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为聘:顾兄英年莫早逝-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见徐元这样一说,所有人的底气又足了一点,纷纷点头附和。
  沈柏定定的看着徐元,问:“所以老先生想让官府如何作为?是护送城中所有百姓迁移到漠州重新生活再也不回远烽郡?还是开仓放粮?现在到处都没有水,就算官府放粮出来,诸位应该也没办法好好生活吧。”
  徐元梗着脖子,闷声说:“这是官府应该考虑的事。”
  沈柏反问:“所以老先生的意思还是相信官府的,如果官府给出解决方法,是老先生愿意遵从吗?”
  徐元并不正面回答沈柏的问题,冷笑道:“这些年朝廷越来越昏聩,先是无偿征召所有人修筑瞭望台和水渠,倾轧我们的劳动力,然后又看着我们受旱灾影响,活活渴死饿死,我们还能指望官府做什么?”
  这话是不管不顾的攻击朝廷和官府了,沈柏摸摸马脖子,幽幽的问:“所以老先生是想煽动大家造反么?”
  造反的罪名可比谋害朝廷命官大多了,众人互相看看,越发心虚慌乱,他们可没想过要造反,只是现在没水了,活不下去,才想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徐元也抿着唇不说话。
  他已经没了一条胳膊,不会这么轻易认下造反的罪名。
  有句话叫法不责众,闹事的人这么多,沈柏如果真的把他们都杀了,日后回到瀚京肯定会被人诟病。
  气氛一时僵持,城门方向突然传来一记震天巨响,还有亮光一闪而逝。
  好像有人在城门外放了一颗巨大的烟花。
  所有人都看向城门方向,片刻后,一个士兵匆匆赶来,紧张地说:“世子殿下,越西人突然发动偷袭,试图大举进攻!”
  叶明山和钱搏天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神色俱是一变,城中断水了,民心还很不稳,越西人在这个时候发动偷袭实在是太居心叵测了。
  顾恒舟早就从沈柏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现在发生的一切不过是验证了沈柏那个“梦”,顾恒舟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掀眸看了沈柏一眼。
  沈柏把弓背到身上,拉紧马缰绳对闹事的众人说:“无故聚众闹事,欲图造反,其罪当诛,不过大敌当前,本钦差宽宏大量,暂不惩治你们,所有人都给我上城楼守城。”
  这些人已经习惯在镇北军的庇佑下生活,突然被要求上城楼守城,一个个都吓得变了脸色,徐元扯着嗓子喊:“我们都是给遵纪守法,老老实实给朝廷缴纳赋税的人,这个时候你让我们去守城,和让我们去送死有什么区别?偌大的昭陵难道已经没人了吗?竟然要让我们这样手无寸铁的平头老百姓上阵杀敌?!”
  “诸位能围攻郡守府,说明胆识过人,还能在郡守府放火,说明有勇有谋,如此才能若是白白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本钦差不只是在给诸位将功补过的机会,更是在给诸位建功立业的机会。”
  沈柏幽幽的反驳,徐元刚要再说点什么,沈柏直接抽了钱搏天的佩刀,勒紧马缰绳一个弯腰砍了徐元的脑袋。
  滚烫艳红的血瞬间喷射而出,徐元的脑袋咕噜噜滚地,沈柏身下那匹枣红色的马受到惊吓,在原地踏了两步,徐元的脑袋被踩了两下,人群里发出干呕的声音。
  有人被这一幕吓到反胃了。
  沈柏把刀还给钱搏天,微微拔高声音对众人说:“军中将士也都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也会受伤流血,他们要保护的,是自己的亲人、同袍,而不是在危难之时从背后捅他们刀子的人,上城楼和他们一起守城是你们现在唯一的活路,如若不然,本钦差只能先安内再攘外!”
  沈柏的声音响亮,足够在场所有人把每一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
  在场的人鸦雀无声,城楼方向再度传来炮鸣声,顾恒舟对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校尉说:“听沈大人命令,带他们上城楼!”
  众人被带着往城楼方向去,沈柏对钱搏天说:“越西偷袭远烽郡,具体战况如何我也不知道,请钱校尉率漠州校尉营的兵马,暂时听从世子殿下的差遣,后勤问题我会和叶大人一起想办法解决。”
  钱搏天对这个安排没有意见,颔首应下,勒了马缰绳调转马头,顾恒舟没动,沉沉的看着沈柏,他有很多话想问沈柏,但时机场合都很不对,那些话只能堵在喉咙。
  沈柏约莫知道他在想什么,坐在马上倾身抱了他一下,低声说:“顾兄,我想跟你一起回瀚京。”
  沈柏说完放开顾恒舟想撤身离开,腰上一紧,顾恒舟反抱住她应了一声:“好。”
  说完,顾恒舟放开沈柏,和钱搏天一起带着漠州那些兵马一起赶往城楼方向。
  等两人走远,沈柏让一直跟着自己的禁卫军把马让给叶明山,问:“叶大人,郡守府的衙役现在何处?”
  叶明山说:“这些日子城中不安宁,所有衙役连同郡守府的家丁都在协同镇北军一起维护城中治安。”
  正是因为所有人手都被派去维护城中秩序,今晚郡守府才会这么容易被围攻放火,险些酿成大祸。
  沈柏对这一点并不意外,说:“那现在有劳叶大人召集城中剩下的人带上柴刀和我一起去北横山接水。”
  叶明山惊喜的看着沈柏问:“沈大人在北横山上找到水源了?”
  旱灾发生以来,叶明山派了很多人手到处找水源,但挖的井全都枯了,前天他派人在北横山打了一口二十米深的井都还是没水,如果能找到水源,远烽郡的危机就能解除大半,叶明山当然难掩激动。
  沈柏摇摇头,说:“不止远烽郡,漠州和蕲州这两个月也几乎没有降雨,这些水,是从北通河引过来的。”
  北通河在北横山南面山脚,离北横山还有一段距离,怎么能从北通河引水到远烽郡?
  叶明山想不明白,不过也知道这会儿没时间纠结那么多,叶明山立刻召集衙役,挨家挨户通知,一听说有水,男女老少都激动起来,按照吩咐拿着柴刀和沈柏他们一起赶往北横山。
  清明节那场大火几乎把北横山上的树木都烧成灰烬,只在山脚的地方剩了几从竹子。
  叶明山和沈柏带着人赶到时,之前修筑瞭望台的工人已经砍了大堆竹子放在山脚,沈柏让剩下的人把竹子劈成两半,去掉竹节全部打通,拿着竹子上山。
  叶明山不知道沈柏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和沈柏一起上了北横山。
  因为风向影响,那场山火最终没有翻过山脊蔓延到北横山南面,不过这么久没下雨,南面的树木也都变得凋零。
  这些景象,叶明山在远烽郡也看到不少,原本早已司空见惯的,但叶明山在看到的一瞬间还是惊愕的睁大眼睛。
  北横山南面,被北通河环抱的漠州城一片灯火通明,从山脚到山顶,每隔一段距离树上就挂着灯笼,这条山道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这些人在以接力的形式,从北通河一点点往山顶运水。
  如此巨大的人力,如此巨大的工程,简直异想天开的想法,竟然被沈柏实现了。
  叶明山被眼前这一幕震慑,眸色晦暗的看着沈柏,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竟然有这样强大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
  沈柏对叶明山的震惊并不意外,淡淡的说:“这样运水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多只能供应城中十日的用水量,十日之内,必须让越西投降退兵,辛苦叶大人在这儿坐镇指挥,我还要去城中和军中两位副将还有世子殿下商议一下战术。”
  因为运水一事,叶明山已经对沈柏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点头:“沈大人去吧,下官一定会保证供水,不出任何乱子。”
  沈柏点头,转身下山,让后面的人接好竹子接水,山脚下早有人放了几十个大缸准备屯水,城中还有人源源不断的拿着家里的木桶和锅碗瓢盆来。
  这水是救命的,所有人都只想着接水,没有闹事的念头,叶明山带着衙役在那里守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沈柏下山,策马赶回城里。
  城门外的炮鸣声暂时停歇,城楼上的将士全都没有说话,黑暗伴随着死寂笼罩着这座城。
  沈柏一路疾驰到城门口,翻身下马直奔城楼上。
  她没有立刻去找顾恒舟他们,而是先从城楼上往下看了看。
  这次突袭越西敌军采用的炮攻,城墙上隐隐有被火烧灼的痕迹,但墙体很厚,完全承受住了炮火的侵袭,没有太大的问题。
  城楼之下堆了不少尸体,有之前的也有刚刚死掉的,血腥味和尸臭味裹在一起,难闻得让人感觉有点恶心。
  这波偷袭已经结束,所有将士靠坐在城墙后面休息,沈柏看见他们的神情很疲倦,并不是因为战事有多胶着,而是因为这场大旱,他们比城中百姓更早知道旱情的严重性,也更早断水。
  如果旱情继续下去,这场战事也许不会持续很久。
  沈柏的目光很快从这些将士脸上掠过,她往前走着,想找孙毅光和顾恒舟他们,走了一会儿,一个将士倒在沈柏面前。
  那将士左肩被砍了一刀,血流不止,唇干得裂开,浑身烫得厉害,明显是过度缺水导致的。
  沈柏在他面前跪下,立刻解下自己腰上的水囊给他喂了两口,然后撕了衣摆帮他绑好伤口。
  灌入口中的水唤回了他的神智,他又抱着水囊喝了好几口,水囊很快瘪下去,那人看清沈柏的脸,有些无措的说:“沈大人,不好意思,我……我把你的水喝完了。”
  沈柏淡淡的说:“现在我们有水了,喝完也没关系。”
  那人眼睛发亮,问:“沈大人找到水源了?”
  沈柏笑着点头,那人一下子来了精神,在沈柏帮他包扎好伤口后站起来,拉着沈柏的手激动的向所有人宣告:“兄弟们,我们有水了!沈大人已经找到水源了!这场仗我们肯定能打赢!”
  原本靠在城墙后奄奄一息的将士听到这番话都不自觉站起来,期盼的看着沈柏。
  顾恒舟和孙毅光也注意到这边的情况,偏头看过来。
  沈柏看着这些将士的脸,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上一世出现在祭奠名册上的那些名单。
  这些活生生的人,上一世没能回到故乡,也没能见到这场大战的胜利。
  这一世,所有事都不一样了。
  沈柏挺直背脊,坚定的说:“水已经有了,这场仗我们不会输,最迟夏至,就会有一场大雨落下,到时旱情会结束,一切都会结束!”
  沈柏的声音不大,温和坚定,充满让人安心的力量。
  明明她年岁不大,个头也比一般男子要矮,这会儿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怀疑她的话,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沈柏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场偷袭已经暴露了越西人的狼子野心,这一场仗,我们不仅要胜,还要生擒对方敌将,以儆效尤!”


第152章 城破……
  越西人发动的偷袭没能成功,今晚不会再发动偷袭了。
  孙毅光带着沈柏他们回了营帐。
  越西人这次偷袭挑的时机很好,虽然城没有攻下来,士气却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镇国公远在瀚京,没有坐镇军中,将士们多少有些不习惯,而且旱情没有缓解,军中断了水源,城中百姓也都惶惶不安,士气不振是必然会出现的。
  掀帘进帐,孙毅光立刻问沈柏:“小柏在何处找到的水源?”
  自旱灾发生以来,孙毅光专门从军中抽调了五十人的队伍让他们在远烽郡范围内寻找水源,水源却还是断绝了,孙毅光很想知道沈柏是哪儿来的通天的本事找到水源。
  孙毅光问完,李云觉和顾恒舟都看向沈柏,沈柏如实说:“远烽郡、漠州和蕲州今年都遭了大旱,不止远烽郡,漠州和蕲州城中都断水了,我没有找到水源。”
  孙毅光皱眉,忍不住低斥:“那小柏方才为何要说那样的话?你可知真相被揭穿之后,对士气的影响有多大?”
  军中这些将士都是经过战火洗礼的,如果直接告诉他们断水了,哪怕知道这是一场死战,他们也不会后退半步,但如果先给他们希望,再让他们失望,这样就太残忍了,不用越西敌军进攻,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
  孙毅光很不赞同沈柏的做法,脸也变得肃然,沈柏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坦白道:“孙叔叔,我虽然没找到水源,但我从漠州组织了人在北通河取水,翻过北横山运水到远烽郡,这些水可以供城中百姓和将士用十日。”
  李云觉惊道:“从漠州往远烽郡运水,那得耗费多少人力?”
  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竟然有人给办成了。
  沈柏捻了下指尖,温声道:“大敌在前,采用一些非常之法是必须的,如果所有人都只顾自己逃命,对昭陵的存亡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火迟早会烧到自己身上,到时候谁都救不了他们,所以他们现在既是在救人,也是在自救。”
  这话说得一点问题都没有,李云觉认同的点点头,想了想又问:“可是小柏你是怎么预知到越西人会突然偷袭远烽郡,还这么及时的和钱校尉一起赶来支援呢?”
  李云觉想问的,也是很多人想问的。
  他刚问完,一直站在旁边的顾恒舟上前一步,把沈柏挡在身后,正要帮沈柏回答,沈柏轻声说:“因为前几日那场山火。”
  虽然瞭望台还没修筑好,不能及时的发出求助信号,但自清明那日起,延绵了整整五日的大火也还是让漠州和蕲州的人都看到了异常。
  沈柏从顾恒舟背后探出脑袋,平静的说:“那场山火太大了,我原本担心火势无法控制,会蔓延到北横山南面和远烽郡城中,让城中百姓运水也有这方面的考量,而且火势这么大,我在漠州能看见,越西人应该也能看见,旱灾如此严重,越西人肯定也会受到影响,风调雨顺的年份他们都经常想打劫城中的东西,这次旱灾他们只怕更会按捺不住。”
  这样的推测很有道理,但仅仅因为推测,就组织了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救援行动,还是让人很惊叹。
  她难道就不担心推测失误以后根本承担不起后果吗?
  知道众人心中还有疑虑,沈柏却没有再过多解释,她冷声提醒:“现在的水只够我们用十天,十天之内,我们必须要让越西退兵,而且在这一两年之内完全打消入侵昭陵的念头,否则……”
  沈柏停顿了一下,而后沉沉道:“否则远烽郡危矣!”
  孙毅光和李云觉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自然知道沈柏这句“危矣”是指远烽郡可能会失守,远烽郡和漠州之间隔着一个北横山,北横山既是保护漠州的屏障,也是阻拦其他兵马的障碍。
  远烽郡一旦被越西人侵占,要想再夺回来就难如登天了。
  钱搏天没有怎么打过仗,听了沈柏的话,他忍不住说:“若是十天之内不能让越西人退兵,我们就趁早组织城中百姓带着东西迁移到漠州,再放火烧城,不给越西人留半粒粮食,今年旱灾如此严重,就算退守漠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陛下应该不会怪罪诸位的。”
  孙毅光和李云觉同时摇头,冷声说:“不能退!”
  除了城里,远烽郡辖区内还有两三万百姓,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么多百姓迁移到漠州,并非易事。
  这座城市好多代人在战火的映衬下,用自己的血汗一点点建筑起来的,这一把火放得容易,但损失就太大太大了……
  孙毅光和李云觉这么多年一直在远烽郡戍守,几乎没有回过家,早就把远烽郡当成自己的家,现在要他们就这么放弃自己的家认怂退守漠州,他们做不到。
  沈柏也不想他们就这样退守,恒德帝是能理解他们退守漠州乃出于无奈,但漠州的百姓不会理解,瀚京那些权贵也不能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