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6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压得极低的声音:“夫人,属下影七。”
王永珠麻溜的穿好了衣裳,裹紧了斗篷,才将窗户推开,影七轻飘飘的就钻了进来,翻跪在地上:“属下影七拜见夫人。”
王永珠点点头,倒了两杯温茶,递了一杯给影七:“起来说话吧,有线索了?”
影七恭敬的接过茶水,一气喝了,这才站起来:“是的,这些子以来,属下一直盯着国公夫人和她的心腹婆子,今儿个她们嘴里透露了一点线索。”
说着将高氏和她心腹婆子的话一个字不差的复述了一遍。
然后才又道:“夫人让我盯着的宋小寅兄弟,回京城后除了和往的兄弟联系,并没有和国公夫人有任何的来往。
这高氏和心腹婆子极为谨慎,就是无人的时候,也没泄漏过一点口风。
今儿个也是荣宜县君的病,让高氏乱了分寸,才吐露出这么一字半句来。
王永珠沉吟了片刻:”我知道了,你继续盯着高氏那边。荣宜县君那边也盯着,看看有没有其他线索。”
影七领命。
“你们先前的头领宋十三——”王永珠的话还没问完,影七就明白了。
“十三统领那边对属下的态度,如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道属下在查东西,并没有阻拦。”
王永珠心里有了数:“行,你回去吧!”
影七也不多说,行了礼,悄没声息的又从窗户里钻了出去,很快就消失在你夜色中。
王永珠回到上,翻来覆去的琢磨着高氏和她心腹婆子说的那几句话。
是什么样的秘密,能让高氏担心害怕,自己只是怀疑,就会对她母亲下手?
杀父之仇?不可能,王老柱的死,那是王永安造的孽,这个和高氏无关。
那还有什么?
那只有和宋重锦有关。
和宋重锦有关,高氏会担心自己见死不救甚至下黑手的,莫非是齐欢的死和她有关?
不对,也说不通啊。若是宋弘当初都没能找到齐欢,高氏是如何找到齐欢的?
若她找到了齐欢,齐欢当初怀有孕,真要下黑手,为何不将齐欢和孩子一并弄死,还要留下宋重锦来?
这不合常理。
所以这里面肯定还有他们不知道的事。
以高氏如此防范的态度,只怕那荣宜县君是不是也在里面掺和了?
现在高氏已经感觉到了自己怀疑她了,以后想必更加谨慎,不会再露出马脚来。
看来,这事还只能从长计议,慢慢走着瞧才行。
不过王永珠也着实后背冷汗直冒。
高氏从自己最开始见她,初初觉得她温柔和顺,大度,尤其是对宋弘那真是千依百顺,对下面的庶子女也一视同仁。
后来又旗帜鲜明的站在他们这一边,王永珠当初还真觉得高氏为人不错,就是命不好,嫁给了宋弘这个渣男而已。
如今想来,后背生凉。
如此温和柔顺的高氏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城府如此之深?
上次不小心露出来的那点意思,细细想去,是要将整个卫国公府邸都要拖下深渊的打算。
这哪里是夫妻,这般手段,只怕是生死的仇人吧!
宋弘只怕如今还被高氏蒙在鼓里呢。
不过王永珠压根不想去提醒宋弘,以宋弘这么自大的人,一来肯定听不进去。
二来打草惊蛇,惊动了高氏。
三来,为什么要提醒宋弘去?既然高氏对宋弘怀有恶意,那就让他们夫妻去狗咬狗吧!
看高氏如今是没心再算计什么,也算计不到自己头上,管他们去死。
打定了主意,王永珠翻了沉沉睡去。
第二,高氏就召集大家,让宋重绢和宋重绣两位姑娘管家,高氏边平里管事的婆子留下来辅助她们俩。
有什么不决的大事,等她回来再说就是了。
其他几个姨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甘心。
可礼法如此,未出阁的姑娘管家正常,可姨娘管家就是丑闻了。
因此也只能心里嘀咕,倒是有人也不知道是讨好王永珠,还是挑拨:“既然夫人不得空,世子夫人在家,也该世子夫人管家,才名正言顺不是?”
王永珠只摆手:“我子不好,要好生休养,等过了十五,还要去郊外休养一段时。这府里,三姑娘已经跟着夫人管过一些时了,四姑娘正好也跟着学学,我也就偷个懒了。”
高氏在一旁也就顺势叮嘱:“你们俩有什么不懂的,我不在家的时候,就问你们长嫂也是一样的。”
宋重绢和宋重绣忙忙的答应了。
两人脸上喜形于色,干劲十足。
王永珠乐得逍遥,窝在院子里休养了几。
外出吃酒席,一律都推了,倒是宋弘似乎也默认了王永珠的行为,倒是没说什么。
家里招待年酒,也就出来坐坐,就找借口早早的退下了。
一时大家都传说王永珠这次为了搭救皇贵妃母子,是伤了心神,要好生将养才好。
一过十五,王永珠就收拾了行李,包袱款款的,并着顾家老夫人和顾家大夫人一起去了庄子。
按理说顾家二夫人也该去才是,只是到底大年初一那的事,等王永珠走后,顾长卿也知道了。
顾长卿也没说别的,直接给顾长即去了一封信,信里写啥不知道。
只知道顾长即很快就让人专门送了一封信和一箱子礼物回京城来。
信里写了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全氏接到信后,就老老实实的和顾子枚呆在院子里。
听说当初顾长即到母嬷嬷,本来已经是告老回家了,如今也被顾长即给请了回来,说是帮全氏理家管事。
实际是被请回来,镇在二房,管束全氏和顾子枚。
还请托了顾家大夫人,从宫里请了以严厉著称的嬷嬷,教导顾子枚规矩,务必要将她的子给磨过来。
那一箱子礼物,也被送到了王永珠这边,算是弥补之意。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臣子?还是爹?
这庄子是顾家最大的庄子,以往的杏花宴就是在这里举办。
经过顾家这么多年的打理和整修,宛如一个小园林一般。
虽然还是冬天,可园林里常青的花木繁盛,更不用说,因为庄子附近有温泉,还有一个暖房。
暖房里各色的鲜花绽放,宛如天。
王永珠一见就上了。
加上到底距离京城有些远,无人打扰,不说王永珠乐不思蜀。
就是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也难得这样放松些时。
每里,下面的人孝敬新鲜的菜蔬,都是借着温泉的地种出来的,水灵灵的,刚从地里摘下来,就送到了厨房,到了中午就能端上桌来。
三人到了庄子上也不讲究那些规矩,早上睡到自然醒。
然后三人一起聊天,大夫人带着王永珠理些家事,也不瞒着她。
闲了,就让下头人凑个数,打两圈麻将。
到了下午,歇了午觉起来,再结伴在庄子里走走。
太阳好的时候,三人还干脆带着婆子丫头,一起出庄子,到外头散步。
真是神仙一般的子。
没过几天,不说王永珠上长了,就是顾家老夫人,气色看着也好了许多。
京城那边倒是风云涌动,只是暂时都与她们无关。
闲着没事,也说说京城里头这几天层出不穷的事来。
先是先前传说的,皇贵妃生子的时候,有后宫的人插手。
这一点王永珠是知道的,那几个有问题的稳婆还是她看出来的,当时就被皇帝边的人给带走了。
如今那结果也出来了,处理了两位嫔上面的宫妃,说是她们病故了。
谁信呢?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还出现了,红光满面的,好好的就病故了?
都知道里面有蹊跷,没见两家嫔妃的娘家都捏着鼻子认了么?
更不用说,二皇子的生母,贤妃娘娘被贬成了嫔。
宫里伺候的内监和宫女也被清洗了一批。
从大皇子起,有一个算一个,都挨了训斥,上的职务都被撸了个干净,如今都老老实实的闭门读书呢。
京城贵妇圈里都传遍了,还后宫还是皇贵妃的天下,照着这个架势,只怕封后指可待了。
果然,正月还没过完,在皇帝的示意下,就有礼部的大臣上奏,什么皇贵妃福泽深厚,贤良淑德,又是如何的品完美,还为陛下诞下皇子,堪为后宫典范。
这样完美的妃嫔,怎么能不封后呢?陛下啊,咱们国家好些年没有国母了,如今有了这么适合的人选,麻溜的,让人家当皇后吧。
这一下子,整个朝廷就沸腾了。
好多嫔妃的娘家人就不乐意了,就你皇贵妃品好,会生孩子不成?
这个说,我家闺女也品好,能生会生,都生好几个了,按照谁能生就能当皇后,我家闺女肯定比皇贵妃更适合。
那个说,自家闺女年少就陪着陛下,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陛下也得念旧和看资历不是?
一时朝堂上吵得跟菜场一般。
每天一干文武大臣们,早上去上朝前,先干上一大碗米饭,到了朝堂上,撸起袖子,大吵三百回合。
然后晚上回家,晚上通宵达旦的不睡觉,琢磨第一天吵架没吵赢的原因,重整旗鼓,第二再来。
就连京城的百姓,也都纷纷下注,看到底哪个妃子能立为皇后。
除了几家老牌没送闺女去后宫的世家,能稳得住外,大部分人都被搅和到了这里面去了。
顾家一贯的是置事外,就算有人问到他们面前,也只说,这封后是陛下的家事,外臣自然不便置喙。
宋弘也不知道怎么了,先前表现的,倒是愿意跟皇贵妃扯上点关系。
可现在倒是也跟顾家一样,只说立谁都没意见,陛下想立谁就立耍…
齐国公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王永珠救了皇贵妃母子,如今想撇清,跟没事人一般,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
倒是引得一堆不想立皇贵妃为后的百官们,针对起宋弘来。
宋弘本就是武将,这些年在京城修养,再加上外貌原因,说起来是个儒将。
可到底在军营里那么些年,脾气本就不是个好的,被人天天针对挑刺,哪里忍得住。
撸起袖子,就对喷起来。
先是问候了对方的十八辈的祖宗,语言之粗鄙,据说当场就气晕了两个老大人。
剩下的,也在宋弘撸起袖子后,看到他粗壮的胳膊,还有他后一干凶神恶煞,大有你要是再胡乱说话,劳资揍你没商量的武将威胁下,默默地住嘴了。
齐国公不甘示弱,倒是还抓着宋弘不放。
宋弘什么人,这么些年,得皇帝看中,识时务,揣摩圣心极有一。
当即就问到了齐国公脸上,说皇帝想立后,是皇帝家的私事,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做臣子外人的来说三道四?
别的不说,就问齐国公,要是你老婆死了,你想新娶个老婆,本是你自己的事。
可是他宋弘跑到齐国公府上,言辞凿凿,说什么不行,你不能娶这个女人,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你要娶就要娶个我认为好的,跟我卫国公府有联系的,将来能向着我卫国公府邸,生个孩子,将来能挖空了齐国公补贴卫国公府的婆娘才行。
不然你就是糊涂,你就是被美色迷昏了头脑,你就是对不起祖宗基业。
问齐国公干不干?
齐国公又不傻,当然不干。
宋弘当场就冷笑了,说废话,你特么这么一个糊涂东西都晓得不干。
凭啥陛下就该听你们这些心怀鬼胎的臣子的?知道的你们是臣子,不知道还以为你们想当陛下的爹呢?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当场就跪了个七七八八,冷汗当场就下来了。
宋弘也立刻就请罪,说自己糊涂僭越了,请皇帝治罪。
皇帝不痛不痒的责罚了宋弘半年的俸禄,这事就揭过不提了。
可过了没几天,就找了个借口,赏赐了宋弘白银千两,加一个宅子,两个庄子。
谁还不明白?
谁还敢再对封后多说一句话?
只怕皇帝就要问到你脸上了,你是想当朕的臣子,还是想当朕的爹?
目前这朝廷,只怕还无人敢当皇帝的爹。
于是,陛下没几就拍板,立皇贵妃为后,责钦天监选个好子来,进行封后大典。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张婆子启程
大局已定。
按理说接下来,大家就该卷起袖子,准备封后大典了。
毕竟这可是皇帝登基后难得的盛事。
比起皇贵妃的册封,封后可是要繁琐许多,礼仪规矩要求也更多。
礼部就是光准备,都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可大家不乐意啊。
这皇后封了,就该议一下太子的事情了。
毕竟皇帝如今年岁也是快要到知天命了,膝下的皇子大多也都长成了。
到了皇帝这个年岁,也确实该立下个太子,若真是有个什么不测,好歹下一任皇帝已经确定了,免得将来皇室子弟操戈,做臣子的到时候也跟着遭罪。
毕竟这万一站错了山头,那可是全家老小,几代基业毁灭的大事。
当然,也有那些不忿立后没有依着他们心愿来的官员,立后他们退了一步,让皇帝达成心愿了。
这立太子,皇帝是不是也该考虑了。
又有不知道多少人,带着自己的私心在里头,一时立太子又被重提上日程。
于是还没歇上一口气,文武百官们又撸起袖子,重赴战场。
有喊立长的,当立大皇子,他年纪最大,如今看起来还算靠谱,膝下还有了两个小皇孙,真是一点毛病没有。
有喊立贤的,从二皇子起,成年的几位皇子,各有支持者。
也有喊立嫡的!不是刚立了皇后么,这皇后生的九皇子就是嫡子,身份最尊贵,立他没毛病。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提议最棒棒。
跟自己立场不对的,那都是敌人!
百官们,一天天的啥事都不干,就顾着吵架了。
也亏得这是新年刚过,也没啥大事,就是有些什么事情,到底也还顾长卿和秦博涵这样的能臣,一直明哲保身,没掺和到里头去,倒不至于乱了套。
更不用说下头还有那些小官吏们,这不管是立皇后还是立太子,对他们来说,都太遥远了。
老老实实干活做事才是正荆…
一时朝廷倒也安稳无事。
就是在郊外庄子上的王永珠她们,闲了,也免不得说上两句关于立后和立太子的事情来。
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都是经历过事情的人,虽然是后宅女眷,却难得冷静。
立后她们都没说什么,毕竟皇贵妃被封后,因着王永珠的关系,想必以后宫中对他们顾家和宋家,尤其是王永珠都多有优待。
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虽然后宫不能干政,以前皇贵妃也是实际上的后宫掌权人,只不过缺一个名分。
可偏偏,有时候这个名分就格外重要。
名正言顺的皇后,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以后女眷诰命,内外命妇,还有王公大臣家中子弟的婚事,都和后宫息息相关。
一国之母,不是随便说说的。
想来,等王永珠回到京城后,只怕多少人都想要借助她,跟皇后搭上关系。
不过顾家老夫人和大夫人都知道王永珠性子稳重,也就只叮嘱两句罢了。
倒是立太子,两人难得多说了几句。
只感慨这些外头男人们,被利益迷昏了头,这个时候提出立太子,真是将皇帝和皇后都得罪光了。
皇帝若是想立前头那几个大些的儿子当太子,会拖到今天?
还封皇贵妃为后做什么?要么直接追封大皇子的亲母妃为后,要么就封看中的哪位皇子的亲母妃为后,岂不是更省事?
单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