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才过去几天时间,可盛京城内已经有一些人知道了。然后,这些上街的时候,不小心活见鬼了,便当即喧哗了起来。
第428章 盛京之乱
这个活见鬼,不是别人,正是被敖汉部护送回来盛京的阿济格。他怎么样也是建虏中最高层的几个人之一,而建虏的人口又不多,因此,认识他的人不要太多。
传说中已经在归化城战死殉国的他,突然出现在那些知情者的面前,当然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意外,然后当场就问起情况来。
“殿下,归化城之战,不是全军覆没了么?是不是假消息?”
“什么,归化城的大清军队全军覆没了?那我哥呢?到底怎么回事?”
“……”
这么一喧哗开,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归化城那边有事。而盛京城内,不少建虏都有亲朋好友在归化城的,因此关心之下就更是想要知道怎么回事?
阿济格本来还不打算说的,可是,被那些关心自己亲朋好友的建虏拦住,他为了撇清自己的关系,就给那些人说,济尔哈朗不听他劝告,结果导致全军覆没了。
于是,盛京街头,就闹起来了,哭爹喊娘的声音,还有失去理智,大声谴责打了败仗的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什么的,就乱成了一团。
建虏的兵力,能打的,把蒙汉全部算起来,满打满算估计也就在二十来万上下。不过光是骑军,大概就有十万左右。这一点,从原本的历史上,多尔衮闻听李自成所部要到山海关,就一日夜急行军两百多里,共行军十三日,赶到山海关这点可以推断出来,步军是不可能这么快的速度。
之前在大明天津之战的时候,损失三万人马,不过主要都是假鞑子,还有那些跟随建虏入关劫掠的蒙古人,因此建虏本部死伤人数不太多,被皇太极瞒了下来。
随后,英俄尔岱在朝鲜境内被卢象升埋伏,就正儿八经地损失了一千建虏,不过这对建虏的打击还不是很大。真正有影响的,就是塔山之战和这归化城之战了。
塔山之战,是多尔衮奉皇太极之命驻守,那他所带领的人马,自然是以他本部正白旗人马为主了。塔山那一战,可以说正白旗基本上就是大半个没了。
而归化城之战,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也是要领着建州女真本部人马为核心出征的,同样是全军覆没,又等于少了一个旗的兵力。这前后加起来,八旗去了两旗,建虏不伤筋动骨就怪了。甚至可以说,建虏的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亲朋好友在这前后两次全军覆没的战事中战败被杀。
皇太极听到侍卫禀告了大街上的情况,知道阿济格回来了,虽然心中还是欣慰那么一下,可随后又被阿济格在大街上公布归化城的事情而恼火万分。没有说的,立刻传旨让阿济格滚去了皇宫。
阿济格当然不会对皇太极实话实说,依旧和对别人说得一样,都是济尔哈朗无能,他怎么劝都不听,才会有此一败。当然了,另外的事情,他也是要禀告的,比如其他各族杀建州女真的事情。
“陛下,此战,大清败得冤枉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暗地里向明军通风报信,临战之时又从背后捅大清一刀,要不是这样,我大清野战无敌,根本就不可能会全军覆没的啊!”阿济格几乎是用义愤填膺,激动万分地情绪来控诉的。
误打误撞地,他的这个说法,和皇太极所怀疑地情况有些相似。只不过皇太极原本是怀疑有明国的细作,但是阿济格说得,却是扩大化了,非建州女真的,对大清都有不轨之心。
想到事情的严重性,皇太极便立刻追问细节。
于是,阿济格便说了他的种种怀疑之处,比如押送回辽东人口物资被劫,察哈尔部和乌拉特部的营地被袭等等,而这些怀疑,又和英俄尔岱的说法吻合了起来。
至于阿济格,他更说亲眼看到大军正在苦战的时候,有其他各族的大清军卒,就突然对建州女真族的军卒动手,因此,大清军队才会惨败。
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先让皇太极知道,那些异族真得对建州女真下手了。不过他当然不敢说被俘虏之后动手,而是往前移,说成了还在苦战的时候动手。只有这样,才不会暴露他也被明军俘虏了。
“陛下,那些该死的东西,知道明军增援很快就会到,他们为了活命,就把我族勇士都给卖了。郑亲王也同样亲眼看到,他知道败局已定,就让臣弟赶回辽东报信,说绝不能让我族勇士白死!”阿济格激动地流泪说道,“他还说,有负陛下的重托,他无颜再回辽东见陛下,就以死掩护臣弟,把明军都吸引了过去。就这样,亲卫还先后为掩护臣弟而战死,臣弟九死一生,终于能活着回来见陛下,禀告这一切,也不负郑亲王之托了。”
这个说词,是他在一路前来盛京的时候,早就琢磨好了的。如此一来,济尔哈朗的死,就更他没关系了。大清战败的责任,济尔哈朗要负统领之责,还有那些异族的背叛,也是主要的原因,反正就他阿济格没责任,而且还是舍生忘死地逃回,说起来,都成有功之士了。
阿济格没想到,他为了给自己开脱,编造出来的这个理由,却非常巧合地和英俄尔岱的谎言给衔接上了。
英俄尔岱自然也不敢说,他驱赶明国战马回归化城的时候,因为天还没亮,结果被误认为是明军来援,导致全军溃散而功败垂成。
真要这么说的话,那他就是归化城的大清军队全军覆没的罪魁祸首,万死都难辞其咎。就算皇太极觉得这是误会,不会处罚他,但那些战死大清勇士的家属,却必然不会放过他的。
如今阿济格这么一说,那皇太极就自然而然地想着,英俄尔岱到了的时候,大清已经溃败,不是大清军队没坚持住,而是被异族背叛,背后捅了一刀,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坚持住的?
这个结论,就连闻讯赶来,后来听说的英俄尔岱都在怀疑,该不会真得是这么一回事吧?毕竟当时天黑,他看不清楚具体的战况,只是天刚亮的时候,就看到大清军队已经溃散了。一见这种情况,他没敢再待,第一时间就逃离,也是如此,才被他给逃脱了。
皇太极自以为明白了前因后果,真是气得差点又吐血,好在他已经有心理预期,因此这一次的这口老血,还是被他给忍住了。
不过他气极之下,回过头来想想,也感觉这种背叛,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他是跟随努尔哈赤打出的天下,知道一开始的时候,建州女真只是辽东众多部族中的一支而已,就是靠武力把所有不服的部族打了一遍,把他们给打服的,再用联姻之类的方式拉拢一起对抗明国。
那个时候,大金对外的战事,几乎可以说屡战屡胜,用所向无敌来描述,一点都不过份。甚至到了后来,在大清的带领下,入关劫掠几次,又是所向无敌,劫掠到了难以想象的财富和人口,更是让辽东各族,包括草原蒙古各族归心。
但是,从天津之战开始,和明国的大小战事,大清开始屡屡打败仗,甚至连个小小的旅顺都打不下来。大清的局势,随着明国东江军的重新设立,更是日趋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被大清打服的各族,是不是又重新有了异心,还真不好说。
想着这些,皇太极不由得又格外的头疼。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他所担心的。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大清不是整合了其他各族的军力,那压根就没法和明国去争锋。大清如今的目标,可不只是称霸辽东而已。
他没想到,头疼的还不是这些。很快,盛京城内的建州女真族人,慢慢地往皇宫这里汇聚,都要他们的皇帝给个说法,归化城那边到底什么情况,为什么大清老是打败仗?
一般情况下,以皇太极的威望,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可是,连续的之下,更有两次上万大清军队全军覆没的情况,让丧失了亲朋好友的建州女真族人都冲动了。这个时候,别的族不敢这么做,但是他们建州女真族就敢了。
群情汹汹之下,皇太极愤怒之余还是保持了克制。他心中非常清楚,大清的根基是建州女真,对他们只能是安抚而不能镇压。
不得已之下,他只好正式宣布了归化城之战,大清军队确实已经全军覆没,而且连统领这支军队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战死殉国。
对于这个消息,很多人难以接受,怎么以往所向无敌的大清,就又全军覆没了呢?
就算济尔哈朗以前的名声不错,可这一次也算是压断了最后一个稻草的效应,让建州女真族人非常地不满,一定要有人为此负责。
不过济尔哈朗已经战死,没法负责了,不少人就喊着要处罚阿济格。毕竟阿济格在归化大军中的地位,是仅次于济尔哈朗的。
阿济格是随着皇太极一起在宫门口见这些族人,此时听到他们竟然把矛头指向了他,他当然不愿意的。之前说了那么多,考虑了那么多,就是想避免这种情况。
因此,他情急之下,就越过皇太极,对那些族人喊道:“归化城之战,大清军队全军覆没,不是因为我大清勇士无能,而是我大清勇士遭到了背叛,否则以我大清军队的战力,怎么可能全军覆没呢!”
这话一出,顿时一片哗然。这些建州女真族人,没想到原来还有隐情。
这正好,对于阿济格,毕竟是爱新觉罗家的。他们要求处罚他,似乎有点逼宫的意思,他们是有心理压力的。毕竟爱新觉罗家的威望,在他们这些族人心里,也已经是根深蒂固。
但是,如今既然已经发现,其实是遭人背叛,那他们就立刻转移了目标,就强烈要求说明是被谁背叛,要求严惩叛徒!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其实是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而阿济格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便没有更皇太极请示,就把他之前的那些话,又当众说了一遍。
这一下,那些建州女真族人就怒了。
这些人,原本在盛京就是最高等级的那部分,其他部族,要低他们一等。如今听说,是归化军中那些其他族的军卒从背后对建州女真族的人下手,那还了得,他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这个仇,一定要报!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人群就冲动了起来,都不请皇太极做主,他们自己就拥向街头,自己动手去了。
皇太极试图控制局势,但是,他发现皇宫中的侍卫也全都是愤怒之色,他就明白,此时的民心所向,或者说建州女真族的民心,就是要有人为此负责,他们死了的亲朋好友,要有个交代,他们的情绪,必须要发泄出来才行。
就这么着,盛京城内,乱了!
这种乱局,从一开始就不好控制,闹到后来,自然就更难控制了。特别是那些城内其他族,家里有人跟随济尔哈朗出征的,他们原本就在伤心亲人战死,突然就遭受建州女真上门喊打喊杀的,当然不会任凭被人宰杀。
于是,他们一反抗,就更乱了。
这个乱局,让躲在一边的多铎都看得目瞪口呆。
原本他只是想,把这个势头鼓动起来,让族人知道,最可靠的还是自己人。因此,他就有可能的可能性,携民意把多尔衮给救出来的。
盛京一下变得这么乱,也是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不过他也只是惊呆了一会而后,随后就把大门一关,不管了。反正现在的大清皇帝又不是他,这么乱,头疼的人自然会管这事的。
皇太极看到盛京从未有过的混乱,也是真正地暴怒了,把崇政殿内的东西砸了一地,大声咆哮:“朕还没死呢,当朕不存在么?”
虽然他是胖,可他也是从小打仗打出来的,优柔寡断这个,至少在他身上是很难看到的。
第429章 失望透顶
如果任由这么下去,盛京城都可能会毁了的,就算没毁掉,大清也会被毁了的。
于是,皇太极立刻披甲戴盔,集结了他的御林军,驻守皇宫和盛京城内军营的两黄旗人马,立刻开始盛京戒严。
也亏了他的威望够高,虽然不复从前,可让他本旗的人马听旨,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盛京街头上,只要还在打打杀杀的,不管是建州女真族人,还是其他族的人,一律抓起来投入大牢。皇太极本人,也亲自上了街头,甚至还拔刀砍了一个嚷得很凶的建州女真族人。
在他的铁血镇压之下,盛京城内终于不再那么喧哗。
可是,不少府邸被打砸烧杀,街头上,也横尸了不少。可以说,此时的盛京城内,是一片狼藉。
皇太极在城头上俯视着盛京城,在经过最初的愤怒之后,又开始头疼起来了。
虽然他用了铁腕手段镇压了这次的混乱,可不管怎么样,事后都要有个说法,有个交代才行的。
其实,皇太极自己也知道,他是没有多少选择的。毕竟他的屁股,还是要坐在建州女真族这边,因为这是他统治辽东的根基。
等到第二日早上,一夜未睡,成了熊猫眼的皇太极,就已经有了决定。
他立刻宣布,说确实有人背叛,经过核实,是谁谁谁,其他人都是好的,都是无辜的。
接下来,就很自然了,核实背叛大清者当然要严惩不贷。这些背叛大清的族长等有权势者,抄家问斩,所得仆从、财物等等,皇太极原封不动,赏赐给了那些战死的建州女真族人,还有那些被误打误杀了的其他族的人。
当然了,被关起来的那些建州女真族人,肯定是放回去了,啥事都没有。
盛京之乱,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在宗人府多尔衮被关押的院子内,多铎把外面的这些情况都给多尔衮说了。不过他也不笨,并没有说,这次闹事一开始最凶的那几个人,其实是他派出去的。这个事情,只会烂在他的心中。
多尔衮听了外面的情况之后,才知道外面那么乱,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对于皇太极的处置手段,他立刻便判断道:“看来皇上要整顿其他各族了,那些还自成一派,控制着本族兵力的那些,都会倒霉了。”
“不会吧?你说皇上要动他们?”多铎听了,有点诧异地问了一句,随后,他就一下愣住了。因为他此时已经想起来,皇上宣布那些背叛大清的族,就是多尔衮所说得那种情况。
在满清军队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他各族的人,直接受建虏管辖控制;另外一种,就是其他各族的军卒,归他们族长或者其他有权势的人管辖,然后这些头领再听建虏的指挥。
如今看来,皇太极果然是在收拾第二类人。
这个时候,他们两人自然都知道,那些人未必是真背叛了大清。可是,如今形势下,不管他们有没有背叛大清,对于大清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处理结果了。
“皇上果然厉害!”多铎想明白了,不由得叹了一句道。
多尔衮听了,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道:“唉,不管怎么样,这么一搞,大清的国力,还是会影响不少的。甚至连草原上各蒙古部族,都会受到影响。我估摸着,皇上会施恩笼络他们。”
他想得没错,皇太极这边,一边对辽东境内的其他部族进行整顿,改编其他各族,把其他各族的人丁打散,纳入建州女真的控制之下;一边又笼络一些人,赏赐金银财宝和奴才什么的。甚至对于草原部族,也是多有动作。
比如,伍忠的便宜老婆,也就是皇太极的第三个女儿,封固伦靖端长公主,赐婚给科尔沁族的奇塔特。第四个女儿,封固伦雍穆公主,也赐婚给了科尔沁族的弼尔塔哈尔。这个弼尔塔哈尔,是皇太极老婆的哥哥儿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