的粮田,稍微整理就可以利用起来,他就更是满意了。
  看到松平信纲用手指着,对他手下头目用倭语说着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范文程就感觉有点落寂。忽然之间,他觉得有必要学会倭语。不管是预防大清运气不好,要抱倭国的大腿,还是作为大清的代表,长期和倭国打交道,都是有必要的。
  这么想着,他瞅了个机会,微笑着上前对松平信纲赞道:“没想到贵军一路摧枯拉朽,如此之快就到达了汉城。实在可喜可贺啊!”
  花花轿子人抬人,不管怎么样,先送上一堆马屁作为开场白,总是没错的。
  然而,松平信纲抬头看了他一眼,便又转过头去看着汉江,虽然还是带着笑容,不过说话却没了暖意道:“一路之上,几乎就没有朝鲜人,更不用说明人了,如此,何谈摧古拉朽?”
  范文程一听,稍微有点尴尬,好像人家不吃这个马屁,不过他脸皮也厚,立刻就把这点尴尬抛到了脑后,当即顺着松平信纲的意思回答道:“说得是,这朝鲜被我大清来回扫荡过多次,自然是没有朝鲜人了。至于明人,他们被我大清牵制,也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驻扎朝鲜。这一次贵军稳扎朝鲜,定然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次,松平信纲倒是点点头,这一切,都和预期的一样。这么想着,他便又开心地说道:“文程君,你看这里,需要多少农夫重新开垦这些粮田,就够大军粮食所需了?”
  范文程听到他咨询自己,心中一喜,连忙使出浑身本事,从各方面给松平信纲分析,最终得出有多少人力就可以。他明白,倭国农夫自然不可能一股脑全来朝鲜,如果能得到最少人数的话,倭国那边也好安排一些,因此,这估计人数的事情,尽量准确才是可以。
  回答了之后,范文程又带着恭喜之意说道:“汉城周边,土地肥沃,粮田重新开垦之后,想必足够大军所需。对了,还有北边,一直到平壤那边,也有不少土地肥沃的粮田,这些都是无主之地,只要贵国加以利用,不要说十万大军了,就是二十万,三十万大军,相信也没任何问题的。”
  松平信纲听得眉开眼笑,这不就是他和将军大人所期待的么?
  他刚想要说什么,忽然,有一名倭军头目从城内废墟那边,狂奔而来,手中拿着什么东西。这个情况有点异常,一下便吸引了他的注意,便没再说话。
  而范文程也看到了,有点好奇那个倭军头目在城内发现了什么?一般来说,这汉城都被大清军队来回扫荡过多次,应该没什么重要的,或者值钱的东西了啊?
  只见这个倭人头目很快就上了城头,气喘吁吁地向松平信纲禀告道:“大人,城中发现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