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零年代甜蜜蜜-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像一个普通的已婚妇女一样; 笑着询问季航谈对象了没有,季航的脸红了,摸着后脑勺说,“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 只是还没有表白,怕她不喜欢我。”
李翰东拍上他的肩笑道,“怕什么,是男子汉就得主动出击,你要是不‘快、狠、准’的下手,媳妇说不准就成别人的了。”
苏雯慧睨了丈夫一眼,心想你知道的挺多啊,看似很有经验的样子,李翰东这才反应过来,忙解释道,“我这是把我追求你的经验跟周航分享。”
说完他又跟季航说,“其实吧,除了对你嫂子,我也没其他经验,不过介于这个经验是成功的,因此还是可以借鉴的。”
苏雯慧抿着唇笑,算他反应快,兜着就把圆场打好了。
“季航,如果晚上有空就留下来吃顿便饭吧。”
李翰东也说,“是啊,咱们好久没见了,今天陪你喝两杯。”
季航憨笑着答应了,“那就叨扰了,我还怪不好意思的。”
“这有什么呀,以后大家都在首都,该相互照应才是。”
说着,苏雯慧就招呼季航继续坐,自己去厨房准备晚饭,两位老人傍晚的时候带着佐佐和悠悠去附近的公园玩不在家,幸好家里有现成的食材,做一顿丰盛的晚饭不成问题。
苏雯慧知道季航是四川人后,做了不少麻辣的菜,辣子鸡、剁椒鱼头、水煮肉面,还有几个老人能吃的炒菜,给佐佐和悠悠准备的是鸡丝香菇粥,鸡胸肉煮熟后切成丝状,香菇剁碎,跟大米一起熬煮至软烂后即可。
等她晚饭快做完时两位长辈带着孩子们回来了,看到家里有客人,自然得过去寒暄一番,唐彩芹把孩子留给女婿,自己到厨房来给女儿帮忙。
“妈,我记得爸的生日是十月份。”
唐彩芹点头,“可不是,还有半个月就是你爸的生日,不过只是零碎的散生日,过不过都一样。”
暑假苏致霖原本是打算看看女儿,看看外孙外孙女的,可他们从武汉搬到首都,怕他跟着后面跑来跑去的麻烦,打算在首都安置好了再等他过来。
苏致霖在家没事做,熟人请他帮忙给孩子补课他推托不了就接了,谁知道那孩子基础忒差,他又是好为人师不肯半途而废的,一直补习到开学才停,令他高兴的是,孩子开学后测验,几门功课都提高了十分到二十分,从中下游升到了中上游,接着努力不说重点大学,起码普通大学是没问题的。
“妈,要不我给你买张机票你回去陪爸过生日呗,有婆婆和孙婶在,两个孩子没问题的。”
唐彩芹摇头拒绝了,“不用,反正过年会回去的,也不在乎多等两个月,你还是问问你婆婆,她过来的时间比我长。”
苏雯慧搂着她妈的肩感动道,“妈,你对我真是太好了,等佐佐和悠悠长大,我一定让他们好好孝顺姥姥姥爷。”
唐彩芹转头笑着说,“我啊用不着孩子们孝敬我,只要你这个当妈的知道孝敬我就行了。”
“那肯定的啊,不光我孝顺,你女婿也得孝顺。”
“翰东的孝心是没话说的,不过我们现在还没老到要你们照顾的时候,我估摸着还能再给你们帮上十来年的忙。”
“不会的,你肯定能长命百岁。”
“哎呦,那我可不敢想,能活到七八十我就知足了。”
苏雯慧想到上辈子,母亲八十五岁寿终正寝,倒是父亲,生病后七十来岁就没了,这辈子一定要每年给他安排体检预防疾病,注意饮食,哪怕能多活五年十年也是好的。
晚饭的时候,李翰东陪着季航一起喝酒,苏雯慧也跟着喝了一杯红酒,听季航说了不少李翰东在军校里的趣事,例如比赛时一个人干翻一队,几次刷新了校内记录,军区射击比赛的枪王,教官们的得意门生,到现在还有两项记录没人破呢。
苏雯慧眼睛亮亮的,这些都是她没有听过的李翰东,原来他的过去那样的璀璨夺目,可惜这些都是她无法参与的过去,不过没关系,他们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要共同度过,就让她慢慢去了解他的一切吧。
这天夜里,在酒精的作用下两人的夫妻生活更添了一份激情,李翰东仿佛不知疲倦,苏雯慧也全身心的配合,直到客厅里的自鸣钟敲了十二声后,两人才相拥着沉入梦想。
第二天,苏雯慧跟婆婆说了回老家的事,问她想不想回去看看公公,陈美凤跟唐彩芹一样拒绝了。
“不用,我知道你有孝心,不过你爸在家挺好,还有你大姐照顾,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好佐佐和悠悠,等他们上周岁了,那我就可以少操点心,没事回去看看,现在不行,他们还小呢。”
“妈,你什么时候想回去了跟我们说,我给你买机票,飞回去很快的,我也跟翰东说好了,今年咱们回老家过春节,也让佐佐和悠悠见见家里的亲戚。”
“可不是,你大姐老想看孩子了,我说那你过来啊,她又撂不下家里的事,得照顾小澈还得上班。”
苏雯慧给婆婆带起了高帽,“大姐是挺辛苦的,主要是她没有像我这样事事操心帮忙的婆婆,什么都得自己来。”
陈美凤听了这话挺舒坦,面上还是谦虚的说,“你跟你大姐也不一样,你生了两个,我们做长辈的不帮忙就说不过去了,除了带带孩子,其他的也帮不上什么。”
按照老家传统,媳妇生了孩子公婆得给一笔“辛苦费”,当时他们准备了八千的红包,可儿子儿媳说什么也不肯收,让他们自己留着花,平时儿媳也经常给自己买衣服买鞋子,上街买菜也是有生活费的,多少人家为了钱的事闹矛盾,自家因为儿子儿媳出息,能挣钱,从来没有过这个矛盾,这一点陈美凤也是很满足的,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苏雯慧他们没有回老家,但苏致霖过生日那天她还是跟唐彩芹一起打了个电话回去,接到电话的苏致霖非常高兴。
他在电话里笑着说,“我自己都不记得今天生日,没想到你们还放在心上了。”
“爸爸,生日快乐,你记得今天一定要吃面条,还要给自己煮个鸡蛋。”
唐彩芹了解丈夫的为人,让他自己煮是不可能的,他平时都是去学校食堂吃饭,周末的时候去大伯家蹭,这也是自己给惯的,让他一点做饭的技能都没学上。
“你爸才不会煮呢,还是让他去胡同口的面馆买一碗吃来的实在。”
苏致霖听了老婆的话憨厚的笑了,不否认、不辩解,直接顺从了下来。
“好,等会儿我就去买一碗,再让人给我加颗鸡蛋。”
苏雯慧问,“爸,你过生日有什么生日愿望吗?比如想让妈回去看看你之类的。”
唐彩芹在旁边笑道,“你这丫头,这么大了还拿你爸妈开涮呢。”
苏致霖在电话里说,“不用,你妈晕车,来来□□的她也吃不消,等放寒假了我过去找你们。”
苏雯慧指着电话冲她妈笑,“妈,你看爸多心疼你。”
唐彩芹睨了女儿一眼,最后也跟着笑了。
陈美凤坐在另一边的沙发上看她们母女两打电话,跟身边的佐佐悠悠说,“你看,妈妈在给谁打电话啊,是姥爷,姥爷今天过生日。”
两个孩子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音节了,跟着奶奶的话咿咿呀呀的说着,发出“妈妈”“姥姥”的音来。
电话里的苏致霖听到孩子的声音,自然问起了外孙外孙女的情况。
“孩子们都好吗?好久没见他们了,心里还怪想的。”
他还是今年过年后请了几天假去了武汉,之后就一直没见过孩子了。
“挺好的,他们刚刚在拍手呢,等下次见面他们就会叫你姥爷了。”
“那就好,你们好好照顾孩子就行,我在家没什么,不用挂念我。”
快挂电话的时候,唐彩芹的眼眶突然红了,再怎么说不想丈夫心里还是惦记的,何况他们和睦了一辈子,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这天苏雯慧接到首都出版社钟主任的电话,说有人跟他打听“南山子”的情况,想买下《大宋奇案》的影视版权拍成电视剧,问苏雯慧有没有意向见一面。
“拍电视剧?是改编还是使用,需要我署名吗?”
署不署名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尊重她作为作品创作者,后者则是将她看作写手、抢手之流,如果是后者,苏雯慧是懒于理会的,既然对方不尊重她,她又何必凑上去找不痛快,但如果是前者的话,她倒是可以考虑见一面。。
第四十章 影视化的可能性
“肯定是要署名的; 对方看中的就是你‘南山子’的名号。”
如果说南山子的作品之前在江城一代影响较大的话,那么《大宋奇案》出版后,影响力则扩大到了全国; 这与首都报社不遗余力的广告宣传有关; 兼之港台小说涌入内地; 咱们自然也得多捧捧自己的作品。
除了作品过硬,苏雯慧军属的身份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名利场上的人都是人精; 自然能发现苏雯慧的潜在优势; 又怎么会找到她面前还给她不痛快呢。
苏雯慧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才松了口,“可以,那就见一面吧; 但具体情况得面谈。”
一直以来小说影视化的作品不少,比如着名的《康熙王朝》、《活着》等,苏雯慧自认作品无法与这些经典比肩; 历史描述中肯定会有不够严谨的地方是需要修改的。
他们约在一家很有情调的咖啡厅里见面,十月的首都天空蔚蓝; 气候高远,梧桐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飘落; 苏雯慧穿着套裙长发披肩出现时; 对方甚至不敢相信,诧异着问钟友民; “这是‘南山子’?”
钟友民狡黠一笑,“没想到吧,我啊就是故意不跟你说,好让你大吃一惊。”
对方也笑着摇头,“你不厚道啊; 想让我出丑,不过我确实没想到,你说作者是位女士,我想的形象跟文学教授一样,戴着眼镜一股子书香气的那种,没想到是个时髦女郎,这种形象应该写言情小说,当咱们内地的‘琼瑶’,保准卖座。”
“食色性也”,文学也离不开美,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里,从来不缺美的文化。
林黛玉是美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贾宝玉是美的,“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
哪怕《水浒传》那种好汉文里,不也有潘金莲似的人物增加旖旎风情嘛。
苏雯慧推开咖啡厅的大门,看到钟友民后笑着走了过去,她原本一直在猜想买她作品的人是谁,没想到还是个“熟人”,圈子里的老制片人,前世苏雯慧跟朋友合伙开了影视公司时,跟这位制片人还合作过两部电视剧。
“钟主任,陈先生,抱歉,我来晚了。”
对方诧异看向钟友民,问,“你跟她提过我?”
钟友民皱着眉,实在记不清自己提没提过,回忆了半天放弃了,“这不重要,咱们今天是来谈正事的,先说正事要紧。”
陈制作人也笑了,看向苏雯慧道,“苏女士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么年轻能写出那样有深度的作品,《大宋奇案》我是很喜欢的,刚好最近流行拍古装,我一看,这个题材不是正适合拍成电视剧吗,这才找了友民做中间人介绍我们认识。”
苏雯慧点头,喝了一口服务员送上的咖啡。
“感谢陈先生的赞美,虽然这部小说是我的作品,我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惜它,但我也能实事求是的承认,它还是有许多缺点和不足的。”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谦辞,毕竟她已经说了,把自己的作品看成孩子,那自然是万分珍爱的。
“苏女士一开口我就知道是位值得相交的朋友,其实电视剧嘛,经过了一定的艺术手法,肯定不能完全符合历史,观众要看的是剧情,来之前我也找了几个导演,问他们对这个本子的看法如何,他们都表示拍出来不会差,剧情很紧凑,所有的案子环环相扣,没有一定的水平可写不出来。”
陈制片还专门拜读了苏雯慧之前的几部作品,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很难隐藏,虽然前期的作品在文笔上不若后期的成熟,游刃有余,但对剧情的把控和推动是相似的,除了《大宋奇案》,《大名诉讼师》这本他也很喜欢,如果这本谈成了,他希望把另一本也买下来影视化。
三人相谈甚欢,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达成了共识。
“版权我可以转让,我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保留着作权,后期改编的话不要出现伤筋动骨的情况。”
如果仅仅是推动剧情发展是可以适当调整的,但如果出现改变人物设定等问题,那就违背了小说内容了。
“好,这一点我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出现,我本来就是喜欢故事情节才决定拍成电视剧,怎么可能瞎改呢,那还不如自己找人写一本。”
版权方面的价格是十八万,这个价格不算高也不算低,毕竟苏雯慧在此之前并没有创作过剧本,在圈里也不算有名气,作为制片人,欣赏是一回事,同事也要考虑制作成本。
而苏雯慧呢,更看重机会本身以及人脉资源,这可是打入首都影视圈的一次绝佳机会,比上辈子自己努力经营下的成果提前了近十年。
三位以咖啡代酒互敬一杯,“祝我们合作愉快。”
两天后签合同,苏雯慧当场拿到了支票,这笔钱完全算得上是巨款,加上之前的存款,足够在首都买套中意的房产。
别怪她老套或现实,毕竟纵观全球,上下五千年,房产都是最保值的投资项目,其他的例如股票、基金等都是风险很大的,黄金也算保值但苏雯慧现在最需要的还是房产。
到目前为止,真正属于他们夫妻的不过是武汉那一处,跟后世处处有房产的有钱人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
回家后,苏雯慧跟家人分享了这个好消息,长辈们太高兴了,她们在意的点不是钱,而是要拍成电视剧了。
“那岂不是说以后我们能在电视上看你的小说了,就跟《射雕英雄传》一样。”
这个年代电视剧少,但拍出来的都是经典,《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西游记》等,老少咸宜,电视台一播出都能达到万人空巷的效果。
“妈,我现在只是卖了影视版权,离拍电视剧还远着呢,不过这不是我能操心的事。”
拍电视剧首先得立项,得招兵买马,钱也得到位,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拍出来的,即便万事俱备拍好了,还有束之高阁没机会播出的可能性。
“妈,钱放着就贬值了,我的想法是买套合适的房子,翰东刚来首都,近几年肯定是不会在动的,咱们买个大房子住的舒服些,等爸爸他们退休了过来也住的开,还有佐佐和悠悠,两个人大了得有自己的房间呢。”
陈美凤觉得可以,唐彩芹也没其他意见,不过她们还挺在意武汉的房子,前后就住了大半年的功夫,现在就这样放在那有些浪费,装修还花了不少钱呢,还有那些电器。
“要不咱们租出去吧,每个月还能收点租金。”
苏雯慧觉得不合适,“妈,那么大的房子出租挺困难的,而且咱们离的远,也不知道租户是好是坏,万一租了两天不想租了,或者损坏了东西怎么办,为了点租金难不成一趟趟过去看吗?我当初买房的初衷是住的宽敞,其次就是保值,那么好的地段,过几年房价肯定会涨的,到时候你们就不会觉得放着可惜了。”
上辈子她也出租过,遇到有素质的租客还好,没素质的能把人气出内伤来,收的房租还不够重新装修的,而且每次出租都会接受到不同的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