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彼岸繁花[综红楼]-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所以,建奴这次可能会倾巢而出,而我们就是把三十万禁军都开去辽东,野战也绝对不是建奴的对手。除了白搭上三十万的军卒,再度给建奴送去军需和粮食,收不到没有积极效果。”
崔景荣小心谨慎地问道:“陛下,那辽东就不派大军去救援?”
“不派。”
朱由校的干脆利落再一次刷新了他在重臣心目中的形象。天啊,天子是不惧怕背负丢失辽地的名声啊。因为在座的任何人都明白天子说的不派大军的理由,但是不派就意味着天子将要对失去辽东承担责任和骂名。
叶向高在心里赞道:“果然有担当。但是这样的恶名不应该由天子本人来承担啊。”
可惜自己只是个普通的阁臣,想替天子承担这样大的决定还不够资格。转头抻着脖子看方从哲,方从哲老神在在的不知道魂游何方了。他没法只好频频地给坐在对面崔景荣和英国公使眼色。
崔景荣和张惟贤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天子已经把话说绝了,让做臣子的怎么办?没看记录起居注的史官都奋笔疾书记完了嘛。
只有黄克缵是知道天子心里的打算。另外一个就是多少猜测出来一点儿天子心思的泰宁侯。天子是要等做出大批量的新式火炮才会对辽东用兵。
这俩货咬紧牙关不肯出声,可不想以后被天子归到守不住秘密、再不予重用的行列里。
于是养心殿就陷入前所未有的沉默中。
朱由校见大家都不吭声,就把军报放去到重要的那个文件归附里。周嘉谟的眼皮乱跳,憋不住发话了。
“陛下,辽东这八百里加急军报,还是应当先处理了。”
朱由校点头,“周卿说的对。刘时敏传侍读学士拟旨。”
公鼐站起来毛遂自荐,“陛下,微臣拟旨可行?”
当然行啦,文采斐然的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拟旨,比侍读学士的水平还高呢。
朱由校示意刘时敏准备东西,自己对公鼐说:“公卿,朕在王安去辽东的时候,曾令王安带旨意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巡抚周永春,言及今冬守住辽东就记大功。从巡安御史张铨的军报看,熊廷弼也把朕的旨意转达去辽阳城了。
鉴于大明军卒和建奴野战实力的差距,辽阳城若是贸然出兵去救沈阳,那些救援的军卒是给建奴送军功、军需的。空城以后的辽阳城,一旦被建奴占据了,对沈阳奉集百害无一利。
所以他们只要守住辽阳城,把过来寻觅过冬食物的建奴饿跑就够了。
这中间甄别奸细、戒严等事就按照熊飞白的指令去做就好。”
公鼐点头表示明白天子的意思了,略沉思后提笔把圣旨刷刷地写好了。派谁去传旨?从司礼监挑人,从都察院、礼部、兵部都可以。
叶向高站起来提议:“陛下,臣建议都察院派御史去传旨。”
兵事有关的,礼部的官员去传旨不合适。派司礼监的太监去传旨,又担心其到辽阳把自己抬的太高坏了事儿;兵部的四品郎中或者是五品的员外郎过去,很可能会出现官大一品压死人、让辽阳总兵侯世禄、童仲揆、还有支援辽东战场的张良玉等,不得不让出指挥权。唯有都察院派个普通的七品御史过去,有张铨这个巡安御史在,传完圣旨不会出现影响辽阳局面的事情。
张问达立即想明白叶向高的意思,这才是首辅该想到的事儿、才是老成谋国,他立即表态赞成:“陛下,老臣认为叶阁老的提议很好。”
朱由校也明白俩人的意思。
“叶卿和张卿思虑周全。就由都察院派御史去传旨。英国公,你调一百禁军骑兵护送御史去辽阳,早去早回。今天财政预算会议就先到这里,明天的小朝会之后再继续。你们若是谁从海商那里分润到了红利的,可别忘了把银子数、收到的礼物清单,在明天的小朝会之前给朕一份。”
别的臣子都依着天子的结束语、行礼之后离开了养心殿,唯独方从哲留在了最后,没有跟随群臣离开。
众人多是没觉得意外,唯有叶向高回头看了方从哲一眼,向他鼓励性地点点头。方从哲心里泛起酸涩,果然自己不如叶向高良多。
朱由校看方从哲留下来,示意他跟自己往乾清宫书房去。方从哲万分感激地跟上天子的脚步,这样可以避开史官在起居注上的记录了。
“陛下,老臣罪该万死。”进了乾清宫的内书房,方从哲立即跪下来请罪。
“唉,方卿,你起来。朕知道你是为了儿孙。可是儿孙不争气,留银子有何用?养出来的纨绔之气,最后还免不了落个衣食无着。儿孙要是争气,你也用不着给他们留银子的。”
方从哲惭愧。自己养的儿子那就是纨绔子弟,提不起来的。好容易有个荫官,他也能弄没了。说起来与先帝是一个类型的,也是不惑之年了,却整日在女色上使劲。
可再是提不起来的纨绔,做父母的也舍不得眼看着他在自己离世后饿死,是不是?总要千方百计地算着、准备着,力图能给儿孙留足衣食所用。
“方卿,因为海商那边还是有账可查的,所以你该交给户部多少就是多少的。你早点把事情办妥当,也免得遭弹劾。”
方从哲赧然低头:“老臣谢陛下开恩。”
朱由校点头,“不管你是什么原因,这是最后一次。朕不想你身败名裂,你也要争气一点儿。”
方从哲被说的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抱拳躬身到地。
“陛下,老臣还是致仕回乡。”
“方卿,你回乡又能做什么?朕是念着你这六七年做首辅的不容易,继续留你在内阁平衡阁臣。明年加薪以后,你每年的所得也不少。儿子就那样了,你约束好他别出家门惹事儿,好好教育孙子。可是有一条,你给朕记好:除了俸禄以外,你不能再收任何了。明白吗?”
方从哲感觉眼前人不是少年天子了,仿佛是长辈在教导自己怎么做人父亲、做人祖父。他明白天子是为朝堂平稳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羞愧之下呐呐道:“老臣再不会了。”
朱由校看着方从哲佝偻的背影,唉,儿子没养好的报应啊。
想到他这几年一直艰难地维系着朝廷能够正常运作,对这可怜之人就生不起怪罪之心。他是没能力做阁臣、做首辅,但又不是自己想做首辅的啊。他不过是党争的时候,被推出来平衡各党派势力的牺牲品。
虽然他上台以后也一直居中秉公,端平行事,但他懦弱性格导致他遇事缺少果断,过分地希望各方都能够君子行事、主动退让一步……
关键是他与亓诗教——齐党实际党魁的密切关联,先是被众臣质疑他的立场,后又因为在萨尔浒战败后力保敦促杨镐进军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最后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党争之中。不得不依靠齐党等来平衡朝堂的党争,可谓一步错步步错了。
想到叶向高的能力,朱由校很担心他大权在握后架空自己、成为自己行事的障碍。只好捏着鼻子留着方从哲当个挂名的首辅、对抗已经巴到隐性首辅边沿的叶向高。
唉,难难难!没个十年八年的,没可能成为真正的大明天子。
英国公、定国公、泰宁侯一起出了养心殿,脸上的笑容简直快遮不住了。他们这些勋贵既往没少花心思,想掺股份进海商捞点银子。没想到有文官做后盾的那些海商,清高到从来都不鸟他们。他们也想过对海商使些手段,但往往还没有成事儿呢,就被文官集团揪住小辫子,弹劾得晕头转向满头包,不得不收回对海商的觊觎。
如今有天子要收回文官从海商那里分润的处理,哈哈哈,这些年你们得多少就要退出多少来!
等你们退不出来才有笑话看呢。
回到五军都督府,定国公左手比量一个“七”,右手比量一个“八”。英国公和泰宁侯顿时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回以同样的手势。等明天再议的时候,一致坚持要把海商这些年的八成利润都收到太仓,那么起码能做到七成入太仓。
真真到了君子疾邪,小人报怨的时候了。
三人达成一致意见,英国公就亲自去军营把要护送御史去辽东的百骑挑好,然后回府就把女儿叫到书房里,父女俩嘀嘀咕咕地说着养心殿的事情。
“闺女啊,我看天子是个有大志向的明君。”
张嫣点头,“他也真舍得把二帝就那么在皇极殿里搁着。父亲,你说要是真有神灵的话,神宗会不会被先帝膈应的活过来啊。”
英国公笑着嗔女儿,“不许这样说话。天子说得他的父祖,咱们做臣子的什么时候都不能有半点儿的不敬,不然以后议起来就是大罪过。”
“我就是在家先说几句罢了。”
英国公板脸,“在家说习惯了,以后闯祸了都不知道。”
张嫣见父亲认真了,立即站起来认错。
英国公叹口气,“闺女啊,小心行得万年船,阴沟里翻船的事情古往今来还少见了吗?有情义的时候,啃过的桃子给君王吃,可以说成是心里有君王,遇到好吃的就想着君王。一旦情义耗尽了、不喜欢了,那就是现成的不敬君王的罪名。你明白吗?”
“女儿明白,再不会胡乱说话了。”
英国公见女儿憋嘴也没了兴致,摆摆手让女儿回去后院。看着女儿年轻窈窕、充满活力的背影,他猜不到未来等待女儿的会是什么样的宫闱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 周日居然能早早写完了,那就提前更新了
第804章 木匠皇帝79
抵挡住建奴连续几天发疯的沈阳城; 弥漫的硝烟里,每个守城将士的脸上都是亢奋的疲惫。贺世贤、尤世功、陈策、姜弼、朱万良等总兵官; 他们白天、晚间地轮换,比起日夜守在城头的熊廷弼和周永春; 还算略微好了一点点。
熊廷弼的嗓子已经嘶哑的说不出话了。昔日里畏惧他身份、官职的将士; 如今对他是全心的敬佩。周永春不仅是副经略,还身兼辽东巡抚之职; 由于他妥善地安排了伤兵救治、还使得两个时辰轮换一次的守城军卒; 每次下了城头都有足够的热饭菜、驱寒的姜汤; 让他也获得了同样的尊敬。
作为监军的王安,因为之前送来的大量肉食、生姜、药品等军需; 又不声不响地接过保持城内稳定的事务。他不仅不对熊廷弼和周永春的军政事务横加干涉,还常站在城楼上记叙将士们击退建奴进攻的实录; 这样的作为也赢得了两位经略、还有那几位总官兵发自内心的友好对待。
融洽的军政、将士关系; 使得沈阳城宛如同城铁壁。
熊廷弼在战事的间歇; 要过王安写字的笔; 扯了一张纸飞快地写着。
“孟泰; 清点火药库没有?”
“飞白兄,你放心好了; 火药库还八成满的呢。”周永春本来就是沉默的性子; 非必要不说话,所以他的嗓音有疲惫、有暗哑,可是涉及到他自己分管的要事,回答的迅捷那是一点儿都不带含糊的。
“派重兵看好火药库; 任何企图靠近者杀无赦。”
张牙舞爪的狂草,泄露了熊廷弼此刻的心情。
周永春点头,“好。我再增派一些禁军过去。”
建奴的弓强箭粗,大明这边要靠着弩机,对射起来也不占多少上风。现在开始攻城的建奴都是穿着双层牛皮甲胄的,大明的军卒只有少数人能在百步射穿,可这样的距离,士兵只要敢冒头,就会被建奴射杀了。
若是没有火炮、炸/药协助,没有那厚厚的冰甲帮忙,沈阳城可能连三天都撑不过去就得易手了。
王安这些天一直是看得多说的少,他指使跟着自己宦官给熊廷弼倒茶。
“熊经略,咱家看昨日攻城的,基本就没什么汉人了。”
熊廷弼点头
周永春见熊廷弼没有要写字的打算,就对王安说道:“建奴带来做奴隶的汉人都消耗完了。现在努/尔哈赤不得不让他们的族人开始上场。他们这些女真的族人有限,在沈阳城下死一个十年内就少一个能从军的。咱们这几万人就是一对一和他拼光了,建奴是绝对和我们耗不起。”
熊廷弼在纸上飞快写道:“攻守五对一。”
周永春不赞同地说:“咱们的军卒还是不够强悍的,居高临下也要两三个人,才能顶住一个攻上城墙的建奴。要不是他们的云梯有限,咱们的伤亡会更大。”
熊廷弼拍拍王安的肩膀,对他竖起大拇指,然后在纸上飞快地写着:“幸好王内相带来了禁军,这些禁军将士两个顶三个辽军。”
这句话给王安和周永春看完后,熊廷弼立即将这张纸丢到碳盆里。三人都陷入沉默中。王安是不好说话,周永春是知道辽军糜烂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
起点是在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因为杀良冒功、侵占军饷、奢靡无度被言官弹劾罢官。其后的十年间,辽军的那些将领仍是沿习李成梁的奢靡习惯,但是却没有李成梁铁腕治军的能力,使得辽东的边备益发地松弛。
等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朝廷不得不起复七十六岁的李成梁时,辽东已经不复李成梁最辉煌时期的辽东铁骑横扫辽东的局面。虽然李成梁强迁了六万余户辽民到内地,放弃了宽甸等六堡,也是当时的辽军再没有足够的能力,守住既往那么大的领土了。
为此事,李成梁饱受言官弹劾,但也使得辽东再次出现了安定的局面。论及李成梁的功过是非,在大明二百余年的历史上,能凭一己之力能够安稳边境几十年,也是绝无仅有的。
剩下的事情就是造化弄人了。李成梁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蓟辽总督薛三才(1612…1617)还在这一年向朝廷奏称努/尔哈赤对大明“唯命是从”。可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转年就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国号为“大金”的女真帝国。
再后面就是两年后(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布与明朝有“七大恨”,同时率步骑2万向明朝发起进攻。抚顺城以东诸堡,大都为努/尔哈赤所攻占。他甚至打算进攻沈阳、辽阳,但因力量不足、翼侧又受到叶赫部的威胁,同时探知到朝廷已决定增援辽东,才在九月主动撤退。
之后的辽东就是大明的烂泥淖。银子投进去了、六七万的将士牺牲了、能征善战的总兵官死了不少,还有大批的军需、军械等,也白白地给努尔哈赤送去了。
这几天看着汉人奴隶拿着明军的制式刀枪攻城,看着轰隆隆打到城头的火炮,也是从明军缴获过去的,内心如油煎的人就不止是熊廷弼和周永春了。
内中的苦涩,只有在城头生死线上挣扎的领军者才能体会到,外人是难以感受的。
这几天守城的辽军将士出乎意料地威猛,一个是熊廷弼铁腕治军收到良好的成效。再一个就是守城的军卒被建奴驱赶攻城的汉人奴隶吓坏了。活着打头阵、死了被吃肉。军卒们不用总兵官多提点,谁都明白一旦城破他们就是侥幸不死,那些奴隶的今天也就是他们的以后。
否则这些军卒才不会这么拼命的。
周永春看着进来的总兵官贺世贤,起身把火盆边的位置让给他。
贺世贤点头致谢坐到周永春让出来的位置,伸长双腿,靴底踩到了火盆边沿,搓了搓有些冻僵的双手,才接过宦官递过来的姜茶。
一杯热姜茶下肚,贺世贤好像回过来元气。
“熊大人,亏得建奴是先来攻击我们沈阳。这架势要是拿去奉集那边,还不得被他们夺去奉集了。”
王安没去过奉集,不知道那边的情况。熊廷弼和周永春却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周永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