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没想到,孔永安过来见他时,却是一脸喜气,确认书房内外没人之后,便欣喜地对一脸愁容的他说道:“老爷,好消息啊!”
  “什么好消息?”孔有德一听,顿时精神一振,连忙追问道。
  孔永安凑近他,低声说道:“阿济格领军过来的原因已经打听到了,是朝廷王师在发动发起战事,就按之前的约定,开始转移建虏的注意力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孔有德便露出失望之色,叹口气打断了他的说话道:“这有什么用?建虏注意力有被转移么?都派阿济格过来了,我们怎么办?”
  “老爷,别急啊!”孔永安一听,也不在意,继续带着喜悦的表情低声说道,“刚才有最新消息来了,说皇上也领军正在攻打海州了。多尔衮下旨,全国动员兵力,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岁以下的所有男丁,都要出征。不但铁岭这边的建虏要走,连阿济格也要领军赶回去。估计盛京的旨意也很快会到王爷这边,会有相关消息的!”
  一听这话,孔有德不由得大喜道:“这么大的动静?还真是把建虏的注意力给吸引走了!”
  刚说到这里,他忽然又一下呆住了,过了一会,回过神来才紧张地问道:“皇上带了多少人马在攻打海州,会不会有危险?”
  “据说是五万多步骑吧!”孔永安听到孔有德的这个问话,顿时,他也担心了,“这个事儿,会不会过头了啊?虽然建虏的注意力转移了,但是建虏全部动员起来,十万兵马肯定是有的。皇上要不要紧?”
  “这……”孔有德一听就急了,不由得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紧皱着眉头说道,“皇上远征辽东,怎么就不多带点军队呢?要是皇上为了吸引建虏的注意,结果却陷在了这里,我孔有德岂不是成了我们汉人的罪人?”
  之前的时候,他是担心大明吸引不走建虏的注意,这边没法逃跑;可是此时,他又反过来担心大明皇帝那边吸引过头,反而有了危险了。
  好歹他也是常年带兵打仗出来的,虽然已经见识过明军的精锐,但是,建虏的军队也不差。在本土作战,还是十万对五万,他不觉得明国皇帝的胜算会高。
  正在焦急之时,忽然就听到外面传来叫唤之声:“王爷,王爷,朝廷有旨意到了!”
  孔有德听了,便只好放下担心,先去接旨了。
  他是铁岭和辽河平原那边来回跑,因此就晚了点接到旨意。
  这份旨意,就是孔永安打听到的情况,说阿济格要领兵回去,辽河平原这边,就全部交给孔有德,让孔有德务必做好粮食的秋收诸事,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对此,孔有德在表面上,自然是连连保证。但是,等钦差一走,他就又愁眉苦脸了。
  明确了这个情况,反而比以前就更担心了。怎么来接应,这是一个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大明皇帝那边能否安全撤退,这又是一个问题!
  想着这些,孔有德愁啊!
  不过,对于多尔衮要举国而战的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本人却一点都不急。甚至恰恰相反,他之所以缓攻海州,不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建虏军力过来!
  当然,崇祯皇帝倒没想着能一口气打败十万以上的建虏军队,但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在,要想撤退,却是没有问题的。而建虏如今用举国之兵来战,那就等于把建虏所留存的所有粮草物资,都能在这一战中耗个精光。再加上孔有德那边,把建虏赖以过冬的粮食烧掉,可以说,不用付出大明将士们的鲜血,就能饿死建虏,明年再战,估计建虏都可能不足为虑了。
  于是,他传了密旨给卢象升,把情况给他通报了,让他做好防御准备,以防建虏在兵力优势之下,分兵攻打盖州。
  至于耀州驿,崇祯皇帝并不留兵,建虏要夺就夺去好了。
  另外,崇祯皇帝从多尔衮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知道,各地建虏动员的大致情况,再从阿济格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知道他已经领兵马上要到达盛京之后,便放飞了两只信鸽,那是给吴三桂所部的。
  做完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就把目光放到了眼前的海州战事上。
  之前的时候,定下的是围三阙一之策,不过海州建虏并没有逃跑,反而因为能联系到鞍山驿堡的建虏知道了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反而士气更为高涨了一些。
  最先来援的军队,自然是辽阳的岳托所部,多铎听着信使禀告,不由得大喜道:“好,这一次,定要把明国狗皇帝留在辽东不可!”
  说完之后,他立刻对信使说道:“明国狗皇帝如今在海州城下,将近五万的大军,粮食物资所带必然有限,需要后方不断转运。只可惜本王如今兵力不足,无法抄其后路。因此,报于你家主子,让他可先派骑军三千,绕过海州,偷袭耀州驿,夺其粮草,不行的话也要毁掉,切记切记!”
  多铎一直以为,明军打下耀州驿,并一直占在那里,就是想要把耀州驿作为大军粮草物资的中转站之用。毕竟耀州驿刚好在海州和盖州的中间,且刚好是明国车营运送物资的一天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说,明国车营运送粮草物资,从盖州出发,可以在耀州驿过夜,第二天就刚好赶到海州,是最适合的粮草囤积之所了。
  因此,他就给岳托这么一个建议,感觉明国大军如今都在海州这边,耀州驿那边就绝对没有重兵把守,三千骑军出其不意地去攻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点,他在这几天观察城外明军动静,也能证明,明军的兵力,基本都已经到海州来了。
  不过,他不知道崇祯皇帝把他的想法给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岳托那边,他还没有窃听种子,无法知道岳托是怎么做的。
  不过没关系,崇祯皇帝又不是军盲,既然知道了这种可能性,便立刻召开军议,把这个情况当作一种设想,开始讨论岳托那边的可能性。
  大明诸将一听,都觉得皇上既然提出了这个可能性,那就绝对是有可能的。于是,他们纷纷讨论了起来。
  这几天内,海州的野外,就是大明的天下,因此明军夜不收对于这一带的地形,也都已经了解并报上来,是做有海州地区的沙盘的。
  这些总兵就着沙盘一阵子讨论,便把结论呈给了皇帝。在鞍山驿堡外潜伏夜不收,观察建虏动静。如果建虏真派骑军绕路偷袭耀州驿的话,这边就派出军队收拾那偷袭的骑军。反正建虏是要绕路,这边得到情况后再动身,也不会来不及,甚至连伏击地点都想好了,就是之前多铎选择伏击的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是海州这边通往耀州驿的主干道,也是适合埋伏的地方。
  这么定下之后,就静等消息了!


第505章 他怕!
  可是,左等等,右等等,轮值潜伏的夜不收都换了好几拨了,就是没见鞍山驿堡那边的鞑子派兵偷袭。
  实际上,不要说偷袭的兵了,就是增援海州的建虏,都不见踪迹。
  虽然手下将领们都还信心满满地等建虏出兵,但是崇祯皇帝却感觉有点不对。按理来说,这过去几天,差不多豪格的骑军应该也要到鞍山驿堡了,可为什么岳托始终没有派兵?
  不管是豪格还是岳托身上,都没有窃听种子;他们的部下,也刚好没有携带窃听种子的建虏在。于是,崇祯皇帝就只能靠自己来判断了。
  面对地图,他开始认真审视之前的想法,以此判断岳托所部的动向。
  这鞍山驿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襟辽阳而带海城,东北距辽东重镇辽阳、东南距临溟海城均为六十里左右。地点适中,扼东、西鞍山咽喉处,是明代辽东都司通往辽南、辽西的门户,扼守辽南古道要冲。
  如果岳托所部不从鞍山驿堡出骑军偷袭的话,那就要绕很远的路了。根据多铎之前送消息过去来判断,至少事前是不可能派兵主动偷袭的。这一点,从多尔衮那边也能证明,并没有相关消息。
  如果是接到多铎送过去的消息,从鞍山驿堡出兵担心会被自己这边发现,那绕很远的路,值得么?自己这边的夜不收也是撒了很远的,偷袭能不能成,也是未知数来的。
  另外,还有一点很奇怪。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地图继续想着。为什么岳托所部就不派兵增援海州,难道就不怕海州被自己打下来?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忽然犹如醍醐灌顶,一下醒悟过来。自己为了吸引建虏源源不断地跑来海州,因此对于海州其实是围而不打,最多意思一下而已。
  很显然,是自己给建虏的压力不够,所以他们也无动于衷。要不然,不至于不出兵救援海州!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忽然感觉自己之前有点太依赖窃听种子,所思所想都是根据窃听种子所听到的消息来做。多铎建议说要岳托派兵偷袭耀州驿,自己就不做别的事情,就想着吃掉偷袭耀州驿的建虏兵马。
  这么做,此时想起来,其实是舍本求末了!
  自己御驾亲征的目的,是要带动建虏,让他们消耗积存备用的粮草,消耗地越多越好,最后,孔有德那边给建虏致命一击,毁掉建虏所寄予希望的粮食,救走大明百姓。那么这一次御驾亲征的目的,就达到了!
  自己所有的想法,做事,都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而不是想着消灭多少建虏。只要自己的目的达到的话,估计光是饿都不止饿死三千建虏。
  想明白了这点,崇祯皇帝的心情变得格外舒畅,再重新审视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也立刻便有了主意。
  与此同时,在海州城内,多铎其实也和崇祯皇帝一样,纳闷的同时,着急啊!
  信使回去了好几天了,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更不用说,赶紧增兵来援海州。
  他娘的,从鞍山驿堡到海州,也就六十来里路而已,就是爬,也应该已经爬到海州了啊!多铎恼怒地想着,便又派出信使去催。
  如今海州城这边就一万多点人马,面对城外,却是五万左右的明军。更为关键的是,城内粮草因为耀州驿战事的消耗,已经没有多少了。说起来,还得“感谢”明军,把带去耀州驿的大部分步军给收拾了,要不然,多那么多的嘴,海州城里都要吃土了。
  多铎告诉信使:“他娘的,再不来,明军都不用打,本王都要饿死了!”
  亏得明军并没有怎么攻城!他心中如此想着,挥着额头的汗,不但派人去鞍山驿堡催促,甚至还直接派人去盛京,去催多尔衮,那是一定有用的。
  正在这时,就见有亲卫急奔入内,打千跪地,惶恐地禀告道:“主子不好了,明军大规模出营,看样子是要大举进攻了!”
  “什么?”多铎一听,顿时大惊失色,这简直是怕什么来什么,刚还庆幸明军没怎么攻城,怎么一转眼,明军就要大举攻城了呢?
  他不敢怠慢,立刻飞驰去城头上观阵。
  果然,就见海州城的东、南以及西面,明军都已经从大营中出来,一门门的火炮已经部署到阵前,炮兵在忙碌着,做最后的准备。
  在炮兵阵地之前,是一队队的火枪手,弓箭兵和长枪兵,分层防御,以提防大清强攻明军的炮兵阵地。
  多铎看得一脸忧虑,再抬眼往后看去,还发现在炮兵阵地的后面,竟然还有一架架配重式的投石车。
  一看到这,他不由得大惊失色。
  明军的火炮虽然厉害,可却只能直线攻击,不管如何,把城门用泥土封死,火炮的轰击,要想把坚固的海州城墙轰塌,那也绝非易事。
  但是,投石车的攻击,却是抛物线的,能直接攻击到城头上,还能越过城墙,攻击到城内。最为关键的是,多铎知道,明军有一种武器,叫做“万人敌”,就是用这种投石车抛入城内攻击,能有效地驱散当面之敌,从而从容地占领这一段的城墙。
  看完了城外明军的动静,多铎肯定是不敢派兵出城反攻的。不说兵没有城外明军多,更在于除了北门的城门之外,其他几个城门,都已经被泥土给堵死了。要不然,明军重炮轰击下,城门就直接洞开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应对之法,多铎立刻传下军令,一边再派信使急报鞍山驿堡,一边急令躲在城墙下的弓箭手,立刻准备湿布,遮住口鼻,并把浸湿的棉布棉被什么的,放一边备用。
  如果那种“万人敌”被抛入城内的话,就用这种浸湿了的棉布棉被去盖住,加上兵卒用湿布掩了口鼻,就能把这种“万人敌”的伤害减少到最低。如此一来,弓箭手就不用逃离城墙附近,明军攻击的话,就能立刻还击。
  “轰轰轰……”
  城内建虏正在忙碌的准备时,城外明军的火炮便开始发出了怒吼声。
  “啪啪啪……”
  激飞的铁弹,一颗颗都砸在海州城墙上,城垛处,或者越过城墙,落在城内,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与此同时,土石乱飞。
  海州城头上,其实也有火炮,但是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没法和明军的红夷大炮去比。有,其实就是等于没有。
  城外的炮声一响,城头上就压根没法站人了。除了观察哨之外的建虏,全部撤下城头,躲在城墙里面一侧。
  多铎也不敢站在城头上,而是在城里靠近城墙,铁弹砸不到的地方,注视着城头上观察哨动静。这战事一起,他倒也忘记了忧愁。
  “轰轰轰……”
  炮声继续在响着,明军的败家,从盖州之战的时候,建虏就已经知道了。这种程度的炮轰,估计会持续不少时间。
  就在这时候,多铎看到观察哨有动静了,在发出信号。
  顿时,他就知道,是明国的投石车在靠近城墙,借助火炮的掩护,也准备攻城了。
  于是,多铎立刻下令,准备把浸湿的棉布棉被,在第一时间盖住抛射进来的“万人敌”。
  等了一会之后,多铎看到城外飞来一块石头,越过城墙,飞去老远。
  他自然知道,这是明军投石车的试射,调整配重比之后,投石车的精度就会提高很多,然后就是投石车开始真正攻击的时候。
  果不其然,在又几次试射之后,投石车便没了动静。但是,城头上的观察哨,却打出了信号,说明军的投石车马上就要开始攻击了。
  “他娘的,就欺负我大清的火炮不强,有本事,来比骑射啊!”多铎见此,怒骂一声,要是崇祯皇帝在他面前的话,估计生吃了崇祯皇帝的心思都会有:这真是太欺负人了!
  不过幸好不是没有对策,明军的“万人敌”投了之后,步军攻城,到时候,就是大清弓箭手给他们一个惊喜的时候了。
  多铎正在想着,城外明军的火炮声,忽然一起停住了,随后就见一个个大的东西,越过城头,落到城内,或者干脆就落在城头上。
  “哐啷……哐啷……”瓷器砸到地上摔破的声音,连续响起。
  早就等着的建虏,立刻手拿浸湿的棉布棉被什么的,第一时间冲落地的瓷器那扑去。
  可等他们扑到近前时,却是发现不对了。
  “万人敌”是固定在木框里的,基本上能保证其落地的时候,不至于摔碎。可是眼前这些,都没有木框,一个个落入城内城头上之后,就全部碎了,里面的东西还流了一地。
  说时迟那时快,就只是短短地一会功夫,就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瓷瓶摔碎在城头城内,一股气味随之传开。
  “不好,是猛火油!”有建虏终于醒悟过来,一边狂退,一边狂喊道。
  其他建虏,有的自己醒悟过来,有的则是听到了喊声,顿时,都吓到了,纷纷逃离。
  可是,就在这时候,城外又抛进来东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