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倾宋-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越还想要争辩,李信却已经直接拍马重新杀入乱军之中。远处赶来支援的那一支蒙古步骑也已经越来越近,想必是房山的蒙古守军听到了动静。李信麾下的骑兵纷纷追上自家都头的身影,手中马刀和马槊闪动着耀眼的光芒。虽然只有区区百人,但是马蹄在山坡上刨动尘土,烟尘滚滚,一时间竟然有千军万马冲锋的姿态。
而前面赶来支援的蒙古步骑显然也怔住了,没有弄清楚敌人的虚实,一时间竟然不敢快向前。而趁着这个绝佳的机会,白越麾下的骑兵将还在勉强支撑的最后几名蒙古骑兵全部挑落马下,这个时候自然没有留活口的必要。白越手底下的几名十将都回头看向自家主帅,显然请求下一步指示。
喉头滚动一下,白越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向南撤退!”
四个字仿佛重若千钧,从白越的口中吐出来,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
几名十将和其余骑兵将士虽然有些吃惊,不过也隐约明白白越这样做的目的,大明军人,自然应该服从军令。所有士卒缓缓调转马头,最后看了一眼前面几乎帮助他们挡住全部敌人身影的那百余名骑兵将士,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的跟上白越的身影。
李信感受到身后那一队骑兵离开,顿时轻轻呼了一口气,看向身边的将士们。上百张年轻的脸庞上满满都是斗志,一双双眼睛死死盯住越来越近、几乎是自己数十倍的敌人,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因为同伴的离开而想要退缩。
李信很清楚自己甚至已经不需要问什么“有没有信心”,因为这都是多此一举,将士们的眼神无形之中早就告诉了他答案。
烟尘落定,蒙古鞑子显然也看清楚,站在自己面前的只有区区百余名明军骑兵。队伍中的骑兵同时向两侧展开,兜住有可能的退路,甚至还有一队骑兵根本没有进攻,而是调转马头去追赶白越那一队人马,毕竟在蒙古人看来,数千人去对付百十号人,未免杀鸡用牛刀。
大队的蒙古步卒如同潮水,在中间涌上来。
李信握紧缰绳,所有明军骑兵在他身边散开。
千言万语到了喉咙边,都化作一个简简单单却又带着无尽战意的字。
“杀!”李信手中马刀向前一指,纵马冲下山坡。
“杀!”明军骑兵跟上李信,大声吼道。
——————————————————…
“让弟兄们跟上!”黑暗中传来一声低低的呼喊。
“跟上,后面的别掉队了!”很快此起彼伏的喊声响起、
火把的光芒照亮这一支在道路上飞快前进的队伍,大部分将士都是微微弓腰,说明长途跋涉之后甚是疲惫,而军中的十将、都头们前后跑动,以防有人坚持不住。在这个地方甚至能够看到波光粼粼的大海,而沿着这一条有些崎岖的道路向前,山峦逐渐打开,一道奔腾入海的河流呈现在眼前。
还不等军队走到山坳拐角处,后面就传来了停下休整的命令。
哨骑从黑暗中窜出来,直接奔向中军位置。
伸手在舆图上敲了一下,王大用沉声说道:“前面就是大凌河了,过了大凌河便是锦州,而在大凌河北侧则是开义。咱们这一路上过来,没有看到蒙古鞑子半点了兵卒,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站在旁边的王虎臣点了点头,他们可不会天真的认为蒙古鞑子把所有的军队都调走了,毕竟锦州是幽燕和辽东的咽喉要道,一旦让明军拿下锦州,辽东的镇海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进入长城,和南面的明军其余主力战军夹攻幽燕的蒙古守军,所以就算是蒙古并不打算从幽燕撤退向辽东,也不会轻易放弃这座城镇。
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镇海军这一路上虽然一直在急行军,但是哨骑向四周着实放出去不少,而地方上的锦衣卫也是全力配合,结果还是没有现蒙古鞑子军队的身影,现在能够确定的就只有开义和锦州这两座城镇有蒙古军队,而且人数颇多。
开义是扼守大小凌河防线的重镇,也是锦州的最前沿防线,所以蒙古鞑子在此处云集重兵,倒也在情理之中。开义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锦州。显然在和大明的多次交手之后,蒙古也吸取到不少防守的经验,不再单纯依靠城镇和明军逐个的争夺,因为拥有火器的明军很明显在攻城伤有优势,只要防守人数较少,很快就可以攻下城池。
当初明军几次北伐,主要都是依靠这种战术快向前推进。
而蒙古显然也开始吸取经验教训,此次明军北伐尚未开始,就先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避免被各个击破,而后开始依托山势地利构筑防线,摆出哪怕是一道河流、一处山头都要和明军争夺的架势。
第五百五十章 天南地北号声急 下
之前蒙古在白沟河一战中的表现,无疑就在证明这一点。伯颜并没有着急撤退直接龟缩幽燕各处城镇和营寨,而是坚决防守白沟河前沿营寨,所为的自然便是阻碍明军进攻,同时还能够起到消耗明军战力的目的。
蒙古哪怕是在野外依托山势地利实际上付出的代价更大,也要这么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能够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毕竟伯颜和史天泽麾下的蒙古军队,多为大明之前的手下败将,虽然不算斗志全无,但是在士气上肯定和蒙古本部军队以及刚刚驱赶了八剌的那木罕麾下军队有很大差别。
再加上这些军队或多或少的之前和明军交手,也曾经南面和宋军交战以及后来撤退的时候欠下了累累血债,算得上大明想要除之而后快的宿敌。所以自然而然忽必烈将幽燕的军队当做诱饵。
在大明北伐刚刚开始,蒙古军队全面收缩防线,其目的自然是想要变相的拉长明军的战线。大明为了巩固新获得的城池,当然需要留下一定的军队,同时为幸存的百姓提供粮食,这在无形之中都会削弱大明军力,而相对应的蒙古军队云集幽燕,节节布防,此消彼长之下,大明想要克敌制胜、全面占领幽燕,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且很显然现在大明镇海军进攻锦州,天武军进攻居庸关,摆出的是逼迫蒙古人走古北口撤退的架势,在不知道两淮军第一旅存在的情况下,蒙古人自然很容易就错以为大明玩的还是攻城时候那种“围三缺一”的手段,通过卡死蒙古所有退路以及大军的步步紧逼,使得蒙古不得不撤退。
大明想要做什么,蒙古自然就不能让大明遂愿,所以这样一来伯颜和史天泽更是拼命加固城防,同时在锦州、居庸关等处布置重兵迎战明军,大有赖在幽燕死活不动弹的架势。
只是两人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样反而正中大明下怀。
本来就不打算放你们走,结果你们还要自己留下来,那就别怪我们无情。
“两淮军现在还没有拿下古北口,所以咱们也不用着急,”王虎臣看着舆图上并不清晰的蒙古军队布置,“需要咱们帮着两淮军解决的,主要是锦州和喜逢口一线,拿下这两个咽喉要道,就等于控制了蒙古鞑子向辽东撤退的道路,也等于宣告咱们镇海军随时都可以杀入幽燕,所以一旦咱们这边有所动作,蒙古鞑子之反抗必然激烈。”
王大用在一侧也是微微点头:“不过这数万大军等在这里,想要藏身可没有这么容易。倒不如咱们这两天先试探一下蒙古鞑子的布防情况,这样也能提前告诉其余主力战军,免得吃亏。咱们可得好好看看伯颜和史天泽到底给咱们准备了多少好吃的好喝的,要是准备不周的话可得好好教训教训这几个不孝顺的!”
郭昶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而王虎臣也是笑着说道:“你是想和蒙古鞑子抓紧打一仗过过瘾吧,不用找出这么高大上的理由来,什么时候镇海军王大用都知道给其余主力战军着想了?莫非是观世音菩萨下凡,想要普度这人世间,也顺便感化感化了你?”
“叔忠兄,你我共事多年,怎么还这么不留情面了?”王大用不由得笑骂一声。“闹清楚蒙古鞑子是怎么布防的,终归是好事嘛!”
“此言不假,”王虎臣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显然并没有打算继续和王大用开玩笑,“咱们长途跋涉急行军而来,将士们都甚是劳累,所以让大家都好生休息一下,等天亮了能够看清楚蒙古鞑子的布置,咱们就发动进攻。”
王大用顿时一瞪眼:“天亮就进攻,你没有开玩笑?这样一本正经的看着某就以为某会信了么?”
镇海军是整个晚上都在急行军,估计还有一两个时辰天就要大亮了,对于突破了沈州、东宁府防线之后,根本没有怎么修整就直接南下的镇海军来说,一两个时辰根本没有办法恢复元气,所以也难怪王大用以为王虎臣在开玩笑。
郭昶也是跟着镇海军一路走来的,自然知道镇海军的情况,同样有些诧异的看向王虎臣,以王虎臣的性格,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开玩笑啊。
王虎臣沉声说道:“没有想要逗你的意思,两淮军就算是现在还没有拿下古北口,估计也就在这两三天之内,所以留给咱们的时间虽多,却绝对不是永无止境。更何况咱们现在根本不知道敌人到底有多少,更不知道这大小凌河一线又有怎样的防备,万万不能掉以轻心,一旦蒙古鞑子在此处云集重兵,镇海军没有办法攻克的话,到了幽燕告急的时候,咱们根本没有办法帮忙,到时候岂不是要看着蒙古鞑子拍屁股走人。”
王大用和郭昶都是恍然大悟。
顿了一下,王虎臣接着说道:“更何况蒙古鞑子在幽燕的军队数量是有限的,咱们在这里杀得激烈,蒙古鞑子为了确保此处还在掌控之中,自然要从别处调集军队前来,到时候古北口那边面对的压力自然要小很多。整个北伐幽燕之战的关键还是在古北口,无论是咱们还是天武军,全力进攻锦州和居庸关,都是在给古北口分担。”
“事不宜迟,某这就吩咐弟兄们备战。”王大用收敛笑容。
伸手指了指背后的土坡,王虎臣沉声说道:“此处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大凌河,等天亮了咱们就上去看看,说不定能够发现什么。”
————————————————
上党,壶关。
壶关山势如壶口,所以称之为壶关,也是整个上党的咽喉重镇,扼守太行山脉,沟通东西,是从河北向山西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从太原一带南下直指河洛的必经之地。
古来上党就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战国七雄的秦国和赵国曾经在这一片山水之间大开杀戒,长平之战爆发的地方也就在壶关西南不远的地方。这也进一步证明这一片因为太行山经过而突起的山地,有着怎样战略意义。
向西可以直指关中,向东可以杀入河北,向南可以横扫河洛,而向北则是直通太原府,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大河阻拦的原因,这里真的就是整个中原和北方的枢纽,不过饶是如此,此地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觑。
刚刚入夜,壶关城内外就已经被灯火照亮,壶关前后的营寨,一直拓展向天边,点点灯火将偌大的营寨照亮,如同天上的星河流入人间。禁卫军、镇东军和神卫军同时驻扎在壶关内外,十多万人再加上十多万民夫,拉开如此大的架势,就算是北伐开始这么久,无论是蒙古还是大明,还没有哪支军队达到过如此规模。
“臣参见陛下!”不等叶应武走上阶梯,张世杰、杨宝等随驾将领都毕恭毕敬的拱手行礼。
这是壶关的城楼,也是整个壶关城的最高点,可以在此处俯瞰下面的大明军营,壶关是军事重镇,所以城墙高大,以往也颇多驻军,此地主要是军事用途而非民事管理,所以这城墙上的城楼甚至要比府衙的议事堂大上不少,再加之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所以叶应武索性就选择在这里议事。
夜风吹拂衣袖,叶应武大步走入楼中,回头看了一下灯火通明的城外,忍不住笑着说道:“朕这几年戎马倥偬,走过的路不少,经过的天下雄关雄城也不少,但是这城门楼,还真的没有上过几处。算来也不过是慈溪、兴州、泸州、临安寥寥数处。”
杨宝是跟着叶应武一路走来的,听到叶应武如此感慨,心中也是忍不住一番感触,自己当初只不过是庆元府一个落魄都头,甚至地位还比不上当时的杨守明,可是现在,跟着叶应武南北转战、历经风霜之后,终于已经一步步走上了神卫军将军的位置,这要是在几年之前,那根本不敢想象。
这个年轻人自己一手缔造了奇迹,并且也没有忘记所有跟随他的人。
“陛下文治武功,当为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之圣明君主,登上慈溪城楼,和文相公谈笑之间就破贼无数;登上兴州城楼,挥手之间就是雄兵百万、百姓归心;登上泸州城楼,翻覆手便扭转川蜀战局;而登上临安城楼,陛下更是一手缔造今日之日月大明!”张世杰笑着说道。
周围的官员和将领们脸上都流露出笑容。陛下从来都没有表示过自己不喜欢溜须拍马之词,但是因为叶应武身边文天祥、陆秀夫等从龙元戎,也绝对都不是溜须拍马之徒,根本不屑与此,所以没有人知道叶应武对于被拍马屁到底是什么感觉,更没有人敢于去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日张世杰破天荒的夸赞一番,有心于此的人顿时都想趁着这个机会观察一下叶应武的态度,而无心于此的人,想到张世杰话中所言并非虚假,也都开心一笑。
叶应武侧头看向张世杰,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自家姊夫还真是好心人啊。叶应武很清楚,张世杰本身不是溜须拍马之辈,而且以他现在皇亲国戚、北伐统帅的身份,位极人臣,根本也不需要去溜须拍马,如果真的需要的话,让叶家大姊出面,远远比一点儿吹捧之词来得有用。
张世杰这么做无非还是想要告诉那些意图通过拍马屁获得皇上青睐的人,陛下可不喜好这一口。
在从龙元戎之中,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他们实际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以完美的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为最大的人生目标,所以很少会去在意其余官员的想法,这也就使得长久以来,竟然没有人知道叶应武对于拍马屁的态度。以他们对叶应武的了解,自然知道陛下不喜欢,也不会对此有任何兴趣。
所以张世杰自然义不容辞要站出来试探一下,从而让那些溜须拍马之徒别打歪心思,专心致志去为大明服务。毕竟以他的身份,就算是叶应武没有看出来张世杰的用意,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目光在所有臣子那里扫了一遍,心中光明磊落的,自然只是出于恭敬微微低头,而那些打着小算盘忐忑不安的,甚至已经开始躬身。没有多管那些人,叶应武的目光重新落回到张世杰身上,笑着说道:“朕的张大帅什么时候也学的舌绽莲花了?”
“臣所言非假,如有夸大之成分,还望陛下恕罪,毕竟臣非每一战都追随陛下,”张世杰爽快的认怂,让那些不少还抱有一丝期望的官员大跌眼镜,“此次能够追随陛下出征,是臣之荣幸,也望能见到陛下以往横扫敌寇的雄风。若能亲眼目睹,三生有幸。”
叶应武不由得笑了一声,好你个张世杰,这话都能圆过来,免得突兀尴尬。不过能把这话说齐全的,也就只有张世杰这等从龙元戎了,要是换做其他臣子,且别说有没有胆量在这里和叶应武绕,恐怕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