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窃听系统-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皇帝却与他想得完全不一样。此时此景,他就觉得有点尴尬了。
  不过尴尬也没用,这是在皇帝面前,不是在宁锦。
  好一会,崇祯皇帝才回过神来,便微笑着让他起来,并对身后各将介绍道:“来,朕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勇冠关宁军的吴三桂,朕特意点了他这次随驾出征!”
  听到这话,簇拥着崇祯皇帝的各位总兵,都一起抱拳见礼。
  吴三桂见此,刚刚有点受伤的心,顿时好过了不少,看来,皇上还是非常看重自己的。是不是夸了自己之后,就要封自己为援剿总兵了?
  他正在想着,却见一个大胡子总兵咧嘴笑道:“这么厉害,要不什么时候我们过两招试试?”
  这个人一看,就知道是蒙古人。吴三桂根据之前得到的消息,大概猜出,这人应该是骠骑营中的蒙古总兵虎大威。他好像不相信自己,不服自己,便想说话。
  不过他还没说话,崇祯皇帝已经先笑着说道:“不要看他一脸大胡子,其实是朕之悍将。骠骑营虎大威,从小兵积功杀敌升上来的。以前的事儿不说,就说这次抗击建虏。他和杨国柱总兵,喏,就是他,为保定总督卢象升身边的左膀右臂,和十倍兵力的建虏厮杀,硬是不退一步。特别是他最后驻守贾家庄庄外的土山,当援军赶到时,土山都是堆满了建虏的尸体……”
  介绍完了虎大威之后,他似乎兴致很好,就又介绍其他几位总兵,一个个地事迹,那都是有根有据,不是剿灭多少流贼,杀得流贼闻风而逃,就是在这次的建虏之战中,如何蜂拥厮杀,战果也都是明摆着的,前后将近三万鞑子被打败,光是首级,都有一万多,还有俘虏,都是活捉的,也有不少。
  崇祯皇帝这么介绍着,吴三桂一直在洗耳恭听。一开始的时候,他其实是有点轻视这些总兵的。哪怕是皇帝在介绍他们杀得流贼闻风而逃时,也还是有点不以为然,觉得他自己应该也能做得到。可是,当他听到后面,这些总兵在和建虏的战事中,都立下了实打实地功劳时,他就有点动容了。
  建虏的强大,他在关宁军中,可以说是非常了解的。之前听到大捷的消息时,他们都是有选择性的听听,心底不相信自己会比他们差。可是,此时,在崇祯皇帝亲口讲述之下,又有之前看到军队的精锐程度做了铺垫,他不得不正视这些总兵的功劳。就算他觉得自己或者也能做到,可也没法否认这些总兵的厉害。
  当崇祯皇帝介绍完了之后,贺人龙忽然开口问道;“不知道吴副将勇冠三军,到底有多厉害?我以前,好像也没听说。关宁军在这些年,好像也没有拿到过建虏首级吧?”
  他也是武举出身,从守备做起,一直在战场上玩命,人称贺疯子,才终于得以从军中崛起。作为延绥边镇所属的边军,不得不说,因为军饷分配上的不均,让贺人龙一直是为之不平的。
  他是米脂人,是明末造反的源头之一。为什么流贼难以镇压,就是因为有很多边兵被欠饷而活不下去,才不得不造反的。对于这些,他其实是同情的。也因此,他的军中,就收留了以前不少当过流贼的老乡,比如高杰等人。
  如果朝廷公平一点,能从关宁军那边分一点军饷过来,就说不定没有那么多边兵加入流贼。因此,他听到吴三桂过来见驾,自报身份时就第一时间关注他了。
  贺人龙身为一个大老粗的形象,其实对于公子哥般的吴三桂的神态,非常敏感。第一时间,就隐隐感觉到了吴三桂对他们这些边军出身的轻视。因此,他一直仔细地听着,等皇帝说完之后,就开口为难吴三桂一下了。
  吴三桂听到贺人龙的这番话,想也不想,便想开口怼回去,在皇帝面前,岂能失了面子。
  可是,嘴巴是张开了,他却发现,自己似乎说不出什么,勇冠三军?有什么战功么?
  曹变蛟以前跟随其叔父曹文诏也是在关宁军的,自然知道吴三桂的事情。此时看到他哑口无言的样子,便为其打圆场道:“听说吴副将无视城外十万鞑子,只带了二十名家丁就见他父亲救了回来。由此可见,确实是一员勇将!”
  “呵呵,十万鞑子?”贺人龙一听,不由得咧嘴一笑道,“这种话,也只能骗骗无知百姓而已,难不成,还真是闯入十万鞑子大军中去救人?早射成刺猬了!具体什么个情况,我们这些人,谁会不知道个大概!”
  吴三桂听得满脸通红,却无话可说。面前这些人,真正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想辩解,都没法辩解!
  一如贺人龙所说,真要是被十万鞑子围着,不要说被建虏射了,就是杀也杀没了力气。只是他父亲已经逃回来了,他所面对的,只是为数不多的追兵而已。但是对外说出去,当然是把鞑子总兵力都给算进去了而已。
  看到这个情况,崇祯皇帝心中暗笑,似乎效果有了。
  于是,他假装沉下脸,对贺人龙说道:“怎么,不信吴副将的勇力?”
  没等贺人龙回话,他又转回头,看着吴三桂,微笑着说道:“吴副将,此次随朕出征,就拿出你的本事,让他们,也让朕看看如何勇冠三军如何?”
  从这话里可以明确,没有什么援剿总兵,而是吴副将。
  不过此时的吴三桂,其实也就是二十七岁而已,算是刚离巢的小鹰,听到皇帝的说话,热血上涌,血脉偾张,立刻保证道:“末将定当奋勇杀敌,绝不负陛下之望!”


第218章 好日子还能不能过了?
  在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出京师的时候,一膄船横跨海峡,赶到了大员。
  此时,跑这里来的郑芝龙刚刚送走来拜访的荷兰总督,翘着二郎腿,喝着茶,没把那些礼品放在眼里。
  以前的时候,荷兰人不服他,为此,郑芝龙就借助官府的助力,狠狠地和荷兰人干过几次,哪怕他们从南洋巴达维亚调集军舰过来,也没干过他。
  在干趴下所有敌对势力后,就只能乖乖听他郑芝龙的话,缴保护费,才能做买卖。要不然,他大小战船三千多艘,能活活淹死任何对手。
  对于红毛的那些玩意,他郑芝龙也不稀罕。如今的他,生意从倭国到南洋,那一片不经过他,什么样的玩意没见过!
  没有了对手,有点高手寂寞的感觉,唯有好好享受眼前的这片打下来的江山了。
  他正在品着福建本地的大红袍,边上有名美婢在扇着扇子,墙角边上,还有冰块放着降温,这种享受,没几个人有。
  可就在这当口,刚到的那船上,匆匆下来一个人,沿途看到的人,都是恭敬地喊着“四爷”。
  不用说,能被称呼为四爷的,就是郑芝龙的四弟郑鸿逵了。他问清楚郑芝龙在什么地方之后,便直接找了过去。
  “大哥,北方有消息了!”郑鸿逵刚跨进大堂,就大声喊道。
  这让郑芝龙不由得眉头一皱道:“慌张张地像什么话?有什么事情,不能等我回去之后再说?”
  听到训斥,郑鸿逵直接无视了,他走到郑芝龙的面前,大声说道:“大哥,朝廷大捷啊!消灭了好几万建虏,如今,剩下的建虏都已经逃出关去了!”
  “什么?”郑芝龙一听,很是意外,大红袍也不喝了,茶杯放得有点匆忙,发出“呯”地一声也不顾。他只是盯着自己四弟,有点难以置信地确认道,“你说什么?朝廷能消灭好几万建虏?没搞错么?”
  建虏无敌的消息,哪怕是在大明南方,那也是听说了的。反正朝廷把整个辽东丢了,然后建虏还打进关来,到处杀人放火抢东西,使劲折腾朝廷,但朝廷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是南方人对北方战事的印象,可突然之间,说朝廷竟然消灭几万建虏,这和他们的印象严重不符合,只要第一次听到这消息的,都如同郑芝龙一般吃惊。
  郑芝龙在问出话之后,便回过神来了,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还不至于对自己说谎。便连忙改口要求道:“把打探来的情况,具体给我说说!”
  于是,郑鸿逵把打听来的消息,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哪怕有些消息,是之前已经说过了的。可郑鸿逵不嫌麻烦,又重新复述了一遍。
  连着说起消灭建虏五千步军,随后,在皇帝的支持下,又打赢了天津之战,再次消灭了几万建虏,甚至还活捉了建虏的一个固山额真,解救了近二十万百姓等等。
  之前的时候,郑芝龙一直觉得天使说消灭五千鞑子这个事情,大概是夸张了。就如同朝堂中的某些人一样,都是有些不信的。可是,如今把这次的事情,前后联系起来看,特别是后面的战事,解救近二十万百姓,这种是没法骗人的,还有活捉的鞑子,那可是人人亲眼所见,更是不会有假。
  “……大哥你是不知道,刑部衙门都为此赚了一大笔钱呢?”郑鸿逵说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似乎有点兴奋了,“丢沙包砸那些鞑子,一个沙包十文钱啊,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听着他在说话,郑芝龙心中想着事情,一时之间,并没有回答。
  这个时候,基本上能肯定,朝廷如今确实已有实力,能和建虏打上一打,比起以前,是又要强大一些了。既然这样,那自己一直拖着没回复,是不是不太好?
  他还在想着,冷不丁地,郑鸿逵又爆了个大料道:“大哥,你肯定不会想到,建虏为什么那么厉害?只是以辽东之地,在以前的时候就连连打赢朝廷?”
  听到这话,郑芝龙抬头,看着自己弟弟,没有说话,可看着的眼神,却似乎发出了疑问:这其中,难道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郑鸿逵理解了他的眼神,便自己接着往下说道:“你肯定没想到,晋商在很早之前,就通虏谋逆了。他们把关内的粮食、铁料、火药等军需物资全部卖到辽东去。甚至为辽东建虏打听关内消息,知己知彼知道不?建虏就是通过晋商做到了这点。大哥知道是哪些晋商不?不止一家,有八大家带头的,啧啧,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真是厉害了……”
  听到这话,郑芝龙感觉有点刺耳。不就是走私么?自己在做得,不也是!
  郑鸿逵却没注意他哥的神色,而是继续在滔滔不绝地讲述道:“……大哥你是不知道啊,宣大总督陈新甲知道不?还有内个辅臣杨阁部,就是那个杨嗣昌,这些全都是被那些晋商给收买了的,在朝廷上为他们说话,掩护他们那些昧着良心的走私,甚至还派人直接去建虏军中告知,才有了济南失陷宗藩一事的发生……”
  郑芝龙有点听不下去了,便直接打断问道:“那最后结果呢?抓了那些晋商,把宣大总督和内阁辅臣都免职问罪了?”
  一听这话,郑鸿逵用惊讶地眼神看着自己大哥,似乎还带了那么一点看白痴的意思,忍不住大声说道:“怎么会是免职问罪而已呢!大哥你想想,他们这么搞,简直是在帮着建虏夺取大明江山啊!所以说,皇帝下旨,派出了三大营,把晋商都抓了,还有宣大总督和内阁辅臣也都抓了,知道什么罪名么?通虏谋逆!以谋逆大罪论!啧啧,株连九族,真是活该!”
  听到这话,郑芝龙一时之间,都顾不得这话有点刺耳。此时的他,非常震惊,没想到皇帝竟然把他们所有人都打成了谋逆,株连九族!涉及这么多人,甚至连内阁辅臣都是,皇帝这个魄力,还真是有点大了!
  他正想着,郑鸿逵还在继续说着:“……大哥,你是不知道,朝廷查抄出来的钱财,一车车地往京师运,那是数都不输钱,我估摸着,比起我们这些年赚的,都要多得多!现在都在说,皇帝发财了!哦,对了,那些晋商还有一伙的武将文官,押解进京的时候,你猜怎么了,竟然被愤怒的京师百姓当场打成了肉酱。不,连一点肉都没有留下。那条街,现在大家都叫锄奸街了!啧啧,以后有机会去京师,一定要去那条街看看……”
  “够了!”郑芝龙实在听不下去了,厉喝一声,把郑鸿逵给吓了一跳,当即不说话了,只是拿不解的眼神看着他大哥。
  一会之后,他以为理解大哥发怒的原因了,便连忙说道:“大哥,我们又没做那种勾当,怕什么,如今皇帝还要重用你呢,还有森儿,也得皇帝重视。要我说,就不要拖了!”
  有些话,哪怕是兄弟,也不好说。而且,郑芝龙也看出来了,自己这个四弟,心向朝廷多一点,他也懒得说他了。
  因此,他便低着头,心中在消化听来的这些消息。
  可以说,北方局势大变,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从中可以看出,朝廷还是很强大的,并没有弱到任人鱼肉。自己在海上的势力虽然强大,可要是和朝廷翻脸,没了官府作为后台,搞不好那些西夷就又会有新的想法,想着去帮朝廷来对付自己,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不止是这些红夷,还有那些佛郎机人,如今被自己压得死死的,也不只是怕了自己的三千战船,还是因为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在。
  要是朝廷无能,自己能随便应付的话,那也不算什么。就算福建巡抚来对付自己,如今也没有那么容易,只要略使手段,照样能让他滚蛋,对于这一点,他是不怕的。
  比如说,让人起来作乱,就说是福建巡抚压迫所致,顺便让福建巡抚吃几次败仗,然后,用钱在朝廷上活动活动,弹劾福建巡抚的无能,基本上这个福建巡抚就当到头了。
  可是如今,朝廷竟然连那些联合了内阁辅臣,宣大总督的晋商都能对付,那这一招还能有用么?不会被识破?
  这么想着,郑芝龙有点担心起来了。
  说句实话,他就享受眼下的生活,权势;最好是能保持这样,海上独霸,日入千金,坐地收钱,这日子多好!
  可是,如今自己已经被朝廷盯上。如果自己真得率领水师去北方的话,这一切,就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了。有朝廷为靠山,这海上一时半会不会有问题,可关键是自己去了北方,那就任朝廷鱼肉了。万一朝廷对自己有什么想法,想要脱险的话,都会比较难!
  一如四弟所说,自己做得虽然也是走私,可和那些晋商不同,并没有害那么多人,自己另外一种方式在发财而已,甚至赚钱来的一部分钱,还用于闽地百姓身上。而且也算是替朝廷保住了沿海的安全,镇压了那些西夷的不轨之心。
  可是,自己有那么多钱,架不住有些人可能会向皇帝进谗言,要是搞不好,看上自己手中的战船,钱财,那自己怎么办?
  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会觉得那些手下都和自己一条心。朝廷要是另外扶起一批人来替代自己的位置,也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他左想右想,一时下定不了决心,就有点烦躁。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要搞七搞八,真是让他烦死了!
  边上的郑鸿逵,见他大哥久久不说话,等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就又忍不住了,对郑芝龙说道:“大哥,不能一直拖下去了,这么长时间了,好歹你也应该接到消息赶回去了。要不然,朝廷不是傻子,特别是中丞大人,更是会怀疑我们了。”
  见到郑芝龙闻声抬头看他,郑鸿逵就又苦口婆心地劝道:“大哥,你也要为森儿想想。你看,皇帝梦见了太祖,北地局势就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而皇帝还梦见了森儿,不瞒大哥说,小弟觉得森儿是有天大的福气,搞不好,从此都有平步青云的可能。难不成……难不成你还想森儿一直在海上讨生活?朝廷也不会一直容忍我们发大财吧?肯定会有人告密去的。”
  如果北方局势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