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宏图-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即位以来,契丹贵胄一直反叛不断。他虽然诛杀耶律天德,杖死了萧翰,幽禁了耶律刘哥,还找借口收拾了另外一大批无辜的人,却远未能让众皇族臣服。数月前,他偏偏又不顾劝阻,委耶律察割以重任。那耶律察割,为了讨皇上的欢心,连他的亲生父亲都敢诬告,又有什么事情不敢做?你们等着瞧吧,耶律察始终得不到机会则已,一旦得到机会,咱大辽国,恐怕就又该换个皇帝了!”
  “这,这……”韩匡献实在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摇晃到廊柱边,用双手抱紧,以免自己摔倒,“哥,这是真的么?咱们,咱们韩家,到时候站在哪边?”
  “站在胜利者那边,永远!”韩匡嗣的声音,从近在咫尺处传来,却不待任何人类的温度。
  注1:鲁国公,即鲁国公韩延徽。太祖,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韩延徽在耶律阿保机麾下时,曾经非常怀念故国,所以找机会跑到了太原投奔李存勖。但李存勖不拿他当回事儿,他就又跑回了阿保机身边。阿保机非常大气地重新接纳了他,继续对他委以重任。韩延徽从此对辽国死心塌地。


第二章 谋杀(一)
  雨停,云收。
  晚春的烈日下,四野一片葱茏。
  十几名少年策马从绿色的原野间跑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洒满了阳光。
  官道两边觅食的鸟雀被马蹄声吓得振翅而起,于半空中不停地鸣唱。田间躬身耕作的男女,则警惕地抬起头,满脸狐疑:“这是谁家公子王孙,居然敢来沧州地面上招摇?就不怕被那贾老虎看见,连人带马一并吞了去,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么?”
  骑在马背上的众人,却丝毫没感觉到不带护卫在光天化日之下驰骋,会有多大危险。年初汹汹而来的辽军已经退回滹沱河北了,沧州的地势又是出奇的平坦,没有可供绿林好汉占据的高山,而脚下这条官道的尽头,大约十五、六里远处,便是沧州。一旦城外发生战斗,城内的官兵,在半个时辰之内就能杀到现场……(注1)
  春风得意马蹄疾,此刻用这句诗来形容一众少年的心情,再恰当不过。
  年初大举南侵的辽军,居然有一小半儿,被这群少年们拖在了定州以西的李家寨。并且接连折损了两万余兵马,数名都指挥使以上级别大将。导致辽国的整个南下计划都大受影响,不得不放慢推进速度从前线分兵回救自家右翼,以免在两国决战的关键时刻,粮道被切,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而刘汉国此刻最需要的便是喘息时间,缓过一口气来之后,精兵强将尽数杀到了前线,凭着郭威与符彦卿两位名将的密切配合,很快就稳住了防线,并且果断发起了反攻,将辽军逼得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灰头土脸地逃回了幽州!
  此战之后,众少年的名字响彻河北。其中最出风头几个,如郑子明、韩重赟、赵匡胤和呼延赞,已经隐隐能和白文珂,慕容彦超等老将比肩。虽然后者位高权重,并且成名多年。但河北百姓只知道关键时刻谁主动站出来挡住了打草谷者马蹄,可记不住谁在大汉国当的是什么官儿,更弄不清谁是几品几级!
  相比于民间对少年们的口头褒奖,大汉国朝廷的赏赐提拔,就显得有些过于寒酸了。尽管有首战破敌之奇功,尽管有郭威、李弘义、常思和符彦卿等老将的联名举荐,大汉国皇帝刘承佑,却只给了头号功臣郑子明一个沧州刺史兼防御使的下四品官衔,至于边境州郡只设节度使不设防御使的惯例,以及武将升迁必须与其战功相酬的制度,则一概不提。
  既然头号功臣才给升了一级,仅仅由正五品下的巡检使升为正四品下的防御使。韩重赟、赵匡胤和呼延赞这哥三个从朝廷手里所得到的好处,就更为鸡肋了。刘承佑看在他们各自父亲的面子上,各自封了个从四品宣威将军的虚职,然后赐予金银若干了事。反正这笔钱也不用从内库里头出,小皇帝刘承佑自己不会心疼。
  “奶奶的,就这点儿心胸,连太原城里的菜贩子都不如。先皇若是泉下有知,肯定得被气得硬生生来个后空翻!”饶是韩重赟性情温和,送走了前来传旨的钦差之后,也忍不住破口大骂。
  “已经不错了,好歹没治我等擅自领兵越境之罪!”呼延赞对于当朝皇帝,更是没有半点儿好感,撇了撇嘴,冷笑着附和。
  在跟自家父亲一道接受招安之初,他心里对于刘汉朝廷和自己的未来,都有很多期待。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却日渐清楚地得出一个结论,其实朝廷只是顶了一个大义的名头,并不比绿林干净丝毫。至少,绿林道战后分赃,还要遵从一套清楚的规矩。而朝廷,呵呵,从皇帝那里就没把规矩当一回事儿。
  “算了,咱们原本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倒是赵匡胤,比所有人都淡定。见大伙个个义愤填膺,便笑呵呵出言开解。“子明这个防御使,级别虽然低了些,可也省去了很多麻烦。若是真的做了横海军节度使,名义上就又兼管了景州、德州和棣州。其他两州还好,那棣州可是符老狼的盘中餐。子明前面防着辽国人,后面还得提防着他,用不了半年,就得活活累吐了血!”
  “符老狼怎么了?我就不信,眼看着李守贞、赵思绾等人一个接一个授首,他还有点胆子同室操戈!”杨光义最喜欢跟人拌嘴,听赵匡胤明明吃了大亏还自我安慰,忍不住冷笑着反驳。
  “子明身份特殊,符老狼如果从背后对他下黑手,皇上恐怕只会乐见其成!”赵匡胤知道韩重赟、杨光义等人跟郑子明之间的交情,所以也不隐瞒,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阖盘拖出。
  在他看来,朝廷之所以慢待大伙这群有功之臣,恐怕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郑子明的出身过于微妙之故。虽然郑子明本人已经通过改姓这种方式,彻底放弃了对皇位的继承权。虽然子明的父亲石重贵曾经不惜任何代价送回了一道禅位诏书,肯定了刘知远及其子孙当皇帝的“正义”。但任何人做了皇帝,恐怕都不会让郑子明有成长为一方诸侯的机会。无论其心胸是宽是窄,姓刘还是姓王!
  这原本是一句大实话,听在杨光义和韩重赟二人耳朵里,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意思。顿时,杨、韩二人就冷了脸,先后冷笑着撇嘴:“呵呵,呵呵,如此说来,倒是子明拖累你了!刚才又是哪个高喊,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耽误了赵将军前程,我们兄弟几个真是过意不去。这样吧,家父跟那郭允明,倒是有些私交。不如由他写一封信,替赵将军辩解一二。虽然说是亡羊补牢,倒也未必就迟了。至少下次皇上计算战功时,不会把你和我等算在一起!”
  注1:沧州在五代,治所设于如今沧州市东南的清池县。小说中为了省事儿,直接就用了沧州这个地名。


第二章 谋杀(二)
  “你们……”赵匡胤气得满脸青紫,却是有口难辩。
  “光义、韩兄,别这样说!”郑子明见状,赶紧快走两步,挡在了冲突双方之间,“赵二哥当初跟我结拜之时,就已经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他还曾经陪着我,冒死去了一趟辽东。”
  “嗯——”杨光义一肚子刻薄话,立刻被堵在了嗓子眼处,再也说不出来了。
  明知道对方是前朝皇子,还跟此人义结金兰,这得鼓起多大的勇气?至于陪着郑子明去辽东去探望石重贵,更是冒了九死一生的风险。如果怕被郑子明拖累,赵匡胤当初就该跟他分道扬镳,怎么可能一直相伴左右?
  “二哥,他们两个的话,都是出于误会。”两句话堵住了杨光义的嘴,郑子明又迅速将头转向了赵匡胤,“做兄弟的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回头见了大哥,还劳烦你跟他也说一声,能当上沧州防御使,我已经心满意足。叫他千万不要再费心思去为我谋划更多,须知道做的官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兄弟我未必承担得起!”
  “嗯!”赵匡胤低低的沉吟了一声,冷笑着点头。内心深处,却打定了主义,将来若有机会,一定要让杨光义和韩重赟两个家伙知道知道,谁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谁才是真正的义薄云天。
  “好了,大家都不要生气,为了这点儿破事儿真的不值!”郑子明见冲突双方的脸色依旧不太好看,又四下拱了拱手,快速将话头岔往别处,“不到二十岁的防御使,自古以来也不多见。今后的路长着呢,谁又能压咱们一辈子?咱们不提这些,大伙赶紧帮我出出主意,怎么去沧州上任。兄弟我管个几千人的堡寨,已经是焦头烂额。沧州的地盘那么大,又前有狼后有虎,我偏偏对那边的情况还两眼一抹黑,真的到了任上,屁股还没坐稳就被人给赶下来,那就丢大人了!”
  话音刚落,杨光义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摇摇头,大笑着回应:“当初师父带着五百亲兵,就能横扫泽潞二州。你这次至少能带一两千人马赴任,还怕个球?”
  “光义所言有理,你现今所面临情况的确与当初师父所面临的差不多。泽潞两地的豪强,背后有太行山的盗匪撑腰。”韩重赟扭头看了看跃跃欲试的呼延琮,微笑着补充,“沧州的豪强,背后所依仗的则是辽国和符家。”
  “大哥手中的细作,已经提前向沧州进发。我最近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可以让副将带领兵马回去缴令,自己陪着你先去赴任。”赵匡胤虽然心里依旧不是很舒服,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自家兄弟添乱,想了想,低声承诺。
  “俩孩子刚巧最近也没事儿,可以先去帮你几天忙,就算老夫占了你的李家寨,还你的人情好了!”呼延琮仿佛自己跟太行山没半点关系般,大咧咧地补充。
  “我们二人赞愿意助将军一臂之力!”呼延赞和呼延云两个齐齐扭头瞪了自家父亲一眼,大声说道。
  一行人群策群力,目标都是帮助郑子明坐稳沧州防御使的位置。但是彼此之间,却又存了争竞的心思,各不服气。结果,原本该郑子明独自领兵赴任,稀里糊涂之间就变成了三家联手相送。从定州起,一路送到了沧州。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河北大地上战乱不断,城市凋落,乡村破败,官道也年久失修。所以带领上千人马赶路,速度根本不可能快得起来。迤逦行军小半个月,才勉强看到永济渠的残骸,距离目的地至少还有两百余里。杨光义“爬”得实在不耐烦,索性提议,将队伍交给可靠的人带领继续慢慢赶路,兄弟几个骑了快马先走。
  “此言有理!”
  “此言甚妙!”
  “反正距离沧州城也没多远了,咱们早点儿赶到地方,刚好能为大军打个前站!”
  “辽军刚退,郭枢密尚在邺都坐镇。想必也没人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惹是生非!”
  “某早有此意……”
  话音落地,四下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赞同之声。原来赵匡胤、韩重赟和呼延赞等人,也早就对这种乌龟般的行军速度忍无可忍了,只是谁都没好意思宣之于口而已。
  “你,你们这帮人精啊!啧啧——”杨光义在马背上环视四周,摇头撇嘴。“肚子里的弯弯绕一个比一个多,就欺负我一个直心眼儿!”
  “去,这叫稳重!”
  “有本事你留下带兵!”
  “呵呵,我们还就等着你呢,就知道……”
  众人被杨光义说得不好意思,七嘴八舌地展开反击。
  笑过之后,大家伙纷纷将目光转向郑子明,等着他做最后的决断。郑子明自己,当然也巴不得早一点赶去赴任。想了想,点手叫过陶大春,低声吩咐,“陶将军,弟兄们就交给你了。慢慢走,不必赶得太急。大家伙都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尽量留出时间来让他们适应。”
  “放心!”陶大春是个沉稳性格,当即拱了拱手,大声答应。
  “那郑某就跟几位哥哥先走一步了!”郑子明笑着将令旗令箭交出,旋即抖动缰绳,与其他几个年青人策马狂奔而去。
  一行人中,年龄最大的赵匡胤,此刻也不过二十四五,最小的潘美才十六七,所以撒起欢来,立刻收拾不住。转眼间,就跑出了五六十里,直到胯下坐骑已经大汗漓漓,才缓缓放慢了速度。
  呼延赞和呼延云兄妹两个箭法最好,联手去猎了一头公鹿。当天晚上,一众年青人就烤鹿为食,在树林中结伴安歇。第二天一大早,则又开始策马驰骋,踏着半尺高的青草,吹着晚春的熏风,向着目的地沧州飞奔。
  少年人心气高,精神头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第三天还没到中午,远远地,已经能看见沧州城破败不堪的敌楼。前方官道的右侧,则“忽然”出现了一座接官亭,同样是年久失修,廊柱腐朽,随时一阵大风吹过来都可能将其摧垮。
  “这地方四下里一马平川,河渠纵横,按理说应该是膏腴之地才对,怎么会穷到连个亭子都修不起?”杨光义眼界高,立刻就替郑子明的前途担心起来,皱起眉头,低声抱怨。
  “看来地方上的士绅官吏,对你这个防御使不怎么欢迎么?”潘美人小鬼大,顿时就联想到了更深的一层。警惕地四下看了看,压低了声音提醒,“否则,即便不把接官亭修一下,至少得派几个得力的人在这里盯着,随时准备恭候你的大驾。免得你日后寻思起来,故意给他们小鞋子穿!”
  “怕是我等来对了,这地方的防御使果然不好当!”赵匡胤勒住马头,弯腰将包铜大棍从马鞍桥处解下来抄在了手中。
  沿途大伙在官道两侧的农田里,零星也还能看到忙碌的百姓。偏偏在靠近沧州城十里处的接官亭附近,反而看不到任何人影儿。这,绝对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说不定附近就暗藏着杀机。
  果然,武将的直觉有时候能救命。还没等众人做更多的观察,路边的树林里,猛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战鼓声。紧跟着,数十支羽箭破空而至,明晃晃范着无光的箭簇,直奔大伙得胸口。
  “走,朝城里冲!”情急之下,郑子明根本没时间多想,本能地就发出了一声断喝。随即,举起骑兵专用的皮盾挡住两支射向自己的羽箭,一低头,打马狂奔。
  “走,听子明的,快走,别做任何纠缠!”韩重赟、赵匡胤两个大声重复,也用盾牌和兵器护住自己周身要害,夺路而逃。
  光天化日之下,在距离沧州城不到十里处,公开截杀正四品高官。贼人的来历绝非等闲!此刻留在原地与其搏斗,等同于自己找死。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靠近城门。看城内的守军和官吏,有没有胆子,直接给贼人提供支持!


第二章 谋杀(三)
  众人胯下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良驹,四蹄张开,速度快若闪电。一眨眼,就将第二波来袭的羽箭,尽数甩在了身后。
  “大伙当心脚下!”就在此时,冲在最前方的郑子明猛地向后挥了挥胳膊,高声提醒。紧跟着,战马悲鸣一声,凌空飞起,滚过一丈多远距离,将背上的他如同石头一般甩了出去。
  “小肥——!”
  “三弟——!”
  “郑将军——!”
  韩重赟、赵匡胤、潘美以及陶家庄的亲兵们吓得魂飞天外,一边死命拉紧缰绳,一边红着眼睛大声呼唤。
  绊马索!前方官道上,被刺客预先布置了数道绊马索。而郑子明在被摔下坐骑前的一瞬间,冒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将警讯发给了背后的所有人!
  “刷——”“刷——”“刷——”就在大伙心急如焚外加手忙脚乱之际,几道寒光,忽然贴着地面掠过。原本至少也该被摔断手脚的郑子明,竟然毫发无伤地跳了起来。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