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纯骑军出战,那就是要抢时间的,而上一次,是骠骑营日夜兼程,崇祯皇帝倒没有多少累到。
“陛下,末将等人出战即可,定能灭了那些鞑子营地的!”
“鞑子骑军主力已到辽东,陛下就等着末将等人的捷报即可!”
“陛下龙体要紧,万一累到了,奴婢等人忘死难辞其咎!”
“……”
看到他们纷纷劝谏起来,崇祯皇帝不由得摇摇头,伸出双手虚按,让他们安静下来。
洪承畴一见,明白崇祯皇帝还是坚持,不由得一咬牙,刚才大堂内安静下来了,便抢在崇祯皇帝说话之前奏道:“陛下,微臣请旨,就由微臣领军征讨草原吧!”
这次出征草原,是个人都能想到会有多累。因此,之前的时候,洪承畴压根就没想过他自己要去。
虽然他是带兵的文官不假,可他终归是文官,要做到像武将那样日夜行军,转战千里的,说真的,他真做不到。可是此时,皇帝要坚持去,那他身为臣子,自然要为君分忧,不去也得去了。
那些武将见了,都没有说话。不管怎么样,征讨草原,确实很苦。洪总督是文官,要是赞成他去的话,恐怕也不妥。不过他既然提出来了,那大军有一个总督统领坐镇,皇上应该也放心,就可以坐镇山海关就可以了。
而那些监军,则没有任何顾忌。在他们的眼里,皇帝就是他们的天,其他人,什么都不是。因此,纷纷附和起来。
“陛下,洪总督言之有理,由他统领足矣!”
“奴婢以为,洪总督领军打仗,沙场经验丰富,确实可以。奴婢附议!”
“……”
听到他们都在说话,崇祯皇帝还是摇了摇头,伸手示意他们安静,然后淡淡地问道:“谁能比朕更能掌握战机,何时进攻,何时撤退?”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不由得哑然。
倒不是因为皇帝的身份摆在那里,不敢和皇帝去争。而是过往的一次次战事证明,皇上掌握战机的本事,那是绝对天下第一的。就连洪承畴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不过虽然如此,洪承畴还是开口奏道:“可是陛下龙体……”
这一次,没等他说完,崇祯皇帝便开口打断,严肃地说道:“朕的身体,朕心里有数。征讨草原,累肯定是会累,但是,朕从京师带出来的兵,就想着要把兵都带回去。虽然战死后能进忠烈祠,可朕更想着,我大明将士能活着回去,活着和家人团聚。把战功带来的荣耀,和家人去分享……”
听到这话,堂下所有人,特别是那些武将,还有锦衣卫校尉等等,全都肃然起敬,从心底涌出敬意,涌出感动。
都说上位者,视普通百姓如蝼蚁,视普通军卒性命为数字,根本就不会太在意。
但是,当今皇上,不但非常重视防灾救灾,以民为本,甚至连战场上,为了能让大明武夫从战场上活下来,宁可累到自己,这样的皇上,自古以来能有几个?
士为知己者死!不知为何,此时,大堂内的这些人,特别是这些武将,脑海中想到的,就是这句话!
“……因此,朕意已决,诸卿不用再说!”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的时候,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一次,所有武将都没有在劝,而是异口同声地齐声抱拳应道:“末将遵旨!”
洪承畴看到这一幕,他知道,这一刻,皇上真得要这些武将去死,这些武将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而不是口头上说说的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那种。
而崇祯皇帝之所以拒绝了洪承畴的建议,只是因为他不放心。有窃听系统存在的原因,只有他亲自领军出征,才能实时掌握关内八九万骑军的动态,知道他们何时回援草原,采用什么路线等等,这样才能保证大明这支骑军安全回归大明。
此时,他看到这些武将的言行举止,便知道自己有了意外的收获,心中也是挺高兴的。
如果说刚穿越过来的话,崇祯皇帝就算有心,怕也是无力。可他穿越过来已经有五年了,在这期间,并没有沉迷后宫,而是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还时常领兵出征,营养又跟得上,这身体绝对是一级棒。
累是肯定的,但他觉得自己能坚持。既然如此,这次出征草原的统帅,他自己就是不二人选了。
军议结束,所有总兵监军便回去准备,定于次日一早便出征。
不用说,总兵们回去之后,自然会给手下说军议的情况。于是,骠骑营和京营骑军的将士们,就全都知道了皇上的心意,知道皇上自己不辞劳苦,只是想要把他们都安全带回京师,顿时,感动就免不了的。
可以说,这一支骑军,如果有人想谋反,或者对崇祯皇帝图谋不轨的话,信不信只要透露出一丝有这个的意思,所有人都会先和他拼命!
不止是他们,包括山海关原驻军,他们也听到了军议上皇帝对他们这些武夫的态度之后,同样为自己有这样的好皇帝而自豪。
等到第二天,崇祯皇帝领军出征,在全军面前亮相的时候,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来得响亮!
崇祯皇帝心中明白这是为什么也很是高兴军队的士气这么高,当即旨意一下,一万五千多骑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出了长城,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在东部蒙古诸部中,离辽东最近的,要属于库伦族和科尔沁族。其中科尔沁族更靠东北方向一些,库伦族则靠近宁锦一点。
因此,崇祯皇帝领军到了草原上之后,立刻疾驰奔袭库伦族的大概位置。根据之前收集的消息,还有河流走向等等,有这些部族大概的游牧地点。也亏了建虏对他们划分了地盘,严禁他们越界,因此比较容易查找。
库伦族相对于科尔沁和敖汉部族来说,规模并不大。因此,崇祯皇帝做出进一步的部署,他领着京营五千余骑,围剿库伦族的营地,而上万骠骑营的骑军将士,则奉旨继续往北日夜兼程,奔袭科尔沁族牧地。
不可否认,骠骑营的将士会更累一些,他们在完成奔袭之后,还会绕一个大圈,在约定的大概日期内,从东和南两个方向攻打奈曼族的牧场,最后合并一处,攻打处于纳曼族西南方向的敖汉部族。
当然了,这一次的战事,攻打这四个部族,就已经是极限了,还有其他部族,则只能先算了。
崇祯皇帝的旨意一下,大明铁蹄,在草原踏响,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各部族留守的那点兵力,可能对付金国凤的疲惫之师,还是可以的。但是,精锐的骠骑营和京营骑军,出其不意,犹如狂风骤雨般地在草原上横扫而过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之力。
事实上,各族留守的兵力,大都在北方防御逃窜往北方的金国凤部,对于其他方向,压根就没想着会有敌人。因此,在崇祯皇帝的运筹帷幄之下,打起来也就非常轻松了。
每打下一个营地,青壮全都枭首,首级叠成京观,书写“血债血偿”四个字,绝不在废话。
第472章 多尔衮的强势
不过老弱妇孺不杀,且给他们留下只能吃半个月左右的食物,其他东西,全部带走,带不走就烧掉。
只所以这么做,一是彰显大明的文明,二是半个月时间,大概他们部族的骑军也就赶回来了。面对自己部族的老弱妇孺,总要照顾的吧,总要吃东西的吧,有他们头疼的。
另外,也能迟缓回援的部族骑军追赶明军的时间,减少他们追赶明军的兵力。后续还有一大堆问题,让他们找他们的主子哭诉去。
而明军这边,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每个营地的牛马羊,就只留马不杀。牛羊全杀了,吃不完兜着走,就食于敌,大块吃肉,大碗喝羊奶什么的。不过,明军不会在一个营地多停留,很快就转移,继续攻击下一个营地。
虽然有漏网之鱼会通风报信,可营地的转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游牧民族再能说走就走,那也得几天时间准备,而且走得也慢。
因此,只要在明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基本上就没有营地能逃过一劫的。
在明军破袭库伦族和科尔沁族的同时,这两个族的漏网之鱼,自然也是死命地赶去关内,去辽东禀告消息:老巢被端了!
不过,建虏和蒙古部族的骑军,已经撒出去,就算漏网之鱼用他最快的速度赶去报信,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回转的。
盛京这边,还是代善坐镇。
这一日,多尔衮领军终于赶回,第一时间,他都顾不上休息,立刻闯入崇政殿,甚至都顾不上向小皇帝和太后行礼,瞅见代善在那打盹,就立刻大声喝道:“辽东战事如何了?可有最新战报回来?”
担心辽东局势之下,多尔衮可以说是日夜兼程地赶回来,用了最快的速度。到盛京附近之后,他就听说在草原的骑军已经回援。但是,最新战况,自然还是要来崇政殿问的。
看着风尘仆仆,一脸疲惫的多尔衮,代善勉强打起了精神,点点头说道:“各处战事所在,都已经派出了骑军,都是苍鹰搏兔,我大清和蒙古联军处于绝对优势之下,只要明国那边没有再新增兵力的话,我大清绝对是能赢下此次战事的!”
布木布泰对于多尔衮的无礼,稍微有些不满。但是看到多尔衮的疲惫和焦急时,想着这是为了她儿子的天下,便也释然了,当即微笑着说道:“睿亲王无需担心,由礼亲王坐镇,明军这一仗必败!”
听到他们两人的说话,多尔衮却没有任何松口气的样子,反而继续紧皱着眉头,没理军事上是外行的布木布泰,眼睛就盯着代善,再次追问道:“明国皇帝的厉害,相信你也是知道的。大清骑军回援,那明国皇帝绝对有后招,你就不担心么,还在这里打瞌睡?”
听到这话,代善立刻想起了金州时候见到明国皇帝的那一幕,说实话,那耻辱的一幕,他到死都不会忘记。
被多尔衮这么一问,他便皱着眉头说道:“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没有用处。这次大清和蒙古各部骑军,一共有近九万骑。每一处都是我大清处于绝对优势,就算是明国皇帝有什么阴谋诡计,怕也没有多少用处!”
听到他有点不自信地说话,多尔衮便急了,厉声说道:“是么?难道明国皇帝没有算过我大清骑军会回援?还有,我问你,当初你定下将计就计的时候,有那些人是知道详情的?总不会说,这次明军趁着我大清骑军调离辽东的时候突然进攻,只是巧合而已吧?”
听到多尔衮也是这么怀疑,代善不由得揉了揉脑袋,显得很头疼的样子说道:“此事,就当日在崇政殿内的人知道而已。当时我就交代过一定要保密的事情,事后我也问过,并没有任何人对外泄露。可是,你说得也未必没有道理,这要是巧合的话,似乎也太巧合了吧?”
看他这么迷糊的样子,多尔衮气得用手指着代善的鼻子,大声吼道:“军国大事,事关我大清安危,难道就只是这样猜猜而已么?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对于代善,多尔衮如今自然不会给面子。当年的时候,皇太极逼死他亲娘,就有代善出得一份力。而拥立皇太极的儿子来当皇帝,又是代善出了大力。如此种种,心中多少都是有意见的。
“哇……呜呜呜……”
没想到,多尔衮的大吼,凶恶的表情,吓到了无所事事的小皇帝,顿时就哭了起来。
边上的护卫统领鳌拜一见,顿时就怒了,立刻手握刀柄上前两步,盯着多尔衮厉声喝道:“睿亲王,这里是崇政殿,非殿下咆哮之所在!”
不管多尔衮愿意不愿意,如今大清的皇帝就是那位小皇帝,而不是他,因此,他不得不向小皇帝告罪,不过随后,他就立刻转头盯向代善。显然就刚才的话,他还要继续。
代善见此,有点无奈地问道:“你想如何?”
虽然被骂老糊涂,可确实事关大清安危,他在这个时候也就不计较被骂了。
多尔衮听了,努力压制着嗓门,不过表情却还是非常严肃地说道:“那日在场的人,必须全都要调查核实,我就不信了,真要有内鬼的话,会查不出来。”
布木布泰自然是在认真听着他们对话的,知道多尔衮说得非常有道理。要是那日在场的人有明国的人,那真得是太危险了。这么想着,她便立刻表态支持道:“睿亲王言之有理!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给睿亲王好了。那一日你不在,自然是不用核实的!”
这也是一个狠人,为了她儿子的江山社稷,把代善这些亲王都怀疑了进去,言外之意,就是连他们都要核实的。
代善听了,明白她说话的含义,不由得转头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太后连自己都不放过,亏了自己拥护她儿子继位大统,有点白眼狼的那种感觉。
如果代善要是知道,就是布木布泰最终把皇太极给气死的话,他就能明白,女人狠起来的时候,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会怕!
代善心中有点不爽,但是,多尔衮却有点意外,不由得看了布木布泰一眼,顿时就感觉顺眼多了,便向布木布泰恭敬地行礼道:“微臣遵旨!”
布木布泰听了,露出一丝笑容,便问多尔衮道:“不知睿亲王此次北征索伦部,收获如何?”
“回太后,微臣此次共捕获将近四千的青壮,只要按照以为待之,必能成为我大清精锐。”多尔衮听了,便连忙回答道。至于那个奇怪的凶残部族,他想了想没说,等大清国内稳定之后再说吧!
一听这话,布木布泰很高兴,便又夸了多尔衮。在这崇政殿内,一时之间就好像只成了他们两人了一般。
不过多尔衮还是记得事情的,主动拉回了话题,问起代善,有关这次战事的细节,特别是有关明国皇帝的消息。
不是他要给代善难堪,继续逮着这个话题问,而是他被明国皇帝生擒活捉,虽然最终被放了回来,可这是他平生之耻,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对崇祯皇帝非常地忌惮。
如今布木布泰已经明确意思,就是要让多尔衮来主导,要核实当日的情况,代善就只能一五一十,事无巨细地把当日定下计策,以及后续执行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多尔衮非常用心地听着,他听着听着,忽然仿佛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布木布泰见他这样子,不由得有点担心起来,连忙问道:“睿亲王,可是想到了什么?”
多尔衮抬头看了她一眼,知道自己要凌驾其他亲王之上的话,这个女人是关键,于是,他便施礼回答道:“回禀太后,如此大的战事,明国皇帝却迟迟没有出现,微臣实在担心……”
原本代善是已经没了争强好胜之心,可此时却一再被质问,甚至连在他拥护下成为太后的布木布泰都偏着多尔衮,这让他心中很是不爽,此时又似乎在质疑他,便开口说道:“如何没有出现,那明国皇帝的御林军,已经拿下了盖州,正在进攻海州了。”
他说这话的语气很不好,就差直白地说出,你耳聋了还是眼瞎了,这事都已经说过几遍了。
谁知,多尔衮一听之下,立刻严厉地转身盯着他喝问道:“那明国皇帝呢,可有出现?还有,明国皇帝的御林军精锐,差不多有五万人马,盖州那边登陆的,可有五万人马?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明国皇帝的御林军中,还有那个骠骑营,还没有消息吧?”
一听这话,代善顿时有点傻了。当初金州沦陷的时候,也没有骠骑营,这让他对这个骠骑营,就下意识地有些忽略掉了。不像多尔衮那样,塔山之战后,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