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王侯-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陵城外,潘美将各军主将召至帅帐中,肃容说道:“今李煜已降,本帅已命人将李煜归降的消息告知天下,唐国州府但有据城自守者限期纳城投降,有抗命不从者,一旦城破,屠城!”
众人心中一凛同时,大部分将领都喜形于色,屠城便意味随意烧杀抢掠,意味着巨大的财富。有少部分人心中有所犹豫,但不等他们说什么,潘美已沉声道:“南唐国主已降,仍据城不降者,俱乃唐国死忠之士,不予剿灭,死灰一旦复燃,不知又要掀起几条战乱,本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更何况兄弟们辛苦一趟,在本帅麾下卖命,若是空手而归,岂不显得本帅亏待了众将士。好了,此乃军令,你们都勿庸多言!”
让麾下心腹人马分兵去攻打其它还未投降的城池,潘美又派水师率重兵护送,将李煜夫妇及李氏皇族宗亲全部送往开封,同时写下一封亲笔战报,上呈皇帝陛下。
奏表中有言:宋军讨伐唐国,奉皇帝谕旨,攻打金陵时严禁滥杀无辜、严禁烧杀掳掠,大军入城,军纪严明,于唐国士绅百姓秋毫无犯,南唐士大夫尽得保全,金陵豪绅巨贾无一户劫掠,朝廷的仓廪府库等俱都封存,不失一。大宋雄师实乃王者之师、仁义之师,所到之处,江南百姓无不敬服,夹道欢迎,此实乃陛下之洪福……
然而,就在潘美奏表被送走的同时,士兵们正从唐国勤政殿大士苏三醒家里往外抬着尸体,苏三醒因为有乱兵上门劫掠时不识时务地痛斥了几句,一家满门六十口,不分男女老幼,便尽被屠戳。
乌衣巷角,露出一弯秀气白皙的小脚丫,走过去就会发现,一具十四五岁稚嫩的赤裸女尸正仰卧巷中,身上连一块遮羞布都没有,脸上满是惊恐绝望。
第581章 屠城
建于梁朝时期,高足足有十四丈的金陵升元寺巍峨的塔楼已然坍塌,余烟仍在袅袅升起,倒塌的塔楼下,有数百具尸体,他们是为了避战乱逃到佛塔中的附近百姓,本以为寺院之中比较安全,却被杀红眼乱兵一把火把塔楼点着,活活烧死在里面……
不过,潘美的战报也不算说谎,比起七年前覆灭后蜀时王全斌攻陷成都时的屠城之惨烈,眼前的金陵城的确不能算是处处焦土、遍地哀鸿,有了王全斌这个杀神在前衬托着,如今潘美对金陵城简直就是万家生佛,大好人一个。
……
……
潘美笑容可掬地看着李煜全家老小登船离去,那种生杀予夺的滋味让他志得意满、飘飘欲仙。李煜已经送进京里了,南唐不肯插上宋旗的州府已寥寥无几,待平定了那些地方,或许才是真正的开始。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能面临的生死危机,以及事成之后,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继叶尘之后,大宋第二个因战功而被封的异性王,潘美神色凝重肃然之中,呼吸却也微微急促起来。
一念及此,潘美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今天阴云四合,烟雨潆潆,天色昏沉灰暗,李煜带领着数百名亲眷和近臣,背携着大包小包的金银财宝,登船渡江。
大船冒着斜风寒雨,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疾速行驶。行至江心之后,李煜禁不住回首南岸,再看一看这座龙盘虎踞的金陵城,这座由他们祖孙三代经营了几十年的故国京都。看着看着,双眼又潮湿了,心情竟如这长江水一般,波翻浪卷,感慨万千。一代亡国之君,千古风流才子,不禁又一次心潮澎湃,诗兴勃发,随口吟道:“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吟到后来,已是语不成声。
“陛下……”
小周后轻轻走到他的面前,掀开蒙面的纱帷,那张比花解语、比玉生香的俏丽容颜,也已缀满珠泪,夫妻二人握着手相对无言。
江水悠悠,船儿悠悠,心也悠悠,这一去,辞庙离国,再也回不得故土了……
……
……
契丹,上京城,一行将领正在巡城。
走在中间的是一员女将,身穿靛蓝色盘领窄袖长袍,外罩细鳞锁子甲,胸前一方亮闪闪的护心宝镜,兜鍪及护项上饰着纯白色的银狐毛,头顶银盔上一束长长的雉羽飘扬,衬着她唇红齿白的容颜,英姿飒爽、脚步刚健,正是当今契丹皇后萧绰。
在她身后,是数名英眉朗目的武将带着一队彪悍武士,七天前耶律舛和耶律圳兄弟二人叛乱时立下大功萧秀明赫然在列。当日那场叛乱,华夏卫府十六名一流杀手被萧秀明利用职权安排在看守祭坛的侍卫中,但在事后华夏卫府北府巧妙的安排和张无梦睁只眼闭只眼下,却是将此事栽赃在了已经在当日被耶律舛的神射手射死的宫卫军大统领身上。再加上萧秀明当日为了救皇上和皇后奋不顾身,身受重伤,差点死去,所以不但没有被怀疑,而且算是立下大功,被萧皇后重用,由宫卫军小统领升为中级统领。
萧绰把上京布置得铁桶一般,她每日巡城,照常处理国事,对守城官兵常施赏赐,对散布谣言者格杀勿论,苦苦支撑着上京局面。昨日,东北传来好消息,大惕隐司、宫卫军元帅耶律休哥平定女真叛乱,带大军终于回来了。
萧绰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禁长长地松了口气,立刻下诏令让耶律休哥剿灭叛军呢,同时下令让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分兵赴援,解上京之围。不过,萧绰没有令耶律斜轸分兵赴上京,上京在她的防御之下铁桶一般,耶律舛虽昼夜攻城,暂时也没有机会寸进。更何况耶律休哥带大军归来,优势逆转,恐慌担忧的反而是耶律圳和耶律舛兄弟。所以,萧绰令耶律斜轸分兵袭击附叛的部族领地,并且只特定于几个对耶律舛最坚定的支持者,比如白甘部落。
在此之前,萧皇后已派人出城同反叛诸部的酋领们秘密接触,对那些反叛意志并非十分坚定的战争投机者贿以金钱、美色,分化叛军,相信那几个反叛部族被血洗部落之后,她预先做下的诸般功夫就能最终发酵,让叛军四分五裂。
巡城已毕,萧皇后回到宫中,先去探望了皇帝,皇帝还是如这些天那样子,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眼见耶律贤脸颊削瘦苍白,气息奄奄的模样,萧绰还是眩然泪下。
她不只是为皇帝悲伤,也是为自己悲伤。耶律贤本来就体弱多病,中了毒箭之后更是一病不起,整日昏昏沉睡,清醒的时候少,昏迷的时候多,事实上无论是她,还是皇帝寝宫中的人都知道,耶律贤如今就是一个活死人,只是靠药物吊着一条命而已,并且活不过一个月。
还好,前些日子在皓月公主了女神医的帮助下,使得皇帝重振雄风,萧皇后怀孕,算是有了血脉子嗣,否则皇帝驾崩后继无人,那才是难以解决的要命问题。
要知道皇上若是没有子嗣,耶律家族为了社稷江山,为了诸部团结,将会再选出一个皇帝来,甚至与叛军媾和也不无可能,而自己呢?最好的下场就是被奉为太后,迁居冷宫,从此幽闭于一角宫墙之内,与世隔绝,老此一生。
所以,每每一想到皓月公主和喻清妍,萧皇后是打从心底感谢。但这并不影响她在对待两人时,做出最理智的决定,比如在得知皓月公主和喻清妍竟然都与宋国那位传奇祥符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时,她果断下令将两人软禁扣留在上京,但还是被二人神秘消失了。
……
……
庐山脚下,江州城。
江州没有重兵把守,守将也不闻名,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在唐主李煜称臣投降之后,它的城头依然飘扬着“唐”字大旗。除了采石矶林仁肇带领四万南唐精锐之外,就只剩下这一座倔城了。
当然,江州城守将也知道自己是守不住江州的,可是依然守在这儿,不计生死,只因为自己多年来食的是唐国俸禄,要尽一个将军的本份。
江州城守将自然是忠肝义胆,但同样也是不识时务,甚至冥顽不灵。因为守将的忠肝义胆,造成的后果便是满城军民皆死。
他们是军人,本有守土之责,但是此时坚守下去,他们将给所守土地上的百姓带来一场死亡的厄运,可是谁又能责怪他们什么?就算叶尘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不能站在后世局外人的角度,去指摘他们什么抗拒统一、多造杀孽。人活着,总该有所坚持,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是秉持忠义,宁死不屈,他们其实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一群无名英雄。
此时,江州城中火光四起,处处废墟,街巷之上,横尸无数,男女老幼杂陈于军士尸体中间,几无一个活人。
城已破,人已屠,此时活跃在大街小巷上的,是正在到处劫掠的宋军。江州六万军民,死亡殆尽,被掠金帛无可胜数。潘美麾下江北大营从上到下都吃了个饱,此举当然是违反军纪,但有大帅潘美给他们担着,自然所有人无不对潘美感激涕零,而且通过此事,江北大营军中将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潘美绑在了一起。来日再指使他们做一些事情,自然也更容易一些。
……
……
一路凄风苦雨,泥泞坎坷,李煜一行经过十几天的辗转奔波,终于到达了大宋国京都开封。
宋帝赵匡胤在明德殿召见了这位四十岁的亡国之君。虽然潘美跟李煜说过,大宋皇上曾保证不伤害他的全家,但此一时彼一时也,谁能保证这位横扫四海、马踏九州的君王不会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只要他一句话,或一时心血来潮,他李煜及他的全家就会人头落地,命赴黄泉。
李煜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口中连称万岁,一颗心狂跳不止,头却始终不敢抬起来看一眼赵匡胤。
赵匡胤高坐在御座上,看着匍匐在脚下的这个可怜虫,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憎恶之感。
他愤恨李煜的冥顽不化,大军围困金陵一个多月,潘美多次派人劝降,他却如此不识时务,不顾全城百姓的死活,顽固据守。直到城破之日,才肯归降,如此顽劣之徒,实在该杀,死有余辜。
他又从心底里鄙薄这个平庸无能的猥琐之辈,身居大位却不问国事,荒怠政治,只知吟花咏月,歌舞饮宴,花灭酒地,声色犬马,怎能不落个亡国的下场?
他憎恨他,瞧不起他,但又有些可怜他。现在他已是自己的阶下之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自己曾说过不伤害他和他的家人,如今该兑现自己的诺言,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全家三百口住进开封,继续过着养尊处优的王侯生活,也好让天下人对大宋朝廷的宽厚仁爱心服口服。
第582章 以退为进
想到这里,宋帝赵匡胤微笑着说道:“李爱卿平身。虽说在大军讨伐时,你屡屡抗拒,冥顽不化,直至最后才投降,但朕亦赦你无罪。”
李煜慌忙谢恩,爬起来侍立一边。赵匡胤看看他,又突然问道:“听说爱卿在江南好作诗填词,人称天下第一才子,可否吟一首来,让朕一饱耳福?”
李煜连说:“不敢,微臣才质浅陋,恐亵渎圣听。”说完,沉吟了半晌,见赵匡胤执意让他吟诗,便只好将自己平日的得意之作《咏扇》中的两句吟了出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还未吟完,宋帝赵匡胤早已哈哈大笑,以讽刺的口吻说道:“好一个翰林学士。”
李煜其实并不笨,否则在诗词歌赋方面也不会取得这般大的成就,被尊称为词帝。赵匡胤对他的鄙薄之态和所言之意的潜台词他顿时便明白了。
赵匡胤言下之意是在说:你李煜充其量做个舞文弄墨的翰林学士还可以,怎么配当一国之君呢?
所以李煜一下子便羞红了脸,但却不敢有半点不满,只能静静地站在那里,等侯赵匡胤的发落。
赵匡胤对待李煜还算是很大度,他不仅没杀他,也没治任何罪,还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赐封号为“违命侯”,享受王侯一级的待遇。当然,这个带点侮辱性的封号,也表现出了赵匡胤对他的憎恶和鄙视。
李煜带着家人住进了赵匡胤赐给他的居宅,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
虽然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不缺吃不愁穿,但是,他毕竟曾是一代帝王,一夜之间变成了他人的囚徒,处处遭人白眼,受人冷遇,赵匡胤的高傲冷漠,在一些不能不参加的宴会上,大宋臣僚们对他的奚落和挖苦,就像一把把钢刀插在了他的心上。他感到屈辱,感到痛苦,终日以泪洗面。
每当月色溶溶的深夜,他翻来覆去,难以成眠。遥望江南故国,这个本来便多愁善感的才子,不知多少次想起了旧时的宫阙,想起了旧时的欢乐,与眼前的痛苦和不幸相对照,他的内心里便充溢着深沉的像大海一样的悲伤,体验着如子规啼血一般的凄楚。
对于这永无止境的深深的恨和愁,他只能和着血泪溶进他唯一剩余的权力——写诗填词之中了。
而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他每次写词之前,都能够想到叶尘在金陵化名陈青所作的那首《忆家国》,感觉这首词实在是太符合他当前心境。他有一天心血来潮将这首词的名字改成《虞美人》,认为叫这个名字更为合适。这件事情后来被叶尘听说之后,正在喝茶的叶尘一口茶便喷了出来,久久不语。
原本历史上,除了被叶尘提前抄袭现世改名为《忆家国》的《虞美人》之外,李煜来到开封后还作了不少千古名词。比如《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还有《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小周后每每在心中默默吟诵着夫君的这些诗作,她的心都碎了。她弄不明白,李煜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样一个天下奇才,怎么会成了亡国之君?她也不知道,像这样的囚虏生活还能过多久?自己与这位薄命的天才夫君能不能相濡以沫地长相厮守?
而在原本历史上,小周后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两年之后,赵匡胤的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终因看不了李煜那副哭丧相,听不了李煜那些牢骚诗,更因为看上了貌若天仙的小周后,一杯毒酒打发李煜上了西天,将小周后抬进了大宋的后宫。
当然,这些都已是后话了。如今因为叶尘的出现,历史已经改变了很多,想必李煜和小周后的结局又有不同。
……
……
赵匡胤在安排好了后主李煜之后,又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南唐朝廷中强硬的主战派李煜的大臣张泊。赵匡胤令人把他叫来,怒目而视了多时,然后拿出一封华夏卫府情报司交给他的蜡丸书,阴惨惨一笑,问道:“这是在金陵被围时,你急召长江上游援兵的书信吗?”
“不错,这信正是我亲笔所书。”
“大兵围困金陵,孤城势不可保。你却逆天行事,三番五次劝李煜拒降,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那么,如今城破被俘,你君臣皆为囚虏,汝该治何罪?”
“是杀是剐,自有陛下决断。蜡书是我所写,拒降乃我所为,这仅仅是其中两件。我力主抗宋,必欲血战到底。就是养条看家狗,也只咬外人,而不咬自己的主子,何况作为人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不是我主欲降,我陪主子前来开封,也不会苟且偷生至今日。若治抗宋之罪,实应由我与陈乔担之,我主无罪!今日能得一死,做臣子之本分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