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知足常乐 快穿-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芳:……
  其他人:……
  事情如此荒谬,却偏偏是真的,这真是……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不管如何,事情也总算是弄清楚了,也都解决了。
  之后的事情自有知县大人处理。
  刘芳只压着那些杀了人的水盗们去衙门,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反抗啥的,让他们服下了一种暂时失去功力的药——
  这也是上个任务她学到的药方,是后来女帝时期为了整顿江湖人士而来的。她因为姐姐们都是女帝的心腹,所以也就有了这个药方。
  最让刘芳觉得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水盗,其实根本也不是真的水盗,而是一个叫水月门的门派弟子。却假装成水盗,自以为是地来救人。
  这次的事情,最无辜的就是那些被杀的水军们了,刘芳还特意留了几天,陪同知县大人一起去这些殉职的水军家中吊唁。
  看到他们的家人那悲痛的表情,刘芳只觉得沉重。
  只可惜,她的能力有限,并无法为这些人多做什么,也无法改变现在这样的情况。
  她只能留下一些钱给这些人家,好歹让他们的日子不至于太过艰难。
  秋云跟着刘芳往回走,今天他们就要继续上路,很快就可以到洛洲府了。
  秋云见刘芳一路上面无表情,不由问道:“姑娘,您还在想这次的事?”
  刘芳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道:“嗯。不过是一个小姑娘的
  任性之举,却硬生生地害死了这么多人。他们死的太不值了。这些江湖人,也太乱,太目无法纪了。”
  她叹息,“可惜,我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切。”
  秋云想了想,道:“姑娘,其实您可以去参加武林大会。以您的武功,定然能当上武林盟主的,到那时,您不就可以改变了吗?”
  刘芳嗤笑,她转头看了看秋云:“怎么?是你的主子让你来试探的?”
  秋云摇头,“姑娘,奴婢现在的主子是您,以后的主子也只会是您。”
  刘芳笑笑,回头看着那些依旧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百姓们。
  “要是事情真的都这么简单就好了。当了武林盟主就可以改变这一切?呵。”
  她摇着头,缓缓往前:“别说武林盟主了,就算是当今圣上要改变这一切都不是简单的事儿,我啊,没这么大的本事。”
  秋云看着她道:“可是姑娘,您的武功已经是世间少有的了,只要您出手,谁敢不从?”
  刘芳摇头,正好到了码头,她登上客船,秋云紧跟其后。
  “没那么简单。就像这次的事一样,知县大人为何最后还是放了那些人?还不就是因为他不敢得罪他们吗?
  这些所谓的门派啊,打起架来那是不管不顾的,官府力量有限,所以知县大人也只能妥协,不敢真的依照律法办了他们。
  至于我,也是一样的。我就一个人,还有一家老小,这都是我的弱点。我即使武力再高,心智再厉害,也敌不过人家全是疯子啊。
  那些门派的人不都是只听师傅门派的吗?动不动就义气当头,视律法如无物。
  当然,我出手压制,可以压一时,却无法压一世。而且还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针对为难,更会牵连我的家人受难。
  所以,秋云,我就算再厉害,现在,也只能是做到顾好自己,顾好自家。
  我没有那个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你明白吗?”
  秋云颔首,沉默不语。
  跟在姑娘身边久了,她也时不时会想,这些到底做得对不对?
  正如姑娘所说,就算她觉得不对,可是她也真的暂时没有这种能力去改变。
  刘芳带着她跟刘父等人见了见,这才各自安歇不提。
  之后一路上倒是没
  再发生什么事了,一路平平安安地到了洛洲府,行了两天就到了临山县,再歇了一天,便到了通河镇。
  …………
  通河镇,位于洛洲府的最西南,因镇上河道纵横,因此这里的水路是四通八达。
  近些年因上游大运河之故,这里是越发繁华了。
  而且也正如陈家三兄弟所说的一般,这里修了防洪的堤坝,使得这里二十多年来再未遭受过旱涝之灾。
  因此,这里的百姓们日子也越发地好了。附近的村落也因此而脱贫致富,过上了人人都有青砖瓦房的好日子。
  陈家历代居住在此,虽先祖一直都是农户,但因后代勤劳,现在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


第43章 第15章
  对了; 陈姨娘家中还有一位四哥; 她的父母双亲虽然年纪很大了,但还在世; 身子骨尚且硬朗。
  从镇上下船,陈四哥带着侄儿们一同过来接他们,赶了八辆大骡车; 把一行人连同行李都全部接上; 这才往青山村而去。
  到了村子里安顿; 亲人相见之间又是一番热闹这不细述。
  只说刘家众人在在村子里居住了几日; 刘父便决定一家人真正在此定居。
  一来,陈家人在村子里已经是大户了; 兄弟四人娶妻生子各自又分了家; 各自子女成婚后又再次分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因日子过得富足,各家又都有了各自的新房; 全是青砖瓦房不说,面积也很大,要不然也安置不下刘家众人。
  他们在此定居; 有陈家作为依靠,就不必担心太多。
  二来,村里的民风淳朴; 基本都是些日常的鸡毛蒜皮之事,日子过得既热闹有生气,也没那么多勾心斗角。
  如此; 刘家人也就愿意在此定居了。
  既然已经决定定居,那就得买地盖房什么的,总不能一直住在陈家里吧。
  于是,刘范几兄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刘大奶奶等人也都开始跟村里人打听,这边的风俗如何等,免得到时候盖房买地还闹出笑话,那就不好了。
  农家人的日子说忙碌,是真忙,一年到头似乎都没个停歇的时候,但要说不忙,有的时候也挺闲的。
  正值农闲时候,刘家人盖房,村里的人都过来凑热闹了。人手也足,因此不过半月,刘家的房子也就盖好了,搬迁摆酒,闹腾了好几日,这才真正地完事儿。
  刘父此次盖房,并没有盖一座大院子,一家人继续住一起,而是直接趁此机会分了家,买了一大片地,盖了七座院子,一排过去,也是很壮观了。
  不过院子实际都不怎么大,农村嘛,什么一进二进,前院后院啥的,这里没那么多规矩。
  只不过刘家人还是各自盖了两进大的院子。毕竟他们习惯了,一下子如这里的人那样,打开院门就是后院啥的,他们也受不了。于是就盖了两进,好歹是有个缓和的空间。
  但实际的面积真是不算大,只是正常。
  另外
  就是刘芳她现在跟陈姨娘住在了六哥刘莫那儿,并不是住在刘范家了。
  倒不是刘夫人不愿意与陈姨娘同住,也不是刘范夫妻不愿意让她们住这儿,而是陈姨娘自己不乐意。
  那陈姨娘不乐意,刘芳觉得大家住得也挺近的,也就跟着姨娘住一起了。
  刘父与刘夫人自然是要跟长子刘范住一块儿,因而他们也就分开了。
  有了新居,真正安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各家该如何生活的事儿了。
  刘父思前想后,他们家,也不会种地,就算是以后买了田地,也只能租给别人种。
  虽然吧,他们私下里都藏了不少钱,买田也能买不少,到时候光是田租就足够他们生活的了。
  但却不能让孩子们都闲着无事干不是?
  所以,刘父就决定开个私塾。反正他们父子八人都是正经科考过,身上各有功名,就算不是官儿了,也还是文化人,给村里的孩子启蒙啥的,那是绰绰有余。
  对此,刘范等人也都赞同,就是吧,七爷刘苼想要自己去镇上开个店铺,做生意。
  刘父看他实在是不乐意当夫子,也就答应了:现在他们家,也讲究不了什么做商贾不好这些事了。
  只要各人都能有事儿忙,以后的日子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因刘家来的时间不巧,所以他们现在想买田地啥的,那是真没有。只能等着,以后再说。
  刘苼去镇上开铺子这倒是可以马上做的,就是家里要开私塾,这就又要重新盖房了。
  所幸,他们一家人呢,买了一座山头,房子也都基本盖在了这里,再往前面盖一座院子,也没什么。
  当初还是刘芳觉得吧,他们一家人多,又是外来的,住在这里会比住村里更好一些。
  因此他们才在村尾处,买了一座面积很大,却并不算高的荒山。
  现在这座山还在请人开荒之中,要是以后没能买到田地啥的,这些荒地开出来,也能种点粮食。
  况,刘芳可是把这地方都规划好了,一部分种果树,一部分种木料啥的,一部分就做梯田,养个几年就很好了。
  这么大片地方,他们家好好弄,绝对能养活他们的。
  私塾盖得不用太大,毕竟刘父他们暂时只是给孩子们启蒙,日
  后要是不够用了,那就再说。
  这陆陆续续盖房,开荒啥的,加上日常生活,刘家人身上的银钱也越来越少了。
  刘芳见此就把早前她绣好的一副百花图拿出来给刘范,让他拿去府城卖掉,换些银钱回来。
  刘范看着手里的绣品,真是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四娘,你不必如此,家里还有钱呢。”
  刘芳笑笑,他们家虽然已经远离京都,但这一路上,又招惹了不少事儿,现在真不适合太露财。就算他们手里有大把的钱,其实也不太敢拿出来花。
  比如,刘夫人早就藏好的嫁妆以及整个刘家当初剩下的那些财产——
  都换成了银票,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粗布棉鞋里。现在还锁在箱子里,不敢动。
  刘家最近买地盖房的钱,基本都是出自于当初送行的那些人送的银钱,以及之前商队给的一部分谢礼。
  这还是刘芳拿出来,刘父才愿意暂时借用。
  现在他们看刘芳又拿出这样一副绣品来,实在是心中惭愧。
  刘父抚了抚胡须,叹息道:“罢了,待日后四娘出嫁时,咱们再好好补偿她,现在暂时就这样吧。”
  刘范听了这才收好绣品,第二日拿去卖了。
  刘芳这次任务因为武功好,做绣品其实是很轻松的,而且速度也快,技术也提升了不少。再者,经过上一个任务,她的见识眼光也提升了不少,绣出来的绣品真是这世界难得一见的珍品。
  因此,她的绣品卖了一个高价:整整一万两!
  刘芳挑眉,回了自己房间之后就问跟随进来的秋云:“这是你告诉你主子的?”
  她怀疑是商队主子买的那副绣品,换言之,也就是秋云一直与对方在互通消息。
  毕竟,她的那副绣品,说珍贵,也就这样了,不至于说能卖出一万两这样离谱的价格。
  秋云立马跪下,道:“奴婢没有。姑娘,奴婢现在的主子是您!”
  刘芳就奇怪了,“那会是谁买了呢?”
  秋雨却不解地道:“姑娘,你绣出来的百花图栩栩如生,根本就不愁卖好吗,就算是卖的贵些也是正常的。”
  她不明白为什么刘芳要纠结这个,卖的贵难道还不好么?
  刘芳看了她一眼,摇摇头,皱着眉头深思
  ,“一千两左右我还相信,一万两?呵,真当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秋雨一听,也觉得对,一万两确实是离谱了些。
  秋云还跪着,她想了想道:“姑娘,大概是内廷司买下的。”
  刘芳挑眉,“哦?这怎么说?”
  秋云道:“九月是太后的圣诞。”
  刘芳一下恍然,原来如此啊!那就怪不得了!
  内廷司嘛,拿着皇帝的钱花,那自然是不在乎的。
  她耸耸肩,对秋云说,“你起来吧,以后别动不动就下跪,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再说了,以后咱们家也不能多讲这些规矩,毕竟现在是生活在村里。”
  秋云听话地起身,与秋雨一起行礼应下:“喏。”
  刘芳:……
  算了,随她们吧,一时半会儿的,她们也改不来,以后就好了。
  等私塾开了起来,刘家的生活也就慢慢安稳下来,虽然粗茶淡饭,日子却很平静,慢慢地,也渐渐融入了这里。
  日子平稳了,刘芳的年纪也该举行及笄礼,以及寻找夫婿了。
  于是,刘夫人跟陈姨娘,连同刘家的几位奶奶们,也都开始忙了起来。
  而刘芳呢,她日常还是教导一下私塾孩子们连同家里人,乔铮这个徒弟的武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做做绣品,要么就去打理打理自家的山。
  其实,刘家人一到青山村就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
  一,他们是村里富户陈家的亲戚。
  二,他们一家的风度相貌,气质谈吐就与他们不同。
  三,刘家人盖房买地的大手笔,一看他们就有钱。
  最后,他们家的闺女长得真是特别好看——说的就是刘芳。
  村里人不是没打过刘芳的主意,但看一看她的亲人们,大多数就不敢了。
  但还是有那么两家人敢的。
  一家是村里仅有的秀才家,家中也是很富足的,而且只有一个独苗,还年纪轻轻地就考取了秀才,长相还不错,一向都是镇上,以及附近村里的女子爱慕的风流人物。
  此人就是严家的严修才。
  年方十七,鲜嫩秀雅的翩翩少年。
  他第一次见到刘芳进村时就被她的容貌给惊艳了,一心想着娶她为妻。
  第二位呢,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户之子,叫韩东。
  韩家
  原来是贫户,韩东的父母又早早就去世了,只有爷爷辛苦抚养他长大。但这位韩东却是十分勤劳,也长得人高马大,做农活儿那是十里八村的一把好手!
  因此,韩家这些年也慢慢富裕起来,盖了新房,也有了几十亩的地,还有一头牛,日子过得还是挺不错的。
  但,相对严家而言吧,那就真是大大的不足,也完全是比不上,更别说是跟刘家比了。
  这位韩东也是刘家人进村那天看到了刘芳,被她的美貌打动了,但他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想着娶刘芳的意思。
  只是吧,少年慕艾,他总也忍不住跑去刘家帮忙,这一来二去的,刘家几兄弟也就看出来了。
  对此,刘芳摊手:她无所谓,不管嫁给谁,都可以。只看刘夫人他们是怎么想了。
  刘夫人他们怎么想?那是一个也看不上。
  虽说他们一家现在落魄了,定居在了村里,可他们是什么样的出身,这永远也改变不了。
  不说刘芳一路上辛苦保卫他们了,只说他们现在就这么一个妹妹在身边,如何能让她未来吃苦受累?


第44章 
  所以; 刘夫人他们是完全看不上村里的人; 还想着实在不行,那刘芳就不嫁了; 几个兄长养着她,也不是养不起。
  对此,刘芳也只能是无奈了。
  但也不会为了外人跟家里人闹——其实; 她嫁不嫁; 都无所谓。
  反正她好好过日子; 舒舒服服地度过一生; 她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没必要太过纠缠这些。
  这天,刘芳穿上了一身嫩黄色的粗布衣裙; 布带挽髻; 带着秋云上山。
  秋雨那丫头最近跟村里的小姑娘们玩儿的挺好,她一大早就出门溜达了,刘芳这是来找她的。
  秋云近些日子跟着刘芳; 武功一直有进步。乔铮那个傻徒弟呢,这些日子也慢慢学会了在村里跟别人打交道,还学会了开荒种地啥的; 倒也不错。
  秋云是习惯了跟着刘芳,乔铮,秋雨这两个就真是在村里撒开丫子到处疯了!
  不过刘芳也不在意就是了。
  她还跟秋云说; 不用一天到晚地跟着她,但秋云不听,依然如故; 她也就不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