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宏图-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案踢出半丈远,圆睁虎目,大声断喝:“都愣着干什么?先皇留我等顾命,难道就是这种顾法?杨老儿,你和苏逢吉两个,且去想办法安抚百官,稳定军心民心。王孔目,该你出力的时候到了,国库里还有多少钱粮,全都给老夫拿出来!明天一早,老夫与郭家雀儿各领一哨人马出征,管他什么李守贞、符彦卿,凡是胆敢图谋不轨者,统统给陛下抓过来抄家灭族便是!”
  “史枢密切莫着急,即便出兵,也得有个具体方略才是!”宰相杨邠听得直皱眉,上前数步,一边弯腰收拾掉落在地上的奏折,一边小声说道,“符彦卿和高行周两个人虽然行事不合礼法,却未曾摆明了旗号要造反。充其量,只是想试探……”
  “试探个屁!今天试探,明天就该挥师南下了!”史弘肇狠狠瞪了他一眼,两腮处的胡须根根倒竖,“如今之际,陛下只能快刀斩乱麻,无论谁敢动歪心思,都先发兵讨了。接下来才能将其他有歪心思的家伙们镇住。否则,昨天是李守贞,今天是高行周和符彦卿,等明天,就不知道有多少节镇一起趁火打劫了!”
  “那也不能两线作战!”杨邠又皱了下眉头,耐着性子补充,“首先,仓卒之间,国库未必能拿出那么多的钱粮。其次,你和郭枢密使两人都离开了汴梁,又带走了大部分禁军。万一有宵小之徒趁机作乱,陛下身边只有我等文官,如何能应付得来!”
  “不是还有李业他们几个么?打仗不行,对付些鸡鸣狗盗之辈,难道也要抓瞎?”史弘肇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撇了撇嘴,大声反问。
  国舅李业冷不防挨了“一砖头”,脸色顿时涨得一片紫红。抬起眼想要向自家侄儿讨要说法,却看见刘承佑这个皇帝,居然呆愣愣地站在了原地,两只眼睛里头一片茫然,心思早就不知道飞去了什么地方。
  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低声插言:“枢密大人,平章大人,末将,末将倒是还堪一用。只是,只是如果枢密大人将禁军也都带走了,届时,届时末将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没你什么事情,你只要听着就行了!”史弘肇挥动胳膊将他推到一旁,大声呵斥。随即,又将目光转向郭威,“老郭,你呢,你到底支持谁?杨老儿向来谨小慎微,可现在,哪是谨小慎微的时候!”
  “此事,此事,我等不妨先谋划出几个方略,一并交于陛下,再由陛下做最后决断!”郭威先迅速向史弘肇眨了一下眼睛,然后不紧不慢地回应。
  “陛下不过是个小孩子,他知道个什么?”史弘肇气得双眉倒竖,挥舞着胳膊大声反驳。
  失礼的话都说出口了,他才意识到老兄弟郭威刚才在向自己使眼色。匆匆扭过头,看了看刘承佑的面部表情,赶紧松开紧握着对方手腕的另外一只手,后退两步,躬身致歉,“陛下,请恕老臣一时心急。老臣,老臣心里头,一直拿,拿你当自家晚辈看待。”
  “不妨!”刘承佑将目光从天外收回来,笑着摇头。“朕本来就是诸位叔父的晚辈,这带兵打仗之事,朕原本也不在行。所以,史枢密和杨相刚才说得那些话,朕听得是满头雾水。连弄清楚都来不及,怎么可能注意到您老失礼未失礼?!”
  “老臣愧杀了!”史弘肇闻听,脸色顿时一红。再度躬身下去,抱拳致歉。
  刘承佑赶紧上前几步,双手托起了他的胳膊,“史叔父这是干什么?且不说父皇有遗命要你辅政在先,即便没有父皇的遗命,朕也拿你当大汉国的擎天巨柱,怎么会在乎几句言辞上的闪失?赶紧平身,平身,来人,给史枢密和诸位顾命大臣,把绣墩搬得距离朕近一些。朕要与几位叔父当面求教!”
  “遵命!”门外当值的镇殿禁卫答应一声,冲进来,七手八脚将五个留给顾命大臣的专座挪到原本摆放御书案的位置,围成圆弧状,与刘承佑的龙椅对了个正着。
  见小皇帝如此礼贤下士,史弘肇脸上的表情更加窘迫。晃动着大手连连辞谢,无论如何不敢就坐。
  刘承佑却愈发恭谦,亲手上前拉住他,将他按在了正中央的绣墩上。然后又陆续将郭威、杨邠等人,逐一请到两侧的绣墩上就坐。待五名顾命大臣都有了座位之后,才缓缓走回龙椅,欠着身体坐了半个屁股,再度虚心问策。
  这回,史弘肇终于不敢再独断专行了。非常客气地请杨邠、郭威、王章、苏逢吉等人,跟自己一道商讨对策。五个人稳住心神,根据眼前形势和朝庭真正掌握的实力,几番探讨之后,终于找出了一系列相对稳妥的办法。
  西侧李守贞、王景崇和赵思绾三个虽然来势汹汹,并且取得了后蜀的明面支持,但毕竟各自的能力和实力都非常有限,短时间内,未必对汴梁构成威胁。所以朝廷也没必要过分惊慌,先征调常思、白文珂、郭从义三个,带领各自麾下兵马前去平叛,努力战线稳定下来,再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调整部署。
  东侧的老狼符彦卿和白马高行周两个,因为尚未竖起反旗。所以朝廷的策略最好暂时以震慑为主,辅以高官厚禄以示安抚。由郭威领军五万,进驻黄河南岸的濮州。同时朝邺都和青州两个方向发出威胁。然后,再由朝廷下旨,加封符彦卿为太保,高行周为太尉,向二人发出入朝辅政之邀请,但具体入朝日期,由二人自行决定。另外,高行周和符彦卿的几个儿子,也都拜为节度使,赐予开府建衙之权。
  至于其他蠢蠢欲动者,五位顾命大臣则一致建议,刘承佑暂时装作没看见。待最大的两个火头被扑灭之后,再腾出手来,将这些宵小之辈挨个绳之以法。
  “陛下,此乃先前所述几个方略,请陛下做最后定夺!至于其他细节,可以在方略实施之时,根据当时情况,再另行补充。”副宰相兼刑部尚书苏逢吉字写得最好,资历在五位顾命大臣当中也最浅。因此主动承担了书吏的差事,起身走到一旁,将一系列方略文案按照记忆誊写一遍,亲手捧到了刘承佑面前。
  刘承佑在乎的是大臣们眼里到底有没有自己这个皇帝,至于该怎么决策,倒不是太关心。见五位顾命大臣终于很识趣地把决策权留给了自己,也不吹毛求疵。笑着点点头,直接命人拿去盖上了天子之印。
  军情紧急,五位顾命大臣不敢过多耽搁,立刻告辞出宫。刘承佑起身亲自送大伙到了宫门口,非常有耐心地目送最后一匹骏马在长街上消失,然后才缓缓转过身,缓缓穿过春日下寂静的皇宫,缓缓走向自己洒满阳光的龙椅。
  五个顾命大臣专用的绣墩,还摆在龙椅的对面儿,隐隐围成了一道弧线。
  有这五个绣墩挡着,外边的任何危险,都要先越过弧线,才能抵达龙椅处。而龙椅处所发出的任何声音,恐怕也要先越过那条看不见的弧线,才能传出宫门,传到全天下子民的耳朵里。
  忽然,刘承佑好像懂了,父亲为何给自己留下五个顾命大臣,而不是六个!
  笑了笑,他快步上前,将绣墩挨个踢倒。


第一章 初见(二)
  龙有逆鳞。
  即便三寸长的幼龙,触之也必招致血腥报复。
  这片逆鳞,便是帝王的权柄。
  刘承佑知道自己现在还很弱小,所以今天他强迫自己在五个顾命大臣面前,表现出足够的恭谦。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会永远忍受权臣们的“欺凌”。他今年只有十九岁,还有的是时间蛰伏,有的是时间慢慢长出牙齿的利爪。而顾命五大臣中,年纪最小的郭威也将近半百了。人的年纪一大,精力和体力就必然会衰退,当他们出现疏漏的时候,便是幼龙腾渊之机!
  还有一个原因让刘承佑愿意暂时隐忍的是,此刻的他,还离不开那道无形弧线的保护。史弘肇的确嚣张跋扈,郭威的确老奸巨猾,可再嚣张跋扈,再老奸巨猾,也比不上外边的李守贞和符彦卿。留着猎犬和猎鹰,便不畏惧外边的狐狸和豺狼。等哪天狐狸和豺狼都被杀光了,猎犬和猎鹰自然就可以放血、剥皮、丢进汤锅。
  既然还需要鹰犬们替自己卖命,刘承佑就不会吝啬几块“肉干儿”。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儿,赐予两位枢密使每人良田三百亩,三位宰相每人良田两百亩,以答谢顾命五大臣在自家父亲病重期间,操劳国事之德。随即,又宣布自己要在皇宫中吃斋礼佛三个月,为故去的父皇和皇兄祈福。在此期间,国事无论大小,皆由五位顾命大臣做主,其他文武官员务必全力遵从!
  顾命五大臣自然连声辞谢,奈何刘承佑打定了主意要替刘知远诵经尽孝,任谁劝谏都不肯改口。无奈之下,史弘肇、郭威等人只好退而求其次,跟刘承佑约定,每隔半个月,召开一次朝议。五大臣只将涉及到军队调动和四品以上官员任免等重要事情交于皇帝圣裁,其他琐碎事务,则皆由枢密院和三省自行定夺。
  君臣之间划分清楚了各自的职权范围,整个大汉国便以最快的速度运转了起来。半个月之后,副枢密使郭威先从濮州送回了喜讯。天雄军节度使高行周和魏国公符彦卿二人分别接受了太尉和太保的显职,承诺在最快时间内赶赴汴梁拜祭先皇在天之灵。
  又过了三日,洛阳方面也传回了捷报。常思、白文珂、郭从义三人,联手击溃了李守贞部前锋,阵斩叛军两万。李守贞、王景崇和赵思绾三贼在洛水河畔站不稳脚跟,连夜退向了陕州。
  转眼间,大汉国就从濒临灭亡的边缘,又被顾命五大臣硬生生地拉了回去。虽然叛军还牢牢地控制着潼关天险和陕、虢二州,偏远地区,眼下也还有一些地方豪强在趁机浑水摸鱼。但都已经不是致命之疾了,可以用“针石、火齐”慢慢调理!(注1)
  警讯一解除,朝野上下,凡是饱尝过乱世之苦的人,无不欢呼雀跃。然而,却也有那么一小撮“英雄好汉”们,痛惜得连连扼腕。恨不得向苍天替李守贞借十万精兵,直捣汴梁,将中原大地搅个底朝天。
  乱世出英雄,英雄需要乱世。至于乱世当中有多少百姓无辜枉死,多少城市村庄化作一堆土丘,多少书卷典籍被烧成一堆青灰,“英雄”们是不在乎的。他们只在乎,自己心中的“壮志”得没得到伸展,只在乎脚下的白骨垒得够不够高,够不够将自己送上云端。
  定州和泰州之间的鹰愁岭上,便住着这样的一小撮“英雄豪杰”。
  上一轮大动荡中,豪杰们在出手之前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被南面的邻居,狼山堡的孙氏兄弟给抢了先。结果如今人家孙氏兄弟分别受封为节度使和巡检使,麾下的一干喽啰也变成了吃朝廷饭的义武军。而他们这些江湖同行,却依旧蹲在荒山野岭里头喝西北风!
  所以,无论如何,鹰愁岭上的众“英雄”,这次都要狠狠捞上一票。哪怕捞完了之后,朝廷派人前来招安,至少大伙已经闯出了名头。逃到了辽国那边,一样能被大辽南枢密院待为上宾。
  “就这么定了,一样是吃刀头饭的,咱们不能光看着别人青云直上!哥几个,马上回去传令给各自麾下的兄弟,让大伙带上足了干粮,收拾好兵器,明天一早,咱们全体出山。拿不下易县,誓不罢休!”理清了未来的去向,鹰愁岭大当家邵勇用力一拍桌案,大声做出决断。
  “噢,大哥威武!”
  “早就该这么干了,大哥,您以前就是太仁义了,才被孙氏兄弟骑在了脖子上!”
  “大哥,您尽管山上坐着。杀人放火的事情由兄弟我来干。三天之内,桑干河两岸,保证无人不晓咱们兄弟的名号!”
  “大哥,咱们兄弟,也该出一次头了!”
  “是啊,轮也轮到咱们了!总不能……”
  众“英雄”们欢呼雀跃,都为大当家邵勇的杀伐果断感到荣幸。
  唯独山寨中军师,只剩下一个眼睛的吴老狼,并没有跟着其他人一块叫好。而是小心翼翼凑到邵勇身边,用充满河东味道的声音提醒:“界(这),界,大哥,易县照,照理,属于义武军,义武军地面儿。咱们,咱们拿了易县,孙氏兄弟恐怕不会答应!”
  “不答应,他们也得答应!老子还巴不得他不答应呢!倘若他敢来争,老子正好拿他们兄弟的人头祭旗!”邵勇撇了撇嘴,对义武军的实力很是不屑。
  义武军节度使孙方谏,巡检使定州孙行友两兄弟,原本都是打家劫舍的“豪杰”。上一次天下大乱,定州守军逃散一空,兄弟俩果断出手,抢下了空荡荡的州城。随即兄弟两个又先接受契丹招安,再拐带契丹人发给的兵器马匹“举义”,才最终洗清了身份,成了大汉国的地方诸侯。
  然而身份虽然洗清了,兄弟二人手底下的军队,却依旧是原来那帮喽啰兵。作为近邻,邵老大根本不怕孙氏兄弟带兵来征剿自己。相反,如果能在战场上杀掉那两兄弟,他本人的名头无疑会愈发响亮,愈发能得到辽、汉两国上层人物的重视。
  “界,界,孙家哥俩未必是您的对手,可,可界,可界违背了呼延瓢把子给所有绿林同道定下的规矩。内(那),内斯向来,向来喜欢多管闲事儿。万一过后找上门来……”
  “眼下呼延老匹夫自己都顾不上自己的,哪有功夫再管咱们?”邵勇再度撇嘴耸肩,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甭说他未必能从刘崇手下逃离生天。就算他侥幸逃过了刘崇的追杀,手底下一起逃出来的内营老弟兄,能剩几个?没了手下内营精锐,咱们兄弟凭什么听他满嘴跑舌头?!”
  “可不是么,上次要不是顾忌着呼延琮那老匹夫的面子,咱们早就杀进定州城里去了,怎么会便宜了孙家哥俩儿?”二当家张子辉也凑上前,满脸不忿地补充。
  “反正咱们拿下易州之后,立刻向辽国和汉国同时派出信使,请求招安。他呼延琮管得再宽,也没胆子跟一国之君掰手腕子!”
  “就是,军师,你可真够婆婆妈妈。都准备去当官了,还顾忌什么狗屁绿林规矩!”
  “就是,就是……”
  其他几个当家人,也纷纷转过头来,对军师吴老狼的胆小大加鄙夷。
  为了竖立绿林好汉们的形象,同时也为了不至于涸泽而渔。太行山第一大当家,北方绿林道总瓢把子呼延琮,曾经在数年前颁发过一道江湖密令。凡是吃绿林饭者,第一,不能主动进攻有官兵驻守的城池。第二,对过往商贩,最多只能收取三成保护费,不准杀鸡取卵。
  这两条江湖规矩,虽然令众多英雄豪杰们非常不满,但总体上,大伙却基本都给了呼延琮面子。无他,占山为王是为了吃香喝辣,不是为了自寻死路。攻打城池,事后肯定会遭到官兵的疯狂报复。而保护费收得太狠,则必将导致商路断绝,最后一文钱都收不上来。
  但是今天,鹰愁岭上的众山贼头目们,却不打算继续给呼延琮面子了。他们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他们,不能再错过第二次。
  “界,界……”军师吴老狼嘴巴不停地濡嗫,却发不出更多的声音。连续两次劝阻,都被大伙无情地驳回了,再劝阻下去,没有任何意义。诸位当家们,已经被孙氏兄弟的神奇崛起经历,晃花了眼睛。他们都一门心思地想着功成名就,一门心思想着杀人放火受招安。谁也没闲暇再考虑,一旦招安这条路,在辽国和汉国都走不通,大伙将何处容身?
  “你啊,想得就是太多!”二当家张子辉跟吴老狼平素关系不错,悄悄地走到他身边,单手用力搂住他的肩膀。“想得越多,活得越累!这是乱世,乱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