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有田有点闲-第5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了几年的修身养性的老太太,这又有事情做,顿时热情高涨得很。
  还颇有一番雄心,想将这生意做得更大,早就盘算着再买下些花田来,扩大产量。
  王永珠也有此意,她这去赤城那边,情况不明,还有和历长楠的合作,所耗巨大,这一切都需要银子。
  红袖添香的账本,历长楠都给他们看了,获利极为丰厚,这么一门好生意,自然不能放弃。
  如今才只是供应京城就有些吃力了,要知道,京城之外,还有富庶的江南之地,还有各处州府,这可是巨大的市场。
  因此,兴致勃勃的跟着齐夫人讨论起来,
  齐夫人早就看好了地方位置,和王永珠先前的花田隔得不远。
  她计划着将这附近都慢慢买下来,栽种上各色的鲜花。
  王永珠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
  齐夫人已经让人到牙行都打听了,除了黄家的那些田地不卖外,其他的人家,听闻齐夫人出价颇高,都有些心动。
  不过黄家那边也无碍,他家本就是做花草林木生意的,前些时日花瓣不够,还从黄家买了好多上等的花瓣呢。
  黄家倒是做生意地道,估计也是念着王永珠的情分,要的价格便宜,质量也都上等,十分良心了。
  齐夫人也不是那仗势,硬逼着人卖地的人,也听说了黄家的事情,知道这花田什么的是黄家的命脉。
  想着黄家花田也伺弄得好,比起他们精心养护的还强些,倒不如好好结交一番,也是个善缘。
  黄家那边也颇为识趣,前些时日还来问,说是想接她们的单子,问她们下半年需要什么样的鲜花。
  这就是要合作了,齐夫人都已经答应人家了。
  王永珠这才想起,这黄家,就是那小五家呢,倒是熟人。
  定下了需要买的地方,大致估算了一下银子,王永珠就要掏银票。
  被齐夫人给拒绝了:“这半年红袖添香的红利已经出来了,历九少经过荆县的时候,将咱们两家的红利一并给了我,让我转交给你。都在师娘这里放着呢,买这些地是足够的了。”
  “再说了,这些花田产出来的鲜花,咱们做胭脂水粉都是挑选那花瓣颜色一直完好的,剩下的那些,品相虽然略微差些,可功效不差。都晒了干花,藤蔓什么的卖到药房里去了。”
  “这也是一笔银子,有这些,买这些田地,请人工都够了。你们这要去赤城,花费银子的地方可多了去了,俗话说的好,穷家富路,可千万别委屈了自己!”
  王永珠看过那账本,心里一估算,知道齐夫人并没有哄自己,当然那所谓的卖药材,估计不是卖给杜家的药铺,就是秦老爷子那边了。
  这些事情,齐夫人没提,想来是没当一回事,王永珠心中感激,谢过了齐夫人。
  商量好红袖添香的事情来,看看时间,就吩咐摆饭。
  大家也都没客气,上了饭桌,才发现没看到杜使君。
  一问才知道,杜使君回来后,没过两日就搬到长青书院去了,三日回来一次,所以今儿个是见不着了。
  提起杜使君,齐夫人自然好一番感谢,说杜使君去七里墩一趟回来,人也看着精神了,力气也大了,饭量也增加了。
  话也多了些,最主要的懂事多了,再不像以前那么不接地气了。
  张婆子自然也要客套一二,说什么乡下条件有限,让杜使君受苦了,没招待好,别见怪之类的。
  又夸杜使君能吃苦,懂事,大度,反正什么话齐夫人爱听就说什么,哄得齐夫人拉着张婆子只喊亲姐姐。
  吃了饭,又闲话了一会,到底知道王永珠他们还有事情,才依依不舍的将人给送了出来。
  回到家里,宋重锦正要出门接她们母子二人,还没出门,看到两人回来,忙迎了上来。
  他今日去出门,也是将荆县这边的事情该处理的也都处理了。
  剩下的,也交由了姚大和石头,以前这些事情是有杨宗保处理,如今杨宗保已经成了顾长却,这些事情,自然还要找人管着才行。
  这路上和在七里墩的几个月,宋重锦冷眼看着,姚大和石头还颇为得用,又暗中考验了几回,如今才放心,将两人带出去,跟着他走了一遍。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丰县
  姚大和石头多聪明的人,立刻就明白了宋重锦的意思,这是信重他们的意思。
  当下屏住呼吸,等候宋重锦的吩咐。
  宋重锦这些日子看着,知道两人都是谨慎的人,还颇有机变。
  因着石头帮他处理过宋春花的事情,十分隐蔽,几乎是滴水不漏。
  宋重锦就取中了他跟在身边,以后就负责外面的这些事物。
  至于姚大,则留给王永珠,负责内院,还有王永珠的生意这边的事物。
  两人一内一外。
  姚大和石头忙倒头便拜,领命下去了。
  今日出去,有姚大和石头,再加上人人都知道了宋重锦,听说是这他要寻官船北上去上任。
  要知道,如今这世道,除非是特制的,京都那边的官船,看起来像模像样些。
  一般来说,官船还不如私船。
  俗话说:官船漏,官马瘦!皆是无人爱惜之过。
  所以一般官员出行,若是要坐船,只要不超过自己品级,多数会定私船出行,挂上官衙的旗帜就行。
  这些私船,尤其是提供给官员的船,大多十分牢固,精巧,里面布局也更合理些。
  他们从京城回荆县的船,就是私船。
  因此,只等姚大和石头吐露了这个意思,顿时围上来了一大堆船家。
  更别提还有那听了动静,脑子颇快,已经想着依附宋重锦他们的船北上了。
  要知道,虽然当今治下亦是太平盛世,可到底也有些地方,总是有些匪徒。
  尤其是北上的路上,一路也很有几处悍匪,一般船家都不敢独自行船。
  大多是在大一些的码头停靠,等凑齐了至少一支中型船队,才敢航行。
  因着先帝治下,曾发生过官员被悍匪劫杀一事,先帝大怒!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
  先帝虽然不曾如此残暴,可手段也强硬,命就近的驻军剿匪,几乎没将这些地方荡平。
  保了水路十来年的太平。
  也是这些年,渐渐的,那些悍匪又慢慢多了起来,倒是他们都记得十来年前的那场扫荡,惊惧犹在,也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算是饿死,也不敢劫掠官员的船只。
  因着这个,倒也半遮半掩的,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存活着。
  这船家们平日里,千方百计的想跟在官员身后,不求别的,就求个庇佑平安。
  几乎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若是依附官员的船后,这一路的开销,还有孝敬都不会少。
  不少官员这么行上一路,不仅不用掏一分钱银子,一路舒舒服服的不说,临走还能发一笔小财。
  姚大和石头也是门清,先前就是这么从京城回荆县的。
  熟门熟路的挑了一艘看起来虽然不太起眼,可却极为坚固的船,也颇为适合宋重锦如今的身份。
  定好了船,只说三日后启程,让船家做好准备。
  不出半日,这消息就传遍了整个荆县城。
  等候在荆县的船家和行商们顿时沸腾了,也都慢慢的收拾起来。
  还有的将消息远远的传递出去,那还在下游的船只,也忙加速赶了上来,停靠在了荆县,静静的等待着宋重锦一行人的启程。
  三日后,宋重锦他们就收拾整齐,将行李都搬上了船。
  杜老太医,吕文光还有一些乡绅都来送行,热闹了半日,才告辞而去。
  随着船家一声吆喝,船夫们收起缆绳,鼓起风帆,船慢慢的驶离荆县的港口,北上而却。
  在他们乘坐的船后面,乌泱泱的跟了大大小小几十艘船,有货船,有客船,井然有序的跟在后面,慢慢的也启航,渐渐的消失在荆县人的眼前。
  ※※※
  再度上船,大家还算比较适应。
  有了从京城到荆县的经历,人人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吴婆子和两个丫头,忙着收拾整理舱房。
  丁婆子已经去厨房霸占地盘去了,这一路大家的伙食,可都要靠她了。
  宋小寅四人,早几日就已经上船,每一间房间,每一个角落,都探查仔细了,将船的构造都记在了心里,哪里最安全,哪里最危险,万一出事了,走哪条路最快,都了然于胸了。
  此刻上来,还是习惯性的先检查了一番,才示意吴婆子她们铺设东西。
  那边丁婆子已经烧了一壶开水,将带着的点心热了,跑了一壶茶,端到了甲板上。
  甲板上,因为天气的原因,搭了一个凉棚,下面摆着一张几,几个蒲团。
  看起来还算干净。
  张婆子和王永珠、宋重锦坐在茶几边,看着两边的青山,悠悠的绿水,习习凉风吹拂,倒是让人心旷神怡。
  那边姚大和石头正拉着船家说话,也是告诫他们,没事不要出来惊扰了贵人。
  船家忙不迭地点头。
  这可是他们的财神爷,哪里敢得罪惊扰?
  等交代完船家,又问过了路线,一路要经过哪里,大约要多少时日,信中有了数,姚大和石头才上前来禀告。
  因为要去丰县请顾长卿说的那位故交为师爷,姚大还特意问了需要多少时日到丰县。
  船家说若是不出意外,倒是十来日就能到丰县。
  宋重锦听了,算了算时日,倒还算充裕,也就罢了。
  这一路,因着宋重锦所乘坐的船挂着官衙的旗子,简直是顺风顺水,加上老天爷也特别给面子,一路行来,都是风平浪静。
  跟来后面的船只,一个个都只念佛,要知道这行水路,看得就是老天爷的脸色。
  老天爷赏脸,一路顺风顺水,平安到达。
  若是老天爷不开颜,什么狂风大雨,怎么不顺怎么来。
  个个心存感激,那孝敬的心就越发虔了。
  只要一到停靠的港口,都纷纷下船去搜寻些当地的好食材,好东西之类的,往宋重锦他们的船上送。
  金壶本来沉默了几日,到了船上,看到这送上来的东西,才有了精神。
  跟在姚大和石头的后头,下了几次船后,就生龙活虎起来。
  每天闷在船舱里也不知道在捣鼓什么,反正等船靠岸的时候后,从来不空手下去,也都没空手回来过。
  王永珠见他倒是乐在其中,倒似乎忘了林氏给他的伤害,也就放心下来。
  只要他不出事,也就任由他折腾去。
  多折腾几下,多见见世面也好。
  那船家是个老跑船的,果然如他所料,十二天后,终于停在了丰县码头。
  丰县倒是难得的平地,虽然县城不大,也颇有几分繁荣。
  因着要去拜见那位先生,宋重锦几人也不敢托大,干脆就留下了两名亲卫和石头在船上守着。
  他们进了丰县,在最大的客栈包下了院子,休整了一夜后。
  第二日一早,宋重锦仔细的梳洗了,整理了一下仪容,拎着准备好的礼物,怀里揣着顾长卿写的信,根据他交代的地址,先让人打听好了具体的位置,这才带着姚大,恭恭敬敬的上门去。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简怀风其人
  顾长卿推荐的这位好友故交,姓简,名怀风,今年也四十开外了。
  本也是胸有丘壑,满腹经纶之人,当初谁不看好,以为他名列前茅是十拿九稳之事。
  结果呢,和他才学一样惊人的,是他的倒霉劲。
  每次春闱前,都十分顺利,偏偏,只要是一到春闱,总会有各种意外。
  要么就是断了腿,要么就是生了病,或者要么就是被人误会,反正就压根没能进入考场。
  好不容易有一年终于战战兢兢的进了考场,偏偏倒霉到就他在的那间号间,半夜垮塌了,将他砸了个头破血流,当场昏死过去,被抬了出来。
  周围的人都说简怀风只怕是和贡院犯冲,这辈子恐怕是科举高中无缘了。
  更有简怀风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儿子,虽然高中进士是极好的,可也得儿子有这个命不是?
  找了大师算了一卦,那大师云里雾里说了一大堆,大意就是简怀风上辈子得罪了文曲星,所以即使才气再高,也走不得科举之路,能中个举人,已经是老天开恩了。
  还说什么,若是要保住性命,也别在京城呆了,远远的离开才能确保性命无忧。
  简家父母一听,也就死了心,只等简怀风身子一好,就说要回祖籍老家去。
  简怀风就算是不信命,可这次次参加春闱都出各种妖蛾子,再看父母已经白头,还为他担惊受怕。
  他年过弱冠好几年了,因为一心科举,连婚事都没定,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只怕这父母也活不得了。
  当下也就灰了心,变卖家产,和父母一道回了老家丰县。
  当然,虽然他未曾中进士,可好到也是举人,加上当初的同科外放到丰县当县令,也颇为照拂他。
  简怀风也就在丰县安定了下来,买了田地宅子,本是打算教两个学生聊以打发时间的。
  那位县令同科任上出了一件纰漏,急得不行。
  简怀风颇有感恩之心,念着这位同科的照顾之情,也就出了个主意,将这纰漏给弥补了过去。
  自那以后,那位同科县令就缠上了简怀风,苦求给他做师爷,协理他治理丰县。
  简怀风闲着也是闲着,也就顺势而为。
  几年下来,丰县在他们两人治下,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繁华了许多,丰县人人都夸赞不已。
  再后来,那位同科因为政绩突出,被上调到州府,后来又平调到他处,十来年里,那位同科离他不得。
  却在前些年,不知道怎么的,两人闹翻了。
  简怀风辞了师爷,直接回了老家,从此闭门谢客,很少见外人了。
  也是简怀风跟顾长卿当年关系不错,这么多年,两人一直保持着君子之交,偶有书信往来,顾长卿菜知道这些。
  他也颇为可惜简怀风之才,觉得他窝在丰县,也是耽误了。
  虽然不知道简怀风跟那位同科为了什么而闹翻,可他信重简怀风的人品,加上那位同科如今已经是四品的知府了,自从简怀风离开他后,倒是治下很是出了些问题。
  他本不是什么有才华之人,也无甚背景,是靠着每次的官员考核都是优等,才一级一级的上升到如今地位。
  可简怀风跟他一闹翻后,几次考核都是平平,顾长卿就知道这里面只怕有什么不能为外人道的事情。
  他看好简怀风,只是若他开口延请简怀风来给自己当幕僚,恐怕让简怀风觉得自己轻看了他,是同情与他。
  倒是宋重锦这外放,正好是个机会,一来宋重锦也需要有这么个积年的老成之人帮忙看着,扶上一把。
  二来,这宋重锦是晚辈,以晚辈之礼去请,姿态放低一些,也不会让简怀风觉得简慢了他。
  因此特意叮嘱了宋重锦,一定要恭敬些,当师长一般尊重。
  宋重锦将顾长卿的叮嘱都牢牢的记着,礼物也是根据顾长卿说的简怀风的爱好精心挑选的。
  这简怀风住的位置,倒是略微偏,不在丰县的热闹处。
  要穿过几条巷子才道,倒是颇为清净。
  敲了敲门,好半日,才从里面有个小童的声音响起:“谁呀?”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好奇的探出头来,见到宋重锦和姚大,吓了一跳,缩回头去,只用两只咕噜噜的大眼睛上下打量着人。
  姚大忙堆起一张笑脸,从怀里掏出两颗糖来,递给那小男孩:“小哥,请问这是简老爷家吗?”
  那男孩看了看那糖,眼睛亮了亮,却忍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