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原本的历史上,阿济格就是因为没脑子,不但向多尔衮要求也封他为叔王,结果当然被多尔衮拒绝了。于是,等多尔衮一死,他就想学多尔衮,结果被削爵幽禁到死的下场。
但不管怎么样,他打仗是有一手,至少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好多胜仗,皮岛的东江军,就是被他率领的建虏给灭了的。因此,他是有足够的资格去鄙视柴时华的。
柴时华没想到阿济格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算他脸皮厚,也被阿济格说得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亏了济尔哈朗看到这个情况,冲阿济格摆摆手,没让阿济格再说下去,要不然,他那可怜的自尊心就会被阿济格给狠狠地丢地上踩了。
稍微稳了下神,柴时华才继续向济尔哈朗说道:“事先的时候,末将领军,会把沿途的人都杀光。然后,殿下领军就埋伏起来不怕走漏风声,等末将带着明军过来的时候,伏兵杀出,明军绝对挡不住大清军队,如此一来,明军一除,殿下所领大军就可以在关内为所欲为了!”
“呵呵,就这点想法?本王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计策呢!原来也不过如此!”阿济格听了,不由得冷笑一声道,“明国那边能打得你连战连败,就你这点想法,他们会不知道,他们会不提防我大清军队?”
柴时华听到这话,那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虽然他觉得明军未必会提防,但是,他也没法反驳阿济格的话,万一明军有提防呢?他可不敢立军令状!
阿济格说完之后,很不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头对济尔哈朗说道:“这样吧,我打着我们的旗号,领部分人马,外加蒙古军队冒充我大清军队,去攻打明国的大同,吸引明军的注意。而后,你领我大清主力悄然而行,再按这笨蛋的法子去伏击明军,如此应该能让明军上当。”
不得不说,阿济格打仗就是有两把刷子的。
济尔哈朗听了,点点头道:“不错,这个法子好!本王再让乌拉特部也去骚扰明国延绥地区,如此一来,柴总兵的入关,就显得不再引人注目,明军上当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有一点他其实没有说出来,大清领着蒙古部族再次攻打明国边关,哪怕只是骚扰,一般情况下,明军肯定是以防守为主,不会贸然出击的。但是,柴时华这个废物,就如同阿济格所说得那样,是屡战屡败,估计他的对手,也就是他以前的副手早就从骨子里藐视他了,必然不会在意,有很大的可能会对柴时华进行追击。
其实,柴时华也没有真得如此不堪。他从大明叛逃之后,自己的亲信军队荡然无存。全靠了去西部和草原借兵,才有人马来攻打大明。
如此一来,显而易见的是,第一,他对借来的兵马指挥,不会得心应手。第二,那些借来的兵马,肯定不会卖死力帮他打仗,而是来关内捞好处的。一旦死了人,或者打了硬仗,这些借来的兵不跑才怪!
这柴时华又没有古之名将的本事,对于借来的兵马压根没法整合,真正收为己用,自然就只能连战连败了。
此时,柴时华牵头献上的一条计策,经过阿济格和济尔哈朗的完善之后就成型了。
随后,柴时华立刻赶回西部去,而济尔哈朗也开始传出军令,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起来。
这时候的草原部族,自然都是臣服满清的,济尔哈朗的军令传到,也当然是听的。虽然有土默特部被明军所灭的例子在,可这也只是个例。对于大部分蒙古部族来说,他们觉得是土默特部脑子有屎,全是骑军,竟然都能被明国灭掉。这不是明国有多厉害,而是土默特部犯了不知道多大的傻,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再加上辽东的战况还没有传到草原上,在这些蒙古部族的眼里,满清军队还是无敌的存在。他们对明军,那是碾压的存在。连去关内,就在明国皇帝的眼皮底下烧杀劫掠,明军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此情况下,这些蒙古部族自然是抱满清的大腿,听从满清军队的调遣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在蒙古东部草原上,正有满清的信使在疾驰。
科尔沁草原离辽东可以说很近,从盛京那边出了关口就是了。因此,满清的信使是最先赶到的。
科尔沁族的族长寨桑布和闻讯,立刻恭迎信使。虽然他的妹妹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但在礼节上,却还是保持着恭敬。
此时,他见到大清使者如此急切地赶来,猜着肯定是有要事。虽然他想不到是什么要事,可这不影响他的好奇。
听信使一读完皇太极的圣旨,布和不由得非常意外,有点难以置信,下意识地确认道:“什么?明国皇帝领军攻打辽东腹地?这……这可能么?”
“有什么不可能的!”那信使听了,便立刻回答道,“明国皇帝不过打了一次胜仗,就骄纵没边了,以为大清就不是明国的对手,不自量力地想攻打辽东腹地,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如今皇上正领军赶回辽东,贝勒这边可千万不要怠慢了,立刻按照旨意配合行动,务必把明国皇帝留在辽东!”
布和一听,连忙答应。随后,他便打听辽东那边战事细节。
这一次,皇太极领军攻打朝鲜,并没有通知草原上的部族,因此布和对此并不清楚。在他的有心问话之下,便大概了解了辽东和朝鲜那边的战况。
布和不知道详情还好,一问明白详情之后,顿时就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原来大清也会有这么困难的一天。
明国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厉害了?那明国皇帝以前的风评,不是昏庸无能的主么?怎么还亲自领兵,竟然打得睿亲王都全军覆没,那可是有一万多大清军队的啊!
这么想着,表面上,科尔沁族人喊马嘶的,立刻就响应了皇太极的旨意,就在调兵遣将。但是,实际上他又偷偷叫了他儿子吴克善,吩咐他去关内的时候悠着点,千万别犯浑去和明军死磕。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布和把他妹子和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太极。可在他的心中,当然还是科尔沁族排在最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以前的时候,科尔沁族和建州女真那也是有仇的,双方打过很多次战事,不过最终科尔沁族被野猪皮教训了,最后不得不臣服。为了表示忠心,布和就把他妹子给卖了,觉得这还不够,就又卖了他的小女儿,全都给了皇太极。
等到后来,皇太极成了大金大汗,并且展现出英明神武的一面,大金在他的手中越来越兴旺,并从他女儿和妹子那边得知,皇太极有真正称帝的野心后,布和索性就把他最喜欢的大女儿,也嫁给了皇太极。这个时候,就差把他自己嫁给皇太极去抱皇太极的大腿了。
从这个事情上能看出来,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之所以全都臣服满清,就是因为满清越来越强大,让他们觉得,跟着满清混,至少不会被打,有时还能跟着捞好处。比如满清的每次入关,其实都有这些蒙古部族跟着去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跟在满清军队的身后,也没少在大明关内烧杀劫掠。
吴克善将来是要接他爹的位置,成为科尔沁族族长的。自然也是以科尔沁族为重,就算布和不说,他知道了辽东那边的情况之后,也会谨慎而行的。
于是,科尔沁族的军队出发之后,并没有表现得如同在信使面前那般卖力。
不止是科尔沁族,蒙古东部草原这边,有份收到皇太极加急送出旨意的部族,也全都明白了辽东局势之后,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和科尔沁族一般,光打雷不下雨,表面积极卖命,实际看菜吃饭,量力而行。
不过还没等他们这些蒙古部族的兵马入关,皇太极的加急信使就又跑来了。对他们说大清皇帝已经回师辽东,明国皇帝闻讯而逃,已经逃回关内去了。
这么一来,这个事情就这样作罢了。
但是,有关这一次的辽东战事,却在蒙古东部草原慢慢地传开了。
虽然他们相信,明国皇帝知道大清皇帝领兵回来之后,肯定是会闻风而逃。但是,对于之前的战事,他们还是感到非常吃惊的。明国皇帝,竟然能一战而灭多尔衮所部的一万多大清军队,这真是太让他们惊讶了。
他们和建虏打交道已久,自然知道,那个多尔衮可不是无能之辈,隐隐地,是皇太极以下最为精明的大清亲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犯浑的,马失前蹄,就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呢?
讨论着这事,另外一件有关明国皇帝的事情也重新被提了出来,就是河套土默特部被明国皇帝领军所灭。
以前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如同西部蒙古部族那般,认为是土默特部自己出了问题,才会导致全军覆没。可是,如今再加上多尔衮这一万多人马,他们就吃惊了。
一次犯傻还说得过去,两次犯傻,这怎么可能呢?总不可能,土默特部和多尔衮碰到明国皇帝领军的时候,都会自动犯傻吧?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明国皇帝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昏庸无能!而是明国朝堂上有奸臣当道,因此以前的时候,明国皇帝才表现得有点昏庸无能。如今他不信他的臣子,自己亲自领兵打仗,就看到他的厉害了。
一得到这个结论,这些东部的蒙古部族不由得都隐隐觉得蛋疼。要知道,明国从立国以来,就是和草原部族死磕,这都过去了将近三百年了,明国一直压制着草原部族。要是明国皇帝真是个能打仗的主,那以后他们的日子,就绝对是难过的。
这么想着,他们又没有别的方法,只能暗暗向长生天祈祷,明国这边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与此同时,奉旨返回辽东的吴三桂所部,沿着长城关内走着走着,眼看着便到大同了。
第388章 因缘凑巧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知道了祖大寿领兵出去的时候被建虏围住投降,而后其他祖家军驻守的塔山也被建虏攻破,所俘得祖家军,包括祖大寿兄弟以及原先投靠了建虏的其他祖家军成员,全部被建虏所杀。
对于这个情况,吴三桂其实有些意外。因为他在辽东的时候,他感觉祖家军和建虏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着一种默契。甚至可以说,建虏还千方百计的挖祖家军,希望祖家军能为建虏所用。
可是,就在他离开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祖家军全是成过了这样的结局。他有点不解,除此之外,对于他的舅舅,祖大寿他们的行为也感到非常地遗憾。
早知今日,自己当初就应该多劝劝舅舅才是,脚踏两只船,这不,迟早出事了吧?吴三桂在心中想着,又有点恨祖大寿。如果战死的话,朝廷肯定会抚恤,会给他在世的家人封赏。可是,祖大寿偏偏是投降了建虏,然后被建虏给处死的。朝廷已经知悉此事,当然是不会给祖大寿等人抚恤了。甚至还成了反面例子,以警示其他人。
想着这些事情,吴三桂的心情,在这过来的路上,始终是比较郁闷的。
“老爷,前面就是大同了,按照之前的行程安排,是要休整两天再接着赶路。”吴三桂的亲卫,在看到大同城之后,便提醒他道。
吴三桂听了,抬头看看这个大同府。之前的时候,他记得清楚,自己随驾到达这里,等了一些天之后,突然启程,然后就把河套的土默特部给灭了。皇帝的这种手段,神出鬼没,着实是厉害。
一想到这,吴三桂又忍不住在心中埋怨祖大寿他们:皇上如此英明神武,为何还想不明白,偏偏要投降建虏呢?
大同是军镇,有大同总兵驻守。核验了吴三桂的关防印信后,便腾出了一处军营让吴三桂所部休息。
祖家军的毁灭,让吴三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大同总兵对他表现得很淡然,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这种事情,在祖家军覆灭之前,可是很少遇到的。作为祖家军中的新贵,他是非常受人欢迎,是被人簇拥得对象。
不过,吴三桂对于自己遭遇的这种反差,也不是很在意。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吴三桂这次随驾出征,以及留在西北地区作战,也极大地锻炼了他,让他坚信自己就是一个有能耐的人。以前失去的荣誉,自己回头再赚回来便是!
他就想着,这次回辽东之后,一定要为祖家军正名,要狠狠地打击建虏,重新打出名气,打出威风!可以说,此时的他,心中是憋了一股气,想着一定要在辽东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
然而,让吴三桂想不到的是,他到达大同之后的第二天,就听到了城头上传来的警锣声,听着惊慌的呼喊,说什么“建虏杀来了”之类的话。
顿时,在军营中的吴三桂一个激灵,立刻快步出去查看情况。
这个时候,他都不用问别人,只见草原方向,能看到冉冉升起的狼烟,大概有四处地方的狼烟。看这样子,似乎来袭敌人的规模还不小。
作为客军,他不好直接上城头,就立刻拜访大同总兵,表达了想搭把手的想法。
大同总兵一听,立刻便同意道:“城外已经出现了建虏探马,金钱鼠尾,绝对不会有错。且来得非常快,来势汹汹。大同这边,还真得需要吴大帅一起抗击建虏才好!”
于是,吴三桂就和大同总兵一起上了城头去查看动静。
果然,就在大同城外,已经有建虏探马在出没了。一如他们原本在辽东的时候,很是嚣张,经常驱马逼近离城一箭之地的地方,对着城头上哇哇大叫,很是藐视的意思。
“情况有点不妙啊,外面的几处墩台,都是最高级别的狼烟。”大同总兵一脸愁容地说道,“看来,这一次,河套的建虏是大举来犯大同府这边了。刚才我已经第一时间派出了信使,去周边求援了。”
大同是宣大总督所辖,这边,一直是明军经营的一处军事重镇,兵力是有不少的。而在大同府的西面,则是陕西的榆林镇,也就是延绥巡抚所在,同样是一处大明非常重要的军镇。一旦几处地方协同作战的话,建虏人数不多,就别想讨到好去!
吴三桂听了,点点头,求援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一旦被围城,再想求援,就会很困难的。如今信使既然已经派出去了,那就坚守便好了。大同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朝廷绝对不会不救的。就是可惜自己只有两千骑军,要不然,自己这支客军突然到大同,不是建虏能算到的,倒是可以让建虏吃个亏的。
这个时候,大同城自然是全城戒严了。
等到次日,建虏大军浩浩荡荡地,终于出现在了城外。
从城头上看去,漫山遍野的,几乎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敌人。有衣着邋遢的蒙古骑军,也有金钱鼠尾的建虏骑军。从草原上来的敌人,果然是够奢侈,就没有步军这种东西,全部都是骑军或者骑马步军。数量之多,那隆隆地马蹄声汇聚起来,就如同地龙要翻身一般。
作为总兵,吴三桂自然第一时间从旗号上去分辨城外敌人到底是属于什么敌人?在和大同总兵一起观看参详之后,便大概知道了。
蒙古骑军大都是从陕西到山西这么一条线上的蒙古部族,而建虏之中为首的,则是建虏的什么郑亲王和多罗武英郡王。这和之前打听到的消息倒也符合:说建虏派了济尔哈朗和阿济格领着一万多人马到了归化城那边。
“娘的,这些建虏犯什么傻,不打最近的陕西那边,竟然跑打大同府!”大同总兵在城头上骂娘道,“难道是瞧着本帅好欺,有种来攻城看看!”
吴三桂倒没说话,建虏这次的军队,都是骑军,陕西和山西临近,他们想打哪里,距离其实压根就不是问题。他盯着城外建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