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贯娘子-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茜儿如今可怜她一片慈母心肠,就人死如灯灭,前尘往事从今日了了。
  这三进宅子拐了个弯儿,人家老陶太太依旧弄到手了,只她算计一辈子,她死了,后辈也学了算计,先抛舍就是她。
  老太太拿着小剪,剪了一下蜡烛灯芯叹息:“嘿!她陶腊梅算计了一辈子,就觉着自己把几个儿媳妇管的服服帖帖,她这一蹬腿儿,那边的家就散了呦。”
  七茜儿吸气,心里也不知道啥滋味。
  真真恨都没法恨,可怜也不想可怜,唯有一声叹息:“哎,散了……”
  老太太点头:“散了!二房那张氏今晚还要灵前上吊呢,说这宅子是她家状元的?啊呸!丧良心的,从前那娘几个怎么供养他们的,就忘了?人家黄氏,三房的郭氏今晚也说了,都不守着,年龄也都不大呢,三十出头的年纪,且能生呢,人家孝期到了,说带着闺女改嫁呢……如今找不到婆娘的人就有的是呢,好像你陶家对人有多么好似地,我说茜儿啊?”
  “啊?”
  老太太认真问:“你说,老陶家现在这套三进的宅子,能卖几个钱?今晚我倒是听你万婶子他们说,虽比不得燕京,可这几年庆丰宅子也厉害了,咱这可有水源,那套三进的还有个花园子,少说也能值个八千来贯吧?”
  七茜儿想想却说:“何止七八千,阿奶,现在不一样了,这是泉后街的宅子,这边住的是谁?上京都集中不起来的六部巷,这可都是官老爷,万婶子说的是对面泉前街新修的宅价,咱这边三进少说也得万贯往上了,毕竟地方不一样呢,她家那套可不小。”
  七茜儿说的是个整数,老太太就会算,便比比手指头叹息:“要这么说,分成五份,少说她家一房能落两千贯,却也不少了,走远点,挨着义亭那边小庄子里,花上几百贯买个旮旯地方,离城也不远。再出几百贯整一套面阔五间一进的,再置办个铺面,这日子观音菩萨保佑也造化!你说是吧?”
  七茜儿点头:“差不多吧,可老陶太太刚死在里面,要想卖个好价格,等三年能加点,可就怕遇到个心急的。”
  老太太眨巴眼,噗哧又笑了:“哎!陶腊梅啊陶腊梅~算了,人都没了……你可不知道,这心急的一大堆,老唐家二房今天就来问了,说若是卖,就先让他家……我看啊,这陶家在咱泉后街,也就这十天半月了……”
  七茜儿打好尿布包儿,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里。可谁能想到,转日陶继宗天不亮,便上门还钱了。
  老太太草草起床,收了钱,也是满面诧异道:“这,这就卖了?卖了多少?你娘可在里面呢,你这也忒急了些吧?”
  陶继宗苦笑:“不敢满您,卖了一万一千贯!唐家二房买的。老太太,一会子您过去吧,我娘,我娘今日就出殡,唐家的钱我们接了,等我走了,嫂子们也收拾收拾,就搬了……”
  这话说的急迫,老太太便有些生气道:“你这孩子,你出去打听打听,就是再不孝的,为脸上好看,那老人家都要停灵三日呢,你娘白养你们了,你咋不懂事呢?”
  陶继宗无奈摇头:“我也想啊,可忠孝难以两全,朝廷先锋营明日便出征,您知道,我是左梁关挣命出来的……上峰的意思,既我熟悉那边的情况,就让我随军引路去……”
  陶继宗这话一出,老太太便不吭气了,她甚至长长呼出一口气,双手合掌四处拜了一圈道:“哎呦,观音菩萨保佑,咱大梁可算是发兵了……这都人心惶惶多少天了,观音菩萨保佑,保佑我大梁军顺顺利利,大胜而归……保佑,保佑……”
  她拜完,又拉住陶继宗手安慰:“孩子,你办的是大事儿!你娘不怪你的,你只管去着,好好保着自己,你娘在天上看着你呢,就指定就没事儿!你也别落心病……我明儿起呢,就跟你婶子们上青雀庵给你娘做十五天法事去!
  香火就给你娘置办的旺旺的,把菩萨们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你安心!这事儿就交给我们……她想上几重天就去几重天,香火到了,她想升什么仙儿,那就是什么仙儿……”
  陶继宗以为自己什么都想开了,却没想到这陈家老奶奶能帮衬到这个程度,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便又是三个带血的头磕下去了。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朝廷为安民心,也是为了震慑麻痹坦人,才做出大军开拔的样子。
  陶继宗草草将母亲安葬,又将妻女安排在万氏院子里暂存着,他本归心似箭,就想左梁关复仇去呢,可大军那叫个慢,就几千人声势浩大的出了燕京。
  出了庆丰起,就每走几十里,便找个没人的地方埋锅做饭,捎带练兵……等他好不容易煎熬到小南山了,泉后街却爆出一个大消息。
  张氏带着状元改嫁了,嫁的也不远,就在前面祠堂教书的一个鳏夫,这位先生姓封,有大才,还是前朝举人,家里因战乱死的就他一人,都六十多岁了,再娶再生不可能,就相中状元的天分跟家里的香火。
  自此,乳名状元的陶文通改名封文通,却依旧在泉后街生活了下去。


第129章 
  二十多天未见,孟万全面目都深凹下去,神情就疲惫至极。
  接连五天连阴雨,室内湿潮,七茜儿便命人挂起绵帘,在房廊之下点小炭旺火,坐在小椅上烹茶听全子哥抱怨。
  这些天,每三日这位就要往小南山一代去一次,就累的他这个向来要强的都撑不下去了。
  “……急慌慌就送来三十车成药,也不许我们开包检查,就说前面当紧要用,让立马送到小南山,我还以为那边多着急呢,哼……送过去等了半宿,那边才出来几个懒洋洋的接车,这是都疯了!
  我就说你好歹验下,这可是药呢!人家都不带搭理我的,这还是从前在伤兵营的几位悄悄跟我说,什么老成药,哼……不能提了,就成天耍着人玩儿,也不让人歇着,成日就送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他显然不想把军机上的事情说出,却憋的难受,就过来抱怨了。
  说完他还小心翼翼看下后院问:“先生呢?”他想拜见一下先生,说说这些事情。
  七茜儿头都没抬道:“前儿宫里就接去了,说最近几月不回来呢。”
  说完抬头与孟万全对视,又各自回错开眼神。
  孟万全不傻,他还很通透。
  孟万全故作轻松道:“弟妹莫要多想,从前多遭难都过来了,以我的经验……总是没事儿的,你是不知道从前,甭看那会子我是你家大胜的头儿哥,他天份可比我好百倍了,我俩胳膊全唤的时候,他那样的就能打我十个。”
  七茜儿点头无所谓道:“哦。”
  自己这手功夫自己知道有多厉害,再加上辛伯那一手,若他还逃脱不了,那真是老天爷看不惯,注定命苦了。
  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觉着自己该担心惶恐,其实没有,从前~早就担心过了。
  泥壶冒起小咕嘟,七茜儿刚拿起布巾垫好,握着壶把还没提起来,外面就来了余寿田,这是咱亲卫巷的长子嫡孙,这俩人一看到他就笑了起来。
  当初瘦猴儿般的苦孩子今年都十六了,忒懂事温和的一个娃儿,摸样也养的越来越俊俏,真不比六部巷任何一家的公子差到哪儿去。
  他爹是城门侯,他也算作是正儿八经的官家少爷,自己还是个小旗,手下也管着一摊子事儿,这稳重气韵便有了。
  自打亲卫巷的爷们走了,他孟大爷成大爷也出去要忙活,孩子本在庆丰右卫有差事,不太忙也不清闲。
  而今却日日下了差事要往家跑,要看看婶子们好不好,弟弟妹妹们需不需要自己。再带着小厮把亲卫巷所有的院墙检查一次,要把叔叔们养在家里的马匹牵出去集体溜溜,他能吃苦,只是读书一般,可入了泉后街,见了富贵,却没有跟街里的少爷学会烂毛病,这就很不易了。
  主要是抠,舍不得花学坏的份子钱,别人就不喊他一起玩,今儿却是比往常来的晚了。
  给婶子伯伯问了安好,再将手里的一串钥匙递给吉祥家,借着丫头们端来的东西草草洗漱下,余寿田这才坐下跟婶子说:“婶子,今年春雨多,就可怜了我五叔七叔家的后院墙,我看有些松垮的意思,您让人过去看看吧。”
  七茜儿抬脸对吉祥家说:“你去看看,实在不成就跟姜竹那边庄子里打个招呼,请大伯爷他们起个窑口,咱这边都是老宅,要修的东西不少,夏日雨水更多更大,该修补的就收拾一下,他们那边今年也是要起新屋的,这窑口钱就从咱们大帐走。”
  吉祥下应喏去了,七茜儿这才问余寿田:“你今儿怎么回来的晚了?”
  余寿田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去三礼学堂那边看了看状元,他……他娘寻人找我去了,对我哭的都要断气了,说状元几日水米未进了,他不开口,他娘不敢嫁。”
  官员的孩子打小扎堆,也各有群体,余寿田属于跟哪个群体都不远不近的,从前他倒是跟兵部巷的玩的好呢,可后来他有了差事,人家就跟他疏远了。
  有差事,就是大人了。
  七茜儿心里惊愕,便笑着问:“我都不知道你跟陶家状元玩起来了?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做朋友的?”
  小孩儿都势力,陶家状元是个没爹的孩子,名义上他爷爷,叔叔在外地做官,却借不上力,加之家贫,这孩子就敏感融不进泉后街。
  “也不是这样的……其实没多好,他娘以为我们好,我,我就是路上常遇到,就捎带他段路,我下差跟他散学的时间差不离,又都是泉后街的……”
  余寿田有差事那天起,家里的叔叔婶子都给了贺礼,也给预备了大人的东西,比如一辆属于他自己的马,还有很体面的马车,再给孩子涨月钱什么的。
  孟万全好奇:“他娘不是改嫁了么?闹半天,这还没办事呢?他咋绝食了?难怪了,我就说么,不吭气的孩子都内里倔,他跟他奶奶那般亲,让他改姓,人家不能愿意。”
  他这话问完,余寿田就满面的同情,十五六岁的孩子还学会惆怅了,就叹气说:“哎,我,我倒是挺懂他的,我家那会子还不是一样,其实他也可怜,就摊上那样的爷爷了。”
  七茜儿看不上陶家,可也不打搅小孩交朋友,就问:“他哪里可怜了,他娘手里有钱,如今又有靠山又有名师的……”
  余寿田听七茜儿这般说就笑了起来:“婶子不喜欢他家,我娘也不喜欢,我阿奶都总说他家心不正来着。可,状元是晚辈啊,他能如何?他那人愚的很,也是真可怜的,您知道么?他家四房分家,他那爷爷欺软怕硬的,找不到改嫁的媳妇,也不敢招惹他四叔家,就寻人让他过去侍疾,说在咱这边被打坏了。
  他是要进仕途的,那上面一个孝道压着,他娘能咋办?人家见天派人拿着条子来要钱,手里那两千贯眼见就保不住,他娘只能带着他赶紧改嫁去,不然……再几次盘剥下来,就得上街讨饭去了。”
  七茜儿惊讶:“竟是为这个?”
  孟万全点头:“可不是,老陶家四个媳妇,张氏是跟她婆婆学了一肚子小算计,嗨!那有办法的人谁成天耍心眼玩儿?老陶家,她却是唯一愿意守寡的。黄氏郭氏带着孩子说去尼姑庵了,这话我不信,谁知道人家现在在哪儿?
  嗨,人家要走也是正理,老陶家也没对人家有多好,一家一种难处,这不是都没办法了么!家一分!手里又握着两千四百多贯现钱,又孤儿寡母的,你让他们怎么过?”
  余寿田连连点头:“对的,对的,侄儿也是这样跟他说的,甭管多难先吃饭,人活着才能说旁个的事儿不是?反正已经这样了,便是没摆酒,他也跟他娘住到学堂里去了,人家老封先生不错的,我去的时候,老先生还在廊下拿着蒲扇给他煎药呢。”
  孟万全端起七茜儿给他倒的茶水牛饮,抹抹嘴继续道:“人老先生可是肚里有大学问的,人家图什么?就年纪大了以后膝下想要个热乎气儿。
  是,老陶太太当初是跟周兴发分开了,她到能庇护孙子,可她现在死了啊,那周兴发就是唯一的长辈。你让着他娘咋办?孝道大如天,不改嫁那就受欺负吧!一抓一个准儿,周兴发欺软怕硬的,不找个靠山就直接碰死吧,封先生从前给李太师家做过门客,也教了一些有本事的学生,不然唐家不能请他三礼学堂授课,我还以为你知道这事儿,闹了半天你是啥也不知道。”
  七茜儿拿着火钳夹炭块,语气淡漠的说:“我不打听她家的事,她们也不敢在我面前提。”
  孟万全哈哈笑了起来:“嘿!知道你看不惯,老陶太太是对咱们是有些小心思,那不是没算计到么,人都没了,过去了过去了!状元那孩子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谁都不容易,就希望他好吧。”
  余寿田点头:“恩,他心气从前就强,以前从老城下学,下那么大的雪片子,这一路都是咱泉后街的车,喊住哪家不带他一段?可他就是不说,我遇到好几次,就觉着……出了巷子就是他家,我大妥妥乘车过去就心里别扭呗,就,就捎他回来了,我知道他奶有想法,可婶子,我却觉着吧……”
  这孩子也学会说半句话了。
  七茜儿喜欢看他成长,无论是心境,还是心胸,这都是个相当不错的孩子。
  如此就用手点他脑袋,语气带着疼爱说:“你觉着啥?说来我听听。”
  捂着一只眼罩,胖嘟嘟的丫头抱着一件披风在门墙边上行礼,这丫头大家都认识,叫做阿螺。
  战后到处都是孤儿,这事儿朝廷也没有办法,只能随他们的命,余家老太太舍不得花钱置办下人,有天街里溜达就捡回这个缺了一只眼的丫头,起名阿螺后在身边伺候。
  七茜儿眉毛一扬,就有丫头过去接了一件披风进来。
  丫头抱着披风回来说:“奶奶,是余家老奶奶说春风里凉,怕寿哥冻着。”
  余寿田笑了起来,扭脸对门口的阿螺喊了一句:“你回去吧,跟我奶我娘说,今儿我在小婶家用饭,身上也穿得厚,冻不着。”
  阿螺点点头,转身跑的飞快。
  看她走了,余寿田才笑着说:“阿螺一顿能吃五个饼,喝三大碗汤,我奶说亏大了,现在只指派她到处跑。”
  一家一个难缠老太太,人家余家老太太就是抠唆点儿,其实也是慈祥可爱的,最码她不会出去打群架去。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余寿田就抖开披风,众人一眼便见披风上还有四五个补丁,补的倒也整齐,还用的是好布,可这也是补丁啊。
  余寿田却穿的很坦然,穿好还摸着叹息呢:“还真暖和,婶子你看,我奶拿家里的旧褥子给我改的,我跟我弟一人一件呢。”
  就又一起笑了起来,家家都有老人,自己家的怎么折腾都是好的,也愿意惯着,至于旁人家,皇爷都没跑,他家还是俩,也都够难的。
  郑太后就在宫里装大度,江太后更狠,就在宫外装可怜,见天剜儿子心。
  七茜儿又问寿田:“你觉着他家状元怎么着了?”
  余寿田眨巴下眼睛:“哦,他呀,我爹从前就跟我说,男人想长大,就一夜间的事儿,我刚才去看他,这小子眼神忒狠,以后啊,我看他爷~哼哼……”
  七茜儿心情复杂,眼神里有释然又有漠然。
  余寿田说要在这边用饭,那下面就得给他仔细预备,等一小桌饭食端上来,孟万全就跟七茜儿看他吃。
  亲卫巷十几户,所有的孩子都当成一家的在养,甭说寿田在这边混饭,老太太那么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