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窃听系统-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的百姓而改变大明,这是最为真实的!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此时此刻,说话就是多余的,认真去做,让这些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如此,便是穿越重活这一世的最大成就了!
随驾而行的三大营将士们,同样感受到无数百姓的真心实意,只要人心都是肉长的,对百姓表露出来的这种感情,自然都是自豪的。他们此时的想法,就是与有荣焉!
而从未体验过如此浓厚的百姓之情的原流贼们,都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想起过往他们身为流贼时候的对比,无不感触良深。就算是李过等人,见识过李自成当初提出“均田免粮”时受欢迎的场景,可比起眼下,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
这一刻,李过等人相信,有这样的好皇帝在,大明百姓就会有真正安居乐业的那一天!
这一天的盛况,永远地载入南阳地方志中,留在了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中。
出了南阳地界之后,三边总督郑崇俭要领军回陕西,他带着手下众将一起拜别皇帝。
感受过这段路上的情感,不管是郑崇俭,还是他的手下将领,又或者是暂调到秦地的吴三桂等人,全都对崇祯皇帝,发自内心的恭敬。
好皇帝,受人爱戴的皇帝,不管是谁,都会从内心尊重之!
临别之时,崇祯皇帝特意注意了一下吴三桂,他忽然有种感觉,搞不定现在放吴三桂回山海关的话,他也会站在朝廷的一边。
当然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断然没有再改的道理。
就在崇祯皇帝回京之时,在大陆的最东端,山东登州府,卢象升的总督府设在这里。此时的他,正在发愁。
皇帝亲自下旨,把郑芝龙给调了来,大小三百艘战船,只是对付当初孔有德等叛将带给建虏的那些船只的话,已经足够用了。可是如今,他却还有难题。
战船有了,甚至连军粮,都因为郑芝龙的识相,也都给他准备了。但关键问题是,兵呢?兵从哪里来?
他从京师带来的亲卫等以前的下属,也就一百来人而已。在登莱等地,召集以前逃回的辽东兵,还有各地卫所的军队,挑来挑去,也就只挑出了一千多而已。就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了,卢象升也在训练新军,可是要把新军训练出来,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成军的。而皇帝那边的期望,是他这边重建东江镇,出兵牵制建虏。如此一来的话,东江镇的兵力,必须要足够大,至少要能够威胁到建虏才行。而且,必须尽快。
算算时间,建虏上半年才出关,至少掠去的二十来万人畜,他们要消化个一年半载才行。也就是说,下一次入关,很可能是在明年末,或者后年。
虽然看着还有一年时间,可接下来的时间,冬天马上来临,到时候沿海都要冰封,根本没有出海,也不好去重建东江镇。至少要等到明年天气回暖,沿海的冰融化才行。这么算起来,等到那个时候,新军肯定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至少要到明年年底才行。可前期重建东江镇,光靠一千来名兵力的话,卢象升觉得,很大可能性,是给不了建虏压力的。
之前的天津之战,都把整个京师的畜力都用上了。由此可见,短期内压根就不可能拨下战马。那也就是说,他麾下的军队,基本上要以步军为主。就算自己去搜罗一下,真要用到战场上打仗的,就必须是真正的战马才行。估计能搜罗到五百匹可用战马,就差不多了。
陆地上,骑兵为王,对于这一点,卢象升是很清楚的。就连他自己,都曾上奏要求组建精锐骑兵,由此可见他对骑兵的重视。如果是一千骑军的话,卢象升觉得,合理利用,说不定还能对建虏造成点压力。可是……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自言自语道:“皇上啊皇上,您说要去夺河套的战马,微臣还真希望出现奇迹,真被您给夺来了。这样一来,微臣就亲自带着一千骑军,去辽东宣扬下大明军威!”
可实际上,卢象升并不觉得崇祯皇帝能有这个本事。因此,唯有叹息一声,这心愿是美好的,事实是不可能的。
想仔细一点,就尽是难题。他索性不想了,披甲就准备前往军营,监督新军训练。
正在这时,忽然门口的小校急匆匆而入,向卢象升禀告道:“大人,有圣旨到!”
卢象升一听,稍微一愣,心中想着,这才刚入十月,该不会皇上已经等不及,过来催问重建东江镇的情况了吧?可是……
他没敢多想,连忙传令,开中门,聚将摆香案接旨。
这个军令传出去之后,几个将领并水师总兵官郑芝龙很快就到了,随着卢象升一起接旨。
对于郑芝龙来说,来到登莱之后,还是有不少感触的。
首先,他对于大明官员的本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之前的时候,他所接触过的大明封疆大吏级别的高级官员,就是福建巡抚,前后三个,打交道最久的就是熊文灿。说句实话,他心底其实是鄙视的。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这辈子的本事,基本上都用到了科举上面去了。真正做事的能耐,统兵的本事那是或多或少就那么一点点而已。而且就这么一点点,对于他这个斗争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忽略的。
可是,自从他见到卢象升之后,他就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卢象升,爱兵如子,治军严谨,最为关键的,还是能文能武,完全就不是那种死读书出来的进士老爷,他的手段,郑芝龙还是佩服的。在卢象升的手下,也更是让郑芝龙不敢有别的心思。
在这里待得时间长了之后,他就感觉到,自己以前还是小看了官府。
不过,也是因为卢象升的缘故,让郑芝龙感觉,自己好像有点被皇上吓到了。
北方能取得大胜,能打败这次入关的建虏,肯定是因为卢总督的本事;另外据说还有那什么孙传庭、洪承畴这两个总督,也都和卢总督一般有能耐。如此一来,朝廷能打胜仗,也就不奇怪了。
皇帝如今御驾出征流贼,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别离开了这三位总督之后,打了败仗,或者压根就剿灭不了流贼,那就丢脸丢大了。要自己是皇帝的话,绝对要带卢总督他们三人中的一个人,随驾出征,只有这样,才能胜算高一些。
当然了,郑芝龙在这里一段时间,也了解到卢象升的难处。他感觉,一般情况下,皇上应该不会调卢总督,要不然,这里的事情只会更糟。
这么想着,郑芝龙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这份圣旨该不会是皇上搞不定那些流贼,最终还是想调文武双全的卢总督过去了吧?
听说那些流贼,可是称呼卢总督为“卢阎王”的,怕着呢!
他这么想着,表面上却是不露出来,就站卢象升的身后,开始接旨了。
当这份旨意宣读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包括卢象升和郑芝龙,立刻就傻了!
卢象升是怎么都没想到,皇上竟然在圣旨中告诉他,战马的事情已经帮他解决,可以提供五千匹挑选出来的战马给他。另外,流贼已经剿灭,其中有悔过之心的多年流贼,自愿前往辽东杀建虏,因此,皇帝就把这五千人都拨给卢象升这边。
皇上这不是来催重建东江镇的事情,而是给自己这边实际援助来了,没马,给马;没兵,给兵;完全是雪中送炭,及时雨啊!
这一刻,卢象升再次感觉到了之前统领勤王军时候,自己缺少饷银鼓舞士气的时候,皇上就会送来饷银;自己缺少骡马畜力转移兵力的时候,皇上就会送来骡马畜力;
这……这在皇上的手下办事,真不要太舒心了!
估计卢象升是没怎么看《水浒传》,而且他也不敢大逆不道地乱想,要不然,宋江那外号,估计就会送给崇祯皇帝了。
等卢象升回过神来,他还是有点不大相信,接了圣旨之后,便问传旨天使道:“皇上出京之后,先去河套夺了战马,然后又去围歼了流贼,就只是这短短几个月,皇上就完成了这么多大事?”
传旨天使听出了他话中的难以置信,要是一般情况下,敢怀疑皇帝,那肯定是要受责的。可是,如今皇帝做得这些事情,确实让人难以置信,更为关键的是,这些都是大好事,是宣扬皇帝英明神武的好机会,哪怕是传旨天使,也是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因此,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带着一脸钦佩神色回答卢象升道:“当然,皇上出京之后,就亲领骑军,定下计策,一举歼灭了河套土默特部,夺得上好战马将近两万匹……”
作为统兵主帅,自然知道要歼灭草原上的蒙古部族会有多困难,因此,他试着便再确认一次道:“是歼灭,不是击溃?”
快速击溃的话,蒙古鞑子逃散,也可能俘获他们的战马。因为在他想来,击溃还能在他的理解范围之内。
然而,传旨天使却是摇摇头,肯定地回答道:“当然是歼灭,土默特部主力,就在陕西旧安边营中了皇上的埋伏,全军覆没,而后洪总督又得陛下旨意,轻取了留在河套的老弱。如此,不是歼灭又是什么?”
看到有名的卢象升,露出惊讶万分的神情,说实话,传旨天使心中还是很爽的,于是,他就把事情经过又说了一遍;当然了,多少总会加油添醋一点;
他说完陕西的事情,又说皇上布局南阳,巧立假皇帝,吸引流贼聚集,再一举歼灭,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反正皇帝御驾一到,敌人就灰飞烟灭。
这个传旨天使说着,就把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给描述了出来,就仿佛皇上手中拿着羽毛扇,随手一挥,强敌就灰飞烟灭了。
他的这番讲述,把郑芝龙给惊得目瞪口呆。
原本他还想着,皇帝主要是靠着三大总督;可是,没想到皇帝御驾亲征,不用这三大总督,不是因为什么面子问题,而是皇帝他自己就有这能耐,而且是远超三大总督的能耐。
要不然,你看卢总督,听到皇上的这个战绩,如果容易的话,也不至于那么吃惊了!
第270章 敲打
这一刻,郑芝龙忽然非常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要不然,引发皇帝震怒,御驾亲征福建的话,搞不好大半辈子积赚起来的努力,就很可能会灰飞烟灭了!
“一只虎李过么?”卢象升笑容满面地自顾自说道,“此人倒是听说过,据说打仗很猛,希望他日在辽东杀建虏也能很猛!”
说到这里,他回过神来,便又笑着对传旨天使,充满自信地说道:“下官这边立刻做些准备,赶往济南府接人。等那些人都到了之后,再训练一个冬季,来年开春,定能重建东江镇!”
皇上对流贼的处置方法,可以说是让卢象升非常地佩服。那些普通流贼的处置就算了,最为难以处置的是那些积年老贼,其实有很多都是出自边军。他们原本就掌握有作战技能,又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流窜,懂得避实就虚,以弱击强。
这些贼人,如果皇帝一股脑地都丢来他这里,一万五千多贼人啊,他肯定会非常头疼。一旦这些流贼闹事起来,不管是继续造反闹事,还是和建虏去勾结,都将给他增加非常大的麻烦。
然而,皇上一开始并不压迫他们,让他们自愿选择来辽东杀建虏,以此区别,筛选出了五千来人。对这些人,至少再闹事的可能就小很多了。至于那些顽冥不灵的老贼,全部杀了才是最好的。否则留下之后,肯定会继续闹事,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大吃大喝,也没有别的长处,肯定过不惯原来的百姓生活了。
传旨天使得到卢象升的回复之后,就赶回去向皇帝缴旨。
而此时,皇帝正一路东归。
这一路上,大军所到之处,之前有关皇帝御驾出征,歼河套鞑子,灭流贼的事情就先一步传开,在这些消息中间,还有对藩王以及贪官污吏的惩处。这些传说,无不告诉沿途百姓,他们的皇帝,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皇帝!
说句实话,崇祯皇帝的这次御驾亲征的成就,是远远超出了所有人预估的。
要知道,当今皇上登基之后不久,建虏第一次入关,给京畿之地的百姓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随后,陕西那边流贼开始接二连三地造反,最后祸及山西,河南,两湖地区,甚至连中都凤阳都被攻破,皇陵被烧掉。伴随着这一切,建虏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入关,继续荼毒关内。
可以说,在崇祯十二年之前,崇祯皇帝治下的百姓,基本上就没有好日子过。到处都是乱,到处都是灾,甚至连皇上都下了几次罪己诏,然而,依旧没用。
说句实话,很多百姓,对于未来的日子都有点绝望的,不知道自己将来是不是会成为路边的饿殍?
然而,从崇祯十二年开始,准确地说,是从崇祯十一年底开始,皇上就展现出了从未有过的一面,如今御驾亲征,其表现更是让人难以置信,这,还是以前那个皇上所能做到的么?
对于这个情况,有一个小道消息开始在百姓和官吏之中迅速流传开来:据说皇上有一天昏迷过去,醒来后是太祖托梦,对皇上做出了指点,从那以后,皇上的表现,就不一样了。
华夏自古以来,都是尊崇祖先,哪怕是信佛求道的,也不敢对祖先不敬。梦见祖宗的事情,人这一辈子,多少总会做过。而太祖是什么人,皇帝是什么人,如果是太祖在天之灵,看到大明这么民不聊生,就下界通过托梦的方式点拨皇帝,才有了当今皇上脱胎换骨般地改变,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
因此,这个小道消息就流传的更广了。甚至还有人猜测,搞不好是太祖看到当今皇上从登基之后,一直勤勉朝政,有太祖当年的风范,觉得还可教化,因此才托梦点拨的。
这个猜测,让很多人都觉得有道理。由此,也产生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平时的一些不孝子,平时的一些数典忘祖之辈,都在听到这个传说之后产生了心理阴影。有记起祖训的,也有改变过往,孝敬长辈的,逢年过节更是不敢忘记逝去的长辈,记得上香求保佑的。凡此种种,都比以前增加了好多。
在长途行军中,外面的这些传言又慢慢地传回军中,再次对军中将士进行了巩固似加深印象。原来的将士都还好,早已对皇帝心服口服,尊崇有加;
不过李过等五千远流贼军卒,受这个影响就大了。他们只是经历了和皇帝有关的一部分事情,其他也都是听说的。特别是还听说了太祖托梦,以及在击败建虏的一些事情。由此,他们对皇上又有了一个更好的印象。对此,很多人都摆脱了亲眼所见一万多以前同伴被正法的往事,展望未来,希望大明有这样一个好皇帝,他们的未来,也将不再灰暗,不再让祖宗蒙羞,而是要光宗耀祖!
这一日,大军到了山东济南府,卢象升遵旨带着郑芝龙在这里等候,准备接受五千人马,然后皇帝就从这里北上回京师。
济南府,被多尔衮领军劫掠屠杀烧城,虽然勇卫营迅速赶来出乎多尔衮的意料,可城池终归是被毁得差不多了。
掠走的老弱被多尔衮沿路丢下,用以迟缓勇卫营的追击速度;这些老弱回归济南府,睹目思人不说,随后又发生瘟疫,从德州波及到这边,又死了很多。
如今崇祯皇帝到达济南城之时,可以说,一眼就看到了济南城被建虏荼毒后的痕迹。要想恢复当初,至少要一代人的努力才可以了。
因此,虽然再次见到卢象升,并听到卢象升由衷的敬佩之语,可崇祯皇帝的心情却还是不怎么高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