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皇帝这话,郑芝龙便又想请罪,想说他不敢不放心皇上。不过此时,崇祯皇帝已经先一步开口说道:“朝廷欠赋严重,朕虽然已经派了巡按御史前去催收,但估摸着应该不会那么顺利。然而,朝廷确实需要钱。因此,朕有个想法……”
  听皇帝说得有点奇怪,郑芝龙好奇之下便抬头看向皇帝。
  就见皇上很是恳切地对他说道:“卿之前收令旗的钱,其实未尝不是变相地收海税!正儿八经的收海税,绝无可能收到这么多海税。因此,朕想着,卿之郑家就先继续保持不变,继续收那些海商的令旗钱。不过收到之后,三七分,朝廷占七成,卿之郑家得三成。朕可以给你一道旨意,如果有人因此事质疑郑家的话,卿可以拿出旨意为自己正名!”
  如果说崇祯皇帝一开始和郑芝龙接触的时候,就直接提出了这个要求,郑芝龙一定会觉得他的利益受损,竟然要分去七成收益,有非常大的概率会抵制皇帝的要求。
  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一开始就提这要求,而是先威胁,郑芝龙屈服了,就立刻给其好处,不但升他当了总兵,而且还给他儿子赐名,成为太子伴读,又夸他儿子不错。在威之后示之以恩,让郑芝龙进京团聚,甚至想求见时都感觉到皇帝对他另眼相看。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让郑芝龙感觉到了朝廷的力量。有卢象升这样文武双全的官员,还有他皇帝英明神武,能做以前皇帝不能做的事情。
  这种种因素加起来,就已经大大改变了郑芝龙对朝廷的看法,认清了自己的位置。
  在这样的前提下,崇祯皇帝才顺势提出了这个分钱的要求,就一点都不突兀了。此时的郑芝龙,也是觉得有皇帝背书的话,就能让他收保护费的事情合法化,对于将来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不过,他显然还有点犹豫,并没有立刻就回答,在过了好一会后,他才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实不相瞒,不是末将讨价还价,而是真的,如果只是三成的话,末将恐怕难以维持船队的归心,有些人恐怕会脱离,自己去干。陛下,末将真得不是……”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便微笑着开口说道:“朕就喜欢开诚布公,既然郑卿觉得有问题,提了出来也是好事。如果按卿所预估的话,那要分多少才能保持如今的现状?”
  他能理解,郑芝龙不可能是凭着个人魅力,就把海盗给统一了。肯定是威逼利诱,各种手段都有,才让大明东南沿海的海盗,全都纳入了他的麾下。
  郑芝龙听皇帝这话,这么理解他,不由得很是感动,连忙说道:“五成,如果有五成的话,末将能有把握,他们不会有怨言。真的,陛下,这五成,都要分给他们,并且维修船队,都要花不少钱的。”
  “嗯,朕明白了。”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想了一下后又道,“那这样好了,就还是五五分成。另外,卿觉得那些手下对朝廷忠心,可提拔的,给朕一个名单,朕可以封官帮卿收其心。另外,船队保养,以及新增战船这个,卿这边可以不用操心。朕和卿说过,海得尽头,都要有大明的旗帜,这绝对不是说说的。因此,朕会下旨扩建各地船厂,他日战船的补充,卿就不用操心了。”
  听到这话,郑芝龙不由得大喜。由他提供名单,皇帝还会给其官职,对他稳定手下是绝对有好处的。而且皇帝又再一次重申了对大海的野望,那就说明,他郑芝龙以后还会一直受到重用。
  想到这里,他立刻便奏道:“陛下,既是如此,六四分成,足矣!”
  听到他主动付出一成,崇祯皇帝便笑着摇摇头道:“就冲卿如此为朝廷考虑,能自己少要一成,朕也不能不考虑卿之郑家的收益。就按五五分成定好了!”
  郑芝龙的船队在东南收保护费,一年大概有一千万左右的收入,如果按五五分成的话,朝廷也有五百多万银子的收入了。什么都没有付出,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刚才所耗掉的口水,怕是最值钱的口水。相当于朝廷什么都没做,就多了以前一倍以上的一年国库收入。
  郑芝龙解决了将来的问题,而崇祯皇帝获得了一大笔收入,双方可谓各有好处,心中高兴。这事的谈妥,就连君臣关系似乎都在无形中更进了一步。
  就听崇祯皇帝闲聊一般,对郑芝龙说道:“国库的收入太低了,朝廷的税收以后会改,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全都需要钱……”
  郑芝龙一听,稍微有点惊讶,心中想着,陛下,你不用再解释了,我已经心甘情愿把钱分了啊!
  在他看来,皇帝是比较厚道的,拿了这么多钱,有点不好意思,还想解释一下。
  “……西夷正在四处扩张,我大明也不能不管不顾,天下正义,少大明不得,如此,就需要更多的船,更好的船,更多的炮,更好的炮。船炮要造,也要研发改进,这些全都要钱……”
  听到这话,郑芝龙不由得心中立刻赞同,这钱真要拿来做这些的话,就真是太好了。
  “……天下各地,连年遭灾,接下来的这些年,估计灾情也不会多好,都需要赈灾,能让百姓能够活下去,如此,才能安定国内,这些也都需要钱……”
  郑芝龙听得微微点头,确实如此,要不然,像以前一样,肯定又会出现流贼的。
  “……兴修水利之外,朕还打算,把大明所有的道路、桥梁等等,全都重新修一遍。大明有点大了,南来北往,在路上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只有道路畅通,快捷,各地往来之买卖,才会兴旺起来,如此做买卖的人多了,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起来,朝廷收到的钱才能多一些,而后再用这些钱去继续修路,搞基建的这些事情。总之,要想富,先修路……”
  崇祯皇帝的这些话,如果对其他臣子说得话,恐怕没多大作用。但眼前的这位,其实就是商人出身,对于商业的理解,远比一般的官员要多。因此他听到皇帝说得这番话后,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皇帝果然与众不同啊,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要想富,先修路!
  要知道,以前的皇帝,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以前皇帝的做法,都是恰恰相反。
  他们不希望百姓乱窜,这样对于朝廷管理百姓会有很大的不便。由此一来,当然也不希望商人乱跑了。
  因此,以前的道路修筑之类,基本上只是为了公文传递,是为官府所用才不得不做的。
  可眼前皇上的说法,就和以前是完全相反的。虽然都是修路铺桥,可目的完全不一样。郑芝龙都能想象得出来,要是皇上真这么做了,那大明各地绝对会变得更为繁华,这钱绝对花得值!
  听着皇帝在一条条地说着朝廷以后花钱的去处,都是利国利民的地方,并没有说要用于宫内,用在自己身上。郑芝龙就知道,眼前这位皇帝,有通盘的计划,绝对是一位大明的好皇帝!
  皇帝要很多的钱,这是应该的!
  这么一来,郑芝龙在心中,不由得对皇帝更为钦佩。
  等皇帝说完这些之后,好像就要散了,郑芝龙这才想起来,出发前卢象升的交代,便向崇祯皇帝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让他一仗就剿灭建虏水师得了?


第292章 满载而归
  崇祯皇帝其实早就知道,他是奉了卢象升之命,要来问这个问题的,因此,他一点都不意外,也早已有了准备。
  就听他对郑芝龙说道:“朕已获悉,建虏因为晋商的毁灭,因此想开通海路。如果卿把建虏的水师都给摧毁了,就绝了建虏在海路的希望,反而会迫使建虏在陆路想尽办法,对此,朕是不希望看到的。”
  说到这里,他看到郑芝龙好像还有点迷糊的样子,便再详细解释道:“就目前来说,大明陆上的军队,平心而论,如果野战的话,实力还是建虏要强一些。但在海路上,建虏水师就完全不能和大明水师比了。因此,为了减少损失,朕希望,把建虏的国力消耗在海路上。”
  郑芝龙听到这里,不由得恍然大悟道:“陛下的意思,就是能保证东江镇重建的基础上,让建虏感觉我大明的水师其实并不怎么强,只要他们努力一下,说不定能打败我大明水师,就这样吊着建虏,让建虏能把他们有限的物资耗在水师上面?”
  崇祯皇帝听了一笑,给他补充道:“不要忘记了,如果建虏有船,还能和大明不法商人交易,这也是诱惑建虏的一个大因素。另外,朕也会让建虏知道我大明沿海的海防松弛,如果建虏水师足够强大的话,说不定能跨海侵犯关内。”
  说到这里,他总结道:“只要朕给建虏有足够的理由,朕相信建虏会去搞他们的水师的。”
  “原来是这样,末将明白了!”郑芝龙一听,连忙点头道,“这叫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等到建虏明白,海上其实根本没有希望的时候,他们已经挥霍了好多物资,是这样吧?”
  “对,耗掉的时间,也能让我大明军队更强一分。”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朕的军队正在重建,缺得就是时间。等到建虏醒悟过来的时候,相信朕的军队已经足够强大了!”
  事实上,在这个计划的关键一个环节是,有伍忠这个因素在。
  虽然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没法知道伍忠到底有没有变节。不过这个不知道,等伍忠踏上陆地之后,他就是有孙猴子的七十二般变化,因为有窃听种子的存在,他就没法逃脱他的五指山。
  只要掌握了伍忠这个环节,就可以给辽东传回假的信息,诱惑皇太极,影响他的判断,从而达到让建虏把资源消耗在水师这上面。
  另外,崇祯皇帝其实还有一个打算,并没有对郑芝龙说,因为没有那个必要。
  他就看着江南那边,有什么人抵制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家里有金山银山却还想着拖欠赋税?真要有这样的人,那就让伍忠登门拜访。
  这种人为了利益,敢对抗朝廷,就肯定没法抵抗皇太极许诺的诱惑。有大生意可做,有大利润可赚,就不信这种人不上钩。
  只要上了伍忠的船,那就成了晋商第二,崇祯皇帝不介意,再来一次杀猪。
  武英殿内,君臣两人说得高兴。可忽然之间,郑芝龙的脸上又没了笑容,露出一丝担心道:“陛下,此计划虽好,可末将以为,还有细节不妥!”
  “哦,是何细节不妥了?”崇祯皇帝一听,有点奇怪,便马上露出关心地神情问道。
  郑芝龙听了,稍微有点犹豫,不过还是很快就回奏道:“陛下,末将在海上有一点薄名,因此,末将担心建虏那边的人,有人听说过末将的名声,知道是末将领着水师的话,就肯定知道,凭辽东建虏的实力,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是我大明的对手!”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一笑。
  郑芝龙可是这个时期的海盗王来的,正是他统一了所有的海盗,纳入麾下,不服的剿灭,如此,他才能一年内光靠发令旗就能赚一千多万的银子。崇祯皇帝要是没考虑到这个细节,那就怪了!
  郑芝龙看到皇帝的笑容,还以为皇帝有点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在替自己吹嘘,就连忙解释道:“陛下,是真的。末将手下的船队中,甚至都还有朝鲜人。凡朝鲜、倭国等地,他们的船想南下做买卖,就必须要得末将同意才行。这个……末将的意思,建虏虽在辽东,可有可能还是会听说过末将的名气。就算末将保证水师这边没有泄露的可能,但要是东江军一旦上岸参战,就很有可能会泄露风声,是末将领着水师了。”
  “郑卿误会了!”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朕当然相信你这个说法,不过没关系,等到东江军参战的话,那个时候建虏就算知道了,也没关系的。”
  说到这里,他想起一事,便又笑着对郑芝龙说道:“走,随朕去三大营,让卿看样东西。”
  皇上的想法,天马行空,刚还在说建虏这事,怎么一转眼,就要带自己去三大营看东西去了?郑芝龙有点纳闷,不过皇帝既然已经说了,他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便立刻随着御驾去了三大营。
  御马监辖下的三大营,在之前济南府的时候,他并没有仔细去看。因此,这一次,随御驾走进了军营,自然是好好地看上一看了。
  不用说,三大营的精锐,郑芝龙一眼就看出来了,地方军队就不用比了,比起卢总督麾下正在练着的流贼军队,都要好得多。
  按常理来说,这是肯定的。毕竟那些流贼,就是被三大营给围歼俘虏的。
  但是,郑芝龙在登州待着的这段时间,亲眼看着那支流贼军队在卢总督的训练之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他一开始想着,应该和三大营也差不多了。
  不过没想到,结果还是比不上。很明显,流贼官军在训练进步的同时,三大营也没有歇着,同样是在进步。
  郑芝龙一边走着,一边默默地观察着,还被他发现了好几个不常见的,至少在福建那边,是没有见过的。
  就是磐石营的将士正在训练的车子,各种造型,上面还有火炮,有的在快速推进,有的在快速把车连接起来,做出防御姿态。骑兵和车兵,步兵相混合,让第一次见到的郑芝龙大开眼界。
  在骠骑营的训练场地,又是在福建很少见到的,一队队的骑军进行编组,或者冲锋,或者骚扰,或者在练骑射等等。
  最后,他随着圣驾到了勇卫营的训练地方,这里大都在练远程武器,一队队地军卒,哪怕是枪兵,都有配弓箭,就见他们把长枪插在地上,就在短短的一点时间内,把箭壶里的箭都射出去。没有讲究准确性,只要求速度。
  郑芝龙看到,真有那种箭雨覆盖了太阳的感觉。看着这些将士面前一箭之地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支,他都能感觉出来,要是敌人想冲进这支枪兵的话,至少要承受很大的伤亡。
  不过这一路看来,郑芝龙也能估算出来,就这样的训练,每天都要消耗不少物资,看来,皇上为了训练出一支能和建虏真正野战的强军,也是花了不少本钱的。
  看着看着,他都差点没有意识到,皇帝已经停下来了。
  顺着皇帝的目光,他看到大概有十队勇卫营的将士,每队十个人,正在“呯呯呯”地射击。
  一开始,因为硝烟弥漫,郑芝龙有点看不清楚。不过他总感觉,有哪里不对。
  忽然,一阵风吹过,把那些冒起的硝烟吹开了一些之后,他忽然一下明白过来了,确实不对,因为这些将士手中拿得不是火绳枪,而是自生火铳!
  说起这个自生火铳,郑芝龙作为大明的海盗王,自然有人给他进献过。
  他也把玩过,不过觉得不实用,且成本太高,因此他也没在意。
  可郑芝龙此时看到,就立刻觉得这个自生火铳,和他玩过的不同。这十队永为将士,轮流射击,几乎达到了不间断的射击。可以想象一下,要是这自生火铳的威力和精良火绳枪的威力一样大的话,那对面的敌人还怎么冲过来?刚才那边的箭雨,总有停住的时候,可是,这自生火铳的射击,却可以做到很久都不停止的!
  这一刻,他立刻想起,要是在战船上也装备这些自生火铳,像这样这种的话,那跳帮战的时候,岂不是能一下子就给予敌人大量杀伤,而后再进行跳帮战的时候,就能轻松很多了。
  正在训练的这些将士,都是勇卫营总兵卢大手下的。崇祯皇帝冲他点点头。
  于是,卢大立刻传下军令,让那些正在射击的将士停止训练,列队站好。远处的靶子,也有专人拿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